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明分之道:从荀子看儒家文化与民主政道融通的可能性
明分之道:从荀子看儒家文化与民主政道融通的可能性

明分之道:从荀子看儒家文化与民主政道融通的可能性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储昭华著
  • 出 版 社:北京:商务印书馆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100045517
  • 页数:364 页
图书介绍:中国哲学讲“天人合一”强调的是合,西方哲学讲“主客两分”强调是“分”。本书认为,中国思想中就有“分”的传统。这就是荀子提出的“明分之道”。本书以荀子为个案,研究儒家思想的现代意义。
上一篇:说不尽的李叔同下一篇:人生论经典
《明分之道:从荀子看儒家文化与民主政道融通的可能性》目录

目录 1

序……………………………………………………………郭齐勇导言 荀子:另一种选择及其可能性 1

第一节 问题的缘起 2

一、“否定”思潮的理路与教训 2

二、“融合”思潮的进路与启示 8

三、牟宗三的总结、突破及所面临的难题 11

第二节 荀子何以可能 23

一、解释方法的选择 24

二、如何认识荀子思想及其意义 30

第一章 问题的层次之别与民主政道的实质 36

第一节 民主政道的前提与基础 37

一、世俗化浪潮:民主政道诞生的氛围 37

二、民主政道的人学基础 40

三、实证分析的方法:现代民主政道的方法论基础 51

第二节 时间视域下的人的多重内涵透视 57

一、两种时间视域 59

二、自我的深层内涵 65

第三节 自由与权利的层次辨析 76

一、自由的敞开与权利的延异 76

二、作为民主政道主体的人的时间归属 84

三、自由的层次辨析对荀子研究的借鉴意义 90

第二章 荀子思想的多元性与矛盾性 94

第一节 解蔽方法及其意义 95

一、解蔽方法的含义 95

二、解蔽方法的意义分析 99

第二节 对各家思想的吸收与借鉴 105

一、道家思想的反向促动 106

二、对墨家求实精神和方法论的吸收 109

三、对法家思想的批判借鉴 114

一、荀子思想的性质判别 118

第三节 对儒家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118

二、对儒家文化的发展 120

第四节 荀子思想的矛盾特质及其积极意义 123

一、荀子思想的矛盾特质 123

二、荀子思想中矛盾的层次及积极意义 125

第三章 “明分”方法论 129

第一节 “分”的多重含义及其内在逻辑联系 130

一、“分”的多层面含义 130

二、具有互释意义的其他概念 133

三、各层次含义构成的整体:“明分”方法论 135

第二节 “明分”的脉络 137

一、“明分”方法论的普遍意义 137

二、对人的分析 139

第三节 “明分”精神的深层体现 143

一、对确定性的追求 144

二、以逻辑求明晰 145

三、概念分析的实质 147

第四节 “明分”方法与儒家文化的另一重内涵及趋势 149

一、儒家文化的另一重内涵 149

二、“明分”方法对于儒家文化的意义 151

第四章 天与人的由分而合 155

第一节 天人之分与天人之合 155

一、天人之分的含义 156

二、天人之合 157

第二节 天人关系的深层意蕴 159

一、至上而超越之天及其创始和奠基作用 160

二、形下之天与人的能动作用 163

第三节 天道与人道 167

一、道的两重性 167

二、天道与人道的统一 169

第四节 “从道不从君”:天人关系思想的政治哲学意义 171

一、对儒家天人关系思想的丰富与发展 171

二、天人关系思想的政治哲学意蕴 176

第五章 人的概念的政治哲学意义 183

第一节 与“群”相对的个人概念萌芽 184

一、“个人”之争的核心 184

二、“群”的涵义 186

三、“一而成群”的“个人” 187

四、“人”与“群”相分相对的意义 190

第二节 人与角色之分 195

一、从社群主义的批评看民主政道的个人之特质 196

二、性同而“积”异:先于欲望、目的的人 201

第三节 分析之下的人的实质 204

一、作为分析对象的空间性的人 204

二、荀子的人的概念的两面性 208

第四节 由分而外的趋向 210

一、由分而外趋向的形成 210

二、明分方法与制度的设计建构 213

第六章 立足当前的人性论 216

第一节 “性”的涵义的多重性 217

一、关于人的本质特征的各种表述 217

二、人的本质特征与自然本性之间的关系 219

第二节 性恶论的实质:对人的自然本性的肯定 222

一、人的自然本性的内涵与特征 223

二、对人的本性欲求的正视与肯定 225

第三节 朝向未来与立足当前:孟子与荀子人性论比较 232

一、朝向未来:孟王人性论的实质 232

二、立足当前:荀子人性论的真正特征 238

第四节 两种人性论对于民主政道的不同意蕴 243

一、自然本性的正当性与权利的应有内涵 243

二、孟王人性论理路的负面效应 251

第七章 礼义之本质 261

一、礼的人性之源 262

第一节 礼的功利性解释 262

二、“养生安乐者,莫大乎礼义”:礼的工具性 265

三、功利性解释的意义 268

第二节 “兼足天下之道在明分” 275

一、明分的含义 275

二、兼足天下,为利而分 280

三、“天之立君,以为民也” 283

第三节 从分界到权利:明分思想的积极意义 285

一、权利与平等的优先性之辨 286

二、明分之道与权利观念的相通之处 289

第四节 礼法之辨 294

一、由礼而政与由礼而法 294

二、礼义外化的效应分析 297

第八章 荀子思想的历史文化效应 305

一、理学家们的批评 308

第一节 荀子与理学:被排斥之下的内在影响 308

二、批评之下的借鉴与吸收 310

第二节 对明清启蒙思潮的积极影响 316

一、影响之一:强烈的现实感和功利意识 318

二、影响之二:对人的自然本性和现实利益的推崇 319

三、关于荀子对戴震影响的个案分析 321

第三节 近代思潮与荀子:批判背后的继承与弘扬 327

一、由比较而肯定:康有为对荀子的继承 327

二、谭嗣同的矛盾效应 331

第四节 现代思潮对荀子的批判:启示与教训 334

一、荀子思想矛盾性的必然结果 334

二、“新青年”们批判的核心 336

三、现代新儒家批判的焦点 338

四、批判背后的启示与教训 339

结语 345

参考文献 352

后记 36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