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的规划控制与引导 塑造高品质城市公共空间的研究 shape better character of urban public space
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的规划控制与引导 塑造高品质城市公共空间的研究 shape better character of urban public space

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的规划控制与引导 塑造高品质城市公共空间的研究 shape better character of urban public space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周进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112075300
  • 页数:322 页
图书介绍:本书关注城市规划在塑造满足使用者需要的城市公共空间上的作用,以如何通过对城市公共空间建设实施规划和引导提高城市公共空间品质研究主题,展开广泛的讨论强调从使用者的角度评价公共空间品质,并以满足使用者需要为选择规划控制目标和确定规划控制内容的的根本原则。笔者借鉴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公共行政学等相关理论,分析城市公共空间及其品质的基本属性、认识公共空间形成机制以及规划控制的作用原理和方法。
《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的规划控制与引导 塑造高品质城市公共空间的研究 shape better character of urban public space》目录

目录 1

第一章 绪论 1

1.1 研究的意义 1

1.1.1 城市发展的需要 1

1.1.2 城市规划实践的需要 4

1.1.3 学科发展的需要 5

1.2 核心概念 7

1.2.1 城市公共空间品质(the character of urban public space) 7

1.2.2 规划控制与引导(planning control guide) 8

1.3 研究基础 9

1.3.1 理论基础 9

1.3.2 现实基础 10

1.4 研究框架 11

1.4.1 研究态度 11

1.4.2 研究目标 12

1.4.3 研究方法 12

1.4.4 研究思路 13

第二章 理论基础 15

2.1 城市公共空间相关理论 15

2.1.1 古代城市规划与设计理论思想 15

2.1.2 不同研究取向的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理论 21

2.1.3 不同理想追求的城市设计理论 28

2.1.4 我国现代城市设计的理论与观点 30

2.2.1 环境认知理论 32

2.2 环境行为相关理论 32

2.2.2 行为动机理论 34

2.3 公共管理相关理论 36

2.3.1 经济学理论 37

2.3.2 法学理论 43

2.3.3 公共行政理论 50

2.4 本章小结 54

第三章 城市公共空间的基本认识 55

3.1 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 55

3.1.1 城市公共空间相关概念 56

3.1.2 城市公共空间(urban public space)的概念 62

3.1.3 城市空间概念体系 63

3.2.1 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空间系统的子系统 64

3.2 城市公共空间的内涵与属性 64

3.2.2 城市公共空间是具备承载使用活动功能的物质空间 66

3.2.3 城市公共空间是人们体验城市的主要领域 66

3.2.4 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公共资源 67

3.2.5 城市公共空间是拥挤性公共物品 67

3.3 城市公共空间的类型 68

3.3.1 不同存在方式的城市公共空间 68

3.3.2 不同使用方式的公共空间 69

3.3.3 不同层面的城市公共空间 69

3.3.4 不同功能特征的城市公共空间 70

3.4 城市公共空间的构成模式 71

3.3.5 其他分类 71

3.5 城市公共空间的认知 72

3.5.1 人的视觉机能 72

3.5.2 公共空间要素的色彩 74

3.5.3 空间界面与视觉界面 75

3.5.4 环境认知模式 76

3.5.5 不同主体的认知差异 77

3.6 本章小结 80

第四章 城市公共空间的需要和需求 82

4.1 需要与需求的区分 82

4.2 市民(使用者)对城市公共空间的需要 83

4.2.1 基本需要 84

4.2.2 不同群体的需要 87

4.3 城市开发决策主体(提供者)的需要 92

4.3.1 政府的需要 92

4.3.2 开发商的需要 93

4.3.3 规划师的需要 94

4.4 城市公共空间的需求 95

4.4.1 城市活动对公共空间的需求 95

4.4.2 城市发展对公共空间的需求 97

4.4.3 城市生态对公共空间的需求 97

4.5 本章小结 98

5.1 城市公共空间品质的概念与内涵 99

第五章 城市公共空间品质及其评价 99

5.2 城市公共空间品质评价基础 101

5.2.1 城市公共空间的要素及其分类 101

5.2.2 城市公共空间品质评价的意义及其研究进展 103

5.2.3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与评价方法 105

5.3 城市公共空间总体水平评价 107

5.3.1 城市公共空间总体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107

5.3.2 城市公共空间总体水平评价标准 109

5.3.3 城市公共空间总体水平现状评价与分析 113

5.4 城市公共空间品质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121

5.4.1 支持使用活动 123

5.4.2 形象认知 134

5.4.3 运行保障 147

5.5 典型公共空间品质评价与分析(以上海为例) 150

5.5.1 上海市人民广场支持使用活动方面品质评价与分析 150

5.5.2 上海南京东路步行街支持使用活动方面品质评价与分析 152

5.5.3 浦江两岸滨水公共空间形象认知方面品质评价与分析 155

5.6 本章小结 159

第六章 城市公共空间形成中城市规划的作用分析 161

6.1 城市公共空间的形成 161

6.1.1 城市开发 162

6.1.2 城市开发的公共干预 171

6.1.3 城市公共空间的管理与维护 173

6.1.4 城市公共空间形成的模式 173

6.2.1 已有的关于城市规划作用的论述 179

6.2 城市规划的本质属性 179

6.2.2 城市规划的本质属性 180

6.3 我国城市规划干预城市开发的法理分析 183

6.3.1 城市规划干预的主体及其权力 183

6.3.2 城市规划干预的公共价值领域 184

6.4 城市规划在公共空间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187

6.4.1 城市规划体系 188

6.4.2 城市规划发挥作用的法定程序与过程 192

6.4.3 城市规划的制定:获得规范功能 193

6.4.4 城市规划的实施:规范作用的发挥 195

6.5 本章小结 196

7.1.1 控制的概念 197

第七章 规划控制的解析 197

7.1 控制的基本认识 197

7.1.2 实施控制的条件 198

7.1.3 实施控制的主要环节 198

7.1.4 控制系统 198

7.2 规划控制系统 199

7.2.1 规划控制的定义 199

7.2.2 规划控制系统 200

7.2.3 规划控制的目标 202

7.2.4 规划控制内容的表现形态 203

7.2.5 规划控制有效实施的影响因素 205

7.3.1 规划控制主要环节与城市开发主要环节的对应问题 206

7.3 我国规划控制的现实困惑 206

7.3.2 规划控制的法律对象问题 207

7.3.3 实施规划控制中的公众参与问题 208

7.3.4 规划控制内容的可操作性问题 209

7.4 规划控制的法律对象 210

7.4.1 规划控制涉及的物权问题 210

7.4.2 规划控制的法律对象及其层次 213

7.5 本章小结 214

第八章 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的规划控制技术与方法 216

8.1 总体规划阶段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控制 216

8.1.1 城市总体规划的任务与内容 216

8.1.2 总体规划阶段城市公共空间控制目标与策略 217

8.1.3 总体阶段城市公共空间控制内容及其表达 218

8.2 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控制 220

8.2.1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任务与内容 220

8.2.2 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城市公共空间规划控制目标 222

8.2.3 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城市公共空间规划控制的内容 222

8.2.4 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城市公共空间规划控制内容的表达 231

8.3 城市设计研究 237

8.3.1 认识城市设计 237

8.3.2 城市设计的专业内涵 244

8.3.3 我国城市规划体系中城市设计的作用 248

8.3.4 城市设计目标的专业理解:设计评价标准 249

8.3.5 城市设计研究的内容 253

8.4 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导则 256

8.4.1 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导则的概念与分类 257

8.4.2 需要引导的公共空间要素 257

8.4.3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元素 258

8.4.4 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导则的逻辑框架 260

8.4.5 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导则的制定 260

8.5 本章小结 261

第九章 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的相关法规制度 263

9.1 城市公共空间建设资金保障的法规与制度 263

9.1.1 公共空间建设的财政资金投入政策与相关制度 263

9.1.2 规范和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公共空间建设的法规制度 264

9.2.1 空间权利制度的意义 267

9.2 空间权利制度设想 267

9.2.2 美国区划(Zoning)的原理 268

9.2.3 空间权利制度的内涵 270

9.2.4 我国《城市规划法》相关条文的修正建议 273

9.3 实施规划控制的法规制度 275

9.3.1 城市规划编制审批的法规制度 275

9.3.2 城市规划实施的法规制度 279

9.4 公众参与城市规划 288

9.4.1 公众参与的作用 288

9.4.2 公众参与的“梯子”理论 289

9.4.3 我国公众参与规划的现状分析 289

9.4.4 我国公众参与规划的程序分析 290

9.5 本章小结 292

第十章 实施规划控制的行政机制 294

10.1 城市规划是政府职能的理解 294

10.1.1 政府职能的含义 294

10.1.2 城市规划是政府职能的具体内容 295

10.2 国家行政体制与城市规划的权力 296

10.2.1 城市规划的权力 296

10.2.2 国家行政体制保障了城市规划的权力 298

10.2.3 城市政府行政体制的制约 299

10.2.4 国家城市规划行政体制(条)的制约 301

10.3 城市规划局与相关行政部门的协调机制 302

10.3.1 城市规划局与相关行政部门的协调类型 302

10.3.2 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 303

10.4 城市规划局的内部行政体制 305

10.4.1 市、区两级规划行政体制 305

10.4.2 与规划行政权相对应的机构设置 306

10.4.3 城市规划行政权下放的思考 307

10.5 城市规划管理队伍的管理效能 307

10.5.1 规划管理人员的行政心理 308

10.5.2 规划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308

10.5.3 规划管理技术 309

10.5.4 高效的规划管理队伍 310

10.6 本章小结 310

第十一章 结语:建设有效的规划控制系统 312

参考文献 31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