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燕赵历史文献研究
燕赵历史文献研究

燕赵历史文献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秦进才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华书局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101050727
  • 页数:472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一部专门研究燕赵历史文献的学术著作。全书分绪论,第一章燕赵古代历史文献,第二章近代历史文献,第三章地方史志文献及附录五部分。这些研究成果有较长时间的积累,功力扎实,特别是书中对燕赵历史文献数量的时空分布及文献类别的系统研究,具有一定的原创性。作者是土生土长的河北人,对燕赵文化有深厚的感情。该书的出版,对推动燕赵文化的深入研究具有直接的意义。
《燕赵历史文献研究》目录

博采众长集大成——燕赵文化人的学术特点 1

(一)博采众长集大成与时代的需要 1

(二)燕赵文化中博采众长集大成的成就举例 7

(三)博采众长集大成成功者的特点 11

第一章 燕赵古代历史文献窥管 17

一燕赵古代历史文献叙略 17

(一)文献数量时空分布不平衡 20

(二)文献类别齐全而系统 24

(三)世家大族、政治中心与燕赵古代历史文献 45

(四)任重道远的燕赵古代历史文献研究 51

二《荀子》与孝道管窥 61

(一)性恶论与孝道 62

(二)孝行理论的继承与修正 66

(三)孝治理论的贡献 73

三西汉群臣上酬刻石探微 83

(一)发现、名称与著录 83

(二)年代考证综述补遗 90

(三)上酬、上寿与上畴、上酬 96

(四)史料价值浅说 98

四 由长信宫灯铭文说阳信家铜器的最初所有者问题 102

(一)汉代尚主制度与如淳注 104

(二)刘揭父子与汉初列侯制度 111

(三)没收赃物制度与阳信家铜器 114

(四)长信宫与阳信家铜器 116

(五)阳信家铜器的范围与铭文考释 119

五 明刑部尚书张国彦夫妇合葬墓志铭校点考释 122

(一)张国彦夫妇合葬墓志铭标点 122

(二)张国彦夫妇合葬墓志铭考释 127

(三)张国彦夫妇合葬墓志铭的史料价值略说 143

六 大觉寺所藏清代契约文书史料价值浅谈 149

(一)北京清代寺院经济活动的可靠记录 150

(二)北京清代社会经济活动的缩影 155

(三)大觉寺清代历史的真实记载 164

第二章 燕赵近代历史文献探微 171

一 燕赵近代历史文献叙略 171

(一)近代社会变迁与燕赵历史文献 171

(二)燕赵近代历史文献成就举例 174

(三)繁重迫切的整理研究任务 186

二 张之洞著述编撰特点初探 190

(一)钟情著述的态度 191

(二)经世致用的风格 194

(三)善集众人之长的特色 198

三 张之洞著述的类型 203

(一)撰写的著述 203

(二)编纂的著述 204

(三)遗失与未完成的著述 205

(四)托名与伪造的著述 206

四 张之洞著述的流传 209

(一)多种多样的流传形式 210

(二)角色不同的传播人员 213

(三)不同时期的流传特点 220

(四)张之洞著述流传原因浅说 224

五 张之洞著述版本举要 228

(一)稿本 229

(二)抄本 231

(三)刊本 235

六 《张之洞家书》辨伪 273

(一)内容荒谬的家书 273

(二)家书传播的源流 282

(三)伪造家书的真相 285

(一)《传家遗墨》所录诗文的来源出处 288

七 《张文襄公传家遗墨》初探 288

(二)《传家遗墨》与张之洞姓名称谓 290

(三)《传家遗墨》与张之洞学术思想倾向 300

第三章 燕赵地方史志文献求是 308

一 燕赵地方史志文献叙略 308

(一)燕赵地方史志文献的著录 309

(二)燕赵地方志文献纂修管窥 311

(三)燕赵地方史文献举例 339

(四)燕赵地方志文献举例 350

二 《大清畿辅先哲传》校证举要 363

(一)地名谬误 364

(二)科举年代错谬 369

(三)姓名讹误 374

(四)官名错乱 375

(五)年代错讹 377

三 点校本《大清畿辅先哲传》标点摘瑕 383

(一)不识姓名而标点失误 383

(二)不知地名而标点失误 385

四 光绪《畿辅通志·明列传》校证举要 389

(一)科举年代失误 391

(二)地名谬误 396

(三)年代讹误 397

五 光绪《畿辅通志·明列传》人物收录辨误 401

(一)因沿袭旧志而误收 401

(二)因地名相同而误收 404

(三)因籍贯不同而误收 407

六 民国《河北通志稿》编撰始末 410

(一)频繁的人事变更 411

(二)纷纭的体例设想 413

(三)艰难的编撰过程 418

七 略论民国《河北通志稿》 420

(一)继承中的删削增益 421

(二)发展中的革新创造 425

(三)残缺而珍贵的方志文献 428

附 录 432

五十年来河北古籍整理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432

主要参考文献 447

后 记 46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