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杜恒俭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地质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1
- ISBN:15038·教126
- 页数:374 页
第一部分 概论 1
第一章 绪论 1
一、地貌学、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1
(一)地貌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1
(二)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1
二、地貌学、第四纪地质学的相互关系及其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2
(一)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的相互关系 2
(二)地貌学、第四纪地质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2
三、地貌学、第四纪地质学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意义 2
(一)矿产普查勘探 2
(二)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 2
(三)其他方面 3
四、地貌学、第四纪地质学发展简史 3
(一)国际发展简史 3
(二)中国简史 4
第二章 地貌学的基本问题 6
一、地貌形态 6
(一)地貌基本要素 6
(二)地貌基本形态和形态组合 6
(三)地貌形态特征和形态测量特征 6
二、地貌相对等级 7
三、地貌的成因 8
(一)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 8
(二)地貌形成的动力 8
四、地貌分类 10
(一)地貌基本形态分类 10
(二)地貌形态组合分类 10
五、地貌分带性 11
(一)气候一地貌纬度分带性 11
(二)气候一地貌的高度分带 12
六、地貌年代 12
(一)地貌相对年代 12
(二)地貌地质年代 12
(三)古地貌 12
七、地貌发展 13
(一)地貌发展的阶段性 13
(二)地貌发展的继承性 13
八、关于地貌发展的理论 14
(一)旋迥性理论 14
(二)构造一剥蚀相关理论 15
第三章 第四纪地质学的基本问题 16
一、第四纪气候波动 16
(一)基本事实 17
(二)概念 19
(三)第四纪气候波动历史梗概 19
(四)关于第四纪冰期原因问题 30
二、第四纪生物界的发展和特征 31
(一)第四纪哺乳动物群的演化 31
(二)第四纪软体动物化石的意义 39
(三)第四纪微体古生物及其生态研究 40
(四)第四纪植物群的古气候意义 47
三、人类发展阶段和文化期 53
(一)人类发展阶段 53
(二)文化期 55
四、第四纪沉积物的特征 59
(一)第四纪陆相沉积物 59
(二)第四纪海相沉积物 62
五、第四纪下限问题 63
(一)国际第四纪下限问题 63
(二)中国第四纪下限 64
六、第四纪地层划分原则、方法和地层划分方案 64
(一)第四纪地层划分原则 64
(二)第四纪地层划分方法 64
(三)第四纪地层划分方案 74
(四)第四纪地质年表 75
第二部分 主要陆地地貌及第四纪沉积 77
第四章 残积物及风化壳 77
一、残积物及风化壳的形成 77
(一)风化作用与残积物的形成 77
(二)风化壳的垂直分带性 79
二、风化壳的类型 80
(一)不同气候带的风化壳类型 80
(二)不同岩性上风化壳发育特征 82
(三)不同形态特征的风化壳类型 84
(四)古风化壳 84
三、土壤及古土壤 85
(一)土壤结构的一般特点 86
(二)现代土壤类型 86
(三)古土壤 87
第五章 斜坡地貌与斜坡堆积物 89
一、崩塌及崩塌堆积物 89
二、撒落及撒落堆积物 90
三、滑波 90
(一)滑坡的形态特征 91
(二)滑坡的形成与发展 92
(三)滑坡的类型 95
四、土层流动 97
(一)土爬 97
(二)泥流 98
五、面状洗刷作用及坡积物 99
(一)斜坡的改造 99
(二)影响洗刷强度的因素 99
(三)坡积裾和坡积物 101
六、斜坡发展的一些学说 101
第六章 流水地貌及其堆积物 103
一、暂时性水流地貌及洪积物 103
(一)侵蚀沟与冲出锥 103
(二)洪积物与洪积扇 104
二、河谷地貌及冲积物 109
(一)河床水流及河流地质作用 109
(二)河谷的形成与发展 112
(三)河床地形和河床堆积物 114
(四)河漫滩地形及河漫滩堆积物 122
(五)牛轭湖及牛轭湖沉积物 126
(六)不同自然地理环境下冲积物类型和结构特征 127
(七)河流阶地 129
三、冲积平原 133
四、河流类型及水系 136
(一)河流类型 136
(二)水系形式 137
(三)河流袭夺 140
第七章 岩溶地貌及岩溶堆积物 142
一、岩溶作用的基本条件 143
(一)岩石的可溶性 143
(二)岩石的透水性 145
(三)水的溶蚀性 146
(四)水的流动性 148
二、影响岩溶发育的因素 150
(一)气候影响 150
(二)地层的组合 150
(三)构造的影响 150
三、岩溶地貌 152
(一)溶沟、石芽 152
(二)岩溶漏斗 153
(三)落水洞 155
(四)干谷、半干谷及盲谷 156
(五)峰丛、峰林、弧蜂及溶丘 156
(六)溶蚀洼地及坡立谷 159
(七)溶洞 160
(八)伏流、暗流和岩溶泉 162
(九)岩溶湖 164
(十)溶隙、溶孔 164
四、岩溶堆积物 165
(一)溶蚀残余堆积物 165
(二)洞穴堆积物 165
(三)泉华堆积物 166
五、中国岩溶类型 167
(一)以溶蚀作用为主的热带岩溶类型 167
(二)以溶蚀一侵蚀作用为主的温带岩溶类型 167
(三)以侵蚀一溶蚀作用为主的亚热带岩溶类型 167
(四)以溶蚀一剥蚀作用为主的高寒气候带岩溶类型 168
(五)以剥蚀一溶蚀作用为主的内陆干旱区岩溶类型 168
(六)以海蚀一溶蚀作用为主的热带生物礁岩溶类型 168
(七)长期风化剥蚀一溶蚀作用下的埋藏型古岩溶类型 168
六、有关岩溶发育规律的几个问题 169
(一)岩溶基准面 169
(二)岩溶发育的阶段性 169
(三)中国岩溶期 170
(四)多层溶洞 171
第八章 冰川地貌与冰川堆积物 173
一、冰川的形成与类型 173
(一)冰川的形成 173
(二)冰川的类型 174
(三)冰川作用 176
二、冰川侵蚀地貌 176
(一)冰斗 176
(二)刃脊、角峰 178
(三)冰川槽谷 178
(四)悬谷 179
(五)冰川三角面、羊背石 180
三、冰碛物及冰川堆积地貌 180
(一)冰碛物的基本特征 180
(二)冰碛物堆积类型 182
(三)冰碛地貌 183
四、冰水堆积物及冰水堆积地貌 185
(一)冰前沉积 185
(二)冰川接触沉积 186
五、古冰川遗迹的确定 187
第九章 冻土地貌 188
一、冻土的一般概念 189
(一)冻土的基本特征 189
(二)冻土的厚度与分布 190
(三)影响冻土发育的因素 190
二、地下水 191
(一)构造冰 191
(二)洞穴冰 193
(三)埋藏冰 193
三、冻土区地下水 193
(一)层上水 193
(二)层间水 193
(三)层下水 193
四、冻土地貌 194
(一)石海与石川 194
(二)冰冻结构土 194
(三)融冻泥流 196
(四)热力岩溶地形 197
(五)冻胀丘与冰丘 197
五、古冰缘现象研究 199
第十章 风成地貌和黄土 201
一、风沙运动特点和风沙作用 201
(一)悬移 201
(二)跃移 202
(三)推移 202
二、风力作用地貌 202
(一)风蚀地貌形态 202
(二)风积地貌形态 204
(三)风积物特征 206
(四)荒漠类型 208
三、黄土 211
(一)黄土分布 211
(二)黄土岩性结构 211
(三)黄土中的气候旋迥面 215
(四)黄土厚度 215
(五)黄土成因问题 217
四、黄土地貌 218
(一)黄土堆积地貌 218
(二)黄土侵蚀地貌 218
(三)黄土潜蚀地貌 219
第十一章 海岸地貌及其堆积物 220
一、海岸的水动力作用 221
(一)波浪作用 221
(二)潮汐作用 223
(三)海流的作用 224
二、海岸带物质运动及海岸带侵蚀、堆积地形 224
(一)海岸带物质的横向运动及所形成的堆积地形 224
(二)海岸带物质的纵向运动及所形成的堆积地形 226
三、海岸类型 229
(一)岩岸 229
(二)平原海岸 231
(三)生物岸 232
四、河口及三角洲 235
(一)河口区特征 235
(二)三角洲的形成 236
(三)三角洲类型 237
五、海岸沉积物 239
(一)三角洲沉积物 239
(二)海岸带其他沉积 241
六、有关海岸演化和分类的探讨 242
(一)海岸演化的问题 242
(二)海岸分类的探讨 243
第十二章 湖泊、沼泽及其堆积物 247
一、湖泊的形成及类型 247
(一)湖盆地的成因类型 247
(二)湖泊的水化学类型 249
二、湖积物 250
(一)淡水湖沉积 250
(二)盐湖沉积 251
三、沼泽沉积 252
(一)沼泽的形成 252
(二)沼泽的类型 253
(三)沼泽沉积物 254
第三部分 地貌与构造 255
第十三章 大地构造地貌 255
一、概述 255
(一)地球表面的基本轮廓 255
(二)陆壳与洋壳 255
二、大陆区的形态 257
(一)山岳 257
(二)平原 263
(三)大陆架(陆棚) 265
三、大洋区的形态 265
(一)大陆坡 266
(二)深海平原 267
(三)大洋中脊 268
(四)海盆中的较小地形 269
(五)大洋沉积与结核 269
(六)板块构造学说与海底 271
第十四章 新构造与地貌 272
一、有关新构造运动的若干基本问题 272
(一)新构造运动的时限问题 272
(二)新构造运动的特点 273
(三)新构造类型 275
(四)地震 277
二、新构造的研究方法 279
(一)仪器法(定量法) 279
(二)地貌法 280
(三)地质学方法 282
(四)历史考古法 283
第四部分 中国第四纪地层 284
第十五章 中国第四纪地层 284
一、中国第三纪地层简述 284
(一)中国陆相第三系 284
(二)中国海相第三系 289
二、中国第四纪地层特征 290
(一)岩相一沉积类型的复杂性 290
(二)堆积作用的继承性 291
(三)冰川冰水堆积的旋迥性(波动性) 291
(四)人类发展的阶段性 291
(五)堆积物分布的分带性 291
三、中国早更新世 292
(一)北部早更新世 292
(二)南部早更新世 299
(三)西部早更新世 304
(四)早更新世地史概要 305
四、中国中更新世 307
(一)北部中更新世 307
(二)南部中更新世 311
(三)西部中更新世 313
(四)中更新世地史概要 314
五、中国晚更新世 315
(一)北部晚更新世 315
(二)南部晚更新世 319
(三)西部晚更新世 322
(四)晚更新世地史概要 322
六、中国全新世 324
(一)北部全新世 324
(二)南部全新世 326
(三)西部全新世 327
(四)全新世地史概要 327
第十六章 中国第四纪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330
一、中国第四纪冰期 330
二、中国第四纪海进与海相第四纪地层 332
(一)华北平原 333
(二)河北蔚县一怀来盆地 333
(三)运城盆地 335
(四)苏北及长江三角洲 335
(五)台湾地区 337
(六)广东沿岸及海南岛 337
三、中国南方第四纪红土 338
四、中国第四纪火山活动 340
(一)北部第四纪火山岩 340
(二)南部第四纪火山岩 340
(三)西部第四纪火山岩 341
五、中国第四纪砂矿 341
第五部分 研究方法 343
第十七章 地貌和第四纪地质研究方法 343
一、野外观察研究 343
(一)露头观察描述 343
(二)地貌、第四纪地质剖面图 347
二、第四纪地质图 349
(一)第四纪地质图内容 349
(二)第四纪地质图表示方法 349
(三)第四纪地质图的几种表示手段 350
三、地貌图 350
(一)普通地貌图 350
(二)地形形态图 352
四、遥感技术在地貌、第四纪地质研究中的应用 352
(一)对航片与卫片的评价 352
(二)航片与卫片的地貌及第四纪地质的判释标志 353
(三)航片、卫片的地貌判释 354
(四)航片、卫片的第四纪地质判释 356
五、其他方法简介 359
(一)频率分析 359
(二)相关分析 361
(三)年代学方法 362
(四)古温度研究法 364
(五)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 367
附录1.地貌基本形态的成因分类表 369
附录2.地貌形态组合分类表 372
主要参考文献 374
- 《基于地质雷达信号波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探测方法研究》赵贵章 2019
- 《普通高等学校工程管理专业规划教材 工程地质与地基基础》(中国)陈洪江,陈涛 2019
- 《国土资源地质大调查成果总结报告 1999-2010年》中国地质调查局编 2012
- 《湘西-鄂西成矿带地质矿产调查“十二五”成果集》段其发 2018
- 《巴丹吉林沙漠的水文地质条件及地下水循环模式》(中国)王旭升 2019
- 《中国典型县(市)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图集 华北东北卷》中国地质环境检测院编制 2011
- 《军事地质合成孔径雷达遥感调查技术》董玉森 2019
- 《中国典型县(市)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图集 西北地区卷》中国地质环境检测院编制 2011
- 《蓉城课堂·主阵地 英语中考总复习 2017版》
- 《吕梁地区地质矿产资源》冯其福 1998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
- 《基于地质雷达信号波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探测方法研究》赵贵章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高等院校旅游专业系列教材 旅游企业岗位培训系列教材 新编北京导游英语》杨昆,鄢莉,谭明华 2019
- 《中国十大出版家》王震,贺越明著 1991
- 《近代民营出版机构的英语函授教育 以“商务、中华、开明”函授学校为个案 1915年-1946年版》丁伟 2017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数学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西单大杂院-北京老舍文学院首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小说作品集》北京老舍文学院编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数学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