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史概述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林岷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504639435
- 页数:593 页
第一章 绪言 1
一、“文化”诠释 1
二、本课开设缘起 1
目录 1
三、中华文化与中华文化精神 2
四、和合文化与21世纪的和睦共进 6
五、开设本课的目的与意义 13
六、学习方法与参考书 15
一、中国历史政治地理 16
第二章 中国文化背景 16
第一节 中国历史地理与沿革 16
二、我国行政区划的演变轮廓 18
三、我国人口与移民对文化发展的作用 21
四、学文化史应注意的有关地理概念 24
五、怎样查找地名 27
第二节 中华文化植根的经济土壤与政治架构 30
一、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30
二、中华文化植根的经济土壤(三种经济区) 31
三、地理环境所决定的中华文化的三大特性 33
四、中华文化依托的社会政治架构——家国同构 36
第三章 中国文化史基础知识 41
第一节 中国古代历史纪年的基本规律 41
一、以干支记载年代是中国纪年的特点 41
二、以帝号、年号纪年是中国纪年的另一特点 49
三、历法的变化与中西历的对照 51
四、查年号、纪年、年代的主要书籍 53
五、查考年代还需要博学与精专结合 54
第二节 姓氏文化——古人的姓、字、名、号与谥 56
一、诠释姓、字、名、号 56
二、中国姓和氏的起源 57
三、古人起名、字、号的根据 62
四、古人的爵制、勋制与赠谥 67
五、帝王的庙号和陵号 76
六、皇帝的尊号 76
七、帝王赐谥、姓、名是显示淫威,实行专横统治的直接工具 77
八、有关参考书 78
一、有关避讳中的国讳与家讳 79
第三节 古人的避讳与称谓 79
二、避讳的三种方法 80
三、避讳的种类 82
四、数朝同避讳的字 84
五、古人的称谓 85
六、了解古人称谓的现实意义 88
七、有关参考书 89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养士制度(前700—前344) 91
第四节 中国历史上的取仕制度 91
一、奴隶制时期的贡士制度(前840—前700) 91
三、汉朝的察举、征辟制度(前206—220) 92
四、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度(220—581) 95
五、隋唐建立正式的开科取仕制度(581—960) 97
六、宋元的科举制度(960—1368) 101
七、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1368—1911) 103
八、科举制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 112
九、有关参考书 115
第五节 中国历代官制简述 116
一、先秦官制的发展 116
二、秦至清末中央中枢机构官制的发展 120
三、秦至清末中央各部门的官制 131
四、秦至清末中央监察机构的变化 136
五、关于专门向皇帝规谏的谏官 139
六、秦至清朝地方机构与官制的演变 141
七、应注意的有关官职的问题 154
八、官名与官制的查找法 158
第四章 中国文化史分期 159
第一节 文化发祥期(殷商之前) 159
一、人类起源的中心——人类的形成史与文化史同步 159
二、原始宗教——人类发展的进步标志 160
三、中华远祖三大文化集团 162
四、“龙”是中华文化多元的民俗学依据,充满人性美 164
五、禅让制与禹传子(从公天下到家天下) 166
六、尧文化(和合文化)内涵初探 167
七、殷商神本文化 171
第二节 文化元典朝(周、秦、汉) 174
一、西周人的文化维新 174
二、元典又一硕果——诸子争鸣、多极互补 179
三、区域文化格局的形成 191
四、“一天下”与秦法家政治 192
五、西汉参酌元典、独尊儒术 194
六、秦汉以前男女的自由婚恋 199
一、一元独尊的离析(儒的裂变) 201
第三节 乱世中的多元文化(魏晋南北朝)——儒、玄、道、佛互为消长 201
二、中古时代人物的美——魏晋士人的容止观 207
三、金陵鸟衣巷(源远流长的秦淮文化) 208
四、道教文化(“中国文化的根底全在道教”) 209
五、佛教文化(佛教的输入与逆输出) 220
六、胡汉文化的碰撞(文化机制的潜作用) 231
七、魏晋时期的“文学自觉” 235
八、史学与经学的分道 238
九、科技的非实用趋向 238
一、史诗般壮丽的唐文化背景 240
第四节 文化后元典期(唐宋)——中国封建社会文化的最后精华高潮 240
二、有容乃大的唐型文化 243
三、对佛教的选择与改造 272
四、中华文化的辐射 288
五、唐型文化向宋型文化转变的动因 292
六、宋儒学复兴与理学建构 294
七、宋型文化中精致细腻的士大夫文化 306
八、宋型文化中野俗而生动的市民文化 327
九、宋代科技与史学之华光 333
十、宋代少数民族文化的绚烂之花 335
十一、两宋的双重文化效应 337
第五节 文化征服期——辽、金、夏、元 339
一、文明战胜野蛮——华夷的互变 339
二、成吉思汗的远征与蒙古帝国的分封 343
三、忽必烈与“汉法” 343
四、蒙藏佛缘解决西藏版图归属问题 345
五、世界性的元朝大帝国 347
六、中外文化交流的绚丽多彩 348
七、元代社会与《封神演义》的神王合一观 357
八、中国是真正意义上的戏剧王国 359
九、元代山水画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关键性地位 376
第六节 文化反思期(明清) 379
一、明初专制禁忌极至的文化政策 379
二、被尊为“天纵英主”的朱元璋其过人之处 383
三、明成祖的锁国政策与文化贡献 387
四、明中期“异端文化”的勃兴——自我意识的觉醒 394
五、明末清初中西文化交汇的两大特点 409
六、盛世辉煌之一——回望清代前期国家统一历程 418
七、盛世辉煌之二——为巩固国家统一,清对边疆实施特殊管理 420
八、盛世辉煌之三——民族团结、国运昌盛、文化新潮 423
九、17世纪中至18世纪末,改天换地的全球变局 439
十、落日辉煌后的中国死水一潭,长夜无歌 440
第七节 文化转型期(清末民国初)——蜕变与新生 448
一、中华文化被裹挟进“血与火”的炼狱中 448
二、中华文化经历三个层面的艰辛变革历程 449
三、近代“批判的武器”与“武器的批判”两种变革方式 456
四、20世纪前后中华文化中诞生的新质细胞 470
五、“五四”运动开创中华新文化 492
六、中华新文化硕果 503
七、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海派文化 519
八、近代文化论争——生机盎然的新民主主义文化 532
九、生动传神助兴民族精神的民俗文化 544
第五章 地域文化——源远流长的北京“宣南文化” 564
一、以大栅栏地区老字号为代表的传统商业文化 565
二、以天桥为代表的老北京民俗文化 566
三、以琉璃厂为代表的京城书卷(市)文化 567
四、以昆曲、京剧为代表的戏曲文化 570
五、以乾嘉学派、诗坛、戊戌维新先驱为代表的士人文化 573
六、宣南是《红楼梦》创作、传播、研究基地 576
七、宣南文化促进京师传媒业的形成和发展 577
八、生生不息的会馆文化堪称历史的化石群 578
九、以名人故居为代表的邸宅文化 583
十、以民间诸神为内容的坛庙文化 587
- 《东北民歌文化研究及艺术探析》(中国)杨清波 2019
- 《大学英语教学的跨文化交际视角研究与创新发展》许丽云,刘枫,尚利明著 2020
- 《跨文化交际背景下的中西文化比较研究》任永进,贺志涛著 2019
- 《生态文化建设的社会机制研究》阮晓莺著 2019
- 《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指南》苏玉主编 2017
- 《白纻舞及其歌辞的文化解读》王俊,曹化根著 2019
- 《社会文化系统中的翻译》姜秋霞,杨正军 2019
- 《中国经典文化走向世界丛书 学术卷 2》龚海燕译 2019
- 《新世纪的文化思考》方克立著 2019
-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红色文化大众化研究》张文 2019
- 《市政工程基础》杨岚编著 2009
- 《家畜百宝 猪、牛、羊、鸡的综合利用》山西省商业厅组织技术处编著 1959
- 《《道德经》200句》崇贤书院编著 2018
- 《高级英语阅读与听说教程》刘秀梅编著 2019
-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基础》谢雨飞,田启川编著 2019
- 《看图自学吉他弹唱教程》陈飞编著 2019
- 《法语词汇认知联想记忆法》刘莲编著 2020
-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生活适应 二年级 上》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特殊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编著 2019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规范 技巧与案例 第3版 2020》文传浩,夏宇编著 2019
- 《流体力学》张扬军,彭杰,诸葛伟林编著 2019
- 《钒产业技术及应用》高峰,彭清静,华骏主编 2019
- 《现代水泥技术发展与应用论文集》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 2019
- 《中国当代乡土小说文库 本乡本土》(中国)刘玉堂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Prometheus技术秘笈》百里燊 2019
- 《中国铁路人 第三届现实主义网络文学征文大赛一等奖》恒传录著 2019
- 《莼江曲谱 2 中国昆曲博物馆藏稀见昆剧手抄曲谱汇编之一》郭腊梅主编;孙伊婷副主编;孙文明,孙伊婷编委;中国昆曲博物馆编 2018
- 《中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2019
- 《中国陈设艺术史》赵囡囡著 2019
- 《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水利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成果 设施农业工程技术》赵英编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