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手册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2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岩土工程手册》编写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4
- ISBN:7112023823
- 页数:1029 页
第一章 勘探与取样 1
1.1 概述 1
目录 1
序 1
前言 1
本书主要符号 1
1.1.1 勘探方法分类 2
1.1.2 勘探方案的制定 3
1.2.1 钻探方法分类 4
1.2 钻探 4
1.2.2 钻探机具 5
1.2.3 土层钻探 9
1.2.4 岩层钻探 10
1.2.5 钻探成果 12
1.3 井探、槽探与洞探 13
1.4.1 触探设备类型 14
1.4 触探 14
1.5.1 地球物理勘探的原理和分类 17
1.5 地球物理勘探 17
1.4.2 触探成果的判释 17
1.5.2 电法勘探 19
1.5.3 地震勘探 22
1.5.5 地质对物探的指导作用和综合物探的重要性 24
1.5.4 其它物探方法及其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 24
1.6 取样 25
1.6.1 土样的质量等级 26
1.6.2 贯入式取土器 27
1.6.3 回转式取土器 34
1.6.4 取样操作 35
1.6.5 土样扰动程度的评价 38
参考文献 40
2.1 概述 41
第二章 岩土的分类与鉴别 41
2.2.1 岩石分类的基本要素 42
2.2 岩石分类 42
2.2.3 按岩石风化程度分类 43
2.2.2 按岩石强度分类 43
2.2.4 按岩体结构分类 45
2.3 土的粒度成分 47
2.3.1 粒度成分对土的性质的影响 48
2.3.2 不同国家粒组划分的界限 50
2.3.3 我国采用的粒组划分标准 51
2.4.1 Atterberg界限的工程意义及适用条件 52
2.4 土的可塑性 52
2.4.2 Atterberg界限与粒度成分的关系 54
2.4.3 Atterberg界限对土的性质的影响 57
2.4.4 塑性图 59
2.5.1 各国土分类系统综述 60
2.5 土的分类与描述系统 60
2.5.2 我国的土分类系统 62
参考文献 68
3.1 概述 69
第三章 岩土的力学性状 69
3.2.1 岩体结构 70
3.2 岩土体的原始状态 70
3.2.2 原岩应力状态 71
3.2.3 土的初始应力状态 73
3.2.4 土的天然强度 76
3.3 岩土体的应力-应变关系 77
3.3.1 岩土体中一点的应力状态 78
3.3.2 应力球张量和应力偏张量 79
3.3.3 应力空间和应力路径 81
3.3.4 应力-应变特性 83
3.4.1 莫尔-库仑强度准则 85
3.4 岩土的强度准则 85
3.4.2 岩石材料的强度准则 86
3.4.3 无粘性土的强度准则 87
3.4.4 粘性土的强度准则 88
参考文献 89
4.1 概述 90
第四章 室内土工试验 90
4.2.2 比重 92
4.2.1 含水量与密度 92
4.2 土的物理性质试验 92
4.2.3 液限与塑限 93
4.2.5 击实试验 97
4.2.4 渗透系数 97
4.3.1 概述 98
4.3 压缩-固结试验 98
4.3.2 固结试验曲线 99
4.3.3 固结系数 101
4.3.4 先期固结压力 105
4.4.1 土的抗剪强度参数 106
4.4 抗剪强度参数与三轴试验 106
4.3.5 次固结 106
4.4.2 剪切试验资料的整理 108
4.4.3 正常固结土三轴试验曲线归一化性状及其应用 109
4.4.4 邓肯模型参数与改进 111
4.5.1 简介 117
4.5 土的动力性质试验 117
4.4.5 单试件多级加荷三轴试验 117
4.5.2 动三轴试验 119
4.5.3 动单剪试验 122
4.5.4 共振柱试验 124
4.5.5 振动台试验 126
4.6.2 岩石的物理指标 128
4.6.1 岩体与岩块 128
4.6 岩石的室内试验 128
4.6.3 单轴抗压试验与变形参数、点荷载试验 129
4.6.4 抗剪强度试验、抗拉试验 130
4.7.1 简介 131
4.7 离心模型试验 131
4.7.2 离心模型的相似性 132
4.7.3 离心试验设备和装置 133
4.7.4 离心模拟技术的应用 134
4.7.5 离心模型试验实例 135
4.8.1 水的化学试验 136
4.8 水土化学试验 136
4.8.3 土的易溶盐试验 137
4.8.2 土的酸碱度(pH值)试验 137
4.8.4 土的中溶盐试验 139
4.8.6 有机质试验 140
4.8.5 土难溶盐试验 140
4.9.1 黄土湿陷试验 141
4.9 特殊土试验 141
4.9.2 膨胀土的膨胀率试验 142
4.9.3 粘性土的膨胀力试验 144
参考文献 145
4.9.4 粘性土的收缩试验 145
5.1.1 原位测试与室内土工试验的比较 147
5.1 概述 147
第五章 原位测试 147
5.1.2 常用原位测试方法及适用性 148
5.2.1 平板载荷试验 149
5.2 载荷试验 149
5.2.2 螺旋板载荷试验 156
5.3.2 静力触探的贯入机理 162
5.3.1 静力触探的主要技术要求 162
5.3 静力触探试验 162
5.3.3 静力触探成果整理 164
5.3.4 静力触探试验的成果应用 165
5.4.1 孔压静探的主要技术要求 180
5.4 孔压静力触探 180
5.4.2 孔压静力触探的基本原理 182
5.4.3 孔压静探的成果整理 186
5.4.4 孔压静探的应用 187
5.5 圆锥动力触探 192
5.5.2 圆锥动力触探的基本原理 193
5.5.1 圆锥动力触探的技术要求 193
5.5.4 圆锥动力触探的应用 198
5.5.3 圆锥动力触探的成果整理 198
5.6.1 标准贯入试验的技术要求 207
5.6 标准贯入试验 207
5.6.2 标准贯入试验的基本原理 208
5.6.3 标准贯入试验的成果整理 212
5.6.4 标准贯入试验的应用 213
5.7 十字板剪切试验 221
5.7.2 十字板剪切试验的原理 222
5.7.1 十字板剪切试验的技术要求 222
5.7.3 十字板剪切试验的资料整理 223
5.7.4 十字板剪切试验的应用 224
5.8.1 旁压试验的技术要求 227
5.8 旁压试验 227
5.8.2 旁压试验的基本原理 229
5.8.3 旁压试验的资料整理 233
5.8.4 旁压试验的应用 234
5.9.1 扁胀试验的技术要求 245
5.9 扁铲侧胀试验 245
5.9.2 扁胀试验的基本原理 246
5.9.4 扁胀试验的应用 247
5.9.3 扁胀试验的资料整理 247
5.10.1 土体现场直剪试验 251
5.10 现场剪切试验 251
5.10.2 岩体现场直剪试验 253
5.10.3 岩体现场三轴试验 256
5.11.1 表面应力测试 257
5.11 岩体应力测试 257
5.11.2 孔壁应力测试 259
5.11.3 孔底应力测试 260
参考文献 261
6.2.1 现场检验与监测的涵义及工作内容 265
6.2 现场检验与监测的涵义及重要性 265
第六章 现场检验与监测 265
6.1 概述 265
6.2.2 现场检验与监测的意义 266
6.3.1 天然地基的基槽检验与监测 267
6.3 现场检验与监测的工作步骤和工作要点 267
6.3.3 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工程 268
6.3.2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工程 268
6.4 检验与监测的方法和技术要求 269
6.3.4 地基的加固与改良 269
6.4.1 检验与监测的系统性要求 270
6.4.3 关于检验监测项目的精度要求和经济分析问题 271
6.4.2 检验与监测的可靠性要求 271
6.5 反分析 272
6-1.1 工程概况 273
[实例6-1] 上海地铁一号线深基坑开挖施工监测 273
6.6 实例 273
6-1.2 现场监测的作用与项目 274
6-1.3 监测结果与分析 275
参考文献 276
6-1.4 结论 276
7.1.2 地下水的潜蚀作用 278
7.1.1 地下水的浮托作用 278
第七章 地下水 278
7.1 地下水的作用 278
7.1.4 基坑突涌 279
7.1.3 流砂现象 279
7.2.2 地下水位测定 280
7.2.1 地下水参数 280
7.2 地下水参数测定 280
7.2.4 渗透系数的测定 281
7.2.3 地下水流向流速测定 281
7.2.5 毛细水上升高度测定 290
7.2.6 孔隙水压力测定 291
7.3.2 测试目的和内容 292
7.3.1 采取地下水试样的要求 292
7.3 地下水试验 292
7.4.1 明沟排水 293
7.4 工程降水 293
7.3.3 采取地下水试样注意事项 293
7.4.2 井点降水 294
7.4.3 工程降水对环境的影响 296
参考文献 297
8.1.2 基本技术要求和设计原则 298
8.1.1 岩土工程设计的特点 298
第八章 岩土工程设计准则 298
8.1 概述 298
8.1.3 设计基础资料 299
8.2.1 基本概念 300
8.2 极限状态与可靠度 300
8.2.2 极限状态准则 302
8.2.4 可靠度 304
8.2.3 作用和岩土性能 304
8.2.5 分项系数设计 308
8.3.1 岩土参数的可靠性和适用性 309
8.3 岩土参数的分析与选定 309
8.3.2 岩土参数的统计分析 310
8.4.1 实体试验 312
8.4 实体试验和反分析 312
8.3.3 岩土参数的标准值和设计值 312
8.4.3 反分析的应用 314
8.4.2 反分析的基本规则 314
8.5.1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315
8.5 技术文件 315
8.5.2 岩土工程设计文件 316
8.5.3 专门性岩土工程技术文件 318
参考文献 319
9.1 房屋建筑与构筑物的岩土工程勘察 320
第九章 房屋建筑与构筑物 320
9.1.1 可行性研究勘察(选址勘察) 321
9.1.2 初步勘察 322
9.1.3 详细勘察 323
9.2.2 主要岩土工程问题 326
9.2.1 高层建筑的主要特点 326
9.1.4 施工勘察 326
9.2 高层建筑的主要特点及其岩土工程问题 326
9.2.3 岩土工程勘察的主要要求 327
9.3.1 地基承载力 339
9.3 岩土工程报告中的工程分析 339
9.3.2 沉降计算 345
[实例9-1] 某地海湾软泥沉降计算 354
9.3.3 桩基 358
[实例9-2]桩周土强度松弛和歇后增长 360
9.3.4 与深基坑开挖有关的问题 361
[实例9-3]上部结构与地基协同作用分析 362
9.3.5 上部结构与地基的协同作用 362
参考文献 363
10.1.1 洞室的类型 365
10.1 洞室的类型与位置选择 365
第十章 地下洞室 365
10.1.2 岩体洞室位置的选择 366
10.1.3 土体洞室位置的选择 368
10.2.1 地质因素 369
10.2 影响洞室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369
10.3 围岩分类 370
10.2.2 工程因素 370
10.4.1 初始应力 378
10.4 初始应力和围岩二次应力 378
10.4.2 围岩二次应力——弹性理论解 379
10.5 洞室围岩的变形与破坏 383
10.6 围岩荷载 385
10.6.1 松散岩体围岩压力的计算 386
10.6.2 塑性形变压力的计算 387
10.6.3 围岩松动压力的计算 388
10.6.4 围岩压力经验公式 389
10.6.5 偏压 390
10.6.6 岩爆 391
[实例10-2] 洞壁危岩稳定性验算 392
[实例10-1] 洞室整体稳定性的验算 392
10.7 洞室围岩稳定性分析 392
10.7.1 理论判别法 392
10.7.2 模拟试验 393
10.7.3 经验判别法 394
10.8 不同地质条件下洞室施工方案的选择 395
10.9.1 锚杆支护 397
10.9 洞室支护 397
10.9.2 衬砌 398
10.9.3 喷锚支护 399
10.10 不良地质条件下洞室施工的超前预报 402
参考文献 404
11.1.1 码头建筑物 405
11.1 岸边建(构)筑物勘察要点 405
第十一章 岸边工程 405
11.1.2 修造船建筑物 408
11.1.3 防护建筑物 410
11.2.1 海岸地貌 411
11.2 岸边地貌 411
11.2.2 潮汐汊道和潮汐河口地貌 415
11.2.4 河岸地貌 416
11.2.3 中国海岸的类型 416
11.3.1 水域钻探 418
11.3 勘探与测试 418
11.3.2 水底地层剖面仪探测 419
11.4.1 影响岸坡失稳的因素 421
11.4 岸坡稳定 421
11.4.2 岸坡稳定计算 422
11.4.3 岸边工程的监测 424
参考文献 425
11.4.4 防止边坡失稳的措施 425
12.1.2 管道与架空线路工程分类 426
12.1.1 管道与架空线路工程的特点 426
第十二章 管道与架空线路工程 426
12.1 概述 426
12.2.1 管道工程的选线和勘察 427
12.2 管道工程 427
12.2.2 管道穿越和跨越工程 429
12.3.1 架空线路工程选线和勘察 432
12.3 架空线路工程 432
12.3.2 架空线路工程基础方案选择 436
参考文献 437
13.1.2 尾矿坝 438
13.1.1 尾矿库 438
第十三章 尾矿坝 438
13.1 概述 438
13.1.5 尾矿坝事故及其原因 439
13.1.4 发展简况 439
13.1.3 尾矿堆坝 439
13.2.3 改良条分法坝坡稳定计算 441
13.2.2 坝坡稳定的简化计算 441
13.1.6 尾矿岩土工程的特点 441
13.2 常规勘察及分析计算 441
13.2.1 搜集资料 441
13.2.4 扬布法坝坡稳定计算 442
13.3.1 渗流与稳定性的工程经验 445
13.3 渗流 445
13.3.2 尾矿坝的浸润线 446
13.3.3 渗流试验(电模拟) 447
13.3.4 排渗降水方法 448
[实例13-1] 山西某尾矿坝渗流试验 448
[实例13-2] 高峪尾矿坝垂直排渗墙 449
13.4.1 尾矿坝加高剖面的模型 450
13.4 静力、动力应力分析 450
13.4.2 上游法尾矿堆坝的上升速度 451
13.4.5 抗液化能力 452
13.4.4 静力有限元分析的一般结果 452
13.4.3 高压力下尾砂的特性 452
[实例13-3]大石河尾矿坝静力、动力应力分析 453
参考文献 456
14.1 概述 457
第十四章 基坑开挖与支护 457
14.2 支护结构的作用和类型 458
14.3 极限状态 459
14.4 勘察要点 460
14.5.1 土压力及其分布 461
14.5 设计原则与方法 461
14.5.3 锚杆支护结构的分析与计算 462
14.5.2 悬臂支护结构的分析与计算 462
14.5.4 内支撑支护结构的分析与计算 464
14.6.1 基底稳定性 465
14.6 支护结构的位移和基底稳定性 465
14.6.2 土体变形与支护结构的位移 466
[实例14-1] 沈阳中山大厦深基础工程中的锚杆设计 467
14.8 实例 467
14.7 现场检验与监测工作 467
14-1.2 计算简图及计算参数的确定 468
14-1.1 工程概况及地质条件 468
14-1.3 支护结构受力分析 469
14-1.4 锚杆设计 470
14-1.5 整体稳定性验算 471
14-2.2 场地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 473
14-2.1 工程概况 473
[实例14-2] 美国西雅图市哥伦比亚中心写字楼深基坑开挖工程 473
14-2.3 支护结构设计 474
参考文献 476
14-2.4 现场监测结果 476
15.1.1 边坡分类 478
15.1 边坡分类与岩质边坡破坏类型 478
第十五章 边坡工程 478
15.2 影响边坡稳定的因素 479
15.1.2 岩质边坡破坏类型 479
15.3.1 勘察的目的、任务 480
15.3 边坡岩土工程勘察 480
15.3.4 勘探与取样 481
15.3.3 边坡工程地质测绘 481
15.3.2 勘察阶段的划分 481
15.4 边坡稳定性分析 482
15.3.5 试验 482
15.4.1 边坡稳定性定性分析 483
15.4.2 边坡稳定性定量分析 488
15.5.1 边坡稳定系数的取值 509
15.5 边坡稳定系数的取值与敏感性分析 509
15.5.2 敏感性分析 511
15.6 边坡加固 512
15.6.1 锚固 513
15.6.2 护面、支挡、排水 517
15.7 边坡监测 518
参考文献 519
16.2 深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原则 520
16.1 概述 520
第十六章 桩基墩基与沉井 520
16.3 桩基础的勘察要点 521
16.4 桩的分类 522
16.5.2 桩的荷载传递 524
16.5.1 桩土间的静力平衡 524
16.5 桩与土的相互作用 524
16.5.5 桩在横向荷载下的工作性状 525
16.5.4 单桩的破坏模式 525
16.5.3 桩尖下土的极限平衡 525
16.5.6 群桩效应 526
16.5.8 桩的负摩擦力 527
16.5.7 桩与承台的共同工作 527
16.6.1 按规范经验公式确定 528
16.6 单桩竖向承载力 528
16.5.9 打桩对地基土强度的影响 528
16.6.2 按静载荷试验确定 540
16.6.3 按静力触探试验结果确定 542
16.7.1 群桩地基强度验算 544
16.7 群桩承载力的确定 544
16.7.2 群桩沉降验算 545
16.7.3 桩基中各桩受力的计算 549
16.8.1 单桩横向承载力的理论计算方法 556
16.8 桩的横向承载力 556
16.8.2 按横向静荷载试验确定单桩横向承载力 561
16.9.1 调查研究搜集设计资料 564
16.9 桩基础的设计计算 564
16.9.5 桩基计算及验算 567
16.9.4 确定桩数及桩的布置 567
16.9.2 选择桩基类型,桩长及截面尺寸 567
16.9.3 确定单桩承载力 567
16.9.6 承台的设计计算 570
16.9.7 桩的设计计算 573
16.10.1 预制桩的沉桩方法 574
16.10 桩基础的施工与检测 574
16.10.2 灌注桩的施工要点 578
16.10.3 桩基工程的检测 581
16.11.1 墩基础的形式 588
16.11 墩基础的形式及勘察要点 588
16.11.3 墩基础的勘察要点 589
16.11.2 墩基础的特点 589
16.12.1 墩基的承载机理 590
16.12 墩基的竖向承载力和横向承载力 590
16.12.2 墩基的竖向承载力 591
16.12.3 墩基的横向承载力 593
16.13 墩基础设计及施工要点 594
16.14 沉井的形式及勘察要点 596
16.15 沉井的设计及施工要点 597
参考文献 603
17.1.5 地基刚度和阻尼比的现场测试 604
17.1.4 地基刚度和阻尼比 604
第十七章 动力机器基础 604
17.1 一般规定 604
17.1.1 地基土的勘察 604
17.1.2 勘察点的布置 604
17.1.3 地基处理 604
17.2.1 检层法测定波速 605
17.2 用波速法求地基土的刚度和阻尼比 605
17.1.6 动应变与动参数 605
17.2.2 跨孔法测定波速 606
17.2.4 剪切模量和泊松系数的计算 607
17.2.3 稳态法测定波速 607
17.2.5 半空间理论比拟法 608
17.3.1 模型尺寸 609
17.3 用模型基础求地基土的刚度和阻尼比 609
17.3.2 测试方法 610
17.4.2 弹性模量、剪切模量与土层深度的关系 614
17.4.1 纵、横波传播速度与土层深度的关系 614
17.4 地基土的弹性系数与土层深度的关系 614
17.4.4 相对体积形变与土层深度的关系 616
17.4.3 泊松系数与土层深度的关系 616
17.4.6 抗压刚度系数与土层深度的关系 617
17.4.5 垂直压应力、侧向压应力与土层深度的关系 617
17.5 饱和土的弹性系数与土层深度的关系 618
17.6 匀质土综合抗压刚度系数的确定 619
17.8.1 质量-阻尼器-弹簧体系 620
17.8 动力机器基础的计算 620
17.7 分层土综合抗压刚度系数的确定 620
参考文献 623
17.8.2 弹性半空间体系 623
18.2.2 勘察测试方法的选择和工作布置 625
18.2.1 承载力与沉降 625
第十八章 已有建筑物的加载与保护 625
18.1 概述 625
18.2 已有建筑物的加层、加载 625
18.2.3 岩土工程分析要点与注意事项 626
[实例18-2] 上海江西中路250号大楼的加层 628
[实例18-1] 新加坡港海相粘土中桩基试验 628
18.3.2 勘察测试方法的选择和工作布置 629
18.3.1 主要岩土工程问题 629
18.3 建筑物的接建、邻建 629
[实例18-3] 西安宾馆基坑外地面上升回弹 630
18.3.4 实例 630
18.3.3 岩土工程分析要点 630
[实例18-5] 相邻基坑降水引起新的沉降 631
[实例18-4] 长春市某饭店倒塌事故 631
18.4.2 岩土工程勘察 632
18.4.1 主要岩土工程问题 632
18.4 深挖(明挖和地下掘进)对地面建筑物的影响 632
18.4.3 岩土工程分析 633
18.5 深基坑开挖的稳定性问题 637
[实例18-7] 美国芝加哥市地下通道工程 638
[实例18-6] 锚索地下连续墙的倒塌 638
18.6.2 岩土工程勘察研究要点 643
18.6.1 主要岩土工程问题 643
18.6 地下水抽降引起的地面沉降与影响 643
18.7.1 岩土工程勘察测试 645
18.7 相邻场地打桩、强夯等的影响 645
18.7.2 岩土工程分析 646
参考文献 647
19.1.1 定义与分布 648
19.1 岩溶与土洞 648
第十九章 岩溶、土洞与红粘土 648
19.1.2 对工程的影响与基本经验 649
19.1.3 发育的基本特征与规律 650
19.1.4 岩土工程勘察要点 653
19.1.5 岩土工程评价 655
19.1.6 地基处理 661
19.2.1 定义与分布 662
19.2 红粘土 662
19.2.2 成因与组成成分 663
19.2.3 岩土工程特征 665
19.2.4 岩土工程分类 669
19.2.5 岩土工程勘察要点 672
19.2.7 岩土工程评价 673
19.2.6 土的物性指标与力学性能间的相关性 673
19.2.8 地基设计处理的原则与方法 677
参考文献 679
20.1.2 斜坡移动和滑坡的分类 680
20.1.1 滑坡的定义 680
第二十章 滑坡 680
20.1 概述 680
20.1.3 滑坡形态要素 682
20.2.2 滑坡的发生与地质构造的关系 683
20.2.1 滑坡的发生与地层岩性的关系 683
20.2 滑坡的发生与地质环境、地震和人为因素的关系 683
20.2.3 滑坡分布与地貌的关系 684
20.2.4 滑坡分布与水文地质条件的关系 685
20.2.6 滑坡的发生与人为因素的关系 686
20.2.5 滑坡分布与地震的关系 686
20.3.1 滑坡勘察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687
20.3 滑坡勘察要点 687
20.3.2 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要点 688
20.3.3 勘探工作要点 689
20.4.1 圆弧形滑动面滑坡稳定性计算 690
20.4 滑坡稳定性计算 690
20.4.2 单一平面滑动面滑坡稳定性计算 691
20.4.3 折线形滑动面滑坡稳定性计算 692
20.4.4 Bishop条分法 693
20.4.5 浸水条块荷载的计算 695
20.4.6 地震作用的影响 696
20.4.8 滑坡推力计算 697
20.4.7 滑坡稳定性计算的评价 697
20.5.1 不同部位、不同发育阶段滑带土的强度 698
20.5 滑带土抗剪强度参数的综合分析和选择 698
20.5.2 取得抗剪强度的各种方法 699
20.6.1 预防措施 701
20.6 滑坡防治措施 701
20.5.3 抗剪强度的综合选择 701
20.6.3 整治方法要点 702
20.6.2 整治措施的原则 702
20.7.1 地面位移监测 707
20.7 滑坡监测 707
20.7.2 地下位移和滑动面测量 711
20.7.3 滑坡地下水测量 713
参考文献 717
21.2.2 充分采动和非充分采动 719
21.2.1 连续的地表移动和非连续的地表移动 719
第二十一章 采空区 719
21.1 采空区的分类 719
21.2 采空区地表移动特征 719
21.3 地表移动盆地及其特征 720
21.2.3 开采的主要影响和次要影响 720
21.4.1 地表移动和变形的计算 721
21.4 地表移动和变形的预测方法 721
21.4.2 地表移动速度和移动过程的持续时间 724
21.5 地表移动和变形的观测 725
21.7 地表移动和变形的限值和建筑物的破坏(保护)等级 726
21.6 地表移动和变形对建筑物的影响 726
21.9 采空区建筑场地的适宜性评价原则 735
21.8 采空区勘察 735
21.10.1 总体规划 736
21.10 采空区新建建筑物的设计原则 736
21.10.2 建筑措施 737
21.10.3 结构措施 738
21.11.3 小窑采空区的稳定性评价 739
21.11.2 小窑采空区的勘察 739
21.11 小窑采空区的勘察和评价 739
21.11.1 小窑采空区的地表变形特征 739
参考文献 741
21.11.4 小窑采空区的地基处理 741
22.1.1 强震区的涵义 742
22.1 概述 742
第二十二章 强震区 742
22.1.3 强震区的岩土工程工作 743
22.1.2 强震区的地震效应 743
22.1.4 近年强震震害实例 744
22.2.2 概念设计 752
22.2.1 抗震设防原则 752
22.2 抗震设计的基本概念和要求 752
22.2.3 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地段的划分 753
22.2.4 地震烈度 758
22.2.6 建筑物抗震设防等级分类及要求 763
22.2.5 抗震承载力的确定 763
22.3.1 反应谱的概念 765
22.3 场地类别、设计近震远震和设计反应谱 765
22.3.2 场地土类型 766
22.3.4 设计近震和设计远震 767
22.3.3 建筑场地类别 767
22.3.5 设计反应谱 768
22.4 设计地震 769
22.5.1 地震危险性分析的意义和概念 771
22.5 地震危险性分析 771
22.5.2 地震危险性分析的主要方法 772
22.5.3 地震危险性分析的主要步骤及内容 774
22.6.1 断裂勘察评价的意义和内容 781
22.6 断裂(断层) 781
22.6.2 断裂的地震工程分类和分级 782
22.6.3 关于断裂的工程分类和分级的说明 784
22.6.4 全新活动断裂的勘察 791
22.6.5 全新活动断裂的地震评价 793
22.6.6 各类断裂的工程处理措施 794
22.7.1 液化的概念 797
22.7 地震液化 797
22.7.3 液化的宏观判定 798
22.7.2 液化判定的岩土工程原则 798
22.7.4 液化的微观判定 800
22.7.5 有关规范的液化判定 801
22.7.6 地基的抗液化措施 804
参考文献 805
23.1.2 湿陷性土分类 807
23.1.1 湿陷性土的分布特征 807
第二十三章 湿陷性土 807
23.1 我国湿陷性土的基本特征 807
23.2 湿陷性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808
23.2.1 物理性质 809
23.2.2 力学性质 810
23.3.1 新近堆积黄土鉴别特征 811
23.3 新近堆积黄土的工程性质 811
23.3.2 新近堆积黄土的工程性质指标 812
23.4.1 勘察技术要求 814
23.4 湿陷性黄土地基勘察与评价 814
23.4.2 勘察工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816
23.4.3 地基承载力评价 818
23.4.4 湿陷性评价 823
23.5.1 勘察工作要求 828
23.5 其它湿陷性土的勘察与评价 828
23.4.5 沉降计算 828
23.5.2 地基评价 829
23.6.1 地基处理的基本原则 830
23.6 湿陷性土的地基处理 830
23.6.2 地基处理的基本技术要求 831
[实例23-1] 用强夯法加固湿陷性黄土地基 836
23.6.3 实例 836
23-1.3 夯后效果检验 837
23-1.2 施夯要求 837
23-1.1 工程概况 837
23-2.1 工程概况 839
[实例23-2] 用碱加固新近堆积黄土 839
23-2.3 加固效果 840
23-2.2 加固工程施工 840
参考文献 842
24.1.1 软土的成因类型及其主要特征 843
24.1 概述 843
第二十四章 软土 843
24.1.2 我国软土地区不同成因类型软粘土的主要特性 844
24.2.1 重力压密 847
24.2 软土工程性质的变化因素 847
24.2.2 长期荷载下的次压缩 848
24.2.3 软土沉积后的物理化学变化 849
24.3.2 软土的勘探与取样 850
24.3.1 软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应查明的问题 850
24.3 软土的岩土工程勘察 850
24.3.3 软土设计参数的测定 851
24.4.1 软土地基承载力 859
24.4 软土的岩土工程评价 859
24.4.2 软土地基的沉降 863
24.4.3 软土地区的几个特殊岩土工程问题 869
参考文献 875
25.1.2 杂填土 877
25.1.1 素填土 877
第二十五章 填土 877
25.1 填土的分类和野外鉴别 877
25.2.3 湿陷性 878
25.2.2 自重压密性 878
25.1.3 冲填土 878
25.2 填土的工程性质 878
25.2.1 不均匀性 878
25.3.2 勘探与测试 879
25.3.1 勘察要求 879
25.2.4 低强度和高压缩性 879
25.2.5 冲填土的工程性质 879
25.3 填土地基勘察与检验 879
25.3.3 基槽检验 880
25.4.2 填土地基的承载力 881
25.4.1 填土地基的利用 881
25.4 填土地基的利用和承载力评价 881
25.5.2 填土的地基处理 884
25.5.1 填土地基的结构措施 884
25.5 结构措施和地基处理 884
25.6.1 砂土或砂石压实填土 885
25.6 压实填土 885
参考文献 886
25.6.3 压实填土的质量检验 886
25.6.2 粉土和粘性土压实填土 886
26.1.1 多年冻土在剖面上分布特征 888
26.1 多年冻土的分布及特征 888
第二十六章 多年冻土 888
26.2.2 与地下水有关的不良地质现象 889
26.2.1 与厚层地下冰有关的不良地质现象 889
26.1.2 多年冻土在平面上分布特征 889
26.2 多年冻土地区的不良地质现象 889
26.3.1 冻土的物理性质 890
26.3 冻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890
26.2.3 与地表水有关的不良地质现象 890
26.3.2 冻土的热物理性质 891
26.3.3 冻土的力学性质 892
26.4.1 勘察的主要内容 895
26.4 多年冻土地基勘察 895
26.4.2 勘探与试验 897
26.5.2 融陷性评价 899
26.5.1 多年冻土的承载力 899
26.5 多年冻土地基的评价 899
参考文献 901
26.6.2 容许融化 901
26.6 多年冻土地区的地基设计准则 901
26.6.1 保持冻结 901
27.2.1 膨胀岩土的特征 902
27.2 膨胀岩土的特征与判别 902
第二十七章 膨胀岩土 902
27.1 概述 902
27.2.2 膨胀岩土的判别 904
27.2.3 膨胀岩土的工程地质分类 907
27.3.1 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 910
27.3 膨胀岩土地区的勘察 910
27.3.3 测试 911
27.3.2 勘探 911
27.4.2 膨胀地基土的分类 914
27.4.1 膨胀土场地分类 914
27.4 膨胀土场地及地基的分类 914
27.4.3 膨胀土地基的胀缩等级 915
27.5.1 变形计算 916
27.5 膨胀土地基的变形量计算及评价 916
27.5.2 变形评价 917
27.5.4 地基的稳定性 918
27.5.3 地基承载力的确定 918
27.6.3 根据膨胀土的特点进行设计 919
27 6.2 总平面布置 919
27.6 膨胀土地区的工程措施 919
27.6.1 正确选择场址 919
27.6.4 减少建筑物自身原因造成的差异变形 920
27.6.7 消除或减少地基的胀缩变形量 921
27.6.6 消除局部热源和水源的影响 921
27.6.5 提高结构适应地基变形的能力 921
参考文献 923
27.6.9 开挖及维护 923
27.6.8 膨胀岩地区的地下工程 923
28.2.2 促进岩石风化的因素 925
28.2.1 风化作用 925
第二十八章 风化岩与残积土 925
28.1 概述 925
28.2 岩石的风化及风化剖面 925
28.2.3 岩石风化剖面的划分原则 926
28.3.1 调查及测绘 934
28.3 风化岩与残积土的勘察要点 934
28.3.3 测试 935
28.3.2 勘探 935
28.4 残积土及风化岩的岩土工程评价 937
参考文献 946
28.5 设计施工的准则和措施 946
29.1.2 盐渍土的分布特征 948
29.1.1 盐渍土的形成条件 948
第二十九章 盐渍土 948
29.1 概述 948
29.1.3 盐渍土的分类 949
29.2.1 盐渍土的化学成份与组织结构 950
29.2 盐渍土的工程性质 950
29.2.2 盐渍土的物理性质 952
29.2.3 盐渍土的力学性质 955
29.2.4 盐渍土的有害毛细水作用的影响 956
29.2.5 盐渍土的冻结深度 959
29.3.3 勘探与试验 961
29.3.2 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 961
29.3 盐渍土地区的勘察 961
29.3.1 勘察工作的基本原则 961
29.3.4 地基评价 963
29.4.1 地基基础设计 964
29.4 工程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964
29-1.1 场地地基土特征 965
[实例29-1] 振冲碎石桩加固超氯盐渍土地基 965
29.4.2 建筑材料的选择 965
29.5 实例 965
29-1.3 检测工作及成果分析 966
29-1.2 地基加固方案及制桩工艺 966
参考文献 969
30.1 污染土研究现状 970
第三十章 污染土 970
30.2.1 勘察场地分类 971
30.2 污染土勘察 971
30.2.2 勘察工作基本要求 972
30.3 地基处理原则和防治措施 973
30.2.3 岩土工程评价 973
30-1.2 土受废(碱)液侵蚀后的影响分析 974
30-1.1 地基土的特征 974
30.4 实例 974
[实例30-1] 福建省某造纸厂地基土污染分析 974
参考文献 976
31.2.1 腐蚀多发区 977
31.2 地质环境条件 977
第三十一章 环境介质对建筑材料的腐蚀 977
31.1 概述 977
31.3.1 气候区的划分 978
31.3 环境气候条件 978
31.2.2 无腐蚀区 978
31.4.1 Ⅰ类环境 979
31.4 腐蚀的环境分类 979
31.3.2 冰冻区的划分 979
31.3.3 微环境气候的影响 979
31.3.4 其它 979
31.4.2 Ⅱ类环境 980
31.4.3 Ⅲ类环境 981
31.5.2 土质检验 983
31.5.1 水质检验 983
31.5 环境介质的测试 983
31.5.3 细菌分析 984
31.6 腐蚀性评价标准 985
31.5.5 大气分析 985
31.5.4 埋藏试验 985
31.6.1 水对混凝土腐蚀的评价标准 986
31.6.2 水对钢筋混凝土腐蚀的评价标准 988
31.6.3 土对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腐蚀的评价标准 989
31.6.4 水、土对钢铁结构材料腐蚀的评价标准 990
31.6.5 气体介质对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钢铁结构腐蚀的评价标准 995
31.7.1 水、土对混凝土腐蚀的防护措施 996
31.7 防护措施 996
31.7.3 气体介质对混凝土、钢铁结构腐蚀的防护措施 999
31.7.2 水、土对钢铁结构腐蚀的防护措施 999
参考文献 1000
索引(中英对照) 1001
- 《市政工程基础》杨岚编著 2009
- 《工程静力学》王科盛主编 2019
- 《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水利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成果 设施农业工程技术》赵英编 2018
- 《Maya 2018完全实战技术手册》来阳编著 2019
- 《化学反应工程》许志美主编 2019
- 《绿色过程工程与清洁生产技术 张懿院士论文集精选 上》《绿色过程工程与清洁生产技术》编写组编 2019
- 《软件工程》齐治昌,谭庆平,宁洪编著 2019
- 《高等教育双机械基础课程系列教材 高等学校教材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手册 第5版》吴宗泽,罗圣国,高志,李威 2018
-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指导》郭跃萍主编 2019
-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物理治疗工作手册》(荷)瑞克·考斯林克(RikGosselink) 2020
- 《电子测量与仪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组织编写 2009
- 《吉林省志 卷2 大事记》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 2002
-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2版》刘万伦主编;王文秀,甘卫群,刘万伦编写人员 2019
- 《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本书编写组 2020
- 《为革命事业奉献终生》王纪华纪念集编审委员会 1995
- 《雅马哈管乐队训练教程 降E调单簧管 分谱》Japan Band Clinic委员会 2019
- 《液固旋流分离新技术》中国化工学会组织编写;汪华林等著 2019
- 《新编高中物理竞赛教程习题全解》钟小平主编;钟小平,倪国富,曹海奇编写 2019
- 《声动中国 七十年歌声里的中国故事》王一诺责任编辑;(中国)《声动中国》编写组 2019
- 《对话中国》《对话中国》编写组著 2019
- 《建筑施工企业统计》杨淑芝主编 2008
- 《中国当代乡土小说文库 本乡本土》(中国)刘玉堂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中国铁路人 第三届现实主义网络文学征文大赛一等奖》恒传录著 2019
- 《莼江曲谱 2 中国昆曲博物馆藏稀见昆剧手抄曲谱汇编之一》郭腊梅主编;孙伊婷副主编;孙文明,孙伊婷编委;中国昆曲博物馆编 2018
- 《中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2019
- 《中国陈设艺术史》赵囡囡著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走近科学》精选丛书 中国UFO悬案调查》郭之文 2019
- 《清至民国中国西北戏剧经典唱段汇辑 第8卷》孔令纪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