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政法院校规划教材 马克思主义哲学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常绍舜主编;张鸿骊副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562011338
- 页数:369 页
目录 1
绪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 1
第一节 什么是哲学 1
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1
二、哲学认识对象的层次性及其相互关系 3
三、哲学基本问题与哲学的党性 3
四、哲学的阶级性和民族性 5
五、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6
一、哲学的起源 8
第二节 哲学的历史发展 8
二、哲学发展的基本形态及功能 9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 13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13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和历史作用 15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18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方法论 20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20
一、什么是方法论 20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特征 21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政治法律科学关系的突出表现 23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政治法律科学 23
二、政治法律工作者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 25
三、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 26
第一章 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论和认识方法 27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27
第一节 认识论及其历史发展 27
一、唯心主义认识论 28
二、唯物主义认识论 31
三、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35
一、旧哲学的实践观 39
第二节 实践的特征和形式 39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 41
三、社会实践的基本形式 43
第三节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44
一、实践是认识的源泉 44
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46
三、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48
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48
五、认识的能动作用 49
第四节 认识过程 51
一、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 51
二、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56
三、认识运动的总规律 57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方法 57
第一节 实践方法 57
一、在社会实践中认识事物的方法 57
二、社会调查方法 59
三、科学实验方法 60
第二节 辩证思维方法 65
一、归纳与演绎辩证统一方法 65
二、分析与综合辩证统一方法 66
三、抽象与具体辩证统一方法 67
四、历史与逻辑辩证统一方法 69
第三节 非理性思维方法 70
一、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70
二、形象思维方法 72
三、直觉思维方法 73
第二章 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和认识真理的方法 76
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 76
第一节 真理和谬误 76
一、什么是真理 76
二、什么是谬误 80
三、真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 81
一、什么是绝对真理 83
第二节 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 83
二、什么是相对真理 84
三、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 86
四、反对真理问题上的相对主义和绝对主义 88
认识真理的方法 90
第一节 通过实践发现真理和检验真理的方法 90
一、通过实践发现真理 90
二、通过实践检验真理 90
三、通过实践发展真理 95
一、什么是逻辑证明 96
第二节 通过逻辑证明把握真理的方法 96
二、逻辑证明的局限 98
第三节 在与谬误斗争中坚持真理和发展真理的方法 99
一、在与谬误斗争中坚持真理 99
二、在与谬误斗争中发展真理 100
三、在与谬误斗争中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101
第三章 世界的物质性观点和主客观相统一的方法 102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观点 102
第一节 物质 102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102
二、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确立的意义 103
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104
第二节 运动 104
二、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106
三、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108
第三节 时间和空间 109
一、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物质的存在方式 109
二、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111
三、时间和空间的有限性与无限性 112
第四节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114
一、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几种观点 114
二、世界统一于物质 115
三、世界统一于物质原理的证明 116
意识及其与物质的关系 118
第一节 意识的本质 118
一、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118
二、意识是高级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120
三、意识是人脑对物质的反映 121
四、意识与人工智能 123
第二节 意识的作用 124
一、意识的能动作用 124
二、实现意识能动作用的途径 126
第三节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127
一、旧哲学对物质与意识关系问题的回答 128
主客观相统一的工作方法 129
第一节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方法 129
一、尊重客观规律 129
二、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与意识关系的原理 130
二、发挥主观能动性 130
三、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131
四、反对机械唯物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 132
第二节 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相结合的方法 133
一、什么是实事求是 133
二、什么是解放思想 135
三、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辩证关系 136
四、反对教条主义 139
第四章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与方法 141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141
第一节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 141
一、什么是联系 141
二、联系的特性 143
三、联系与系统 146
第二节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过程 147
一、什么是发展 147
二、发展的特性 148
三、发展的原因 149
四、发展的规律性 150
第三节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152
一、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152
二、唯物辩证法的构成 153
三、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154
联系和发展的方法 155
第一节 辩证法是与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55
一、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历史演变 155
二、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 156
一、联系方法是正确认识事物和改造事物的总方法之一 158
第二节 联系方法 158
二、联系方法的类型 160
三、系统方法与联系方法的关系 162
第三节 发展方法 164
一、发展方法是正确认识事物和改造事物的总方法之二 164
二、发展过程分析法 165
第五章 矛盾观点与矛盾方法 170
矛盾观点 170
第一节 矛盾的基本属性 170
一、什么是矛盾 170
二、矛盾的同一性、斗争性及其辩证关系 171
三、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173
第二节 矛盾体系 175
一、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 175
二、主要矛盾与非主要矛盾 176
三、主要矛盾方面与非主要矛盾方面 177
第三节 矛盾精髓 178
一、矛盾普遍性 178
二、矛盾特殊性 179
三、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180
四、矛盾问题的精髓 182
一、坚持“两点论”、“两手抓” 183
第一节 矛盾分析方法 183
矛盾方法 183
二、分析根本动因与外部条件 185
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86
第二节 矛盾解决方法 188
一、保持统一体相对稳定的方法 188
二、矛盾得以根本解决的方法 189
三、解决社会生活中的两类矛盾 190
第六章 矛盾的几种普遍形式与解决方法 192
矛盾的几种普遍形式及其运动规律 192
第一节 量变和质变 192
一、质、量、度 192
二、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194
三、发展是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 196
第二节 肯定和否定 197
一、辩证的否定观 197
二、否定之否定 199
三、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201
四、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客观普遍性和特殊性 201
第三节 原因和结果 204
一、原因和结果的含义 204
二、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 204
三、原因和结果关系的复杂性 205
第四节 必然性和偶然性 207
一、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含义 207
二、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 207
三、必然性和偶然性关系的复杂性 209
四、自由与必然 210
第五节 可能性和现实性 212
一、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含义 212
二、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辩证关系 213
第六节 本质和现象 214
一、本质和现象的含义 214
三、可能性和现实性关系的复杂性 214
二、本质和现象的辩证关系 215
三、本质和现象关系的复杂性 216
第七节 内容和形式 217
一、内容和形式的含义 217
二、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 218
三、内容和形式关系的复杂性 219
矛盾普遍形式的方法论功能 220
第一节 质量互变规律的方法论功能 220
一、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220
二、适度原则 222
三、渐变和突变相结合的方法 223
第二节 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方法论功能 224
一、辩证肯定与辩证否定的方法 224
二、波浪式前进与螺旋式上升的方法 225
第三节 其他矛盾形式的方法论功能 227
一、因果关系分析法 227
二、形式与内容统一法 228
三、在偶然中发现必然的方法 229
四、把可能性变为现实性的方法 230
五、通过现象揭示本质的方法 231
一、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233
第一节 社会历史观及其发展 233
唯物主义历史观 233
第七章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233
二、马克思主义以前社会历史观的主要缺陷及其根源 235
三、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内容和意义 236
第二节 社会存在及其作用 237
一、地理环境及其作用 237
二、人口因素及其作用 239
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及其作用 240
第三节 社会意识及其作用 241
一、社会意识的构成 241
二、社会意识的本质 243
三、社会意识的作用 245
第四节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 246
一、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含义 246
二、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辩证关系 247
三、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 247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 249
第一节 用社会存在说明社会意识的方法 249
一、用社会存在的内容说明社会意识形式的方法 249
二、用社会存在说明社会意识具体性、历史性的方法 251
三、用社会存在说明社会意识阶级性的方法 251
一、生产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一致的方法 252
四、用社会存在说明社会意识民族性的方法 252
第二节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协调发展方法 252
二、生产发展与人口生产相一致的方法 254
第三节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抓的方法 255
一、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方法 255
二、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方法 256
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抓的方法 257
第八章 社会基本矛盾理论与方法 260
社会基本矛盾观 260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在唯物史观中的地位 260
一、社会基本矛盾学说的形成和发展 260
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内容 262
二、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基本结构 262
第二节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263
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含义 263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266
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过程 267
第三节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268
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含义 268
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270
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过程 271
第四节 社会基本矛盾的相互作用 271
一、社会基本矛盾的相互作用及其意义 272
二、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273
第五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275
一、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 275
二、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状况 276
社会基本矛盾分析和解决方法 277
第一节 调整和变革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方法 277
一、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方法 277
第二节 调整和变革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的方法 278
一、调整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的方法 278
二、根本变革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方法 278
二、根本变革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的方法 279
第三节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方法 280
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是解决我国现阶段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方法 280
二、改革是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径 281
第九章 阶级斗争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 284
阶级斗争观点 284
第一节 阶级和阶级斗争 284
一、阶级的起源和实质 284
二、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89
三、马克思对阶级斗争学说的新贡献 292
一、国家的起源和本质 293
第二节 国家 293
二、国家的构成和职能 295
三、国家的类型和形式 297
四、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的国家 299
第三节 社会革命 301
一、社会革命的实质和历史作用 301
二、社会革命的根源和条件 303
三、社会革命的类型和形式 305
阶级分析与阶级斗争方法 308
第一节 阶级分析与阶级斗争方法 308
一、阶级分析方法 308
二、阶级斗争方法 310
第二节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结构和阶级斗争 312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结构 312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斗争特点 314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改革 315
第十章 群众史观和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 319
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 319
第一节 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 319
一、什么是人民群众 319
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321
三、人民群众历史创造活动的社会条件 324
一、社会发展中的个人 326
第二节 个人在历史上作用 326
二、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 327
三、个人历史作用与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的关系 329
四、群众、阶级、政党、领袖的关系及无产阶级 330
领袖的历史作用 330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333
第一节 群众观点 333
一、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观点 333
二、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 334
三、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 334
四、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335
第二节 群众路线 336
一、“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336
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 337
三、党的群众路线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路线的一致性 338
第十一章 社会进步与人生之路 340
社会进步 340
第一节 社会进步的总趋势 340
一、马克思以前的社会进步观 340
二、什么是社会进步 341
三、社会进步的客观必然性 341
四、社会进步的曲折性和多样性 342
五、社会进步的总方向是实现共产主义 343
第二节 社会进步与人的解放和发展 345
一、什么是人的解放 345
二、什么是人的发展 347
三、社会进步与人的解放和人的发展的一致性 349
第三节 社会进步与人的价值 351
一、什么是价值 351
二、什么是人的价值 351
三、如何看待个人价值 352
四、社会进步与个人价值 356
一、什么是历史必由之路 358
正确的人生之路 358
第一节 走历史必由之路 358
二、怎样走历史必由之路 359
三、我国青年目前应走的历史必由之路 361
第二节 走为人民服务之路 362
一、为什么要走为人民服务之路 362
二、怎样为人民服务 363
主要参考书目 365
推荐学生阅读主要参考书目 366
后记 368
- 《中国铁路人 第三届现实主义网络文学征文大赛一等奖》恒传录著 2019
- 《幸福的哲学 周国平人文讲演录 3》周国平 2019
- 《高等院校摄影摄像经典教材 摄影构图教程》崔毅 2018
- 《全国普通高等中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第二轮规划教材 分析化学实验 第2版》池玉梅 2018
- 《高等院校保险学专业系列教材 保险学原理与实务》林佳依责任编辑;(中国)牟晓伟,李彤宇 2019
- 《全国普通高等中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第二轮规划教材 药剂学实验 第2版》韩丽,史亚军 2018
- 《全国普通高等中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第二轮规划教材 有机化学学习指导 第2版》赵骏 2018
- 《高等院校旅游专业系列教材 旅游企业岗位培训系列教材 新编北京导游英语》杨昆,鄢莉,谭明华 2019
- 《高等院校教材 新时代大学英语阅读教程 1》(中国)傅超波 2019
- 《高等医药院校教材 医学物理学实验指导》(中国)杨晓岚 2019
- 《大学计算机实验指导及习题解答》曹成志,宋长龙 2019
- 《中国当代乡土小说文库 本乡本土》(中国)刘玉堂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中国铁路人 第三届现实主义网络文学征文大赛一等奖》恒传录著 2019
- 《莼江曲谱 2 中国昆曲博物馆藏稀见昆剧手抄曲谱汇编之一》郭腊梅主编;孙伊婷副主编;孙文明,孙伊婷编委;中国昆曲博物馆编 2018
- 《中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2019
- 《中国陈设艺术史》赵囡囡著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走近科学》精选丛书 中国UFO悬案调查》郭之文 2019
-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生发展》王琳责任编辑;(中国)肖宇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