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中国监督学
中国监督学

中国监督学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元俊主编;邵炳伟,万门祖,周宝良副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东方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2
  • ISBN:750603155
  • 页数:421 页
图书介绍:
《中国监督学》目录
标签:主编 督学

监督导论篇 2

第一章 监督学在中国 2

第一节 监督与中国监督学 2

一、监督概念的涵义 2

二、中国监督制度的基本特征 6

三、中国监督学的研究对象 10

第二节 中国监督学的研究领域与理论体系 13

一、中国监督学的研究领域 13

二、中国监督学的理论体系 15

第三节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监督学 18

一、明确学习研究中国监督学的意义 18

二、确定学习中国监督学的方法 22

三、监督学在中国的兴起 26

第二章 监督机制 31

第一节 监督功能与原则 31

一、监督功能 31

二、监督原则 36

第二节 监督机构与类型 41

一、监督机构的设置与任务 41

二、监督类型的选择 45

第三节 监督的基本程序与监督体系的内部协调 52

一、监督的基本程序 52

二、监督体系的内部协调 55

第三章 监督主体与监督客体 61

第一节 监督主体 61

一、监督主体的涵义 61

二、监督主体的地位和作用 64

三、监督主体的类型 68

第二节 监督客体 69

一、监督客体的涵义 69

二、监督客体的地位和作用 71

三、监督客体的作用形式 74

第三节 监督主体与监督客体的关系 76

一、监督主体与监督客体的辩证统一 76

二、理顺监督主体与监督客体关系的思考 79

监督历史篇 84

第四章 中国历代监督的历史考察 84

第一节 中国监督的历史沿革 84

一、中国监督的渊源 84

二、秦汉是我国封建监督的形成期 87

三、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封建监督的巩固期 91

四、隋唐宋元是我国封建监督的成熟期 91

五、明清是我国封建监督的完备期 99

六、中华民国是中国封建监督的变迁期 104

第二节 中国古代监督的历史借鉴 106

一、中国古代监督的基本特征 106

二、吸收中国古代监督的精华 109

第五章 新中国监督的形成与发展 114

第一节 党内监督的历史发展 114

一、新民主主义时期的党内监督 114

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党内监督 118

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党内监督 120

第二节 国家监督的历史发展 124

一、权力机关监督的沿革 124

二、行政监督的产生与发展 129

三、司法监督的形成与完善 134

四、经济监督的发展历史 136

第三节 社会监督的历史发展 139

一、人民政协监督的发展 139

二、舆论监督与群众监督的完善 142

第六章 资本主义国家监督理论与制度 144

第一节 西方古代监督制度 144

一、古希腊监督制度 144

二、古罗马监督制度 147

第二节 资本主义国家监督制度 149

一、资本主义国家监督理论 149

二、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监督制度 153

第三节 资本主义国家监督制度评析 163

一、资本主义国家监督的基本特征与阶级本质 163

二、社会主义国家监督制度与资本主义国家监督制度的比较 165

三、批判地吸收资本主义国家监督制度中对我有用的东西 167

党内监督篇 173

第七章 党内监督 173

第一节 党内监督的意义与特征 173

一、党内监督的意义 173

二、党内监督的特征 177

第二节 党内监督的重点与原则 179

一、党内监督的重点 179

二、党内监督的原则 180

第三节 党内监督的内容与方法 183

一、党内监督的内容 183

二、党内监督的方法 187

第四节 党内监督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91

一、党内监督的现状 191

二、解决党内监督问题的对策与思考 192

国家监督篇 197

第八章 权力机关监督 197

第一节 权力机关监督的涵义与特征 197

一、权力机关监督的涵义 197

二、权力机关监督的特征 198

第二节 权力机关监督的范围与内容 200

一、权力机关监督的范围 201

二、权力机关监督的内容 202

第三节 权力机关监督的形式和程序 205

一、权力机关监督的形式 205

二、权力机关监督的程序 211

第四节 进一步加强权力机关的监督职能 216

一、提高对权力机关监督重要性的认识 216

二、强化权力机关的监督职能 218

三、建立健全地方人大常委会监督的内部运行机制 220

四、加强权力机关的组织建设与法制建设 222

第九章 行政监督 224

第一节 行政监督的涵义与分类 224

一、行政监督的涵义 224

二、行政监督的分类 227

第二节 行政监督的职能与作用 228

一、行政监督的职能 228

二、行政监督的作用 230

第三节 专职行政监督 233

一、行政监察的性质与特点 234

二、我国行政监察的机构和领导体制 235

三、行政监察机关的职责与权力 236

四、行政监察工作的分类 239

五、行政监察程序 241

第四节 进一步发挥我国行政监督的作用 245

一、把加强廉政建设作为行政监督工作的重点 246

二、完善行政监察立法,健全行政监察职权 248

三、加强协调配合,完善社会主义行政监督体系 250

第十章 司法监督 252

第一节 司法监督的涵义与特征 252

一、司法监督的涵义 252

二、司法监督的特征 254

第二节 司法监督的地位、作用与原则 257

一、司法监督的地位与作用 257

二、司法监督的原则 259

第三节 司法监督机构和领导体制 261

一、司法监督的机构设置 261

二、司法监督的领导体制 263

第四节 司法监督的内容与程序 265

一、司法监督的内容 265

二、司法监督的程序 268

第五节 完善我国司法监督制度的思考 272

一、进一步确定司法机关的地位 272

二、完善司法机关的领导体制 273

三、进一步扩大司法监督的范围 275

四、切实加强行政审判工作 276

第十一章 经济监督 278

第一节 经济监督的涵义与特点 278

一、经济监督的涵义 278

二、经济监督的特点 279

第二节 经济监督的地位、作用与任务 281

一、经济监督的地位 281

二、经济监督的作用 282

三、经济监督的任务 283

第三节 经济监督的机构与职能 285

一、经济监督的机构 285

二、经济监督的职能 286

第四节 经济监督的程序与实施 291

一、经济监督的程序 291

二、经济监督的实施 294

第五节 完善我国经济监督的设想 296

社会监督篇 301

第十二章 人民政协监督 301

第一节 人民政协监督的涵义与特征 301

一、人民政协监督的涵义 301

二、人民政协监督的特征 304

第二节 人民政协监督的内容和程序 308

一、人民政协监督的内容 308

二、人民政协监督的形式 314

三、人民政协监督的实施程序 316

第三节 加强人民政协监督的几点思考 319

一、完善人民政协监督制度,逐步使其法律化、制度化 319

二、建立与完善知政知情制度,重视发挥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作用 321

三、加强各民主党派和团体的思想与组织建设 322

第十三章 职工代表大会监督 324

第一节 职工代表大会监督的特征与作用 324

一、职工代表大会监督的特征 324

二、职工代表大会监督的作用 326

第二节 职工代表大会监督的基本内容 331

一、监督企业重大生产经营决策 331

二、监督企业分配管理等重要制度的制定和实施 333

三、审议并监督实施有关职工生活福利的重大事项 334

四、评议监督企业领导干部 335

第三节 职工代表大会监督的制度和程序 337

一、定期召开职代会制度和监督企业重大决策的程序 337

二、评议干部制度和监督干部程序 339

三、民主质询制度和质询监督程序 341

四、共保合同制度和监督共同合同签订履行的程序 342

五、职代会及其工作机构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程序 344

第四节 加强职代会监督的几个问题 345

一、制定《职代会条例》实施细则,保证职代会监督制度化、规范化 345

二、加强职代会监督的法律保障,保证职代会依法监督的有效性 347

三、增强监督意识,提高全员素质 349

四、在深化企业改革中不断完善企业领导体制 350

第十四章 舆论监督 352

第一节 舆论监督的涵义与特征 352

一、舆论监督的涵义 352

二、舆论监督的特征 357

第二节 舆论监督的地位与作用 361

一、舆论监督的地位 361

二、舆论监督的作用 365

第三节 舆论监督的原则、手段与完善 369

一、舆论监督的原则 369

二、舆论监督的手段 372

三、完善我国舆论监督制度的思考 375

第十五章 群众监督 377

第一节 群众监督的涵义与特点 377

一、群众监督的涵义 377

二、群众监督的特点 380

第二节 群众监督的形式与作用 383

一、群众监督的形式 383

二、群众监督的作用 391

第三节 群众监督的条件与实施 394

一、群众监督的条件 394

二、群众监督的实施 396

第十六章 道德监督 398

第一节 道德监督的涵义与特征 398

一、道德监督的涵义 398

二、道德监督的特征 399

第二节 道德监督的地位与作用 402

一、道德监督的地位 402

二、道德监督的作用 404

第三节 道德监督的内容 407

一、爱民 407

二、勤政 408

三、廉洁 408

四、公正 409

五、诚实 410

六、忠诚 411

七、团结 412

八、谨慎 413

第四节 道德监督机制 415

一、社会舆论机制 415

二、道德反思机制 415

三、传统习惯机制 417

四、道德教育机制 417

五、法制干预机制 418

后记 420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