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音乐分析与创作导论
音乐分析与创作导论

音乐分析与创作导论PDF电子书下载

艺术

  • 电子书积分:1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贞华著(山东艺术学院音乐系)
  • 出 版 社: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530637355
  • 页数:627 页
图书介绍:本书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的介绍有关于音乐作品的分析和音乐创作中的一些基础性要领。是一本极其实用的音乐理论教材。
《音乐分析与创作导论》目录

目录 1

序………………………………………………………………………………………………杨儒怀前言再版说明第一章 音乐语言的基本表现要素 1

引言 1

第一节 旋律线 2

一、旋律线的定义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二、旋律线的音程关系 4

三、旋律线的进行方向 7

四、旋律线的类型 8

六、旋律线的高潮 13

五、隐伏声部 13

第二节 节奏 节拍 15

一、节奏的定义 15

二、节奏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5

三、节奏的一般表情作用 16

四、节奏型 18

五、节奏分析原则 23

六、高潮形成中的节奏形态 23

七、声乐作品中的节奏特点 23

八、节拍的定义及一般作用 23

九、散板与变节拍 24

一、调性的定义和一般作用 28

第三节 调性 28

二、调式的功能与色彩 29

三、调高的功能与色彩 34

四、调性的变换 37

五、调式外变化音的表情作用 50

第四节 速度 51

一、速度的定义 51

二、速度的一般表情作用 52

三、速度变化与情绪变化的关系,速度设计 53

一、力度的定义及一般表情作用 55

第五节 力度 55

四、速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55

二、力度变化与情绪变化的关系 56

第六节 音区 57

一、音区的定义及一般表情作用 57

二、音区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58

三、音区变化与情绪变化的关系 58

第七节 音色 60

一、音色的构成因素 60

二、音色的分类 60

三、音色的一般表情作用 61

二、演奏(唱)法分类 64

第八节 演奏(唱)法 64

一、演奏(唱)法的定义及一般表情作用 64

三、演奏(唱)法变化与情绪变化的关系 65

第九节 和声 67

一、和声的表现因素 67

1、和声的功能 67

2、和声的色彩 69

3、和声的紧张度 71

4、和声的节奏 73

5、和声的组合(和声语汇) 76

1、呈示型和声陈述 84

二、和声的陈述类型 84

2、展开型和声陈述 86

3、再现型和声陈述 88

4、结束型和声陈述 89

5、连接型和声陈述 90

6、导引型和声陈述 91

三、和声布局与曲式结构原则的关系 92

1、呼应原则的和声布局 93

2、三部性原则的和声布局 95

3、起承转合原则的和声布局 95

4、回旋原则的和声布局 97

5、变奏原则的和声布局 103

第十节 织体 110

一、织体的定义、作用与分类 110

二、单声织体 111

1、单声部独奏 111

2、八度齐奏 115

3、八度分解式齐奏 116

4、加花齐奏 116

三、多声织体之一——主调织体 117

1、主调织体的纵向结构层次 121

2、主调织体的音型 132

3、主调织体的音层与声部的增减 157

4、主调织体的横向结构 164

四、多声织体之二——复调织体 170

1、对比复调织体 170

2、模仿复调织体 179

3、对比复调加模仿复调的综合织体 192

五、多声织体之三——支声织体 194

1、装饰变化式 194

2、长音分枝式 195

3、同步进行式 196

1、主调织体与复调织体的综合 197

六、多声织体之四——综合织体 197

2、复调织体与支声织体的综合 201

3、主调织体与支声织体的综合 202

4、主调织体与复调织体的横向综合 203

七、织体的整体布局 204

1、织体整体布局的艺术原则 204

2、织体整体布局的依据 211

3、高潮中的织体设计 230

一、主题的作用 232

二、主题的特征 232

第一节 音乐主题的作用、特征与形成 232

第二章 音乐的主题 232

三、主题的形成 233

第二节 音乐主题的构造 236

一、主题的数量 236

二、主题的规模与内部结构 239

三、主题因素与主题核心 243

第三节 音乐主题的类型 244

一、情绪性主题 244

二、描写性主题 246

第四节 音乐主题实例分析 249

三、情绪性与描写性之间的中介性主题 249

第三章 主题进程及其发展手法 254

第一节 主题发展的过程 254

第二节 点题阶段的手法 259

一、开门见山法 260

二、背景引导法 260

三、主题核心材料导入法 261

第三节 承题阶段的音乐发展手法 262

一、主题材料保持较多、变化较少的发展法 262

1、重复法 262

2、迭奏法 265

3、变奏法 267

4、模进法 304

5、紧收法 310

6、宽放法 312

二、主题材料保持较少、变化较多的发展法 318

1、扩充法 318

2、补充法 322

3、减缩法 324

4、改头换尾及合头合尾法 327

5、承递法 336

6、溯型法 339

7、倒影法 341

8、逆行法 342

9、剪裁法 345

10、引伸法 354

11、贯穿法 355

第四节 对题阶段的发展手法 367

一、更新对比法 367

二、并置对比法 370

第五节 结题阶段的手法 374

一、有再现结题法 374

1、原形再现 374

2、变化再现 376

3、材料综合再现 395

二、无再现结题法 403

第四章 音乐作品的整体构思 407

第一节 音乐的陈述与写法类型 407

一、呈示型陈述与写法 408

二、展开型陈述与写法 408

三、再现型陈述与写法 415

四、连接型陈述与写法 437

五、导引型陈述与写法 438

六、结束型陈述与写法 444

第二节 主题材料发展的布局 449

一、核心音调或核心音型的贯穿发展 450

二、主题的呈示与展开 457

三、主导主题的贯穿发展 466

四、各主题间在音调材料上的有机联系 475

第三节 调性布局 481

一、调变换的作用 481

二、调性布局的主要因素和手段 509

1、调变换的方式 509

2、新调使用的时间和长度 521

3、调关系的远近 523

4、调变换的功能方向 524

5、新调使用的多少 525

6、新调所处的曲式部位 526

7、各调间密度的安排 534

8、调变换时各调出现的顺序 545

三、调性布局实例分析 552

第四节 起伏与高低潮布局 570

一、起伏与高低潮布局的重要意义和形成因素 570

二、起伏高低潮的整体布局与局部布局在形成手法方面的区别 571

三、设计起伏与高低潮布局时应考虑的几个问题 571

四、乐曲起伏与高低潮布局的实例分析 571

结语 611

附录 分析作品索引 61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