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简明中国革命史
简明中国革命史

简明中国革命史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邓荣汉等主编
  • 出 版 社: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9
  • ISBN:756240139X
  • 页数:370 页
图书介绍:
《简明中国革命史》目录

目录导言 1

第一章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7

第一节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 7

一、文明发达的古代中国及其在清代中期的衰落 7

〔文明发达的古代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与占主导地位的封建经济〕〔中国清代中期的衰落〕二、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对亚洲国家的侵略 16

〔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崛起〕〔中国成为西方列强侵略的主要对象〕第二节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18

一、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 18

〔第一次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签订〕〔第二次鸦片战争〕二、中国早期资本主义的产生 24

〔洋务派和洋务运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中国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诞生〕三、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28

〔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的签订〕四、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和主要矛盾 37

第三节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37

一、鸦片战争时期反对列强侵略的斗争 37

〔清军爱国将士的英勇抵抗〕〔三元里和沿海人民的抗英斗争〕〔爱国政治家、思想家的变革主张〕二、太平天国革命运动 43

〔太平天国革命的兴起和胜利发展〕〔太平天国革命的纲领和政策〕〔太平天国革命的失败和经验教训〕三、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的兴起与失败 50

〔变法维新运动的兴起〕〔百日维新〕〔变法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和经验教训〕第二章 辛亥革命 57

第一节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和发展 57

一、《辛丑条约》签订后的中国社会 57

〔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加深和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和资产阶级领导的爱国运动的高涨〕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产生和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61

〔孙中山的早期革命活动〕〔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相继建立〕三、同盟会的建立和三民主义的提出 66

一、武装起义的发动和革命形势的高涨 70

〔同盟会的建立及其革命纲领〕〔革命派和改良派的论战〕第二节 辛亥革命的胜利和失败 70

〔革命派领导的多次武装起义〕〔清政府“预备立宪”的破产〕〔保路运动的高潮〕二、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建立 74

〔武昌起义的爆发和全国各地的响应〕〔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三、袁世凯篡夺政权和辛亥革命的失败 79

〔帝国主义扶植袁世凯篡夺政权〕〔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第三节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继续奋斗 83

一、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全国反袁斗争 83

〔袁世凯的独裁统治〕〔“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和举国一致的反袁斗争〕二、北洋军阀的分裂割据和革命党人发动护法运动 89

第一节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96

一、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发展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96

〔北洋军阀的分裂割据〕〔“府院之争”与张勋复辟〕〔皖系军阀的专制和卖国〕〔护法运动及其失败〕第三章 五四运动和国民革命 96

〔民族工业的新发展和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二、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100

〔五四运动〕〔改造社会探索中的百家争鸣〕〔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三、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109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及其活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民主革命纲领的提出〕第二节 国共合作和国民革命 116

一、国共合作的建立和国民革命的兴起 116

〔20年代初期的中国政局〕〔国共合作的酝酿和建立〕〔国民革命的兴起〕〔统一战线内部争夺领导权的斗争〕二、国民革命的高潮 130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工农运动的迅猛发展〕三、国民党右派集团叛变革命,国民革命失败 136

〔国内外反动势力与蒋介石集团的勾结〕〔“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各地人民的讨蒋斗争〕〔汪精卫集团日趋反动〕〔陈独秀的右倾错误及其对革命的危害〕〔“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国民革命失败〕第四章 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救亡运动 145

第一节 国民党政权对全国的反动统治 145

一、国民党政权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145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和中国形式上的统一〕〔蒋介石集团在国民党内和在全国统治地位的确立〕二、国民党政权对全国的独裁统治 150

〔国民党政府的对外政策〕〔国民党政府的对内政策〕〔国民党独裁统治下的中国社会〕第二节 土地革命的开展和革命新道路的开辟 157

一、共产党领导土地革命和开辟革命新道路 157

〔共产党人对革命新道路的探索〕〔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理论〕〔土地革命和红军反“围剿”的胜利〕二、国民党民主派的反蒋斗争 171

〔宋庆龄等国民党左派的反蒋斗争〕〔第三党的政治主张及其活动〕三、探索革命新道路的失误与历史性转折 174

〔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和红军长征的开始〕〔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的胜利〕第三节 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和国内和平的实现 183

一、“九·一八”事变。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183

〔“九·一八”事变和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二、“一二·九”运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发展 190

〔华北事变,民族危机的加深〕〔“一二·九”运动和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三、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国内和平的实现 196

一、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抗日战争爆发 201

第一节 全民族抗战的发动 201

〔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制定〕〔西安事变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第五章 全民族的抗日战争 201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准备〕〔“七·七”事变和“八·一三”事变〕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和全民族抗日的高涨 204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及其特点〕〔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和正面战场〕〔日本侵略军的野蛮暴行〕〔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和敌后战场的开辟〕〔共产党持久抗战的战略方针〕〔全民族抗战和国际社会的支持〕第二节 中国人民坚持团结抗战的艰苦历程 222

一、相持阶段中坚持抗战,反对分裂的斗争 222

〔日本侵华政策的变化〕〔汪精卫集团叛国投敌和蒋介石集团抗战政策的变化〕〔共产党坚持团结抗战的方针〕〔抗日根据地和人民革命力量的发展〕〔国民党统治区抗日民主力量的壮大和团结〕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统一战线策略总方针 230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政策〕〔共产党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三、中国人民克服抗日战争的严重困难 233

〔太平洋战争爆发,英美对华政策的变化〕〔敌后战场和抗日根据地的严重困难局面〕〔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敌后军民和沦陷区人民的抗日斗争〕第三节 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244

一、国民党统治日趋腐败和大后方民主运动的高涨 244

〔抗日战争有利形势的出现,敌后军民开始局部反攻〕〔国民党统治的腐败和美国的扶蒋反共政策〕〔国民党统治区人民民主运动的高涨〕二、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252

一、抗战胜利后的时局和各党派的政治主张 260

〔共产党的“七大”和国民党的“六大”〕〔解放区军民的大反攻和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第六章 全国解放战争 260

第一节 全国人民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260

〔战后国际局势的变化〕〔战后的国内形势和各党派的政治主张〕二、争取和平民主的重大斗争 265

〔重庆谈判〕〔粉碎国民党对解放区的军事进犯〕〔国民党统治区人民反内战、争民主的斗争〕〔政治协商会议〕〔国民党的内战部署和共产党自卫战争的准备〕第二节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和新中国的建立 275

一、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275

〔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共产党打败蒋军进攻的政治、军事方针〕〔人民解放战争的历史转折〕〔共产党为夺取全国胜利的准备〕二、国民党统治危机的加深和反蒋第二条战线的形成与壮大 282

〔国统区经济危机的加深〕〔反蒋第二条战线的斗争〕〔第三条道路的破产和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空前壮大〕三、战略决战的胜利与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288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国民党和谈阴谋的破产和南京政权的覆灭〕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296

一、建国初期的形势和任务 301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全国的确立 301

〔共产党关于建立新中国的理论和政策〕〔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新中国的诞生〕〔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和历史经验〕第七章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 301

〔建国初期的形势〕〔新民主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国民经济的恢复〕二、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314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订〕三、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319

〔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就和工作中的偏差〕〔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327

一、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努力 327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在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方针上的失误〕〔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停滞和徘徊 346

〔“文化大革命”〕〔“左”倾错误的延续〕第三节 新的历史性飞跃的开始 356

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356

二、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36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