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法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严惠芳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801947916
- 页数:322 页
第1章 绪论 1
第一节 前人论要 1
一、中医诊法的内容与意义 1
二、中医诊法的基本原理 1
目录 1
三、中医诊法的基本要求 2
四、诊法的重要性 2
第二节 中医诊法学的概念与任务 3
一、中医诊法学的概念 3
二、中医诊法学的任务 3
第三节 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理及其现代阐释 4
一、基本原理 4
二、中医诊法原理的现代阐释 5
第四节 中医诊法的思维方法 11
一、整体思维 11
三、形象思维 12
二、全息思维 12
四、辨证逻辑思维 13
第五节 中医诊法的特色优势与不足 15
一、特色优势 15
二、中医诊法的不足与分析 18
第2章 望神诊法 20
第一节 前人论要 20
一、神与脏腑精气的关系 20
二、神与目、色的关系 20
三、神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20
第二节 历代贡献 22
一、秦汉及以前时期 22
二、隋唐宋金元时期 23
三、明清及以后时期 23
一、从病理生理学角度对心主神明研究 24
第三节 现代研究述评 24
二、从脾胃与神志的相关性对神研究 25
三、从“脑心”和“泥丸宫”实质的探讨来对神研究 27
第四节 解难释疑 27
一、区别神昏、躁扰、狂躁不安 27
二、对“一会即觉”、“以神会神”的理解 28
三、“神乱”不等于“失神” 29
四、假神的病机与辨识 29
五、神明并非心所独主 30
六、中医心脑与神明的关系 31
七、脑在脏腑中的核心作用 33
八、心主神与五脏藏神 35
九、对望神中“神”的理解 35
二、神、气、色关系 38
一、面部色泽与五脏精气的关系 38
第一节 前人论要 38
第3章 望色诊法 38
三、五色与病性、病位的关系 39
四、脏腑在面部的相关部位 39
五、常色 40
六、望色纲领 41
七、善恶顺逆 42
八、色脉症相参 43
九、五色主病 45
第二节 历代贡献 48
一、先秦时期诊法起源,《内经》色诊理论奠基 48
二、汉三国色诊广泛运用,《伤寒论》察色辨病独具特色 49
三、晋隋唐医籍承古整理,综合著作充实色诊内容 50
四、宋金元时期社会革新,望诊理论发展迅速 50
五、明清时期望诊专著迭出,色诊理论系统成熟 51
第三节 现代研究述评 52
六、近代望色理论日趋完善,色诊科研逐步深入 52
一、色诊客观定性定量 53
二、颜面温度色差研究 55
三、色诊在证候量化诊断中的应用 56
四、病理五色的常见病证 57
五、面部色诊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58
第四节 解难释疑 58
一、何谓色部?人体五脏色部划分依据是什么 58
二、怎样认识颜面色部的临床应用 59
三、怎样认识神与色的关系 59
四、怎样认识望色十法的临床运用 60
五、何谓十法 60
六、怎样理解病色善恶及其临床意义 60
九、如何色脉相参判断病情顺逆吉凶 61
八、何谓“能合色脉,可以万全” 61
七、怎样理解病色交错及其临床应用 61
十、白色、黄色均主气血不足,两者有何区别 62
十一、血瘀证面色改变有何特征?临床诊察时应注意哪些相关面色 62
十二、怎样区别萎黄与枯黄 63
十三、怎样鉴别黄胖与湿病发黄 63
十四、五色主病及其面色特征各是什么 63
第4章 望舌诊法 65
第一节 前人论要 65
一、舌的生理认识 65
二、舌诊的方法 66
三、影响舌象变化的非病理因素 66
四、舌诊的辅助检查方法 67
五、正常舌象 68
六、病理舌象 68
一、殷商舌诊应用初露端倪 86
二、秦汉舌诊应用已奠基础 86
第二节 历代贡献 86
三、晋元功在继承与发展 88
四、明清舌诊应用已成熟 89
五、建国后舌诊应用、研究并重 91
第三节 现代研究述评 92
一、研究方法 93
二、病理舌象的形成机制研究 100
三、舌诊的临床研究 106
四、对今后的研究思考与展望 111
第四节 解难释疑 114
一、脏腑在舌面分布的几种不同认识 114
二、如何看待脏腑在舌面的分部问题 114
三、正常舌象形成机制的研究 115
四、对黄苔、白苔主病的不同认识 117
五、对灰、黑苔的认识 119
六、临床应当怎样正确运用舌诊 120
一、闻声音 124
第5章 闻诊方法研究 124
第一节 前人论要 124
二、闻气味 130
第二节 历代贡献 131
一、闻声音 131
二、嗅气味 137
第三节 现代研究述评 139
一、国内外对声诊的现代研究 139
二、国内外对嗅气味的现代研究 142
第四节 解难释疑 144
一、五声、五音诊病理论 144
二、音哑、失音的虚实辨析 145
三、谵语、郑声寒热虚实性质的认识 146
四、喉中痰鸣与喘、哮 146
五、咳嗽与肺咳的概念 147
七、咳逆与上气的区别 148
六、少气、短气与喘的区别和联系 148
九、呕、吐、哕、噫的相关概念 149
八、息粗与息微 149
十、肠鸣、矢气的病机 150
第6章 问诊方法 152
第一节 前人论要 152
一、问诊的内容(十问歌) 152
二、问寒热 152
三、问汗 153
四、问疼痛 154
五、问头身胸腹肢体不适 155
六、问耳目 156
七、问睡眠 156
八、问饮食口味 157
九、问二便 157
第二节 历代贡献 158
十、问经带 158
十一、问小儿 158
一、殷商时期 159
二、先秦两汉时期 159
三、晋唐宋金元时期 162
四、明清及以后时期 164
第三节 现代研究述评 165
一、研究方法 165
二、研究内容 166
三、问诊客观化或仪器化的得失 169
四、展望 169
第四节 解难释疑 170
一、问诊的目的和作用 170
二、问诊的方法、技巧和原则 170
三、忽视问诊的后果 171
四、区别恶寒、寒战、畏寒 172
六、从“阳加于阴谓之汗”理解汗的机制 174
五、对寒热往来机制的认识 174
七、盗汗不尽是阴虚,自汗非皆属阳虚 175
八、五更泄泻、日晡潮热的机制 175
九、对五更泄泻的时间及临床意义的认识 176
十、热入营血为何口反不甚渴 176
十一、“嗜睡”、“昏睡”与“昏迷”的鉴别 177
第7章 脉诊研究 178
第一节 前人论要 178
一、脉诊原理的认识 178
二、诊脉部位的认识 178
三、诊脉方法 180
四、正常脉象 181
五、病理脉象 182
一、扁鹊首用脉法诊病 200
第二节 历代贡献 200
二、《内经》奠定了脉学基础 201
三、《难经》赋予脉诊新的内容 204
四、张仲景实践和发展了脉诊 204
五、第一部脉学专著问世 206
六、《濒湖脉学》集前人脉学研究之大成 207
七、脉图形象化的发展 207
第三节 现代研究述评 208
一、脉象仪的研究 208
二、脉搏图形成机制的研究 209
三、脉搏图生理参数的测算与分析方法的研究 210
四、脉象形成机制的研究 215
五、常见脉象的脉搏波图及形成机制研究 217
六、常见脉象的动物实验及动物模型研究 231
第四节 解难释疑 234
一、对脉胃、神、根的认识 234
七、脉诊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234
二、对人迎、气口的部位的认识 235
三、对无脉症的认识 236
四、对妊娠脉的认识 236
五、对临产脉的认识 237
六、对脉位、数、形、势、属性检测方法认识 238
七、对非单因素脉象是相兼脉的认识 241
八、对相兼脉主次和称谓的认识 241
九、对“平脉”的认识 241
十、对“弦脉”与“紧脉”的鉴别 242
第8章 腹诊方法 243
第一节 前人论要 243
一、腹部与脏腑经络腧穴的关系 243
二、腹诊方法 244
三、病症与病机 245
第二节 历代贡献 248
一、先秦时期腹诊已具维形 248
二、秦汉时期腹诊初具规模 249
三、晋元时期腹诊进一步发展 254
四、明清时期腹诊更加成熟 256
五、建国以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257
第三节 现代研究述评 258
一、腹诊的理论研究 258
二、腹诊的临床研究 261
三、腹诊的现代科学研究 263
第四节 解难释疑 265
一、中医腹诊中腹征、腹症与腹证的概念与关系 265
二、拒按并非都实证,喜按并非都虚证 265
三、中医腹诊与汉方医腹诊及西医腹诊的异同点 266
四、大腹的位置及脏腑归属 266
六、痞证辨析 267
五、结胸辨析 267
第9章 耳诊方法 270
第一节 前人论要 270
一、耳的生理 270
二、耳病的病因病机 271
三、察耳诊病 273
四、察耳辨治 274
第二节 历代贡献 275
一、古人对耳诊的认识与应用 275
二、古人对耳穴的认识 280
三、近代对耳诊的应用与研究 281
第三节 现代研究述评 285
一、研究方法 285
二、耳诊机制的现代研究 288
一、对耳穴功能的认识 298
第四节 解难释疑 298
三、今后研究的思考与展望 298
二、“良导点”不一定就是低电阻点 299
三、影响耳廓阳性反应的常见因素 299
四、耳诊常用诊断方法介绍 300
五、耳穴辨证分析 310
第10章 目诊方法 312
第一节 前人论要 312
一、对眼的生理认识 312
二、目色变化与意义 312
三、目形变化与意义 314
四、眼部其他改变与意义 315
第二节 历代贡献 315
第三节 现代研究述评 317
一、理论研究 317
二、临床研究 319
第四节 解难释疑 320
- 《红色旅游的社会效应研究》吴春焕著 2019
- 《汉语词汇知识与习得研究》邢红兵主编 2019
- 《生物质甘油共气化制氢基础研究》赵丽霞 2019
- 《东北民歌文化研究及艺术探析》(中国)杨清波 2019
- 《联吡啶基钌光敏染料的结构与性能的理论研究》李明霞 2019
- 《全国高等中医药行业“十三五”创新教材 中医药学概论》翟华强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国语》和《战国策》词汇比较研究》陈长书著 2017
- 《中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2019
- 《行政保留研究》门中敬著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全国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中国)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9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
- 《人民院士》吴娜著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中国人民的心》杨朔著;夕琳编 2019
- 《高等院校旅游专业系列教材 旅游企业岗位培训系列教材 新编北京导游英语》杨昆,鄢莉,谭明华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文学作品精选 短篇小说卷 上 全2册》贺邵俊主编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数学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文学作品精选 中篇小说卷 下 全3册》洪治纲主编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