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文地球
沉积学的进展碳酸盐岩
沉积学的进展碳酸盐岩

沉积学的进展碳酸盐岩PDF电子书下载

天文地球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美)G.V.奇林格等
  • 出 版 社: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2
  • ISBN:15037·2354
  • 页数:358 页
图书介绍:
《沉积学的进展碳酸盐岩》目录

目录 1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绪论 1

一、概述 1

二、碳酸盐岩的成因问题 1

三、白云岩的成因问题 4

四、碳酸盐岩与蒸发岩的成因 7

关系问题 7

五、分类术语问题 9

第二节 其它各章简介 10

一、现代碳酸盐沉积物 10

二、碳酸盐岩的岩石学和岩类学 10

三、沉积碳酸盐岩的分类 12

四、石灰岩的成因及产状 13

五、白云岩的成因及产状 14

六、碳酸盐岩与古气候 15

七、碳酸盐岩的研究和分析方法 17

八、碳酸盐岩中石油的生成 18

九、碳酸盐储油岩 19

参考文献 21

第二章 现代碳酸盐沉积物 24

第一节 绪言 24

第二节 现代碳酸盐沉积物的分布 24

第三节 深海软泥及浊流沉积 24

第四节 陆棚沉积物 25

矿物成分 27

第五节 碳酸盐沉积物的化学成分及 27

第六节 矿物成分、化学成分与颗粒 28

大小的关系 28

第七节 同位素成分 29

第八节 碳酸盐沉积物的成岩作用 30

第九节 问题 31

参考文献 32

第三章 碳酸盐岩的岩石学和岩类学 35

第一节 绪言 35

一、概况 35

二、碳酸盐岩 35

第二节 目的 36

一、岩石学记录的建立 36

三、空间组构 37

二、岩相 37

第三节 方向和方法 40

一、岩类学的组构 40

二、岩类学组构(层序分析) 42

三、岩类学组构与物性之间的关系 42

四、岩石学与岩类学之间的关系 44

第四节 实例 44

一、法国维尼的“豆粒石灰岩” 44

二、意大利西西里岛东南杰拉地区 50

西北三叠纪和侏罗纪礁的岩类学 50

第五节 结论 56

参考文献 57

一、概述 61

第二节 石灰岩的分类 61

第一节 绪言 61

第四章 沉积碳酸盐岩的分类 61

二、成分分类 62

三、结构分类 63

第三节 白云岩的分类 75

一、概述 75

二、成分分类 76

三、白云岩的成因类型 77

四、白云岩的综合分类 77

五、关于“原生”白云岩与“次生”白云岩 80

第四节 推荐的石灰岩及白云岩分类 81

一、推荐的石灰岩分类 81

二、推荐的白云岩分类 84

图版Ⅰ~XⅥ及其说明 86

参考文献 102

第五章 石灰岩的成因及产状 108

第一节 绪言 108

第二节 对石灰岩有关历史文献的评论 108

第三节 石灰岩的成因 111

一、原来岩石中的碳酸钙结晶作用 111

二、碳酸钙沉积物的石化作用 113

三、其它物质(主要是硫酸钙和 122

石英)被碳酸钙的交代作用 122

第四节 石灰岩的产状 123

一、引言 123

二、非海洋碳酸钙沉积 127

三、浅海和边缘海碳酸钙沉积 137

四、广海碳酸盐沉积 149

第五节 结束语 159

参考文献 160

第六章 白云岩的成因及产状 177

第一节 绪言 177

第二节 对白云石与白云岩有关文献的评论 177

第三节 白云石与白云岩的成因和破坏 181

一、概述 181

二、白云石质点的胶结作用 182

三、近代和更新世的白云石 184

四、碳酸钙被白云石的交代作用 193

五、去白云化作用 198

六、白云岩的显微结晶结构与组构 199

七、白云石的实验合成 201

第四节 白云岩的产状 202

一、同生白云岩 202

二、碎屑白云岩及石灰岩中的碎屑 213

白云石 213

三、成岩白云岩 214

四、后生白云岩 215

第五节 白云石与白云岩形成作用的统一模式 218

参考文献 221

第七章 碳酸盐岩与古气候 232

第一节 气候指标 232

第二节 现代海洋碳酸盐的分布 235

一、灰质土壤 236

第三节 现代大陆碳酸盐的分布 236

三、湖泊泥灰岩 237

第四节 现代海洋碳酸盐的地球化学 237

特征 237

二、风成砂屑石灰岩 237

一、Ca/Mg比率 238

二、Ca/Sr比率 238

三、Ca/Fe/Ti比率 239

第五节 古代海洋碳酸盐的地球化学 239

特征 239

一、大变动Ⅰ 242

二、大变动Ⅱ 242

最早的碳酸盐 242

第六节 地质历史中的生物学问题及 242

三、大变动Ⅲ 244

四、大变动Ⅳ 245

五、大变动V 245

六、一些生物学的问题 246

第七节 古地理问题 247

一、大地构造的大变动与宁静期相互交替 247

二、海平面的升降运动 247

三、海平面的大地位移 249

第八节 大地构造及行星问题 249

第九节 结论 250

参考文献 251

第一节 绪言 256

方法 256

第八章 沉积碳酸盐的研究和分析 256

第二节 野外研究法 257

第三节 酸蚀法 258

第四节 染色法 260

第五节 揭片法 269

第六节 不溶物分离法 270

第七节 光性鉴定法 274

第八节 电子显微镜研究法 276

第九节 统计法及微相研究法 277

第十节 X射线放射照像法 278

第十一节 阳离子的点滴试验法 278

分析 280

第十二节 碳酸盐矿物和岩石的化学 280

第十三节 差热分析法 293

第十四节 热重分析法 299

第十五节 X射线衍射法 300

第十六节 热发光法 301

第十七节 放射性碳测定年龄法 302

第十八节 同位素研究法 303

参考文献 305

第九章 碳酸盐岩中石油的生成 317

摘要 317

第一节 绪言 317

第二节 石油的生成 317

一、生物体中的烃类 318

二、由有机质生成的烃类 319

第三节 石油的运移 321

第四节 碳酸盐生油岩实例 322

一、美国威利斯顿盆地 322

二、沙特阿拉伯阿布奎克-贾瓦尔 323

油田 323

三、中东其它油田 323

四、其它实例 323

第五节 碳酸盐生油岩中有机质的分布 324

第六节 鉴别碳酸盐生油岩的地球 327

化学技术 327

第七节 结论 329

参考文献 331

摘要 334

第十章 碳酸盐储油岩 334

第一节 绪论 335

第二节 孔隙度及渗透率的定义 335

一、孔隙度 335

二、渗透率 335

第三节 原生孔隙 336

一、概述 336

二、格架孔隙 336

三、泥孔隙 337

四、砂孔隙 338

五、胶结作用 338

第四节 次生孔隙 338

一、概述 338

三、多代现象 339

二、溶解作用 339

四、裂缝、层面及不整合 340

第五节 糖粒状白云岩孔隙 340

一、白云化作用 340

二、原生沉积物组成的影响 341

三、白云石-孔隙度-渗透率的相互 342

关系 342

四、选择性的去方解石 344

第六节 孔隙几何学 344

一、孔隙塑料铸模的制作 344

二、测量 345

三、渗透率与孔隙几何学 345

五、水银毛细管压力曲线 346

四、油及水的运动 346

六、孔隙几何学及石油的运移 347

第七节 碳酸盐储集岩的岩石学及 349

古生态学 349

一、萨斯喀彻温东南部密西西比系 349

碳酸盐储集岩 349

二、得克萨斯西部宾夕法尼亚-二叠系马蹄环礁 351

三、犹他及科罗拉多伊斯美油田 351

宾夕法尼亚系碳酸盐储集岩 351

四、阿尔伯达中部泥盆系天鹅山 354

储集岩 354

五、阿尔伯达中部泥盆系红水礁组合 354

第八节 结论 358

参考文献 358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