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书籍
大哲学家
大哲学家

大哲学家PDF电子书下载

其他书籍

  • 电子书积分:2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德)卡尔·雅斯贝尔斯(Karl Jaspers)著;李雪涛主译
  • 出 版 社:北京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801904362
  • 页数:908 页
图书介绍:卡尔·雅斯贝尔斯是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他带领我们在此游历人类历史中那些具有独一无二特性的哲学家王国。在这个王国中,哲学家们总是直接对我们说话,我们变成了与哲学大师们共同从事哲学思考的人。对雅斯贝尔斯来讲,哲学史是不可以用所谓的科学方法来描述的,而是要借助于体验性的思维。所谓体验性的思维,是要求我们介入到历史事件当中去,从而跟思想家们一同体会他们思维的力度,分享他们获得发现时的喜悦。
《大哲学家》目录
标签:哲学家 哲学

目录前言 1

导论 1

一 关于人类的大人物 1

二 哲学家与其他大人物的区别 7

三 大哲学家的标准 10

四 大哲学家的挑选和编组 14

(一)编组的必要性及其在历史上的变化 14

(二)将哲学家分成的三大组 18

(三)寻找分组中的原则 22

(四)为学习者的选择 28

五 与哲学家的交往 29

六 关于大哲学家的争辩 33

七 对大哲学家的疑问 42

思想范式的创造者苏格拉底 64

一 生平资料(公元前469~前399年) 64

二 思想发展 65

三 对话 66

四 苏格拉底生命的本质 67

五 法院的起诉 71

六 柏拉图对苏格拉底的美化 74

七 影响史 79

八 苏格拉底不朽的意义 84

佛陀 88

一 生平述略 89

二 教义与禅定 92

三 教义的陈述 95

四 对佛陀创新问题的探讨 102

五 发展史 105

六 佛陀与佛教对我们来说有何意义? 110

孔子 112

一 生平 113

二 孔子的根本思想:借对古代的复兴以实现对人类的救济 115

三 孔子的道德、伦理规范 120

四 根本知识 129

五 孔子的极限意识 137

六 有关孔子的人格 141

七 孔子及其反对者 145

八 影响史 149

耶稣 154

一 宣告 154

二 耶稣的生平 163

三 对耶稣人格的看法 167

四 耶稣的影响 176

有关思想范式创造者的讨论 183

一 阐释的方法 183

二 为什么单单是这四个人 187

三 这四位大师的共同点和差异 188

四 我们对待四大哲学范式创造者的态度思辨的集大成者 194

柏拉图 203

一 生平和著作:理解柏拉图的前提 204

(一)柏拉图的生平(公元前428~前347年) 204

(二)柏拉图的著作 206

(三)理解柏拉图的前提 208

二 柏拉图的哲学 217

(一)柏拉图的思想 218

(二)可表达的问题 226

(三)理念、辩证法、厄洛斯 235

(四)柏拉图思想的特殊领域 255

三 特色与评论 259

(一)柏拉图的总体评价 259

(二)柏拉图的局限性 263

(三)柏拉图对我们的意义 269

四 历史影响 271

奥古斯丁 278

一 生平和著作 278

二 从哲学到信仰的认识 280

(一)皈依基督教 280

(二)在遵循天启思想基本原理前提下,独立的哲学思想的改变 282

(三)奥古斯丁思想的发展 284

三 奥古斯丁思想的方法 286

(一)生存之光与圣经的诠释 286

(二)理性和信仰的真理 295

(三)上帝和基督 302

(四)启示信仰中的哲学思想 310

四 特征和批判 328

(一)在首次全部观点中的人格 328

(二)与克尔恺郭尔和尼采的比较 329

(三)基督教思想 330

(四)奥古斯丁的矛盾 336

(五)作品风格 340

(六)人格 341

(一)历史地位 343

五 历史地位、历史影响和现实意义 343

(二)历史影响 345

(三)奥古斯丁对我们的意义 346

康德 349

一 生平与著作 349

二 康德走向批判哲学的道路 357

(一)前批判著作 357

(二)1766年之后的转折 361

(三)新问题:主客体分裂以及新哲学的出发点 365

三 康德对认识的解释的结构 369

(一)对立  369

(二)感观性、空间和时间  369

(三)思想  373

(四)从判断中引出范畴  377

(五)两个基础  379

(六)出发点是意识而不是存在  381

(七)先验推论  386

(八)康德说明非对象性事物的源泉的方法之分析  388

(九)二律背反  402

(十)理智原型  407

(十一)回顾和总结  409

四 在其所有形式当中的理性的结构  411

(一)理念  413

(二)伦理行为  428

(三)对美的直观  446

(四)康德对超越性事物的哲学解释  450

(一)思维方式的革命  458

五 康德的理性  458

(二)康德的问题的广阔性  462

(三)康德的怀疑论  465

(四)哲学思维的消极意义与积极意义  467

(五)人的有限性与理性的界限  470

六 政治与历史  475

(一)基本思想  476

(二)公民社会的观念  486

(三)启蒙之路  501

(四)康德的时代  508

(五)康德的政治思想方式  513

(六)反对意见  516

(七)比较  519

七 对康德的批判  521

(一)科学性特点  526

(二)通向“教条”之路  529

(三)体系的要求  534

(四)康德哲学的局限  537

(五)康德的思维方式  541

(六)关于对康德的阐释  542

八 康德的历史地位、对今天的影响与意义  544

原创性形而上学家阿那克西曼德  557

赫拉克利特与巴门尼德  564

一 赫拉克利特  564

二 巴门尼德  574

三 比较赫拉克利特与巴门尼德  584

一 生平与著作  589

柏罗丁  589

二 对柏罗丁的“体系”的描述  592

三 整体性的超越  601

四 认识的诸层次  604

五 思辨性的超越  611

六 堕落与升华  629

七 反对唯物主义与诺斯替教派  639

八 批判性特点  644

九 历史地位及其影响  651

安瑟尔谟  655

一 生平与著作  655

二 安瑟尔谟的基本哲学思想  656

(一)对思想的复述  656

(二)阐释  658

(三)安瑟尔谟基本思想的历史  665

三 安瑟尔谟思维的特点  674

(一)安瑟尔谟原本作为基督教式思维的哲学  674

(二)何谓安瑟尔谟的思维  675

(三)权威性  679

斯宾诺莎  681

一 生平与著作  682

二 哲学与生活实践  687

三 形而上学观点  689

(一)实体、属性、样式  689

(二)上帝  690

(三)两种属性  696

(四)样式  699

(五)时间;必然性  701

(六)上帝与世界之间的飞跃及其统一性问题  702

四 认识的理论  707

(一)认识的阶段  707

(二)观念  710

(三)与上帝的关系  712

(四)斯宾诺莎对自己根据几何学方法获得的洞识的阐述  714

(五)神秘主义、理性主义、思辨思维  716

五人  720

(一)人不是实体,而是样式  721

(二)人的思维与神的思维  722

(三)人是精神和形体  722

(四)人与动物以及人们之间的不同  725

(五)不朽与永恒  727

六 目的无涉和价值无涉  728

(一)目的和价值是从上帝观的颠倒中产生的成见  728

(二)作为样式的我们的有限理智  731

(三)现实与价值  732

(四)两种认识方式的转换  733

(五)价值无涉的伦理  734

七 精神的奴役与自由  735

(一)关于情感的学说  740

(二)对奴役的描述  742

(三)观念与自由的可能性  742

八 宗教与国家  751

(一)斯宾诺莎的国家思想  754

(二)国家中的宗教  765

(三)斯宾诺莎的宗教解释和政治学的批判性特征  775

九 斯宾诺莎哲学的特点  802

(一)斯宾诺莎的哲学与本质一瞥  802

(二)斯宾诺莎的界限  807

十 斯宾诺莎的身后影响  811

老子  813

一 生平与著作  813

二 对老子哲学的阐述  816

(一)道  816

(二)道与世界  819

(三)道与个体的人(生命的实践)  822

(四)道与国家之统治(驾驭人类社会的实践)  832

(一)老子的意义  837

三 独特性与批判  837

(二)效法老子的各色人物  841

(三)老子在历史上的地位及其局限性  844

龙树  846

一 历史位置  846

二 思维操作  847

三 对学说的概括  851

四 有关学说意义的讨论  853

五 历史比较  863

附录  867

一 雅斯贝尔斯年表  867

二 《大哲学家》德文原书目录中译文  871

三 参考文献  892

译后记  904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