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近代中国传统丝绸业转型研究
近代中国传统丝绸业转型研究

近代中国传统丝绸业转型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翔著
  • 出 版 社: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310023706
  • 页数:425 页
图书介绍:本书共分九章,内容包括:鸦片战争后的中国丝绸业、中国丝绸业转型的开端、国际竞争的激化与中国丝绸业的危机、丝绸业转型与近代社会变迁等。
《近代中国传统丝绸业转型研究》目录

绪论 1

第一章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丝绸业 23

第一节 生丝贸易的新局面 23

一、生丝海外贸易的繁荣 23

二、上海取代广州 25

三、蚕丝生产与世界市场 30

四、传统缫丝技术的改良 31

第二节 蚕桑事业的新发展 33

一、植桑育蚕的辛劳与收益 34

二、老蚕区的兴盛与新蚕区的开辟 36

三、官绅“奖劝蚕桑”及其时代特征 38

第三节 丝织生产的新形势 40

一、丝织品出口的增长 40

二、海外市场的扩展 42

三、各地丝织生产的复苏 45

四、丝绸外贸发展的意义 49

第四节 “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52

一、量的增长:从稀疏到茂密 53

二、质的变化:从分散到集中 58

第五节 一波三折的发展历程 64

一、太平天国战争的动乱 64

二、市场控制权利的易手 68

三、商业欺诈行为的妨害 75

第二章 中国丝绸业转型的开端 81

第一节 振兴蚕丝业的论争 81

一、认识深化的三个阶段 82

二、论争的意义及其局限 88

第二节 丝绸业近代化的三股推力 90

一、外国商人 91

二、洋务官员 96

三、“商办”丝厂 100

第三节 近代缫丝工业发展的两个区域 105

一、长江三角洲地区 106

二、珠江三角洲地区 111

三、小结 115

第四节 近代中国的“茧行”和“茧市” 116

一、从“贸丝”到“售茧” 116

二、江浙地区的“茧行”——以无锡县为中心 118

三、广东地区的“茧市” 122

四、四川地区的“茧场” 124

第五节 戴着枷锁起舞 125

一、政治权力的阻遏 125

二、守旧势力的干扰 129

三、小生产者的抵抗 133

第三章 国际竞争的激化与中国丝绸业的危机 138

第一节 蚕桑业的没落 138

一、养蚕技术的低劣 139

二、市场机制的欠缺 142

三、土地制度的障碍 144

第二节 蚕丝业的困顿 145

一、蚕丝生产的落后 145

二、“丝业霸主”的易手 149

三、人造丝的挑战 151

第三节 丝织业的危机 154

一、“引丝扼绸”的后果 154

二、“洋绸”倒流中国 155

三、竞争失败的症结所在 159

第一节 植桑育蚕的推广 165

第四章 蚕桑业的改良 165

一、沿海蚕区的兴旺 166

二、内地蚕区的纷起 171

三、蚕桑专业生产的出现 177

第二节 蚕桑改良的起步 181

一、蚕桑教育的兴办 181

二、蚕桑科研的开展 185

三、蚕种改造的推行 188

一、珠江三角洲的蚕桑改良 192

第三节 蚕桑改良的区域比较 192

二、四川的蚕桑改良 195

第四节 蚕桑改良有所进展的原因 199

一、蚕桑教育和科技工作者的倡导与推进 199

二、广大蚕农对蚕桑改良事业的响应与配合 202

三、政府对蚕桑改良事业的重视与支持 204

第五章 缫丝业的重振 210

第一节 广东缫丝工业的衰而复振 210

一、缫丝工业渐入“辉煌” 210

二、缫丝工业的衰落与重振 212

第二节 长江三角洲缫丝工业的后来居上 217

一、上海缫丝工业起废振颓 217

二、无锡缫丝工业异军突起 221

第三节 四川缫丝工业渐成气候 225

一、四川近代缫丝工业的崛起 225

二、四川缫丝工业的比较优势 227

第四节 永泰集团及其示范效应 231

一、永泰丝厂的创办与迁锡 231

二、永泰丝厂的革新与发展 233

三、永泰丝厂与“兴业制丝股份公司” 236

第六章 丝织业的嬗变 239

第一节 生产工具,更新换代 239

一、手拉提花机的引进 239

二、电力丝织机的采用 243

第二节 经营方式,新旧递嬗 246

一、从“帐房”到“绸厂” 246

二、美亚绸厂的经营 249

一、从“土丝”到“厂丝” 251

第三节 丝织原料,新陈代谢 251

二、人造丝的应用 253

第四节 丝绸品种,花样翻新 257

第五节 企业管理,日益完备 258

一、铁机绸厂的“规则” 259

二、电机绸厂的“章程” 264

三、企业管理规章分析 265

第六节 丝织业转型的原因 270

一、辛亥革命的影响与“实业救国”的信念 270

二、丝绸织品的特性与抵制外货的斗争 272

三、科技革命的冲击与基础部门的发展 275

四、行业生存的威胁与丝绸业者的行动 279

五、机器排斥手工与传统向现代转换 282

第七章 近代丝绸业的结构与功能 286

第一节 多元结构 286

一、缫丝业的多元结构 288

二、丝织业的多元结构 296

三、地区间的不平衡 299

一、市场基础 301

第二节 功能分析 301

二、自我改进 306

三、“弹性机制” 311

四、从业门槛 314

第三节 比较与启示 317

一、日本丝绸业的“和洋结合”模式 318

二、转型过程的“应有之义” 321

第一节 行业组织的演变 325

第八章 丝绸业转型与近代社会变迁 325

一、传统云锦公所的性质与职能 326

二、云锦公所功能的转变 329

三、苏州“缎商”与商务总会 333

四、从“云锦公所”到“铁机公会” 336

第二节 新兴群体的崛起 342

一、强烈的“合群自固”意识 342

二、迫切的“亟谋改良”愿望 344

三、主动的“助行宪政”热情 345

四、坚定的“同声抗拒”意志 348

一、“推进平民教育,实行工读主义” 352

第三节 社会生活的变化 352

二、妇女社会角色的转换 353

三、“公余”问题发端 355

四、民风习俗的潜移默化 356

第九章 日本侵华战争与中国丝绸业转型的中断 360

第一节 战乱兵燹与苛捐杂税 360

一、空前的浩劫 360

二、苛重的捐税 367

第二节 日本对沦陷区丝绸工业的“统制” 372

一、丝绸统制机构的成立 373

二、蚕种统制 377

三、蚕茧统制 378

四、蚕丝统制 382

第三节 濒临绝境的丝织工业 388

一、所谓“自由事业” 388

二、电力供应的断绝 391

三、市场的极度萎缩 400

结束语 408

主要参考文献 412

后记 42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