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民法学  下
民法学  下

民法学 下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2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建平主编;吕彦,杨遂全副主编
  • 出 版 社: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561430256
  • 页数:759 页
图书介绍:本书对民法学的理论原理、民法规范、民事法律制度等作了详尽阐述,并运用民法规范解决民商法的司法与实务研究的成果,以教材内容的形式表现出来,具较强的应用性与实践性。
《民法学 下》目录

一、物权的概念 163

二、物权的性质 163

第二编 物权 163

第十二章 物权原理 163

第一节 物权的界定 163

三、物权的特征及效力 164

四、物权与债权区别的模糊性 167

二、物权法的基本原则 169

一、物权法的定义与特征 169

第二节 物权法的基本原则 169

一、物权行为 173

第三节 物权行为与物权变动 173

二、物权变动 175

一、私法上的保护 177

第四节 物权保护 177

二、公法上的保护 179

二、所有权的特征 181

一、所有权的概念 181

第十三章 所有权 181

第一节 所有权概述 181

三、我国所有权的类型 182

第二节 所有权的权能 183

四、财产一体保护原则 183

一、所有权的积极权能 184

一、所有权的取得 185

第三节 所有权的取得 185

二、所有权的消极权能 185

二、不动产所有权的取得 186

三、动产所有权的取得 187

二、所有权的限制 191

一、所有权的行使 191

第四节 所有权的行使与消灭 191

三、所有权的消灭 192

一、共有的定义与特征 194

第一节 共有概述 194

第十四章 共有 194

一、定义与特征 195

第二节 按份共有 195

二、共有的法律关系结构 195

三、外部权利义务关系 196

二、内部权利义务关系 196

一、定义与特征 197

第三节 共同共有 197

二、共同共有的类型 198

四、外部权利义务关系 199

三、内部权利义务关系 199

二、分割的方法 200

一、分割的原则 200

第四节 共有财产的分割 200

一、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定义 203

第一节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界定 203

第十五章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203

三、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种类 204

二、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特征 204

二、专有权的范围 205

一、专有权的定义与性质 205

第二节 专有权 205

一、共有共用权的定义与特征 206

第三节 共有共用权 206

三、专有权的行使 206

二、共有共用权的客体 207

三、共有共用权的内容 208

四、共有共用权行使原则 210

五、共有共用部分的管理与费用 211

二、成员权的特性 214

一、成员权与物业管理权界定 214

第四节 成员权与物业管理权 214

三、成员权的内容与行使 215

四、成员权与前期物业管理 216

五、物业管理服务 217

二、用益物权的特征 220

一、用益物权的定义 220

第十六章 用益物权 220

第一节 用益物权概述 220

一、国有自然资源使用权的定义 222

第二节 国有自然资源使用权 222

三、用益物权的种类 222

三、国有自然资源使用权的分类 223

二、国有自然资源使用权的特征 223

一、采矿权 224

第三节 采矿权与取水权 224

二、取水权 226

一、空间权的界定 227

第四节 空间权 227

三、空间权的分类 228

二、空间权的特征 228

二、居住权的内容 229

一、居住权的定义 229

第五节 居住权 229

二、典权的内容 230

一、典权的定义和特征 230

第六节 典权 230

一、土地权概述 234

第一节 土地权界定 234

第十七章 土地权 234

二、土地权的种类 235

三、土地权的特征 236

二、土地出让使用权 237

一、土地使用权的定义 237

第二节 土地使用权 237

三、土地划拨使用权 239

一、土地承包权的定义 240

第三节 土地承包权 240

二、土地承包权的取得与转让 241

四、土地承包权的内容 242

三、土地承包权的主体和客体 242

二、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与转让 243

一、宅基地使用权的定义 243

第四节 宅基地使用权 243

三、宅基地使用权的主体、客体和内容 244

二、相邻关系的特征 246

一、相邻关系的概念 246

第十八章 相邻关系 246

第一节 相邻关系界定 246

一、土地相邻关系 247

第二节 相邻关系类型 247

二、水相邻关系 248

三、建筑物相邻关系 249

一、有利生产、方便生活 250

第三节 相邻关系处理 250

三、公平合理 251

二、团结互助 251

二、担保物权的法律特征 253

一、担保物权的定义 253

第十九章 担保物权 253

第一节 担保物权概述 253

一、抵押权界定 254

第二节 抵押权 254

三、担保物权的种类 254

二、抵押权的设立 256

三、抵押的效力 258

四、抵押权的行使 262

二、动产质权 263

一、质权概述 263

五、抵押权的消灭 263

第三节 质权 263

三、权利质权 266

第四节 留置权 267

三、留置权的效力 268

二、留置权成立的条件 268

一、留置权概述 268

第四节 让与担保权 269

四、留置权的实现与消灭 269

三、让与担保的效力 270

二、让与担保的设立 270

一、让与担保的界定 270

一、占有概述 272

第一节 占有 272

第二十章 占有 272

三、占有的分类 273

二、占有、占有权、占有权能 273

一、权利推定 275

第二节 占有的效力 275

四、占有的救济 276

三、占有与返还的权利和义务 276

二、占有物的使用收益 276

一、取得时效的定义 277

第三节 取得时效 277

五、即时取得 277

四、取得时效的效力 278

三、取得时效的要件 278

二、取得时效的适用范围 278

二、债的要素 283

一、债的界定与法律特征 283

第三编 债权 283

第二十一章 债与债权 283

第一节 债的概述 283

三、债的发生根据 284

四、债的分类 285

一、债的担保 287

第二节 债的担保 287

五、债的履行 287

二、保证 289

三、定金 294

二、代位权 295

一、债的保全 295

第三节 债的保全 295

三、撤销权 297

一、债的移转界定 298

第四节 债的移转 298

二、债权让与 299

三、债务承担 302

四、概括承受 304

三、抵销 305

二、清偿 305

第五节 债的消灭 305

一、债的消灭的概念 305

四、提存 307

六、混同 309

五、免除 309

二、合同利益 311

一、合同的含义 311

第二十二章 合同利益 311

第一节 合同利益与合同目的 311

三、合同目的 312

一、合同是一种法律行为 313

第二节 合同的特征 313

三、合同是当事人进行利益交换的法律手段 314

二、合同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合意一致 314

二、有偿合同和无偿合同 315

一、单务合同和双务合同 315

第三节 合同的分类 315

三、诺成合同和实践合同 316

六、主合同和从合同 317

五、有名合同和无名合同 317

四、要式合同和不要式合同 317

八、实定合同与射幸合同 318

七、利己合同与利他合同 318

三、通过要约与承诺进行合意 320

二、合意是一个过程 320

第二十三章 合同的订立 320

第一节 合同订立概述 320

一、合同是合意 320

一、要约的定义与要件 321

第二节 要约 321

二、要约的法律效力 322

三、要约的撤回和撤销 323

一、承诺的定义与要件 324

第三节 承诺 324

四、要约的消灭 324

二、承诺的方式 325

四、承诺的迟到与承诺的撤回 326

三、承诺的法律效力 326

二、合同有效 327

一、合同成立 327

第四节 合同的成立、有效与生效 327

三、合同生效 330

二、合同条款的种类 335

一、合同条款概述 335

第二十四章 合同的内容与形式 335

第一节 合同条款 335

三、合同的提示性条款 336

二、格式条款的规制 338

一、格式条款的概念 338

第二节 格式条款 338

第三节 合同的形式 340

二、书面形式 341

一、口头形式 341

四、行为方式 342

三、推定形式 342

二、合同履行的后果 344

一、合同履行的理由 344

第二十五章 合同履行 344

第一节 合同履行原理 344

三、合同履行的要素 345

一、合同履行原则的界定 346

第二节 合同履行的原则 346

三、协作履行原则 347

二、适当履行原则 347

第三节 合同履行抗辩权 348

一、同时履行抗辩权 349

二、先履行抗辩权 350

三、不安抗辩权 351

一、合同解除的定义和特征 354

第一节 合同解除概述 354

第二十六章 合同解除 354

二、合同解除与相关制度的区别 355

三、合同解除的方式 356

第二节 合同解除的条件 357

三、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358

二、违约解除 358

一、因不可抗力导致合同目的不能实现的解除 358

二、行使解除权的程序 359

一、协议解除的程序 359

第三节 合同解除的程序 359

二、恢复原状 360

一、终止履行 360

三、裁判解除的程序 360

第四节 合同解除的效力 360

四、赔偿损失 361

三、采取其他补救措施 361

二、买卖合同的主体与标的物 363

一、买卖合同的定义与法律特征 363

第二十七章 具体合同 363

第一节 买卖合同 363

四、买卖合同的效力 364

三、合同主要条款 364

五、特殊买卖合同 367

二、供用电合同的履行 369

一、供用电合同的订立 369

第二节 供用电合同 369

三、供用电合同的特殊问题 370

三、赠与合同的撤销、解除 371

二、出赠物瑕疵及其处理 371

第三节 赠与合同 371

一、赠与合同的定义、特征 371

四、赠与合同的履行 372

二、借款合同的特征 373

一、借款合同的订立 373

第四节 借款合同 373

四、民间或自然人借款合同 374

三、金融机构借款合同 374

一、租赁合同的订立 375

第五节 租赁合同 375

三、租金与转租 376

二、租赁合同的履行 376

五、融资租赁合同 377

四、租赁权的物权化 377

六、房屋租赁合同 378

二、承揽工作的完成与报酬 379

一、承揽合同的定义 379

第六节 承揽合同 379

四、定作人随时解约权 380

三、承揽合同的履行与救济 380

一、建设工程合同的订立与特点 381

第七节 建设工程合同 381

五、承揽合同的风险负担 381

二、总承建合同与分承建合同 382

四、合同履行中的合作义务 383

三、总包合同和分包合同 383

五、监理合同 384

一、运输合同的订立 385

第八节 运输合同 385

二、客运合同 386

三、货运合同 387

四、联运合同 388

一、技术合同的界定 389

第九节 技术合同 389

二、技术开发合同 390

三、技术转让合同 391

五、技术服务合同 393

四、技术咨询合同 393

一、保管合同的订立 394

第十节 保管合同 394

三、仓储合同的定义 395

二、有偿保管与无偿保管的注意义务 395

五、仓储合同的履行 396

四、仓储合同中的仓单 396

六、事实保管关系 397

二、委托事务处理中的赔偿 398

一、委托合同的概念 398

第十一节 委托合同 398

五、受托人的披露义务 399

四、委托合同与委托代理的区别 399

三、委托合同关系的终止 399

第十二节 行纪合同 400

三、委托人的义务 401

二、行纪人的义务 401

一、行纪合同的界定 401

一、居间合同的定义 402

第十三节 居间合同 402

四、行纪人的介入权 402

第十四节 保险合同 403

三、居间合同与委托合同区别 403

二、居间人的权利义务 403

一、保险合同的定义与特征 404

三、人身保险合同 405

二、保险合同的订立与条款 405

四、财产保险合同 407

五、出险与赔付 409

一、违约 412

第一节 违约与预期违约 412

第二十八章 违约与救济 412

二、预期违约 414

四、预期违约的种类与构成 415

三、违约与预期违约的主要差异 415

五、违约后的救济 416

三、继续履行的特征 417

二、继续履行与合同预期利益实现 417

第二节 继续履行 417

一、继续履行的概念 417

四、继续履行的条件 418

三、“三包”与商品退换,服务瑕疵时的免单 419

二、我国《合同法》的补救措施 419

第三节 采取补救措施 419

一、采取补救措施的概念 419

一、违约金的定义 420

第四节 违约金 420

二、支付违约金的条件 422

四、违约金与赔偿金 423

三、违约金与定金 423

一、赔偿损失的定义与特征 424

第五节 赔偿损失 424

二、赔偿损失的适用条件 425

三、赔偿损失的原则 426

四、损失赔偿额的计算 427

一、侵权行为的概念与特征 430

第一节 侵权行为界定 430

第二十九章 侵权行为 430

三、侵权行为的分类 431

二、侵权行为与犯罪行为的区别 431

一、一般侵权行为的概念与特征 432

第二节 一般侵权行为 432

二、一般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与构成要件 433

二、特殊侵权行为的类型 434

一、特殊侵权行为的概念与特征 434

第三节 特殊侵权行为 434

二、侵权损害赔偿的原则 439

一、侵权损害赔偿的界定与特征 439

第四节 侵权损害与救济 439

四、对人身权损害的赔偿 440

三、对财产权损害的赔偿 440

五、精神损害赔偿 441

一、不当得利的概念与性质 444

第一节 不当得利 444

第三十章 不当得利和无因管理 444

二、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 445

三、不当得利的类型 446

四、不当得利的法律后果 447

二、无因管理的成立要件 448

一、无因管理的概念与性质 448

第二节 无因管理 448

四、无因管理之债 450

三、无因管理的类型 450

一、知识产权的概念 455

第一节 知识产权界定 455

第四编 知识产权 455

第三十一章 知识产权与TRIPS 455

二、知识产权的特征 456

一、TRIPS协议 458

第二节 TRIPS协议与知识产权国际公约 458

二、《巴黎公约》与《伯尔尼公约》 463

二、新中国知识产权立法 465

一、知识产权立法缘起 465

第三节 我国知识产权立法 465

三、中国“入世”与知识产权立法 466

一、知识产权侵权行为 467

第四节 知识产权侵权与责任 467

三、知识产权侵权的法律救济 468

二、知识产权侵权的归责原则 468

一、版权 470

第一节 版权与著作权 470

第三十二章 著作权 470

三、TRIPS协议下,版权、著作权制度的交融 471

二、从作者权到著作权 471

一、作品的概念与特征 472

第二节 作品 472

四、“著作权”与“版权”的同义 472

二、作品的分类 474

三、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对象 480

一、作者的定义与特征 481

第三节 作者与著作权人 481

二、著作权人分类 482

一、著作权的内容 486

第四节 著作权的内容、取得与期限 486

二、著作权的取得 493

三、著作权的期间 494

第五节 著作权的限制 495

一、合理使用 496

二、法定许可 497

三、著作权的强制许可使用 498

二、邻接权与著作权 500

一、邻接权的定义 500

第三十三章 邻接权 500

第一节 邻接权的意义 500

一、表演者权的定义 501

第二节 表演者权 501

二、表演者权的内容 502

一、录音、录像制品制作者的定义 504

第三节 录音录像制品制作者权 504

三、表演者权的保护期限 504

四、表演者与著作权人的关系 504

三、录音录像制作者与其他权利人的关系 505

二、音像制品制作者权的内容 505

二、广播组织者权的内容 506

一、广播组织者权的含义 506

四、权利保护期限 506

第四节 广播组织者权 506

三、广播组织者与其他权利人的关系 507

二、出版者权的含义 508

一、出版者权概述 508

四、广播组织者权的保护期限 508

第五节 出版者权 508

三、出版者权的内容 509

四、出版者与相关权利人的关系 510

第一节 发明、实用新型及外观设计 513

一、发明 513

第三十四章 专利权 513

二、实用新型 516

三、外观设计 517

四、外观设计与实用新型的比较 518

第二节 专利权人 519

一、不授予专利权的对象 521

第三节 获得专利权的实质条件 521

二、新颖性 523

三、创造性 526

四、实用性 527

一、专利申请原则 529

第四节 获得专利权的程序性条件 529

二、专利申请文件及基本格式 530

三、专利申请的审批 532

一、专利权内容的界定 533

第五节 专利权的内容 533

四、复审 533

五、专利权无效宣告 533

二、专利权人的权利 534

一、商标的定义 540

第一节 商标 540

第三十五章 商标权 540

二、商标的特征与功能 541

三、商标的种类 542

四、注册商标的行政管理 543

一、商标权 544

第二节 商标权与注册商标专用权 544

三、商标权与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区分 545

二、注册商标专用权 545

一、商标权的取得 546

第三节 商标权取得、期限与续展 546

一、注册商标的转让 548

第四节 商标权的行使 548

二、商标权的期限与续展 548

二、注册商标的使用许可 549

一、驰名商标的定义 552

第一节 驰名商标 552

第三十六章 驰名商标 552

三、驰名商标的认定 553

二、驰名商标保护的国际条约 553

四、驰名商标的保护 556

一、商标淡化 557

第二节 驰名商标淡化与反淡化 557

三、商标淡化法保护商标的条件 558

二、商标淡化的历史发展 558

一、反向假冒行为定义 559

第三节 反向假冒 559

四、驰名商标的反淡化 559

二、反向假冒行为的特征 560

四、反向假冒行为的法律调整 561

三、反向假冒行为的性质 561

一、网络域名的定义 562

第四节 网络域名 562

三、网络商标侵权纠纷 563

二、网络域名案件 563

四、网络商标侵权案件类型 564

一、原产地名称界定 566

第一节 原产地名称 566

第三十七章 特殊标记权 566

三、原产地名称保护 567

二、原产地名称的特征 567

四、国际原产地标记保护立法 568

五、我国对原产地名称的保护 569

一、厂商名称的涵义 570

第二节 厂商名称 570

二、厂商名称权的特征 571

四、我国厂商名称保护制度 573

三、厂商名称权的内容 573

一、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 574

第三节 其他特殊标记 574

五、厂商名称与商标权冲突 574

二、与公序良俗相关的特殊标记 577

一、人身、人身权与人权 583

第一节 人身、人身权与人权 583

第五编 人身权 583

第三十八章 人身关系 583

三、人身权的分类 584

二、人身权界定与特征 584

一、人格升位的界定 585

第二节 人格升位 585

二、人格升位的原因 586

一、近现代人身权立法 587

第三节 人身权立法 587

三、人格升位的表现形态 587

三、我国人身权立法的走向 588

二、我国的人身权立法 588

二、人格尊严与人格尊严权 589

一、一般人格权界定与特征 589

第四节 一般人格权 589

四、平等权 590

三、自由权 590

一、生命权的界定与特征 592

第一节生命权 592

第三十九章 自然人的生命健康权 592

二、生命权的行使及保护 593

三、生命权的几种观点与矫正 594

二、身体权的范围 596

一、身体权的界定与特征 596

第二节 身体权 596

一、健康权的界定与特征 597

第三节 健康权 597

三、身体权的行使及其保护 597

二、生理健康权与心理健康权 598

一、侵害生命健康权的一般救济原则 599

第四节 侵害物质性人格权的救济 599

三、健康权与劳动能力保持权 599

二、医疗事故侵害生命健康权的救济 600

三、交通事故损害生命健康权的救济 603

四、因公伤亡救济办法 605

五、学校学生伤亡事故的处理 606

二、姓名权的法律意义 609

一、姓名权的概念 609

第四十章 自然人精神性人格权 609

第一节 姓名权 609

三、姓名权的内容 610

四、侵害姓名权与救济 612

二、肖像权的内容 613

一、肖像权的界定与特征 613

第二节 肖像权 613

三、侵害肖像权与救济 614

二、名誉侵权与救济 615

一、名誉与名誉权 615

第三节 名誉权 615

二、隐私权的内容 616

一、隐私权的界定 616

第四节 隐私权 616

三、对隐私权的保护 617

一、名称权的定义和属性 619

第一节 名称权 619

第四十一章 法人的人格权 619

三、侵害名称权的处理 620

二、名称权的内容与行使 620

二、商誉权的种类和内容 621

一、商誉权的界定与特征 621

第二节 商誉权 621

一、信用权的界定和意义 622

第三节 信用权 622

三、侵害商誉权与救济 622

三、侵害信用权的救济 623

二、信用权的内容 623

一、身份权的内涵与特征 625

第一节 身份权 625

第四十二章 身份权 625

三、相对身份权,同时包含着绝对身份权 626

二、单独存在的绝对身份权,不包含相对权 626

四、身份特定相对人死亡后,绝对权效力的续存 627

二、忠实请求权 628

一、同居权 628

第二节 配偶权 628

四、配偶权的侵害与救济 629

三、财产平等处分权 629

二、亲属权的内容 630

一、亲属权的定义 630

第三节 亲属权 630

一、荣誉权的界定与意义 631

第四节 荣誉权 631

二、荣誉权的内容 632

二、救济时的权利主张者 634

一、受害人的界定 634

第四十三章 人身权救济的特殊问题 634

第一节 直接受害人与间接受害人 634

一、精神损害赔偿的产生与发展 635

第二节 精神损害赔偿 635

二、精神损害赔偿的概念及构成 636

三、精神损害赔偿的数额确定 638

四、司法实践中的争议 639

五、精神损害赔偿解释的评论 641

一、生育权问题的起因 642

第三节 生育权问题 642

三、胎儿的权利问题 643

二、生育权侵害的救济规则 643

三、法律借助死者保护生者 644

二、法律保护死者和生者 644

第四节 死者人格利益保护问题 644

一、死者人格利益保护缘起 644

一、遗体瞻仰权 645

第五节 悼念权与遗体遗骨保护 645

二、亲属遗体遗骨的保护 646

三、侵害遗体遗骨的赔偿 647

二、亲系和亲等 651

一、亲属的概念和种类 651

第六编 亲属与继承权 651

第四十四章 亲属与继承制度 651

第一节 亲属与亲属关系 651

三、亲属的发生与终止 653

四、亲属的法律效力 654

一、婚姻自由原则 655

第二节 婚姻法的基本原则 655

二、一夫一妻制原则 656

三、男女平等原则 657

五、计划生育的原则 658

四、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合法权益的原则 658

六、家庭成员互相扶助的原则 659

一、财产继承的概念和特征 660

第三节 财产继承 660

三、继承法的基本原则 661

二、继承法的概念和性质 661

三、有关婚约纠纷的处理 665

二、我国法律对婚约的态度 665

第四十五章 婚姻成立 665

第一节 婚约 665

一、婚约的概念和性质 665

三、结婚的条件 666

二、结婚的要件 666

第二节 结婚 666

一、结婚的概念和特征 666

四、结婚程序 668

二、事实婚姻的外国立法例 670

一、事实婚姻的概念和要件 670

第三节 事实婚姻 670

三、我国法律对事实婚姻的态度 671

一、婚姻无效与撤销概述 672

第四节 婚姻无效与撤销 672

二、我国的婚姻无效和撤销制度 673

二、同居权利义务 677

一、独立姓名权 677

第四十六章 家庭关系 677

第一节 夫妻人身关系 677

五、人身自由权 678

四、住所协定 678

三、互相忠实 678

一、夫妻财产制 679

第二节 夫妻财产关系 679

六、家事代理权 679

七、计划生育权利义务 679

八、互相尊重、互相协助 679

二、夫妻扶养义务 682

三、夫妻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 683

二、父母子女间的权利和义务 684

一、父母子女关系的概念和种类 684

第三节 父母子女关系 684

三、婚生子女和非婚生子女 685

四、继子女 687

一、家庭暴力的概念和特征 688

第五节 家庭暴力 688

第四节 其他家庭成员关系 688

一、祖孙关系 688

二、兄弟姐妹关系 688

二、家庭暴力的危害和救济 689

一、婚姻终止的概念与种类 691

第一节 登记离婚 691

第四十七章 婚姻终止 691

四、有关登记离婚的若干具体问题 692

三、登记离婚的机关和程序 692

二、登记离婚的条件 692

一、诉讼外调解和诉讼内调解 693

第二节 诉讼离婚 693

二、诉讼离婚的特别规定 694

三、判决离婚的法定条件 695

第三节 离婚对当事人的后果 697

二、离婚对当事人的财产后果 698

一、离婚对当事人的人身后果 698

三、离婚对当事人的其他经济后果 702

一、离婚损害赔偿的概念和意义 703

第四节 离婚损害赔偿 703

二、离婚后子女直接抚养权的确定 704

一、离婚后的父母子女关系 704

二、离婚损害赔偿的条件 704

三、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行使 704

四、赔偿责任主体和赔偿范围 704

第五节 离婚后对子女的抚养与探视 704

三、子女抚养费的负担 705

四、离婚后对子女的探望权 706

二、收养法的基本原则 709

一、收养的概念和特征 709

第四十八章 收养 709

第一节 收养法的基本原则 709

第二节 收养的成立 710

一、一般收养成立的实质要件 711

三、收养成立的形式要件 712

二、特殊收养成立的实质要件 712

一、收养成立的法律效力 714

第三节 收养的效力 714

二、收养的无效 715

二、收养解除的程序 716

一、收养解除的条件 716

第四节 收养关系的解除 716

三、收养解除的后果 717

一、遗产的概念和法律地位 719

第一节 遗产与继承 719

第四十九章 继承权 719

二、遗产的范围 720

三、不能作为遗产的物及权利义务 721

一、继承权的概念 722

第二节 继承权的概念和性质 722

四、继承的概念和特征 722

二、继承权的性质:期待权与既得权 723

二、继承权的行使 724

一、继承权的取得 724

第三节 继承权的取得、行使和消灭 724

三、继承权的消灭 725

二、非遗嘱继承的特征 728

一、非遗嘱继承的概念 728

第五十章 非遗嘱继承 728

第一节 非遗嘱继承的界定 728

一、非遗嘱继承人的范围 729

第二节 非遗嘱继承人的范围和顺序 729

三、非遗嘱继承的适用范围 729

二、非遗嘱继承人的顺序 732

四、非遗嘱继承的遗产分配原则 733

三、胎儿的继承地位 733

一、代位继承的概念和性质 734

第三节 代位继承 734

二、代位继承的条件 735

二、转继承的性质 736

一、转继承的概念 736

三、代位继承人应继承份额 736

第四节 转继承 736

三、代位继承与转继承的区别 737

一、遗嘱能力 739

第一节 遗嘱能力与遗嘱 739

第五十一章 遗嘱继承 739

二、遗嘱 740

一、遗嘱的有效要件 741

第二节 遗嘱的有效、无效与变更、撤销 741

二、遗嘱的无效 744

三、遗嘱的变更和撤销 745

二、遗赠的法律特征及其与遗嘱继承的区别 747

一、遗赠的概念 747

第三节 遗赠与遗赠扶养协议 747

三、遗赠扶养协议 748

五、遗赠与遗赠扶养协议的执行 749

四、遗赠扶养协议的法律效力 749

一、继承开始的时间 752

第一节 继承开始与遗产管理 752

第五十二章 遗产处理 752

二、遗产的管理 753

三、遗产债务的清偿方法 754

二、遗产债务的清偿原则 754

第二节 被继承人债务的清偿 754

一、被继承人债务的范围 754

二、遗产分割 755

一、遗产的接受和放弃 755

第三节 遗产的接受、放弃与分割 755

二、无人继承遗产的处理 757

一、无人继承遗产的概念 757

第四节 无人继承的遗产 757

后记 75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