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方言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泽平著
- 出 版 社: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8
- ISBN:7211030801
- 页数:220 页
引言 1
目录 1
第一章 福州方言的声韵调系统 7
第一节 声母系统 7
1.1 单字音声母 7
1.2 声母的语流音变 8
1.3 声母类化的语音学分析 11
第二节 韵母系统 12
2.1 单字音韵母 12
2.2 连读中韵母的变化 15
3.1 单字音声调 16
第三节 声调系统 16
3.2 连读变调 17
第四节 声韵调配合关系 20
4.1 声韵调配合的特点 20
4.2 音节全表 20
第二章 常用字同音字表 26
第三章 历史比较音韵 59
第一节 福州音系与《广韵》音系的比较 59
1.1 声母的比较 59
1.2 韵母的比较 61
1.3 声调的比较 65
第二节 文白异读的比较 66
2.1 声母的文白异读 67
2.2 韵母的文白异读 68
2.3 声调的文白异读 70
第三节 城乡异读字音的比较 71
第四章 《戚林八音》时代以来的语音演变 75
第一节 《戚林八音》的声韵调 75
第二节 变韵现象的比较研究 76
2.1 变韵与本韵的关系 76
2.2 变韵与声调的关系 77
2.3 韵变过程的分析 79
3.1 现代福州话与《戚林八音》的韵母对应 84
第三节 《戚林八音》韵母系统拟测 84
3.2 历史比较法的运用 85
3.3 内部拟测法的运用 88
3.4 《戚林八音》韵母系统拟音 90
第五章 福州方言的词源考证 91
第一节 福州话的本字考释 91
1.1 词源探索中的“觅字”与“寻音” 91
1.2.生僻的本字 92
1.3 常用字的方言特殊义 96
1.4 方言词源与古代的异体字 98
第二节 《广韵》无考的字音 99
2.2 凝 100
2.1 灰 100
2.3 拾 102
第三节 辨义的非文白异读分析 104
3.1 方言的辨义异读与古汉语的四声别义 104
3.2 方言特有的一字两音各义 105
3.3 方言词孳乳分化的途径试探 108
第六章 名词、动词、形容词的特殊构造 111
第一节 名词的重叠式 111
第二节 动词的重叠式 113
第三节 单音节动词分音式 114
4.2 随意貌衍音 116
4.1 反复貌衍音 116
第四节 动词的衍音式 116
4.3 简捷貌衍音 117
第五节 形容词的重叠式 118
第六节 形容词的生动形式 121
第七章 数量词、方位处所词和时间词 123
第一节 数词的特点 123
1.0 福州话的数词系统 123
1.1 系数“蜀、两” 123
1.2 系数“蜀”的省略 124
1.3 “二十”和“四十”的合音及“六、八”的音变 124
1.4 约数 124
第二节 量词的特点 125
1.5 分数“成”与“半” 125
2.1 适用面较大的个体量词 126
2.2 比较特殊的物量词 128
2.3 比较特殊的动量词 129
2.4 比较特殊的时间单位、长度单位 129
2.5 量词受“大、嫩”修饰 129
2.6 “数量名”结构表受事 130
第三节 方位、处所词的特点 130
3.1 方位词系统 130
3.3 表处所的后缀“?” 131
第四节 特殊的时间词 131
3.2 方位词的语音特点 131
4.1 时间词举例 132
4.2 日期和星期 132
第八章 代词系统 134
第一节 人称代词 134
1.0 基本的三身代词:我、汝、伊 134
1.1 复数表示法 134
1.2 人称代词作定语 135
1.3 第一人称复数的包括式 135
1.4 反身代词和他称代词 136
1.5 统称和遍称 136
2.1 指示事物 137
2.0 近指和远指 137
1.6 谦称和倨称 137
第二节 指示代词 137
2.2 指示处所 138
2.3 指示方位 139
2.4 指示时间 139
2.5 指示性状 139
2.6 指示程度 139
2.7 复数表示方法 140
第三节 疑问代词 140
3.1 甚乇 140
3.2 底 141
3.5 怎怎 142
3.3 乜 142
3.4 偌夥 142
3.6 溪势 143
第九章 介词系统 144
第一节 福州方言介词系统的概貌 144
第二节 夹、着、住、屈 146
第三节 当、肘 148
第四节 趁、遘 150
第五节 乞、共 152
第六节 掏、拈、获 154
第七节 凭、在、含 155
第八节 其他常用介词用法举例 156
第十章 副词和连词释例 158
第一节 表示时间关系的副词 159
第二节 表示重复、频率的副词 160
第三节 表示程度的副词 162
第四节 表示范围的副词 163
第五节 表示情状、语气的副词 164
第六节 连词 167
1.0 伓 170
1.2 用“伓”构成的反复疑问句 170
1.1 “伓”与普通话的“不”比较 170
第一节 伓 170
第十一章 肯定、否定与反复疑问句 170
1.3 “是伓是”及其合音虚化形式 171
1.4 伓使 171
1.5 伓嗵 172
第二节 “无”和“有” 172
2.1 “有、无”作动词 172
2.2 “有、无”表示估计性比较 172
2.3 “有、无”作副词 173
2.4 “有、无”与结果补语 174
2.5 “有、无”配合构成反复疑问句 174
第三节 “?”和“会” 175
2.6 “有无”虚化为语气词 175
2.7 “有能嗨”与“无能嗨” 175
3.1 “会、?”的功能 176
3.2 “会、?”与可能补语、状态补语 177
3.3 “会、?”配合构成反复疑问句 177
3.4 “会使”与“?使” 178
第四节 “未”和“莫” 178
4.1 未 178
4.2 莫 179
4.3 “伓、无、?、未”比较 179
第一节 完成体 181
第十二章 动词的“体”标记 181
1.1 咯 182
1.2 嘞 184
第二节 持续体 185
第三节 进行体 187
第四节 经历体 188
第五节 起始体 189
第六节 继续体 190
第七节 已然体 190
第八节 短时体 193
1.1 “共字句”相当于普通话的“把字句” 196
1.0 “共”与“将” 196
第一节 处置句 196
第十三章 受事前置的动词谓语句 196
1.2 动词前缀“掏” 197
1.3 特殊格式——“伊”复指受事主语 197
1.4 “共”字的来历 197
第二节 被动句 198
2.0 乞 198
2.1 “乞字句”相当于普通话的“被字句” 198
2.2 动词前缀“搦” 198
2.3 虚指的施事 199
2.4 对“共、乞”同音现象的讨论 199
3.1 “不定指”名词前置 200
第三节 受事主语句 200
3.0 受事作主语 200
3.2 必须前置的受事 201
3.3 受事名词作小主语 201
3.4 “共字句”变换成受事前置句 202
第四节 双宾句 203
4.0 双宾句按动词意义分类 203
4.1 双宾句的变换分析 204
4.2 双宾句的歧义分析 204
附录:福州人说普通话词汇语法典型错误分析 206
- 《红色旅游的社会效应研究》吴春焕著 2019
- 《汉语词汇知识与习得研究》邢红兵主编 2019
- 《生物质甘油共气化制氢基础研究》赵丽霞 2019
- 《东北民歌文化研究及艺术探析》(中国)杨清波 2019
- 《联吡啶基钌光敏染料的结构与性能的理论研究》李明霞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国语》和《战国策》词汇比较研究》陈长书著 2017
- 《中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2019
- 《行政保留研究》门中敬著 2019
- 《新课标背景下英语教学理论与教学活动研究》应丽君 2018
- 《单逨传奇》刘高奇,单百平著 2019
-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舞蹈》葛树蓉,吴世平著 2018
- 《当代文化视域下的中国钢琴教育研究与实践》孙淑平著 2019
- 《峨眉丛谈》魏福平著 1986
- 《西方国家的新贸易保护主义与中国的应对措施研究》李雪平著 2019
- 《成长的声音》邬易平著 2019
- 《健康由自己把握》赵国平著 2018
- 《中国抗日战争史 第8卷 战后处置与战争遗留问题》步平著;步平,王建朗主编 2019
- 《世界名画中的大航海》梁二平著 2019
- 《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经济学》何爱平著 2019
-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全国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中国)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9
- 《人民院士》吴娜著 2019
- 《中国人民的心》杨朔著;夕琳编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文学作品精选 短篇小说卷 上 全2册》贺邵俊主编 2019
- 《福建与新中国一起走过:强起来》中共福建省委党史方志办著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文学作品精选 中篇小说卷 下 全3册》洪治纲主编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成药薄层色谱彩色图集》(中国)国家药典委员会 2019
-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剧本系列 白露》刘国华,马鹏程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文学作品精选 中篇小说卷 上 全3册》洪治纲主编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钢琴谱》聂耳编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