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岩土工程试验监测手册
岩土工程试验监测手册

岩土工程试验监测手册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2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林宗元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112075645
  • 页数:835 页
图书介绍:本书包括6篇共72章。第1篇室内岩石试验;第2篇室内土工试验;第3篇原位测试;第4篇工程物探;第5篇岩土工程施工测量与检验监测;第6篇工程监测。书中重点围绕试验原理、仪器设备、试验方法、适用条件、资料整理、成果应用等内容进行介绍。内容全面,具有指导性、简明性、实用性、先进性和可靠性。本书可作为岩土工程勘察、试验、设计、治理、监测、监理等人员的必备工具书,也可作为岩土工程、工民建、水利、港工、矿建、道桥和地下工程等专业师生的主要参考书。
《岩土工程试验监测手册》目录

1.1 试件制备与量测 1

1.1.1 试件制备 1

目录 1

1 室内岩石试验 1

1.1.2 试件量测 2

1.2 岩相鉴定 3

1.2.3 粒度测定 4

1.2.2 矿物成分及含量的测定 4

1.2.1 制片 4

1.2.4 结构与构造观察 5

1.3.1 含水率试验 6

1.3 岩石空隙性质试验 6

1.2.5 微裂隙与孔隙的测定 6

1.3.2.2 水中称量法 7

1.3.2.1 比重瓶法 7

1.3.2 颗粒相对密度试验 7

1.3.3 块体密度试验 8

1.4.2 渗透试验 10

1.4.1 吸水性试验 10

1.4 岩石水理性质试验 10

1.4.3 膨胀性试验 12

1.4.5 冻融试验 13

1.4.4 耐崩解性试验 13

1.5 岩石声波测试 14

1.6.1.1 单轴抗压强度试验 16

1.6.1 单轴抗压强度和压缩变形试验 16

1.6 岩石强度和变形试验 16

1.6.1.2 单轴压缩变形试验 17

1.6.2.1 常规试验方法 18

1.6.2 三轴压缩强度试验 18

1.6.2.3 连续破坏状态的三轴试验 21

1.6.2.2 多级破坏状态的三轴试验 21

1.6.3.1 直接拉伸试验 22

1.6.3 拉伸强度和变形试验 22

1.6.3.2 劈裂试验 23

1.6.3.3 弯曲梁试验 24

1.7.1 软弱结构面的剪切试验 26

1.7 岩石结构面抗剪强度试验 26

1.7.3 混凝土与岩石胶结面的剪切试验 28

1.7.2 硬结构面的剪切试验 28

1.8.2 试验原理 29

1.8.1 试验目的与要求 29

1.8 岩体软弱夹层剪切蠕变试验 29

1.8.4.1 试验前准备工作 30

1.8.4 试验要点 30

1.8.3 试验仪器 30

1.8.5.1 长期强度指标的确定 32

1.8.5 资料整理 32

1.8.4.2 试验方法 32

1.8.5.2 剪变模量的时间效应 33

1.9.1 仪器结构 34

1.9 岩石点荷载强度试验 34

1.8.5.3 黏滞系数的确定 34

1.9.2.3 试验程序 35

1.9.2.2 试件描述 35

1.9.2 试验要点 35

1.9.2.1 试件的形状和尺寸 35

1.9.2.4 计算 36

1.9.3.1 估算岩石的抗拉强度 38

1.9.3 成果应用 38

1.9.3.4 在岩石分类和风化带研究中的应用 39

1.9.3.3 确定岩石的强度各向异性 39

1.9.3.2 估算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 39

1.9.3.5 其他方面的应用 40

1.10.2 经验公式类型的判断 41

1.10.1 相关与经验公式 41

1.10 岩石性质的相关性 41

1.10.3 待定常数的确定 42

1.11 岩石物理力学参数汇总 43

2.1.1.2 试样制备 54

2.1.1.1 目的和适用条件 54

2 室内土工试验 54

2.1 土的物理性质试验 54

2.1.1 试样的制备和饱和 54

2.1.1.3 试样的饱和 55

2.1.2.2 测定方法 56

2.1.2.1 定义及意义 56

2.1.2 含水率试验 56

2.1.3.1 定义及试验目的 57

2.1.3 密度试验 57

2.1.2.3 几点说明 57

2.1.3.2 测定方法 58

2.1.4.2 试验方法 59

2.1.4.1 定义及试验目的 59

2.1.4 相对密度试验 59

2.1.5 土的基本物理性质指标的换算及应用 61

2.1.4.3 其他说明 61

2.1.6.2 试验方法 65

2.1.6.1 试验目的和意义 65

2.1.6 颗粒分析试验 65

2.1.6.3 级配指标的计算 67

2.1.7.2 界限含水率试验方法 69

2.1.7.1 概念及意义 69

2.1.7 界限含水率试验 69

2.1.8.2 试验方法及注意问题 72

2.1.8.1 定义及适用范围 72

2.1.8 无黏性土休止角试验 72

2.1.9.1 定义与目的 73

2.1.9 毛细管水上升高度试验 73

2.1.9.2 试验方法及要点 74

2.1.10.3 试验中注意的问题 75

2.1.10.2 试验方法及要点 75

2.1.10 渗透试验 75

2.1.10.1 目的与意义 75

2.1.11.2 试验方法要点及资料整理 77

2.1.11.1 定义及目的 77

2.1.11 离心含水当量试验 77

2.2.1.2 砂的最小干密度试验 78

2.2.1.1 定义及适用条件 78

2.1.11.3 试验结果说明 78

2.2 土的密实度试验 78

2.2.1 相对密实度试验 78

2.2.1.3 砂的最大干密度试验 79

2.2.2.2 试验方法 80

2.2.2.1 试验目的意义及原理 80

2.2.1.4 粗颗粒土相对密实度试验 80

2.2.2 击实试验 80

2.2.2.3 影响击实试验的因素 82

2.2.2.4 击实试验成果应用 83

2.2.3.2 试验方法 84

2.2.3.1 定义及目的 84

2.2.3 承载比试验 84

2.3.2.1 试验原理及应力状态 86

2.3.2 固结试验和压缩试验 86

2.3 土的变形试验 86

2.3.1 土的变形及其指标 86

2.3.2.3 试验仪器及试样尺寸 87

2.3.2.2 试验目的及适用范围 87

2.3.2.4 试验方法 88

2.3.2.5 资料整理与应用 89

2.3.2.6 标准固结试验与连续加荷CRS试验参数数据 95

2.3.3.3 资料整理 99

2.3.3.2 试验仪器及操作方法 99

2.3.3 静止侧压力系数试验 99

2.3.3.1 静止侧压力系数的意义及适用范围 99

2.3.4.3 试验结果计算及整理 101

2.3.4.2 试验方法及注意事项 101

2.3.4 黄土湿陷性试验 101

2.3.4.1 湿陷性质及其特征 101

2.3.5.1 试验项目、目的与方法要点 103

2.3.5 膨胀土的膨胀及收缩试验 103

2.3.6.1 试验目的 104

2.3.6 盐渍土溶陷性试验 104

2.3.7 回弹模量试验 105

2.3.6.2 试验方法及仪器设备 105

2.4.1.4 资料整理 107

2.4.1.3 试验方法 107

2.4 土的强度试验 107

2.4.1 直接剪切试验 107

2.4.1.1 试验目的 107

2.4.1.2 试验仪器 107

2.4.2.2 仪器 109

2.4.2.1 试验目的 109

2.4.2 残余强度试验 109

2.4.2.4 残余强度的影响因素 110

2.4.2.3 试验方法 110

2.4.3.3 三轴压缩仪 111

2.4.3.2 试验原理 111

2.4.3 三轴压缩试验 111

2.4.3.1 试验目的和适用范围 111

2.4.3.4 试验方法 112

2.4.3.5 资料整理及应用 113

2.4.4.3 资料整理及成果应用 116

2.4.4.2 试验仪器和试验方法 116

2.4.4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116

2.4.4.1 试验目的及适用范围 116

2.4.5.3 试验方法 118

2.4.5.2 试验仪器 118

2.4.5 微型十字板试验 118

2.4.5.1 试验目的和适用范围 118

2.4.5.4 强度计算 119

2.5.1.1 土的蠕变特性 120

2.5.1 土的流变特性 120

2.5 土的流变试验 120

2.5.1.3 土的流动特性 121

2.5.1.2 土的松弛特性 121

2.5.1.4 土的长期强度 123

2.5.2 流变试验方法要点 124

2.5.2.1 蠕变试验 125

2.5.2.2 松弛试验 127

2.5.3.1 土的物质组成的影响 128

2.5.3 影响土流变性质的因素 128

2.5.3.3 温度的影响 129

2.5.3.2 应力条件的影响 129

2.6.1 试验方法与试验目的 130

2.6 土的动力特性试验 130

2.6.1.2 试验目的与主要指标 131

2.6.1.1 试验方法 131

2.6.2.1 试样制备和饱和 132

2.6.2 试验的前期工作 132

2.6.3.1 动三轴试验 133

2.6.3 试验操作及试验成果整理 133

2.6.2.2 仪器设备及试验方法选择 133

2.6.3.2 动单剪试验 142

2.6.3.3 动扭剪试验 145

2.6.3.5 自振柱试验 147

2.6.3.4 共振柱试验 147

2.7.1 土工离心模型的相似性 148

2.7 土工离心模型试验 148

2.6.3.6 振动台试验 148

2.7.3 模型箱 150

2.7.2.2 通电装置(电滑环) 150

2.7.2 主要试验设备 150

2.7.2.1 离心模型试验机 150

2.7.4.2 试验允许误差 151

2.7.4.1 技术指标 151

2.7.4 有关离心模型试验机的技术指标 151

2.7.5.1 模型制备 152

2.7.5 模型制备与资料整理 152

2.7.6 离心模型试验的应用 153

2.7.5.2 试验资料整理 153

2.8.1.1 小于2μm黏土粒的分离与提取 154

2.8.1 试样制备 154

2.8 土的矿化分析试验 154

2.8.2.1 黏土粒的全量化学分析 156

2.8.2 黏土矿物鉴定试验 156

2.8.1.2 易溶盐水浸提液的制备 156

2.8.2.2 阳离子交换量试验 158

2.8.2.3 差热分析 159

2.8.2.4 X射线衍射分析 163

2.8.3.1 土中可溶性盐类测定 167

2.8.3 土的化学分析试验 167

2.8.3.2 土中游离氧化物测定 168

2.9.2.7 冻土融化压缩试验 171

2.9.2.6 冻胀量试验 171

2.9 冻土试验 171

2.9.1 冻土试验内容 171

2.9.2 标准方法冻土试验 171

2.9.2.1 含水率试验 171

2.9.2.2 密度试验 171

2.9.2.3 冻结温度试验 171

2.9.2.4 未冻含水率试验 171

2.9.2.5 冻土导热系数试验 171

2.9.3.1 冻土冻结强度试验 172

2.9.3 其他方法冻土试验 172

2.9.3.2 冻土切向冻胀力试验 175

2.9.3.3 冻土抗剪强度试验 178

2.9.3.4 冻土热扩散率试验 184

2.10 管涌试验 187

2.10.3.1 试验前必备的基本资料 188

2.10.3 试验要点 188

2.10.1 试验基本原理 188

2.10.2 试验仪器 188

2.10.3.3 试验步骤及方法 189

2.10.3.2 试验规划 189

2.10.4 资料整理 190

2.10.6 一般经验资料 191

2.10.5 成果应用 191

3.1.1.2 基本理论 195

3.1.1.1 平板载荷试验适用条件 195

3 原位测试 195

3.1 载荷试验 195

3.1.1 平板载荷试验 195

3.1.1.3 国内平板载荷试验主要技术标准要点 196

3.1.1.4 试验仪器设备 197

3.1.1.6 资料整理 198

3.1.1.5 试验方法 198

3.1.1.7 成果应用 201

3.1.1.8 特殊土载荷试验 202

3.1.1.9 复合地基载荷试验 204

3.1.2.2 仪器设备 205

3.1.2.1 螺旋板载荷试验的适用条件 205

3.1.2 螺旋板载荷试验 205

3.1.2.5 成果应用 206

3.1.2.4 资料整理 206

3.1.2.3 试验方法 206

3.1.3.1 单桩竖向抗压载荷试验 208

3.1.3 桩基载荷试验 208

3.1.3.2 单桩竖向抗拔载荷试验 211

3.1.3.3 自平衡试桩法 213

3.1.3.4 单桩水平载荷试验 214

3.1.4.2 试验仪器设备 219

3.1.4.1 试验目的 219

3.1.4 动载荷试验 219

3.1.4.3 试验方法 220

3.1.4.4 临界竖向振动加速度、临界基底动压力的确定 221

3.2.1.2 反力装置(有三种形式) 222

3.2.1.1 加压装置(有三种类型) 222

3.2 静力触探试验 222

3.2.1 静力触探设备 222

3.2.2.1 探头的结构 223

3.2.2 静力触探探头 223

3.2.2.3 探头的标定 224

3.2.2.2 温度对传感器的影响及补偿方法 224

3.2.4.1 试验准备工作 225

3.2.4 静力触探现场试验要点 225

3.2.3 我国常用的静力触探量测记录仪器(三种类型) 225

3.2.3.1 电阻应变测量仪 225

3.2.3.2 静探微机 225

3.2.3.3 自动记录仪 225

3.2.4.4 孔压消散试验 226

3.2.4.3 注意事项 226

3.2.4.2 现场试验工作 226

3.2.5.1 单孔资料的整理 227

3.2.5 静力触探资料整理 227

3.2.5.2 划分土层 228

3.2.5.4 贯入阻力的换算 229

3.2.5.3 土层贯入阻力的计算 229

3.2.6.2 确定地基土的承载力 230

3.2.6.1 划分土类 230

3.2.6 静力触探成果应用 230

3.2.6.6 估算单桩承载力 233

3.2.6.5 确定黏性土的状态 233

3.2.6.3 确定砂土的密实度 233

3.2.6.4 确定砂土的内摩擦角 233

3.2.6.7 孔压静力触探成果的应用 235

3.3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 238

3.3.1.1 国外动力触探的分类及设备 239

3.3.1 试验设备及试验要求 239

3.3.1.4 试验技术要求 241

3.3.1.3 特种类型动力触探 241

3.3.1.2 中国动力触探的分类及设备 241

3.3.3.3 地基土承载力与变形模量的确定 242

3.3.3.2 试验要点 242

3.3.2 资料整理 242

3.3.3 轻型动力触探(N10) 242

3.3.3.1 试验设备 242

3.3.4.3 资料整理 244

3.3.4.2 试验要点 244

3.3.3.4 砂土密实度的确定 244

3.3.4 重型动力触探(N63.5) 244

3.3.4.1 试验设备 244

3.3.4.4 确定地基土的承载力和变形模量 246

3.3.4.5 确定砂土的密实度和孔隙比 247

3.3.4.6 确定桩的持力层和承载力 248

3.3.5.2 适用范围 249

3.3.5.1 试验设备及技术规格 249

3.3.5 超重型动力触探(N120) 249

3.3.5.5 勘探工作量的布置和资料整理 250

3.3.5.4 N120和N63.5的关系 250

3.3.5.3 试验要点 250

3.3.5.6 N120指标的应用 252

3.3.6.1 试验原理和适用范围 253

3.3.6 其他类型的动力触探 253

3.3.6.2 试验方法 254

3.3.7.1 动贯入阻力计算公式 255

3.3.7 动贯入阻力的计算和应用 255

3.3.6.3 资料整理和应用 255

3.4 标准贯入试验 257

3.4.1 简述 257

3.3.7.2 动贯入阻力的应用 257

3.4.2.1 试验步骤 259

3.4.2 试验方法 259

3.4.3.2 触探杆长度校正 260

3.4.3.1 指标统计取值方法 260

3.4.2.2 钻孔及试验应注意的问题 260

3.4.3 资料整理 260

3.4.3.3 上覆有效压力影响的校正 261

3.4.4.1 地基承载力的确定 262

3.4.4 成果应用 262

3.4.3.4 地下水影响的校正 262

3.4.4.2 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的确定 266

3.4.4.3 地基土变形模量、压缩模量的确定 268

3.4.4.5 砂土相对密实度的确定 269

3.4.4.4 黏性土和粉土天然状态判定 269

3.4.4.6 桩基承载力的确定 271

3.5.2.2 轻便式十字板剪切仪 273

3.5.2.1 开口钢环式十字板剪切仪 273

3.5 十字板剪切试验 273

3.5.1 基本原理 273

3.5.2 试验仪器设备(三种类型) 273

3.5.2.3 电测式十字板剪切仪 275

3.5.3.2 电测式十字板剪切试验 276

3.5.3.1 开口钢环式十字板剪切试验 276

3.5.3 现场试验技术要求 276

3.5.4.2 影响因素 277

3.5.4.1 适用条件 277

3.5.4 适用条件和影响因素 277

3.5.5.1 资料整理 278

3.5.5 资料整理和应用 278

3.5.5.2 资料应用 280

3.6.1.2 自钻式旁压仪 281

3.6.1.1 预钻式旁压仪 281

3.6 旁压试验 281

3.6.1 试验仪器 281

3.6.2.3 常规试验 282

3.6.2.2 成孔要求 282

3.6.2 操作要点 282

3.6.2.1 仪器检定和校准 282

3.6.3.1 试验读数校正 283

3.6.3 资料整理 283

3.6.2.4 回弹试验 283

3.6.2.5 固结试验 283

3.6.2.6 试验成果影响因素 283

3.6.3.3 试验压力特征值 284

3.6.3.2 旁压曲线绘制 284

3.6.3.4 强度参数 285

3.6.3.5 变形参数 286

3.6.4.2 地基承载力计算 288

3.6.4.1 黏性土稠度状态和砂土密实度划分 288

3.6.4 工程应用 288

3.6.4.3 桩基础承载力计算 289

3.6.4.4 地基变形计算 290

3.7.1 试验原理 292

3.7 扁铲侧胀试验 292

3.7.3 试验要点 293

3.7.2 试验设备 293

3.7.5.2 静止土压力系数K0的计算 294

3.7.5.1 土类划分 294

3.7.4 资料整理 294

3.7.5 成果应用 294

3.7.5.5 变形参数计算 295

3.7.5.4 不排水抗剪强度cu的计算 295

3.7.5.3 应力历史的确定 295

3.7.5.6 水平固结系数Ch估算 296

3.7.5.8 确定水平受荷桩的p-y曲线 297

3.7.5.7 液化判别 297

3.8.1.1 试验原理和目的 298

3.8.1 岩体现场直剪试验 298

3.8 现场剪切试验 298

3.8.1.3 试体制备 299

3.8.1.2 仪器设备 299

3.8.1.4 试体(包括试验地段)描述 300

3.8.1.5 试验程序 301

3.8.1.6 试验成果整理 306

3.8.1.8 工程试验数据 308

3.8.1.7 影响试验成果因素的说明 308

3.8.2.1 试验原理和目的 310

3.8.2 岩体现场三轴试验 310

3.8.2.3 试体制备 311

3.8.2.2 仪器设备 311

3.8.2.5 试验程序 312

3.8.2.4 试体描述 312

3.8.2.6 试验成果整理 314

3.8.2.7 岩体现场真三轴试验 316

3.8.2.9 工程试验数据 317

3.8.2.8 影响试验成果因素的说明 317

3.8.3.1 现场直剪试验 318

3.8.3 土的现场剪切试验 318

3.8.3.2 水平推剪试验 321

3.9 岩体原位应力测试 324

3.9.1.1 应力恢复法 325

3.9.1 岩体表面应力测量 325

3.9.1.2 应力解除法 327

3.9.2.1 测试原理 328

3.9.2 钻孔孔径变形法 328

3.9.2.2 应用范围 329

3.9.2.4 测试要点 330

3.9.2.3 主要仪器设备 330

3.9.2.5 资料整理 331

3.9.3.1 测试原理 332

3.9.3 钻孔孔壁应变法 332

3.9.3.4 测试要点 335

3.9.3.3 主要仪器设备 335

3.9.3.2 应用范围 335

3.9.4.2 应用范围 336

3.9.4.1 测试原理 336

3.9.3.5 资料整理 336

3.9.4 钻孔孔底应变法 336

3.9.5.1 测试原理 337

3.9.5 水压致裂法 337

3.9.4.3 主要仪器设备 337

3.9.4.4 测试要点 337

3.9.4.5 资料整理 337

3.9.5.3 主要仪器设备 338

3.9.5.2 应用范围 338

3.9.5.5 资料整理 339

3.9.5.4 测试要点 339

3.10.1 岩体原位变形测试的方法和目的 340

3.10 岩体原位变形测试 340

3.10.2.1 试验原理 341

3.10.2 承压板法 341

3.10.2.3 试点制备与描述 342

3.10.2.2 仪器设备 342

3.10.2.4 仪器设备安装 343

3.10.2.5 施加压力与观测 345

3.10.3.2 仪器设备 346

3.10.3.1 试验原理和适用范围 346

3.10.2.6 试验成果整理 346

3.10.3 狭缝法 346

3.10.3.3 试验程序 347

3.10.4.3 试点制备和仪器设备安装 348

3.10.4.2 仪器设备 348

3.10.3.4 试验成果整理 348

3.10.4 单(双)轴压缩法 348

3.10.4.1 试验原理和适用范围 348

3.10.4.5 试验成果整理 349

3.10.4.4 施加压力与观测 349

3.10.5.2 试验洞(段)设计与施工 350

3.10.5.1 试验原理和目的 350

3.10.5 水压法 350

3.10.5.3 仪器设备 351

3.10.5.5 试洞充水加压试验 352

3.10.5.4 试验前准备工作 352

3.10.5.6 试验成果整理 353

3.10.6.2 试坑设计与施工 354

3.10.6.1 试验原理和目的 354

3.10.6 双筒法 354

3.10.6.3 仪器设备 355

3.10.7.1 试验原理和目的 356

3.10.7 径向千斤顶法 356

3.10.6.4 试验前准备工作 356

3.10.6.5 仪器设备安装 356

3.10.6.6 橡皮囊充水加压试验 356

3.10.6.7 试验成果整理 356

3.10.7.3 试洞(段)设计与施工 357

3.10.7.2 仪器设备 357

3.10.7.4 试验前准备工作 358

3.10.7.6 试验成果整理 359

3.10.7.5 加压试验与观测 359

3.10.8.3 仪器设备 360

3.10.8.2 试孔选定与检查 360

3.10.8 钻孔变形计法 360

3.10.8.1 试验原理和方法的优缺点 360

3.10.9.1 承压板法测试数据与工程试验实例 362

3.10.9 工程试验数据与实例 362

3.10.8.4 试验前准备工作 362

3.10.8.5 加压试验与观测 362

3.10.8.6 试验成果整理 362

3.10.9.3 水压法测试数据与工程试验实例 365

3.10.9.2 狭缝法岩体原位变形测试数据 365

3.11.1 试验原理 366

3.11 地基土对混凝土板的抗滑试验 366

3.11.2 试板制作要求及仪器设备 368

3.11.3.3 水平荷载的施加等级、施加速率 369

3.11.3.2 固结稳定压力标准 369

3.11.3 试验要点 369

3.11.3.1 垂直压力施加方法 369

3.11.3.7 重复试验 370

3.11.3.6 试验破坏标准与破坏时水平应力的选取标准 370

3.11.3.4 水平荷载施加方法 370

3.11.3.5 试验记录内容 370

3.11.4.3 水平拉力-水平位移关系曲线 371

3.11.4.2 接触面上的抗剪强度Sc(kPa)计算 371

3.11.4 资料整理 371

3.11.4.1 混凝土板的垂直压力和水平拉力计算 371

3.12.1.2 试验程序 372

3.12.1.1 试验设备 372

3.11.4.4 垂直压力与抗剪强度的关系曲线 372

3.11.4.5 混凝土板与地基土抗剪强度指标cc和?c值的确定 372

3.12 水力劈裂试验 372

3.12.1 岩体水力劈裂试验 372

3.12.1.3 劈裂压力计算 373

3.12.2.1 基本原理 374

3.12.2 土体水力劈裂试验 374

3.12.2.3 试验要点 375

3.12.2.2 试验设备 375

3.13.1.1 试验原理 376

3.13.1 渗压计法 376

3.12.2.4 资料整理 376

3.13 原位渗透试验 376

3.13.1.3 试验方法及注意事项 378

3.13.1.2 试验装置 378

3.13.2.1 试验原理 379

3.13.2 试坑法、单环法和双环法 379

3.13.1.4 数据的采集与整理 379

3.13.2.2 试验装置 380

3.14.1.1 单环注水法 381

3.14.1 试坑注水试验 381

3.13.2.3 数据计算和整理 381

3.14 注水试验 381

3.14.1.2 双环注水法 382

3.14.2.1 钻孔常水头注水试验 384

3.14.2 钻孔注水试验 384

3.14.1.3 试坑注水试验注意事项 384

3.14.2.2 饱和带钻孔降水头注水试验 386

3.14.2.3 包气带内钻孔降水头注水试验 387

3.15.1 试验类型及适用条件 389

3.15 抽水试验 389

3.15.2.2 对观测孔的要求 390

3.15.2.1 对抽水试验孔的要求 390

3.15.2 一般要求 390

3.15.3.1 过滤器 391

3.15.3 过滤器与常用设备 391

3.15.2.3 对抽水试验降深的要求 391

3.15.3.2 抽水设备 393

3.15.3.3 测量水位用具 396

3.15.3.4 测量流量用具:常用测量流量用具 397

3.15.4.1 准备工作 399

3.15.4 现场工作 399

3.15.3.5 测量气温、水温器具 399

3.15.4.2 抽水试验要点 400

3.15.4.3 现场资料初步整理 401

3.15.5.2 影响半径R的计算公式 403

3.15.5.1 试验成果综合整理 403

3.15.5 资料整理 403

3.15.5.3 稳定流完整孔(井)渗透系数计算 405

3.15.5.4 稳定流非完整孔(井)渗透系数计算 409

3.15.5.5 非稳定流抽水试验渗透系数计算 413

3.15.5.6 岩土渗透系数经验值 414

3.16 压水试验 415

3.16.1.2 供水设备 416

3.16.1.1 止水栓塞 416

3.16.1 试验设备 416

3.16.2.2 试段长度 417

3.16.2.1 试段隔离方法 417

3.16.1.3 测试设备 417

3.16.2 一般规定 417

3.16.2.3 压力阶段及试验压力 418

3.16.3.1 钻孔 420

3.16.3 现场工作要点 420

3.16.3.3 试段隔离 421

3.16.3.2 洗孔 421

3.16.4.2 P-Q曲线类型的确定 422

3.16.4.1 P-Q曲线的绘制 422

3.16.3.4 水位观测 422

3.16.3.5 设备安装 422

3.16.3.6 压力流量观测 422

3.16.4 资料整理 422

3.16.4.4 渗透系数计算 423

3.16.4.3 试段透水率计算 423

3.16.5.2 试段透水率与灌浆量的关系 424

3.16.5.1 试段透水率与单位吸水量的关系 424

3.16.5 工程应用 424

3.16.5.4 岩体渗透性分级及灌浆标准 425

3.16.5.3 帷幕灌浆效果和帷幕运行情况检查 425

4.1.1 直流电阻率法 427

4.1 电法勘探 427

4 工程物探 427

4.1.2.1 电剖面法的特点、分类及装置 429

4.1.2 电剖面法 429

4.1.2.2 联合剖面法的特点及应用 430

4.1.2.3 对称四极剖面法的实际应用 432

4.1.3.3 现场工作方法 433

4.1.3.2 电测深法能解决的岩土工程问题 433

4.1.3 电测深法 433

4.1.3.1 电测深法的基本原理 433

4.1.3.4 电测深曲线类型 435

4.1.3.5 电测深资料解释 436

4.1.4.1 测量系统 439

4.1.4 高密度电阻率法 439

4.1.4.2 测量方法 440

4.1.4.3 资料处理与解释 443

4.1.4.4 二维反演软件简介 444

4.1.4.5 工程实例 445

4.2.2 磁法在岩土工程工程勘察中的应用 447

4.2.1 原理、投入磁法工作的前提条件 447

4.2 磁法勘探 447

4.2.3.3 常用磁测仪器 448

4.2.3.2 测区、比较尺、测网密度 448

4.2.3 磁测工作精度及技术要求 448

4.2.3.1 磁测工作精度及选择原则 448

4.2.3.4 仪器性能检测 449

4.2.3.6 磁测质量检查评价 450

4.2.3.5 日变观测及校正点 450

4.2.4.1 工作平台 451

4.2.4 水上磁测技术 451

4.2.3.7 探头高度选择原则 451

4.2.3.8 磁测总精度的误差分配 451

4.2.6 磁异常处理解释 452

4.2.5.2 现场记录的内容 452

4.2.4.2 定位技术 452

4.2.4.3 水中测量 452

4.2.5 现场记录 452

4.2.5.1 现场记录必要性 452

4.3.1.1 现场工作方法 453

4.3.1 瞬变电磁法 453

4.2.7 磁法勘察工作报告中的主要图件 453

4.3 电磁法勘探 453

4.3.1.2 数据处理及异常分析 456

4.3.1.3 瞬变电磁法的特点及应用 460

4.3.2.1 方法原理 461

4.3.2 甚低频法 461

4.3.2.2 地面探测 463

4.3.2.3 探测资料的整理与解释 464

4.3.3.1 基本原理 467

4.3.3 声频大地电磁法 467

4.3.3.3 数据处理 469

4.3.3.2 现场工作方法 469

4.3.4 磁充电法 470

4.3.4.1 现场工作方法与仪器 471

4.3.4.2 资料解释 472

4.3.5.2 现场工作设计 473

4.3.5.1 探测原理 473

4.3.5 探地雷达 473

4.4.1.1 现场采集技术及方法 479

4.4.1 浅层反射 479

4.4 浅层地震勘探 479

4.4.1.2 浅层地震资料数字处理方法 481

4.4.1.3 浅层地震反射资料的解释 486

4.4.2.2 基本原理 489

4.4.2.1 适用范围和应用条件 489

4.4.2 浅层折射波法 489

4.4.2.4 现场工作 490

4.4.2.3 时距曲线 490

4.4.2.5 资料解释 491

4.4.3.2 瞬态瑞利面波法现场工作方法 493

4.4.3.1 瞬态瑞利面波法的特点和运用范围 493

4.4.3 面波勘探 493

4.4.3.3 多道瞬态面波法仪器设备和检查方法 494

4.4.3.4 瞬态面波法数据处理和解释 495

4.4.3.5 瞬态面波法应用实例 496

4.4.3.6 天然源面波法 500

4.4.4 地震映像 504

4.4.4.2 水域地震映像法简介 505

4.4.4.1 陆地地震映像法简介 505

4.4.4.5 地震映像法现场工作方法 507

指标与要求 507

4.4.4.3 地震映像法应用条件与适用范围 507

4.4.4.4 地震映像法仪器设备 507

4.4.4.7 工程中地震映像图特征 511

4.4.4.6 数据处理 511

4.4.5 地震层析成像 515

4.4.5.1 地震层析成像的基本原理 515

4.4.5.2 数据采集 516

4.4.5.3 数据处理 517

4.4.5.4 实际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520

4.5 波速测试 521

4.5.1.2 仪器设备 522

4.5.1.1 方法原理 522

4.5.1 单孔法 522

4.5.1.4 数据处理 523

4.5.1.3 现场测试技术要求 523

4.5.2.3 现场测试技术要求 524

4.5.2.2 仪器设备 524

4.5.2 跨孔法 524

4.5.2.1 方法原理 524

4.5.3.1 岩土弹性参数的计算 525

4.5.3 波速在工程中的应用 525

4.5.2.4 数据处理 525

4.5.3.4 计算建筑场地地基卓越周期 526

4.5.3.3 划分土的类型和建筑场地类别 526

4.5.3.2 地基刚度和阻尼比计算 526

4.6.1.1 物理前提 527

4.6.1 基本原理 527

4.5.3.5 判定砂土地基液化 527

4.5.3.6 地震工程 527

4.5.3.7 检验地基加固处理的效果 527

4.6 声波测试 527

4.6.2.1 声波仪的基本组成、原理 528

4.6.2 仪器设备 528

4.6.1.2 工作过程 528

4.6.2.3 换能器 529

4.6.2.2 声波仪的技术性能标准 529

4.6.3.2 声波测井技术及其应用 530

4.6.3.1 岩体工程声波检测 530

4.6.3 基本方法及应用 530

4.6.3.3 岩石试件(样)的测试 533

4.6.3.4 混凝土超声测试 536

4.6.3.5 水深及水下地貌地层检测 538

4.7.1 测试仪器 539

4.7 地微振测试 539

4.7.2.2 实测记录 541

4.7.2.1 准备工作 541

4.7.2 测试方法 541

4.7.3.1 周期频度法 542

4.7.3 数据处理 542

4.7.2.3 检查 542

4.7.3.2 频谱分析法 543

4.7.4.2 地震反应分析 546

4.7.4.1 地震小区划 546

4.7.4 应用 546

4.8.2 测试仪器设备 547

4.8.1 基本原理 547

4.8 块体基础振动测试 547

4.8.2.2 振动传感器 548

4.8.2.1 激振设备 548

4.8.3.2 试验装置 549

4.8.3.1 现场准备工作 549

4.8.2.3 信号采集分析系统 549

4.8.3 测试方法 549

4.8.4.1 竖向强迫振动测试 550

4.8.4 测试及资料分析方法 550

4.8.4.3 扭转强迫振动测试 551

4.8.4.2 水平回转耦合强迫振动测试 551

4.8.5.1 地基刚度系数的影响因素 552

4.8.5 影响地基动力参数的因素 552

4.8.4.4 自由振动测试 552

4.8.5.2 地基土阻尼比的影响因素 553

4.8.6.1 地基刚度系数 554

4.8.6 动力参数经验值 554

4.8.6.2 桩基竖向抗压刚度 555

4.8.6.7 地基土的参振质量 556

4.8.6.6 桩基水平回转向第一、第二振型阻尼比ζpx?1、ζpx?2与扭转向阻尼比ζ?关系 556

4.8.6.3 桩基水平回转向和扭转向刚度计算 556

4.8.6.4 竖向阻尼比计算 556

4.8.6.5 天然地基水平回转第一、第二振型阻尼比ζx?1、ζx?2与扭转向阻尼比ζ?关系 556

4.8.7.3 测试方法 557

4.8.7.2 测试仪器设备 557

4.8.6.8 桩基的参振质量 557

4.8.7 振动衰减测试 557

4.8.7.1 测试目的 557

4.8.7.4 数据处理 558

5.1.1.1 施工控制测量 559

5.1.1 建筑基础施工测量 559

5 岩土工程施工测量与检验监测 559

5.1 岩土工程施工测量 559

5.1.1.2 施工放样方法 564

5.1.2.2 大型铁塔灌注桩基础施工测量方法 568

5.1.2.1 铁塔的组成及相关技术要求 568

5.1.2 大型铁塔灌注桩基础施工测量 568

5.2.1.2 土压力观测设计 574

5.2.1.1 观测目的、内容 574

5.2 土压力观测和孔隙水压力观测 574

5.2.1 土压力观测 574

5.2.1.3 观测仪器和传感器 575

5.2.1.5 资料整理 580

5.2.1.4 土压力原型观测 580

5.2.2.2 仪器设备 581

5.2.2.1 观测目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581

5.2.2 孔隙水压力观测 581

5.2.2.3 传感器的埋设 582

5.2.2.5 观测资料的整理、分析与应用 583

5.2.2.4 孔隙水压力的观测 583

5.3.1 基本要求 584

5.3 场地、地基和建筑物主体变形观测 584

5.3.2.2 高程控制网(点)的建立 586

5.3.2.1 一般要求 586

5.3.2 变形控制网(点)的建立 586

5.3.2.3 平面控制网(点)的建立 588

5.3.3.1 基坑回弹观测 590

5.3.3 建筑地基部分变形观测 590

5.3.4.1 建筑物主体沉降观测 591

5.3.4 建筑物主体变形观测 591

5.3.3.2 地基土分层沉降观测 591

5.3.4.2 建筑物倾斜观测 593

5.3.4.3 建筑物裂缝观测 595

5.3.4.4 建筑物挠度观测 596

5.3.5.1 相邻影响和建筑场地沉降观测 597

5.3.5 建筑场地部分变形观测 597

5.3.4.5 建筑物日照变形观测 597

5.3.4.6 建筑物风振观测 597

5.3.5.2 建筑场地滑坡观测 598

5.4.1.1 地下洞室主要类型 599

5.4.1 地下洞室主要类型及围岩分类 599

5.4 地下洞室围岩检验 599

5.4.1.2 地下洞室围岩分类 600

5.4.2.2 检验准备工作 601

5.4.2.1 检验目的 601

5.4.2 围岩检验目的及资料准备 601

5.4.3.1 初期围岩检验 602

5.4.3 围岩检验内容与方法 602

5.4.4 围岩检验成果 603

5.4.3.2 洞室断面形成后围岩检验 603

5.5.1 目的与适用范围 604

5.5 桩基岩芯钻探检测 604

5.5.2 主要设备 605

5.5.3.3 钻孔回填 606

5.5.3.2 钻探工艺及技术要点 606

5.5.3 岩芯钻探及技术要求 606

5.5.3.1 桩基岩芯钻探前应具备的资料 606

5.5.4.2 芯样试件加工 607

5.5.4.1 芯样试件截取 607

5.5.3.4 芯样编录 607

5.5.4 芯样试件抗压强度试验 607

5.5.6 桩基岩芯钻探检测报告编制 608

5.5.5 检测资料的分析与判定 608

5.5.4.3 抗压强度试验 608

5.6.1.1 测试原理 609

5.6.1 反射波法 609

5.6 桩基动测 609

5.6.1.4 资料整理 610

5.6.1.3 测试步骤 610

5.6.1.2 仪器设备 610

5.6.2.2 仪器设备 611

5.6.2.1 测试原理 611

5.6.1.5 常见情况判别 611

5.6.2 机械阻抗法 611

5.6.2.4 资料整理 612

5.6.2.3 测试步骤 612

5.6.2.5 常见情况判别 613

5.6.3.3 测试步骤 615

5.6.3.2 仪器设备 615

5.6.2.6 单桩极限承载力预估 615

5.6.3 水电效应法 615

5.6.3.1 测试原理 615

5.6.4.1 测试原理 616

5.6.4 动力参数法 616

5.6.3.4 资料整理 616

5.6.4.4 资料整理 617

5.6.4.3 现场测试步骤 617

5.6.4.2 仪器设备 617

5.6.5.1 测试原理 618

5.6.5 共振法 618

5.6.5.3 现场试验方法 620

5.6.5.2 试验设备 620

5.6.6.2 凯斯(CASE)法 621

5.6.6.1 基本原理 621

5.6.5.4 资料整理 621

5.6.6 波动方程法 621

5.6.6.3 实测曲线拟合法 624

5.6.6.5 波动方程法的现场量测 626

5.6.6.4 两种分析方法的特点 626

5.6.7.4 资料整理 628

5.6.7.3 测试步骤 628

5.6.6.6 几种常见的打桩分析仪 628

5.6.7 静动法 628

5.6.7.1 测试原理 628

5.6.7.2 仪器设备 628

5.6.8.4 资料整理 629

5.6.8.3 测试步骤 629

5.6.8 声波透射法 629

5.6.8.1 测试原理 629

5.6.8.2 仪器设备 629

5.6.9 动力打桩公式法 631

5.7.1 验槽目的 632

5.7 建(构)筑物施工验槽 632

5.7.2 验槽前的准备工作 633

5.7.4 基槽处理 634

5.7.3 验槽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634

5.8.1 试验项目表 636

5.8 环境介质腐蚀性监测 636

5.7.5 验槽资料 636

5.8.2.2 水的简分析 639

5.8.2.1 水质现场描述 639

5.8.2 水质监测 639

5.8.2.3 受污染的水的分析 641

5.8.3 土质监测 642

5.8.3.3 土的易溶盐分析 643

5.8.3.2 土的物理性试验 643

5.8.3.1 土的现场快速监测试验 643

5.8.3.5 土的原位测试 644

5.8.3.4 土的其他化学分析 644

5.8.3.6 长期观测试验 646

5.8.5 大气监测 648

5.8.4 水土腐蚀细菌的检验 648

5.9.1.1 地下管线探测的目的和内容 649

5.9.1 地下管线探测的目的和要求 649

5.9 地下管线探测 649

5.9.1.3 地下管线探测的精度要求 650

5.9.1.2 地下管线探测的一般规定 650

5.9.2.2 电磁法管线仪定位和定深方法 651

5.9.2.1 电磁法场源的激发方式 651

5.9.2 探查地下管线的物探方法 651

5.9.2.3 电磁法管线探测仪 652

5.9.3.3 隐蔽地下管线点的仪器探查 653

5.9.3.2 实地调查 653

5.9.3 地下管线探查 653

5.9.3.1 对管线探查工作的一般规定 653

5.9.4.4 地下管线成果表的编制方式 655

5.9.4.3 地下管线图的主要绘制方式 655

5.9.4 地下管线测量和地下管线图编绘的有关问题 655

5.9.4.1 地下管线测量的内容 655

5.9.4.2 地下管线图编制的原则 655

6.1.1 监测项目和适用范围 656

6.1 软土地基处理施工监测 656

6 工程监测 656

6.1.2.1 预压法试验区监测 657

6.1.2 预压法地基处理施工监测 657

6.1.2.4 大型贮罐预压加固软土地基监测 661

6.1.2.3 预压法周边环境监测 661

6.1.2.2 预压法施工区监测 661

6.1.3.1 强夯试验区监测 662

6.1.3 强夯地基处理施工监测 662

6.1.2.5 注意事项 662

6.1.4.1 监测项目 664

6.1.4 既有建筑地基处理施工监测 664

6.1.3.2 施工区监测 664

6.1.3.3 周边环境监测 664

6.1.4.2 施工期监测 665

6.1.4.3 周边环境监测 667

6.2.1 监测内容和基本要求 668

6.2 深基坑施工监测 668

6.2.2 基坑变形监测的控制值 669

6.2.3 基坑施工现场变形观测 670

6.2.3.1 变形观测的一般要求 671

6.2.3.3 垂直位移监测网 672

6.2.3.2 水平位移监测网 672

6.2.3.5 基坑侧向变形观测 673

6.2.3.4 基坑工程坡顶变形测量 673

6.2.4.2 回弹观测点与基准点布设要求 674

6.2.4.1 回弹观测的目的和要求 674

6.2.4 基坑回弹观测 674

6.2.5.1 监测的目的和主要内容 675

6.2.5 基坑开挖对邻近建筑物及管线影响的监测 675

6.2.4.3 回弹观测的方法 675

6.3.2 高层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监测 676

6.3.1 高层建筑桩基工程施工监测 676

6.2.5.2 建筑物及管线的位移监测 676

6.3 高层建筑施工监测 676

6.3.3.2 观测方法 677

6.3.3.1 基准点、监测点布置与设置方法 677

6.3.3 高层建筑自身沉降观测 677

6.3.4.1 高层建筑楼层标高检测 678

6.3.4 高层建筑上部结构施工检测 678

6.3.4.2 高层建筑施工楼层轴线检测 679

6.3.4.3 高层建筑上部结构应力应变测试 680

6.4.1 桩基工程施工监测范围 685

6.4 桩基工程施工监测 685

6.4.3 监测纲要编制 686

6.4.2 桩基工程施工监测项目 686

6.4.4.1 变形监测 687

6.4.4 监测点布置和监测方法 687

6.4.4.3 孔隙水压力观测 689

6.4.4.2 裂缝监测 689

6.4.4.4 深层土体水平位移观测 690

6.4.4.5 噪声测试 691

6.4.4.6 锤击桩振动测试 693

6.4.5.2 报警指标 696

6.4.5.1 监测频率 696

6.4.5 监测频率及报警 696

6.5.1.2 监测系统设计 697

6.5.1.1 变形量测定的精度 697

6.5 滑坡变形监测 697

6.5.1 变形监测方案 697

6.5.2.1 常规测量方法 698

6.5.2 变形监测方法 698

6.5.1.3 监测周期 698

6.5.2.2 测量机器人监测技术 699

6.5.2.3 GPS滑坡监测技术 703

6.5.2.4 其他监测方法 708

6.6.1.2 组织 710

6.6.1.1 检验程序 710

6.6 坝基基坑检验 710

6.6.1 一般原则 710

6.6.2 检验准备工作 711

6.6.1.6 终检 711

6.6.1.3 检验内容与要求 711

6.6.1.4 检验程序 711

6.6.1.5 初检 711

6.6.3 检验内容与评定标准 712

6.6.5.3 图件要求 716

6.6.5.2 总结报告的编写 716

6.6.4 常用设备 716

6.6.5 资料整编与报告的编写 716

6.6.5.1 资料整理要求 716

6.7.2.1 安全管理监测 717

6.7.2 安全监测的分类 717

6.6.5.4 总结报告附件 717

6.6.5.5 其他资料(只做归档用) 717

6.7 尾矿坝安全监测 717

6.7.1 安全监测的目的意义 717

6.7.3.3 施工阶段 718

6.7.3.2 设计阶段的基本要求 718

6.7.2.2 施工管理监测 718

6.7.2.3 结构分析监测 718

6.7.3 安全监测的基本要求 718

6.7.3.1 准备阶段 718

6.7.4.2 监测内容 719

6.7.4.1 监测原理 719

6.7.3.4 运行阶段 719

6.7.4 监测原理与监测内容 719

6.7.5.1 监测仪器的分类 720

6.7.5 安全监测仪器 720

6.7.5.2 测试仪器结构特点 721

6.7.5.3 监测仪器的技术参数规格 722

6.7.5.5 仪器选型 724

6.7.5.4 监测仪器的质量要求 724

6.7.5.6 坝体内部测试系统 725

6.7.6.1 监测系统工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726

6.7.6 尾矿坝安全监测系统的工程设计 726

6.7.6.2 观测系统与控制指标的设计 727

6.7.6.3 现场埋设监测仪器的施工组织设计 728

6.7.7.3 埋设前的准备 729

6.7.7.2 埋设原则 729

6.7.7 监测仪器埋设及现场监测要点 729

6.7.7.1 埋设工作的重要性 729

6.7.7.5 仪器埋设方法 730

6.7.7.4 观测电缆的联接 730

6.7.7.6 现场监测的操作与管理 731

6.7.8.1 资料分析的内容和意义 732

6.7.8 监测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732

6.7.8.2 资料整理的程序 733

6.7.8.3 资料分析内容和方法 734

6.8.1.2 对大坝安全监测工作的要求 736

6.8.1.1 大坝安全监测的工作内容 736

6.8 大坝安全监测 736

6.8.1 监测工作内容和要求 736

6.8.2.1 观测项目的确定 737

6.8.2 监测系统设计 737

6.8.2.2 观测仪器设备的布置 738

6.8.3 观测仪器设备的安装与埋设 751

6.8.2.3 观测仪器的选择 751

6.8.4.1 观测方法和要求 763

6.8.4 观测方法和要求 763

6.8.4.2 仪器观测的测次 769

6.8.5 监测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770

6.8.5.1 监测资料整理 770

6.8.5.2 监测资料年度整编 771

6.8.5.3 监测资料分析 771

6.8.5.4 监测资料分析的数学模型 773

6.8.6 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 775

6.8.6.1 数据采集自动化系统 775

6.8.6.2 信息管理系统 777

6.8.6.3 监测自动化系统的设计 779

6.8.6.4 监测自动化系统的运行维护 780

6.8.6.5 监测自动化系统的验收 780

6.9.1.1 自然电场法 782

6.9 土石坝隐患探测和治理质量检测 782

6.9.1 土石坝隐患探测 782

6.9.1.2 直流电阻率法 783

6.9.1.3 激发极化法 787

6.9.2 土石坝治理质量检测 787

6.9.2.1 自然电场法 788

6.9.2.2 单孔人工同位素示踪法 788

6.10 盾构工程施工监测 789

6.10.1 盾构施工监测的目的和内容 789

6.10.2 盾构施工监测的方法 790

6.10.3 盾构施工监测的设计布置 791

6.10.4 双圆盾构偏移量测量 793

6.10.5 管片收敛观测 794

6.10.6 沉降自动化监测 794

6.10.8 相对沉降自动化监测 795

6.10.9 三维变形自动化监测 795

6.10.7 应变自动化监测 795

6.10.10 盾构施工监测数据整理 796

6.11.1.2 工作内容 797

6.11.1.1 监测目的 797

6.11.2 贯通误差分析与估算 797

6.11.2.1 贯通的径向误差 797

6.11.1 施工监测的目的和要求 797

6.11 顶管工程施工监测 797

6.11.2.2 贯通的横向误差 798

6.11.2.3 贯通的横向误差来源与精度估算 798

6.11.3 实测结果 801

6.11.3.1 平面控制测量 801

6.11.3.3 方位与高程传递测量 802

6.11.3.4 导向测量 802

6.11.3.2 高程控制测量 802

6.12 围堰工程施工监测 803

6.12.1 监测项目 803

6.12.3 土坝(吹填土法)围堰监测 804

6.12.3.1 围堰变形监测 804

6.12.2 监测纲要编制 804

6.12.3.2 孔隙水压力观测 805

6.12.3.3 深层土体与堰体水平位移(测斜)观测 806

6.12.3.4 土体分层沉降观测 807

6.12.3.5 代表性断面监测点布置 808

6.12.4.1 双排钢板桩顶变形监测 810

6.12.4.2 堰体内土体垂直位移监测 810

6.12.4 双排钢板桩围堰监测 810

6.12.4.3 双排钢板桩体变形(测斜)观测 811

6.12.4.4 水位观测 811

6.12.4.5 钢拉杆轴力观测 812

6.12.4.6 钢板桩应力观测 813

6.12.4.7 导梁应力观测 814

6.12.5 监测频率与报警 815

6.12.5.1 监测频率 815

6.12.4.8 孔隙水压力观测 815

6.12.5.2 报警指标 816

6.12.6 注意事项 816

6.13.1 观测目的意义、适用范围、观测应具备的资料 817

6.13.1.1 观测目的意义 817

6.13 地下洞室围岩和支护系统观测 817

6.13.1.2 观测范围 818

6.13.1.3 地下洞室围岩观测内容及项目 818

6.13.2 地下洞室围岩观测设计 819

6.13.2.1 观测项目的确定 819

6.13.1.4 观测应具备的资料 819

6.13.2.2 观测布置 821

6.13.3 主要观测项目、观测原理、适用范围、种类选择及程序 824

6.13.3.1 收敛观测的观测原理、适用范围、种类及选择 824

6.13.2.3 观测频度(时间间隔)的确定 824

6.13.3.2 钻孔岩体轴向位移观测原理、适用范围、种类及选择 825

6.13.3.3 锚杆应力观测原理、适用范围、种类及选择 826

6.13.3.4 钻孔岩体横向位移观测原理、适用范围、种类及选择 827

6.13.3.5 其他观测仪器(项目)及应用 828

6.13.4 观测资料的整理和数据处理 829

6.13.4.1 观测资料的整理 829

6.13.3.6 观测程序 829

6.13.4.2 观测数据的处理(回归分析)及最终位移值的确定 831

6.13.5 地下洞室围岩稳定判别标准及观测成果在工程中的作用 832

6.13.5.1 地下洞室围岩稳定判别标准 832

6.13.5.2 观测结果在工程中的应用 83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