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 1
(一)古代汉语的时间性与共同性 1
绪论 1
(二)古代汉语的一致性 2
(三)古代汉语与文言文 4
(四)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 5
二 为什么学习古代汉语 7
(一)批判继承文化遗产 7
(二)掌握古代汉语基本知识,了解汉语发展规律 9
三 如何学习古代汉语 11
(一)端正学习态度 11
(二)注意学习方法 13
一 汉字构造的几种情况 20
第一编 汉字词汇 20
第一章 汉字的构造 20
二 形声字 23
第二章 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27
一 古今字 27
二 异体字 28
三 繁简字 30
附录《简化字总表·说明》 32
第三章 词的构成 35
一 学习构词法的必要 35
二 关于词的内部结构 37
一 词义演变过程与其演变性格的倾向 57
第四章 词义演变和发展 57
二 词义的演变和发展是生活更替重要的标志 64
三 怎样理解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 66
四 词义变化的方式 75
五 辨别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的必要 79
第五章 文字通假 81
一 什么是文字通假 81
二 文字通假的类别 83
三 文字通假造成的原因 85
四 怎样对待文字通假 86
五 常见的通假字举例 88
一 辞书的类型及其流派 90
第六章 常用辞书 90
二 一个时间内通行的几种辞书 92
三 古代的两大辞书——《尔雅》和《说文解字》 102
四 特种辞书 112
五 政书、类书、地理书 119
第二编 语法 123
第一章 古代汉语的语法特色 123
一 学习古代汉语语法的重要性 123
二 关于词序 124
(一)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在否定句中作宾语的情形 124
(二)疑问代词作宾语的情形 127
(三)介词结构的位置 127
(四)介词的宾语的位置 129
(五)为了强调动词或介词的宾语而前置的情形 131
(六)为了押韵而变易词序 133
三 关于词类活用 134
(一)名词用如动词 135
(二)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137
第一,动词的使动用法 138
第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139
第三,名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139
四 关于省略 141
(一)省介词 143
(二)省略介词宾语 144
(四)省谓语 145
(三)省兼语 145
五 关于被动句 147
第一型 以受事者(意念上的)作主语,以不带宾语的及物动词作谓语 147
第二型 使用承受义动词“见”、“被”、“受”等 148
第三型 使用判断句的形式 149
六 关于判断句 151
第二章 古代汉语常用虚词用法举例 154
之 154
其 160
者 165
所 169
何(奚) 何乃 何不 何以 何必 何由 何用 何如 如何 何则 何者 174
谁 178
孰 178
盍(蓋) 180
恶 181
岂 181
於(于) 至於於是於兹 182
乎 187
焉 190
诸 192
与 193
而 而已 而后 然而 既而 195
以(用) 是以 以故 可以 足以 无以 有以 200
为 207
则 210
虽 虽然 212
然 214
且 217
乃 毋乃 无乃 何乃 若乃 乃若 219
也 221
矣 224
哉 226
兮 227
第三编 音韵 229
第一章 汉语的语音构成和它在古代汉语中的反映 229
一 汉语的语音构成 229
二 双声和迭韵 230
(一)双声、迭韵的意义 230
(二)古代汉语中的双声迭韵 231
第二章 古今语音异同 235
一 古今声母的异同 237
(一)声母的意义 237
(二)声母变化示例 240
(三)怎样掌握上古声母 242
(四)同一类声母双声关系的运用 244
二 古今韵母的异同 253
(一)韵部的意义 253
(二)关于古今韵部的对照 254
(三)学习古韵部的方法 255
(四)上古韵部的十一类 255
(五)同一类韵部间的语音关系 257
(六)同一韵类迭韵关系的运用 258
(七)古今韵部异同概要 260
三 古今声调的异同 261
(一)上古声调概况 261
(二)关于古今声调的对照 261
(三)声调和字义 263
第三章 反切 265
一 反切以前的注音方法 265
(一)口头正音 265
(二)声符注音 266
(三)读若譬况注音 266
(四)直音注音 267
二 反切 268
三 反切原则和反切方法 269
四 反切改切举例 271
第四章 诗歌用韵 276
一 诗经用韵 276
二 楚辞用韵 280
三 近体诗韵律 281
附录一 音韵字表 286
附录二 语音符号说明 293
第四编 修辞 301
第一章 基本的修辞格 301
一 学习修辞的意义 301
二 基本的修辞格 302
(一)譬喻 303
(二)讽喻 309
(三)比拟 312
(四)借代 316
(五)夸张 326
第二章 特殊的修辞格 332
(一)避复 332
(二)避嫌 337
(三)双关 343
(四)藏词 347
(五)析字 351
第五编 句读训诂 357
第一章 古书的句读 357
(一)当读而失读 361
第二章 误读 361
一 误读的类型 361
(二)不当断而误断 362
(三)当属上读而误属下 362
(四)当属下读而误属上 363
二 误读的贻害 364
(一)原文不误,因误读而误改 364
(二)原文不衍,因误读而误删 364
(三)原文不脱,因误读而误补 365
(四)原文不倒,因误读而误乙 366
三 误读的原因 366
(一)不识古字而误改 366
(三)不明句法参错与协韵而误读误增 367
(二)误读夫字而误断 367
第三章 古书的训诂 369
一 训诂的产生和作用 369
二 所谓经籍诸书的注解 371
三 子、史、集部诸书的注解 377
四 注解中所存在的问题 382
(一)杂糅不纯 382
(二)专固保守 383
(三)烦琐考证 383
(四)逞臆增改 384
第四章 训诂常例举要 386
一 训诂书的类别及其训诂方式的性质 386
二 训诂常例和常用术语 388
(一)也 389
(二)……者……也 392
(三)言 394
(四)谓 399
(五)谓之 402
(六)曰 406
(七)为 406
(八)貌 412
(九)犹 416
(十)读如读若 423
(十一)读为读曰 424
(十二)当为 426
一 文字问题 428
第五章 辨析词义述例 428
二 文字通假 431
三 汉语特例 434
四 句读问题 435
五 两说并通,择善而从 435
六 上下文的制约 436
七 用类比法求证 437
八 古今对应 437
九 注意历史流变 438
十 作者用心要善体会 439
十一 防止望文生义 440
十二 反对借古喻今 442
-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全国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中国)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9
- 《人民院士》吴娜著 2019
- 《联考教案1.0 山东模拟试题100例 素描静物》李贺主编 2017
- 《山东梆子》田和灵,叶健,赵艳喜编著 2019
- 《中国人民的心》杨朔著;夕琳编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文学作品精选 短篇小说卷 上 全2册》贺邵俊主编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文学作品精选 中篇小说卷 下 全3册》洪治纲主编 2019
- 《中国手艺传承人丛书 山东曹县江米人·王锡金》唐家路,杨传杰著 2017
- 《山东地方戏曲音乐研究》崔晗珺责任编辑;(中国)赵正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成药薄层色谱彩色图集》(中国)国家药典委员会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