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人民法院法官培训教材 实务卷 刑事审判篇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高憬宏,杨万明主编;党建军,郭清国副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802170303
- 页数:526 页
目录 1
上编 刑法适用问题 1
一、犯罪和刑事责任 1
(一)如何掌握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应当负刑事责任的犯罪范围 1
(二)如何理解单位作为犯罪主体的刑事责任能力 3
二、犯罪形态的认定 6
(一)如何认定犯罪未遂 6
(二)如何区分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 9
三、共同犯罪的认定 13
(一)参与共谋但未参与实行犯罪行为的如何处理 13
(二)如何认定和处理实行过限的共同犯罪案件 15
(三)如何处理身份犯与非身份犯共同犯罪案件 16
(四)如何处理不同身份的人共同犯罪的案件 18
(五)如何认定和处理经济共同犯罪中的犯罪数额 20
四、单位犯罪的认定 22
(一)如何掌握《刑法》规定的犯罪单位范围 22
(二)成立单位犯罪应当具备哪些条件 23
(三)承包经营、租赁经营企业犯罪是单位犯罪 25
还是个人犯罪 25
(四)境外公司、企业能否作为单位犯罪的主体? 26
(五)如何认定和处罚单位犯罪中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26
(六)对于单位组织实施《刑法》分则没有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危害社会行为,能否定罪处罚 29
五、自首、立功的认定 32
(一)“仅因形迹可疑被盘问、教育”应当如何理解与认定 32
(二)对犯罪(通常是过失犯罪)以后,在抢救伤者或财产的当场即被抓获的行为人能否以自首论 39
(三)犯罪人在接到司法机关口头通知后,主动到司法机关如实交代自己罪行的,能否认定为自首 40
(四)犯罪嫌疑人在被纪检、监察部门“两规”、“两指”期间,如实交代自己的罪行的,能否认定为自首 41
(六)被取保候审后畏罪潜逃,后又主动归案的,应否认定为“自动投案” 42
(五)犯罪人自动投案后逃跑,后再次主动归案的,应否视为“自动投案” 42
(七)犯罪人向司法机关、所在单位、城乡基层组织或其他负责人员以外的其他单位或个人投案的,如犯罪嫌疑人向被害人投案的,或者实施有职务犯罪的行为人主动向纪检、监察部门投案等,应当如何处理 44
(八)犯罪人的亲友将犯罪人哄骗、捆绑、麻醉后,将其送交有关单位或个人投案的,能否视为犯罪人自动投案 45
(九)犯罪人的亲友带领司法人员抓获犯罪人的,能否视为自动投案 46
(十)自动投案与检举、揭发同案犯应当如何区分 49
(十一)犯罪人并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已构成犯罪而向有关机关报案的,或者不能肯定其行为是否构成犯罪而向有关机关报案的,能否认定为自动投案 50
(十二)被告人对其行为性质进行辩解,是否影响“如实供述罪行”要件的成立 51
(十三)“主要犯罪事实”应当如何理解 53
(十四)翻供与“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关系应当如何把握 54
(十五)被行政拘留、司法拘留或者劳动教养等其他人身自由受到依法剥夺的人员,主动交代自己尚未被司法机关掌握的罪行的,应否认定为自首 55
(十六)《刑法》第六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的“司法机关”应当如何理解 56
(十七)《刑法》第六十七条第二款的“其他罪行”应当如何理解 59
(十八)特别自首与一般自首、准自首的关系应当如何把握 60
(十九)根据被告人自首时交代的有关信息抓获同案犯的,能否同时认定被告人有立功表现 63
(二十一)“帮助立功”案件应当如何处理 65
(二十)“检举、揭发他人犯罪行为”应当如何理解 65
(二十二)原负有查禁犯罪活动职责的国家机关 67
工作人员犯罪后检举、揭发他人犯罪事实的,能否认定为立功 67
(二十三)一般立功与重大立功应当如何区分 68
(二十四)对有重大立功表现的被告人,应当如何处罚 69
(二十五)自首又有一般立功表现的,应当如何处罚 70
(二十六)犯有数罪,仅就其中部分罪行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如何适用刑罚 70
六、国家工作人员的认定 72
(一)如何理解《刑法》第九十三条规定的“从事公务” 72
(二)如何界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范围 73
(三)如何认定受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 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 75
(四)如何认定“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 76
七、危害公共安全罪 77
(一)“危害公共安全”在认定放火罪中有何作用,与“尚未造成严重后果”和“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应当如何区别 77
(二)放火罪与故意杀人罪应当如何区分 78
(三)放火罪与破坏交通工具等犯罪有何区别 79
(四)放火罪未遂与犯放火罪但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形应当如何区别 80
(五)爆炸罪与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应当如何区别 80
(六)爆炸罪与故意毁坏财物罪应当如何区别 81
(七)爆炸罪未遂与犯爆炸罪但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形应当如何区别 82
(八)“投放危险物质”行为应当如何把握 83
(九)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否负刑事责任 84
(十)投放危险物质罪与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应当如何区别 84
(十一)投放危险物质罪与故意毁坏财物罪应当如何区别 85
(十二)投放危险物质罪的未遂与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投放危险物质罪应当如何区别 86
(十三)破坏交通工具罪的对象应当如何把握 87
(十四)“足以使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发生倾覆、毁坏危险”应当如何理解 87
(十五)破坏交通工具罪与非罪的界限应当如何把握 88
(十六)破坏交通工具罪与放火罪、爆炸罪应当如何区别 88
(十七)破坏交通工具罪与盗窃罪、故意毁坏财物罪应当如何区别 89
(十八)破坏交通设施罪与非罪的界限应当如何把握 90
(十九)破坏交通设施罪与破坏交通工具罪应当如何区别 90
(二十)破坏交通设施罪与盗窃罪应当如何区别 90
(二十一)破坏电力设备罪的对象应当如何把握 91
(二十二)破坏电力设备罪与非罪的界限应当如何把握 91
(二十三)破坏电力设备罪与盗窃罪应当如何区别 92
(二十四)破坏电力设备罪的“尚未造成严重后果”和“造成严重后果”应当如何区别 93
(二十五)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与非罪应当如何区别 93
(二十六)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与盗窃罪应当如何区别 93
(二十七)对采用破坏性手段盗窃正在使用中的油田输油管道中油品的行为应当如何定罪 94
(二十八)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造成严重后果”应当如何把握 95
(二十九)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罪的对象和客观方面应当如何把握 96
(三十)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罪与非罪应当如何区别 96
(三十一)非法制造、储存烟花爆竹的行为应当如何定性 97
(三十三)对本罪适用免除或者从轻处罚应当把握什么条件 98
(三十二)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罪的罪名如何确定 98
(三十四)非法制造、买卖、运输、储存毒鼠强等剧毒化学品案件应当如何确定定罪标准 99
(三十五)非法制造、买卖、运输、储存毒鼠强等剧毒化学品案件应当如何区别罪与非罪的界限?能否从宽处罚? 100
(三十六)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罪的对象应当如何把握 100
(三十七)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 101
物质罪与非罪应当如何区别 101
(三十八)盗窃、抢夺危险物质行为的定罪标准应当如何把握 101
(三十九)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罪的定罪标准应当如何把握 102
(四十)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罪与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罪应当如何区别 102
(四十一)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的客观方面应当如何理解 103
(四十二)接受枪支质押的行为应当如何定性 103
(四十三)交通肇事罪的客观方面应当如何理解 103
(四十五)交通肇事罪的主观方面应当如何把握 104
(四十六)交通肇事罪与非罪应当如何区别 104
(四十四)交通肇事罪的主体包括那些 104
(四十七)“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应当如何认定 105
(四十八)“因逃逸致人死亡”应当如何把握 105
(四十九)交通肇事罪与故意杀人罪应当如何区别 106
(五十)在公共交通管理范围外交通肇事的行为应当如何定性 107
(五十一)交通肇事罪的相关责任人员应当如何认定 107
(五十二)交通肇事罪应当如何适用刑罚 108
(五十三)重大责任事故罪的构成要件应当如何把握 109
(五十四)重大责任事故罪与非罪应当如何区别 110
(五十五)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的构成要件应当如何把握 110
(五十六)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与非罪应当如何区别 111
(五十七)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与重大责任事故罪应答如何区别 111
(五十八)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的构成要件应当如何把握 112
(五十九)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与非罪应当如何区别 112
(一)适用《刑法》第一百四十条定罪处罚的伪劣产品的范围如何掌握 113
八、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 113
(六十一)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与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应当如何区别 113
(六十)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的处罚对象是哪些 113
(二)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定罪量刑标准如何掌握 116
(三)如何认定伪劣商品的货值金额 119
(四)鉴定是否是办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案件的必经程序 120
(五)生产、销售、使用“瘦肉精”的行为如何定罪处罚 121
(六)生产、销售假烟的行为如何处罚 124
(七)生产、销售伪劣烟用烟丝、烟用烟叶以及非法生产、拼装、销售烟草专用机械的行为如何处理 128
九、走私罪 129
(一)如何认定走私犯罪的主观故意 129
(二)走私罪客观行为的认定 130
(三)走私武器、弹药罪的法律适用 134
(四)走私假币罪的法律适用 134
(五)走私非淫秽盗版光盘行为的处理 135
(六)《刑法》第一百五十五条规定的法律适用 136
(七)代理转口贸易中未如实报关行为的处理 137
(八)未经海关许可且未补缴应缴税额,擅自将进料加工的保税货物在境内销售牟利行为的处理 138
(九)共同走私犯罪的处理和认定 140
(十)单位走私犯罪的处理和认定 142
十、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罪 144
(一)公司制外商投资企业中虚报注册资本和虚假出资行为的如何处理 144
(二)如何区分虚报注册资本罪与虚假出资罪 146
(三)如何确定提供虚假财会报告罪处罚主体 148
(四)妨害清算罪的认定 150
(五)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的认定 152
(六)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的认定 154
(七)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实施以前发生的国有公司、企业人员的渎职行为(不包括徇私舞弊行为),能否追究刑事责任 156
(一)制造用于伪造货币的版样行为的如何处理 158
(二)如何计算假币的数额 158
十一、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 158
(三)行为人在实施假币犯罪过程中被查获,对于在现场之外的行为人住所或者其他藏匿地查获的假币的如何处理 159
(四)如何确定假币犯罪的罪名 160
(五)购买假币后使用行为的理解与适用 161
(六)伪造不能在我国市场上流通的外国货币的 161
行为如何处理 161
(七)非金融机构非法从事金融活动的案件如何处理 164
(八)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犯罪主体如何界定 165
(九)关于违法向关系人发放贷款罪和违法发放贷款罪的认定问题 166
(十)用账外客户资金非法拆借、发放贷款行为的认定和处罚 168
(十一)有关骗汇犯罪的司法解释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公布之前的个人骗购外汇行为的法律适用 173
(十二)洗钱罪犯罪的主体范围如何界定 174
(十三)如何认定洗钱罪的主观故意 175
(十四)以毒品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为对象的洗钱罪与窝藏、转移、隐瞒毒赃罪的区分 176
(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是否属于金融诈骗犯罪的必备要件 177
十二、金融诈骗犯罪案件中的法律适用问题 177
(二)如何把握“非法占有”的内涵 179
(三)如何认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180
(四)如何掌握金融诈骗罪的定罪处刑标准 181
(五)对于《刑法》规定的金融诈骗犯罪罪状表述中的专门术语的理解问题 184
(六)如何认定和处理金融诈骗共同犯罪 186
(七)如何认定和处理金融诈骗犯罪未遂 188
(八)如何处理金融诈骗犯罪中的牵连犯和法条竞合犯 190
(九)集资诈骗罪与民间借贷纠纷的界限如何 192
界定 192
(十)如何区分集资诈骗罪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193
(十一)对于传销或者变相传销行为能否以集资诈骗罪定罪处罚 194
(十二)《刑法》意义上的信用卡是否包括借记卡 196
(十三)骗领信用卡诈骗的行为如何处理 197
(十四)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如何处理 198
(十五)拾得信用卡后冒用的如何处理 200
(十六)抢劫、诈骗、抢夺信用卡并使用的如何定性 200
(十七)关于金融诈骗罪中刑事与民事的协调问题 201
十三、危害税收征管秩序罪 204
(一)无证照经营者能否构成偷税罪 204
(二)如何认定偷税行为 205
(三)如何理解《刑法》第二百零一条规定的“记账凭证”、“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虚假的纳税申报”、“应纳税额”、“未经处理” 206
(四)如何认定偷税数额及纳税期间 208
(五)因偷税受过行政处罚又偷税,构成偷税罪是否有数额要求 210
(六)如何认定以“假报出口”方式骗取出口退税 210
(七)如何认定以“其他欺骗手段”骗取出口退税款 211
(八)有进出口经营权的公司、企业在“四自三不见”的情况下,代理进出口业务,致使国家税款被骗的行为如何处理 212
(九)不以抵扣税款为目的的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是否构成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 214
(十)如何认定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犯罪数额 215
(十一)如何掌握非法制造、出售非法制造的发票罪与非罪的界限 216
(十二)构成出售非法制造的发票罪是否要求以营利为目的 218
(十三)出售变造的发票如何处理 218
(十四)行为人既出售非法制造的发票,又出售非法制造的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的,如何定罪 220
十四、侵犯知识产权罪 222
(一)如何理解《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条规定的“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 222
(二)如何认定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权犯罪案件中的明知 223
(三)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尚未销售就被查获的,如何处理 224
(四)如何认定非法制造注册商标标识行为 225
(五)对于侵犯著作权犯罪案件能否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 226
(六)如何认定商业秘密 228
(七)如何认定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给权利人所造成的损失 229
十五、扰乱市场秩序罪 230
(一)如何界定合同诈骗罪中的“合同”范围 230
目的” 231
(二)如何认定合同诈骗罪中“以非法占有为 231
(三)对于传销或者变相传销行为如何处理 235
(四)如何界定强迫交易罪中“交易”形式 237
(五)如何界定伪造有价票证罪的对象范围 238
(六)变造、倒卖变造邮票的行为如何处理 239
(七)如何区分提供虚假财会报告罪、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与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罪 240
十六、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242
(一)故意杀人罪与以放火等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犯罪应当如何区分 242
(二)对与自杀有关的案件应当如何处理 243
(三)故意伤害罪与故意杀人罪应当如何区分 244
(四)故意伤害罪与一般殴打行为的界限应当如何掌握 245
(五)故意伤害罪与包含伤害内容的其他犯罪应当如何区别 245
(六)伤害未遂的应当如何适用刑罚 246
(七)同时伤害案件应当如何处理 246
(九)丈夫是否构成强奸罪的主体 247
(八)共同伤害案件中部分人主动中止自己犯罪行为,但伤害结果最终发生的应当如何处理 247
(十)强奸罪的“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应当如何理解 248
(十一)特殊的奸淫幼女案件应当如何处理 248
(十二)“半推半就”案件应当如何处理 249
(十三)通奸转化的案件应当如何处理 249
(十四)丈夫可否成为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的主体 249
(十五)强制猥亵、侮辱妇女致人重伤、死亡应当如何处理 250
(十六)以索取债务为目的,非法扣押、拘禁债务人以外的第三人作为人质,逼迫债务人还债或其他人替债务人还债,应当如何定性 250
(十七)因索取债务(合法债务或非法债务),扣押、拘禁他人,又向第三人勒索超出债务数额的钱财,应当如何定性 251
(十八)非法扣押他人索回自己法律行为处置的财物的应当如何处理 252
(十九)非法拘禁罪的“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死亡”应当如何理解 253
(二十)实施其他犯罪过程中非法限制或者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罪数应当如何把握 255
(二十一)绑架罪的“其他方法”应当如何理解 256
(二十二)绑架过失致使被绑架人死亡与故意杀害被绑架人(未出现死亡结果)的处刑不平衡应当如何看待 257
(二十三)绑架罪的既遂标准应当如何理解 258
(二十四)绑架过程中又劫走财物的应当如何处理 259
(二十五)绑架过程中杀害被绑架人后又取走财物的应当如何处理 260
(二十六)“绑架他人作为人质”能否包括采用绑架债务人以外的第三人的方法迫使债务人偿还债务的行为 260
(二十七)应收买的被拐卖的妇女要求将其再转卖他人的应当如何定性 261
(二十八)“人质型”拐卖妇女、儿童罪与绑架罪应当如何区分 262
(二十九)拐卖妇女、儿童罪的既遂标准应当 266
如何把握 266
(三十)拐卖妇女、儿童罪是否以违背被害人的意志为前提 266
(三十一)行为人不以出卖为目的收买了被拐卖的妇女、儿童后,对其实施强奸、非法拘禁、伤害等行为,后来又将其出卖的,应当如何处理 267
(三十二)行为人为了收买妇女、儿童,而教唆或者帮助他人拐卖妇女、儿童,然后又收买了该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的,应当如何处理 267
(三十三)“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按照被买的妇女的意愿,不阻碍其返回原居住地的,对被买儿童没有虐待行为,不阻碍对其进行解救的,可以不追究刑事责任”应当如何理解 268
(三十四)在聚众阻碍解救被收买的妇女、儿童过程中使用暴力如何处理 268
(三十六)强迫职工劳动过程中又剥夺职工人身自由的应当如何处理 269
(三十五)“捏造事实”应当如何理解 269
(三十七)侮辱罪与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应当如何区分 270
(三十八)刑讯逼供致人伤残、死亡的定性转化应当如何掌握 270
(三十九)暴力取证罪的“使用暴力逼取证人证言”是否包括逼取被害人陈述 271
(四十)暴力取证罪的“使用暴力逼取证人证言”应当如何理解 274
(四十一)如何掌握虐待被监管人“致人伤残、 274
死亡”的定性转化 274
(四十二)非法开拆他人信件并从中窃取财物的案件应当如何处理 275
(四十三)私自开拆、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罪的成立是否要求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275
(四十四)破坏选举罪的罪数问题应当如何把握 276
(四十五)以故意重伤或杀人的手段干涉他人婚姻自由的应当如何处理 276
(四十六)事实重婚是否构成重婚罪 277
(四十七)虐待罪与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如何如何区别 277
(四十八)遗弃罪的“拒绝扶养”如何理解 277
(一)如何认定“入户抢劫” 278
十七、侵犯财产罪 278
(四十九)遗弃罪和故意杀人罪应当如何区分 278
(二)如何认定“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 281
(三)“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认定 282
(四)使用假枪、玩具枪进行抢劫的能否认定为“持枪抢劫” 282
(五)对于“携带凶器抢夺”的,是否一律以抢劫罪定罪处罚 283
(六)行为人实施盗窃、诈骗、抢夺行为,虽未达到“数额较大”,但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能否以抢劫罪定罪处罚 284
(七)如何计算抢劫数额 285
(八)关于抢劫特定财产或物品的处理 286
(九)关于抢劫罪数的认定 286
(十)关于抢劫罪与近似罪的界限 287
(十一)关于抢劫罪既、未遂的认定 289
(十二)关于共同抢劫犯罪中的实行过限问题 290
(十三)飞车抢夺行为如何定性 291
(十四)关于抢夺致人伤亡后果的处理 293
(十五)关于抢夺数额的计算 294
(十六)如何认定“多次盗窃” 295
(十七)偷开机动车辆当犯罪工具使用的如何处理 296
(十八)采用“掉包”方式以假换真的行为如何处理 297
(十九)诈骗行为的理解与认定 297
(二十)诉讼诈骗行为如何处理 304
(二十一)故意制造交通事故获取赔款的行为如何处理 306
(二十二)出于中奖目的窃取摇奖专用彩球并改变其重量的行为如何处理 308
(二十三)侵占行为的认定 312
(二十四)侵占对象的认定 312
(二十五)侵占罪与近似罪的界限 313
十八、扰乱公共秩序罪 314
(一)招摇撞骗罪的客观方面应当如何把握 314
(二)招摇撞骗罪与诈骗罪应当如何区别 316
(四)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主体应当如何把握 317
(三)招摇撞骗罪的一罪与数罪应当如何认定 317
(五)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罪与非罪应当如何区分 318
(六)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与妨害公务罪应当如何区分 319
(七)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交通秩序罪的客观方面应当如何把握 319
(八)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交通秩序罪与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应当如何区分 320
(九)聚众斗殴罪罪与非罪应当如何区分 321
(十)“多次聚众斗殴”应当如何理解 321
(十一)“聚众斗殴人数多,规模大,社会影响恶劣”应当如何理解 322
(十二)“持械聚众斗殴”应当如何理解 322
(十三)“聚众斗殴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应当如何把握 323
(十四)聚众斗殴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情况下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与处理 325
(十五)寻衅滋事罪罪与非罪应当如何区分 327
(十六)随意殴打他人,造成被害人重伤、死亡等严重后果的应当如何定性 327
(十七)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毁损、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行为与抢劫罪应当如何区分 328
(二十)黑社会性质组织应当如何理解 329
(十八)寻衅滋事罪与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应当如何区分 329
(十九)寻衅滋事罪与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交通秩序罪应当如何区分 329
(二十一)黑社会性质的组织应当如何认定 330
(二十二)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是否以行为人明知所组织、领导或者参加的组织是黑社会性质的组织为构成要件 335
(二十三)邪教组织应当如何认定 336
(二十四)组织、利用邪教组织破坏法律实施罪在客观方面有哪些最常见的表现方式 336
(二十五)组织、利用邪教组织破坏法律实施罪的“情节特别严重”应当如何认定 340
(二十六)组织、利用邪教组织破坏法律实施罪与 340
非罪应当如何区分 340
(二十七)组织、利用邪教组织破坏法律实施罪与煽动分裂国家罪、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应当如何区分 341
(二十八)组织、利用邪教组织破坏法律实施罪与侮辱、诽谤罪应当如何区分 341
(二十九)组织、利用邪教组织破坏法律实施罪与妨害公务罪应当如何区分 342
(三十)组织、利用邪教组织破坏法律实施罪与为境外机构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等罪应当如何区分 342
(三十一)组织、利用邪教组织破坏法律实施罪的一罪与数罪应当如何区分 342
(三十二)组织、利用邪教组织致人死亡罪应当如何认定 343
(三十三)组织、利用邪教组织致人死亡罪的“情节特别严重”应当如何认定 344
(三十四)组织、利用邪教组织致人死亡罪与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应当如何区分 344
(三十五)组织、利用邪教组织致人死亡罪与危害公共安全犯罪应当如何认定 344
(三十六)赌博罪的客观方面应当如何把握 344
(三十七)中国公民在国外聚众赌博,开设赌场的行为是否构成赌博罪 345
(三十八)为实施赌博的人提供资金、计算机网络、通讯、费用结算等直接帮助行为的是否构成赌博罪 346
(三十九)赌博罪有哪些从重处罚的情形 347
(四十)赌博罪与群众娱乐活动应当如何区分 347
(四十一)对设圈套骗人参赌并骗取他人钱财的行为应当如何定罪 348
(四十二)什么是赌资,赌资如何计算 348
(四十三)抢赌资行为应当如何定罪 349
(四十四)通过赌博或者为国家工作人员赌博提供资金的形式实施行赌、受贿行为的如何处理 349
十九、妨害司法罪 349
(一)伪证罪的客观方面应当如何把握 349
(二)伪证罪的四种特殊主体应当如何理解 350
(三)伪证罪与诬告陷害罪应当如何区分 351
(四)被害人在向司法机关报案时故意夸大事实,并指使他人作伪证的行为是否构成伪证罪 352
(五)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伪造证据、妨害作证罪的客观方面应当如何把握 352
(六)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伪造证据、妨害作证罪的主体应当如何把握 353
(七)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伪造证据、妨害作证罪是行为犯还是结果犯,是否以发生危害后果为构成要件 353
(八)妨害作证罪的客观行为方式有哪些 354
(九)妨害作证罪与伪证罪应当如何区别 354
(十)妨害作证罪与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证据、伪造证据、妨害作证罪应当如何区分 355
(十一)扰乱法庭秩序罪的客观方面应当如何把握 356
(十二)扰乱法庭秩序罪与扰乱法庭秩序的一般违法行为应当如何区分 357
(十三)扰乱法庭秩序罪与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应当如何区分 358
(十四)扰乱法庭秩序罪与妨害公务罪应当如何区分 358
(十五)窝藏、包庇罪的客观方面应当如何把握 359
(十六)窝藏、包庇罪与伪证罪应当如何区分 360
(十七)窝藏、转移、收购、销售赃物罪的明知应当如何认定 361
(十八)在他人实施盗窃行为之前,进行商量,对他人盗窃得来的赃物进行窝藏、转移、收购、销售的应如何认定 363
(十九)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的范围应当如何理解 364
(二十)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客观方面应当如何理解 365
(二十一)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与妨害公务罪应当如何区分 367
(二十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一罪与数罪应当如何认定 367
(二十三)非法处置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罪与窝赃、销赃罪应当如何区分 368
(二十四)非法处置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罪与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裁定罪应当如何区分 368
(二十五)事实上无罪但被错捕、错拘、错押的人能否构成脱逃罪 369
(二十六)被超期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能否成为脱逃罪的主体 371
(二十七)在押解途中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逃跑的是否构成脱逃罪 372
(二十八)被采取拘留、逮捕以外的强制措施的人脱逃的是否构成脱逃罪 372
(二十九)依法被关押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在脱逃过程中暴力致人伤亡的应当如何处理 372
(三十)多次逃离监管区又自动及时返回的行为应当如何定性 373
(一)一国驻他国使领馆与外界的分界线能否视为国境线 374
二十、妨害国(边)境管理罪 374
(二)他国国(边)境能否成为妨害国(边)境管理秩序罪的犯罪对象 375
(三)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的既遂标准应当如何把握 377
(四)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应当如何适用刑罚 378
(五)偷越国(边)境罪的定罪标准应当如何把握 379
(六)骗取出境证件罪的对象应当如何认定 380
(七)骗取出境证件罪的目的应当如何认定 381
(八)骗取出境证件罪与提供伪造、变造的出入境证件罪、出售出入境证件罪应当如何区别 382
二十一、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 383
(一)如何确定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的罪名 383
(二)怎样认定走私毒品罪 385
(三)怎样认定贩卖毒品罪 387
(四)居间介绍买卖毒品行为应如何定性 388
(五)关于以贩养吸的行为如何定性 389
(六)关于零星贩毒问题 390
(七)如何认定运输毒品罪 391
(八)审理运输毒品案件应注意什么 392
(九)如何认定制造毒品罪 394
(十)如何处理假毒品和掺假毒品的案件 394
(十一)抢劫、盗窃、抢夺毒品的应如何定性 396
(十二)应如何认定行为人的明知 397
(十三)认定非法持有毒品罪应注意把握哪些问题 398
(十四)如何把握和认定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罪 400
(十五)对毒品犯罪案件的量刑应如何把握 403
(十六)审理毒品共同犯罪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406
(十七)如何审理毒品案件中特情引诱犯罪的案件 408
二十二、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卖淫罪 409
(一)组织卖淫罪的客观方面应当如何理解 409
(四)组织卖淫罪与强迫卖淫罪应当如何区分 410
(三)组织卖淫罪的一罪与数罪应当如何区分 410
(二)组织卖淫罪与聚众淫乱罪应当如何区分 410
(五)强迫他人卖淫造成他人重伤、死亡的行为应当如何定性 411
(六)协助组织卖淫罪与组织卖淫罪应当如何区分 411
(七)引诱、容留、介绍卖淫罪与组织卖淫罪应当如何区分 412
(八)引诱、容留、介绍卖淫罪与强迫卖淫罪应当如何区分 413
二十三、贪污贿赂罪 414
(一)如何认定贪污犯罪的既遂与未遂 414
(二)如何认定受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 415
(三)如何认定共同贪污犯罪中的“个人贪污数额” 418
(四)同一单位中国家工作人员与非国家工作人员勾结共同非法占有单位财物行为如何定性 420
(五)如何区分截留并非法占有本单位利润款的贪污行为与收受回扣的受贿行为 421
(六)如何区分共同贪污与私分国有资产 422
(七)如何区分受贿罪《刑法》规定中的“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与“利用职权或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 423
(八)国家工作人员非法收受财物后没有实施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能否构成受贿罪 425
(九)离辞职、离退休国家工作人员能否单独构成受贿罪 426
(十)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其配偶、近亲属收受或者索取请托人财物的,能否对国家工作人员的配偶、近亲属以受贿罪的共犯定罪处罚 427
(十一)如何区分国家工作人员的正当借款和以“借款”为名索取或者非法收受财物 428
(十二)单位能否构成挪用公款罪 428
(十三)挪用公款给其他单位使用是否构成挪用公款罪 429
(十四)如何认定挪用公款的用途?以实施“非法活动”或者“营利活动”为目的挪用公款,但尚未投入实际使用的,如何处理? 430
(十五)对于挪用公款行为能否以贪污罪定罪处罚 430
(十六)如何计算挪用公款罪的追诉期限 431
(十七)国家工作人员供认巨额财产是受贿所得,但没有其他证据证实的,能否以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定罪处罚 432
(十八)《刑法》第三百九十五条第一款规定的“非法所得”如何计算 432
二十四、渎职罪 433
(一)由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渎职行为致使巨额共财产作为债权存在,但已无法实现的,能否追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渎职行为的刑事责任 433
(二)国家工作人员玩忽职守行为造成的重大损失当时没有发生,而是玩忽职守行为之后一定时间发生的,玩忽职守罪的追诉时效如何计算 434
(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为了单位的利益而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是否属于《刑法》分则第九章规定的“徇私舞弊” 434
(一)如何结合证据与犯罪构成来定罪 436
一、证据 436
下编 刑事诉讼法适用问题 436
(二)刑事审判中法官应当如何认证 443
(三)刑事诉讼中应当如何审查、运用鉴定结论 452
二、强制措施 461
(一)如何把握拘传的适用条件 461
(二)拘传被告人的时间有何限制 462
(三)取保候审的适用条件应当如何把握 462
(四)被取保候审人违反法定义务的,应当如何处理 463
(五)适用取保候审能否同时采用保证人和保证金两种方式 464
(六)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已对犯罪嫌疑人取保 466
候审,案件起诉到人民法院后,是否要对被告人重新办理取保候审手续?期限如何计算? 466
(七)运用取保候审等非监禁措施对于减少超期羁押有何作用 467
三、附带民事诉讼 468
(一)人民法院认定被告人的行为不构成犯罪的案件,附带民事诉讼部分应当如何处理 468
(二)对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判处赔偿,应否实行全额赔偿的原则 475
(三)审理被害人因犯罪行为致死的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应否判陪处死亡赔偿金(死亡补偿费) 484
四、第一审程序 493
(一)对公诉案件应当如何进行庭前审查 493
(二)应当如何驾驭法庭审判活动 495
(三)被告人当庭翻供的应当如何应对 500
(四)被告人提出在庭前受到刑讯逼供的应当如何应对 502
(五)对控、辩一方或双方搞突然袭击,在庭审过程中提出新的证据的应当如何处理 503
(六)《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二条第(三)项的“证据不足”应当如何理解 503
五、被告人认罪案件的审理程序 505
(一)《关于适用普通程序审理“被告人认罪案件”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认罪意见》)的适用条件应当如何把握 505
(二)被告人自愿认罪的应当如何适用刑罚 506
(三)适用《认罪意见》应当如何保障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506
六、自诉案件的审理程序 507
(一)被害人可以对哪些案件提起自诉 507
(三)“自诉人”的范围应当如何把握 509
(二)自诉案件有无刑期限制?自诉案件的级别管辖如何确定? 509
(四)审理自诉案件应当如何适用调解 511
(五)自诉人提出撤诉请求的应当如何处理 513
(六)经人民法院准许自诉人撤诉具有什么效力 514
(七)对自诉案件被告人提出反诉的条件应当如何把握?被告人提出反诉后,双方的刑罚能够相互抵消吗? 515
七、简易程序 516
(一)对适用简易程序审理公诉案件的基本条件应当如何理解 516
(二)适用简易程序审理公诉案件可以简化哪些环节 517
八、单位犯罪案件的审理程序 518
(一)对单位犯罪案件应当如何审查起诉书 518
(二)单位犯罪案件没有诉讼代表人出庭的案件如何处理 518
(三)单位实施犯罪行为后被注销、宣告破产,或者发生分立、合并、资产重组等情况的,如何追究犯罪单位的刑事责任? 519
(四)对于单位犯罪案件,检察机关按照自然人犯罪起诉的,如何处理 520
后记 524
- 《联吡啶基钌光敏染料的结构与性能的理论研究》李明霞 2019
- 《全国高等中医药行业“十三五”创新教材 中医药学概论》翟华强 2019
- 《MBA大师.2020年MBAMPAMPAcc管理类联考专用辅导教材 数学考点精讲》(中国)董璞 2019
- 《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培训教材 理论热点问题党员干部学习辅导》(中国)胡磊 2018
- 《“十三五”规划教材 中药鉴定学实验 供中药学 药学及相关专业使用 第2版》吴啟南 2018
- 《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培训教材》李隆庭,徐一星主编 2012
- 《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配套辅导用书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练习题集 第5版》李元起主编 2018
- 《高校转型发展系列教材 素描基础与设计》施猛责任编辑;(中国)魏伏一,徐红 2019
- 《全国校外艺术课堂新形态示范教材系列 少儿钢琴表演曲集》唐冠祥编著 2019
- 《全国学前教育专业(新课程标准)“十三五”规划教材 简谱手风琴教程 第2版》(中国)杨克勤,王宝庆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全国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中国)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9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
- 《人民院士》吴娜著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中国人民的心》杨朔著;夕琳编 2019
- 《高等院校旅游专业系列教材 旅游企业岗位培训系列教材 新编北京导游英语》杨昆,鄢莉,谭明华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文学作品精选 短篇小说卷 上 全2册》贺邵俊主编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数学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文学作品精选 中篇小说卷 下 全3册》洪治纲主编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