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误诊学
误诊学

误诊学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振华,陈晓红主编
  • 出 版 社: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3
  • ISBN:7533111966
  • 页数:552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泌尿外科诊疗手册下一篇:解剖学
《误诊学》目录
标签:误诊 主编

序一—吴阶平 1

序二—吴孟超 1

序三—陶正德 1

前言&刘振华 陈晓红 1

第一篇 总 论 1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误诊学的提出 1

一、误诊学提出的依据 1

二、误诊研究的意义 1

三、误诊研究的现状 2

第二节 误诊学的理论基础 3

一、研究误诊是医学发展的必然 3

二、诊断学不能代替误诊学 3

三、不拘一格,殊途同归 4

第三节 误诊学的任务及研究方法 4

一、误诊学的任务 4

二、误诊学的研究方法 4

三、漏误诊断 6

二、延误诊断 6

第一节 误诊的分类 6

一、诊断错误 6

第二章 误诊概述 6

四、病因判断错误 7

五、疾病性质判断错误 7

第二节 判断误诊的相对标准 8

一、误诊发生在诊断过程之后 8

二、误诊的时间性 8

四、误诊失误治 9

三、误诊导致误治 9

第三节 误诊率的计算 10

一、评价诊断试验的误诊率和漏诊率 10

二、临床回顾性研究中的误诊率和漏诊率 11

三、本书中误诊率的计算 11

第四节 误诊造成的不良后果 12

一、对病人的影响 12

二、对社会的影响 13

三、对医疗质量的影响 14

一、误诊不能和错误等同 15

二、误诊有其客观原因 15

第五节 对待误诊的态度 15

三、应当正视误诊的存在 16

四、应当避免发生误诊 16

第三章 临床医学的特点与误诊的关系 18

第一节 生物学特点与误诊的关系 18

第二节 心理学特点与误诊的关系 19

第三节 社会学特点与误诊的关系 20

第四节 临床对象的特点与误诊的关系 22

一、个体的差异性 22

二、机体的整体性 23

三、病因的复杂性 24

四、疾病表现动态的多变性 24

五、诊断的时间性 25

六、正确诊断的实践性 26

二、夸大病情 27

一、隐瞒病史 27

三、讳疾忌医 27

四、求医心切 27

第四章 误诊的病人原因 27

第二篇 误诊原因分析 27

第一节 就诊时的动机 27

五、对治疗效果不真实的评价 28

六、精神因素的制约 28

第二节 对疾病感觉的差异 28

一、年龄 28

二、体制状况 28

三、心理状态 29

第三节 盲目求医 29

一、依据突出的症状 29

一、以权威的诊断为满足 30

二、依据突出的体征 30

第四节 迷信权威 30

二、忽略权威的相对性 31

第五章 误诊的医生原因 32

第一节 医生的基本素质 32

一、仪表 32

二、性格 32

三、表情 33

四、语言 33

第二节 医生的感知觉 33

二、感知的个体差异 34

一、感知在诊断中的作用 34

第三节 医生的理论与经验 35

三、心理状态的影响 35

第四节 医生的服务态度 36

一、粗心大意 36

二、骄傲自满 37

三、贪便偷懒 37

第五节 医生的情感、作风和道德 38

一、情感 38

三、道德 39

二、作风 39

第六节 医生的临床思维 40

第六章 误诊的护理原因 41

第一节 护理工作与临床诊断的关系 41

第二节 护理工作在避免误诊中的作用 41

一、发现疾病发作时的表现 41

二、观察疾病的动态变化 42

三、发现药物的毒副作用 43

四、发现早期的并发症 43

一、技术状况不佳 44

第三节 误诊的护士原因 44

二、粗心大意 45

三、责任心不强 45

四、弄虚作假 46

第七章 误诊的临床原因 47

第一节 病史 47

一、突出一点,以偏盖全 47

二、掺杂意外因素 47

第二节 主诉 48

一、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48

四、病史被隐瞒和伪造 48

三、病史遗漏 48

二、受表达能力的限制 49

第三节 临床表现 49

一、表现与本质不一致 49

二、表现中的假象 49

三、表现变化不定 50

四、多种表现共存 50

五、表现类似 50

七、表现互相矛盾 51

六、真假表现的交叉和互相掩盖 51

第四节 体征 52

一、体征缺失 52

二、体征遗漏 52

三、体征隐匿 52

四、体征不典型 53

五、满足已有体征 53

第五节 临床用药 53

一、掩盖疾病的症状 53

二、改变疾病的典型表现 54

三、并发新的疾病 55

第八章 误诊的辅助检查因素 57

第一节 辅助检查的特点及认识 57

一、辅助检查的局限性 57

二、检查结果的相对性 58

三、同果异病 59

第二节 X线检查中的误诊因素 59

一、透视检查中的误诊因素 59

二、摄片检查中的误诊因素 60

二、适应症的选择 63

第三节 CT诊断中的误诊因素 63

一、机器的性能 63

三、检查时机 64

四、疾病的影像特征 64

五、扫描的层次和角度 65

第四节 超声检查中的误诊因素 65

一、仪器质量和性能的因素 65

二、操作医生的因素 66

三、声像图的非特异性及伪差 69

六、病人的因素 70

四、介入性超声的误诊因素 70

五、体腔超声诊断过程中的误诊因素 70

七、临床医生的因素 71

八、数据测量的因素 71

第五节 病理诊断中的误诊因素 72

一、临床医生的因素 72

二、病理医生的因素 72

三、病理诊断方法的局限性 73

一、常规检查 74

二、生化检查 74

第六节 实验室检查诊断中的误诊因素 74

第九章 误诊的社会原因 77

第一节 社会科学文化的发展水平 77

一、健康观念的影响 77

二、受疾病认识水平的制约 77

三、医疗防治网的普及程度 78

第二节 卫生资源分配状况及传统观念的影响 78

一、技术力量薄弱 79

二、技术队伍不稳定 79

三、设备条件落后 79

四、尸体解剖不普及 79

第三节 人际关系与管理制度 80

一、医患关系 80

二、医际关系 80

三、医疗管理制度 81

一、有严格的时间限制 83

第一节 临床思维的特点 83

二、临床资料的不完备性 83

第三篇 临床思维与误诊 83

第十章 临床思维方法与误诊的关系 83

三、诊断思维的模糊性 84

四、病人个体的特殊性 84

五、病程的动态性 84

第二节 临床思维的一般过程 84

一、病史调查 85

二、体格检查 85

三、辅助检查 86

四、治疗过程 87

一、注意基础理论的学习 88

第三节 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88

二、坚持实践第一 89

三、全面占有资料 90

四、深入疾病的本质 91

五、不断更新知识 91

第十一章 医生误诊的思维原因 93

第一节 固守局部 93

第二节 拘泥于现象 94

第三节 迷信仪器检测 95

第四节 一成不变 97

第五节 思维定势 98

第六节 主观臆断 99

第七节 满足于已知 100

第八节 习惯于经验 102

第十二章 避免误诊的方法 105

第一节 观察明确 105

第二节 多方询问 106

第三节 追本溯源 108

第四节 亲识其症 109

第五节 治多知悉 110

第六节 勤于思考 111

第四篇 各系统容易误诊的疾病 114

第十三章 传染病 114

第一节 伤寒 114

第二节 斑疹伤寒 117

第三节 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 119

第四节 流行性出血热 122

第五节 肺结核 125

第六节 肝结核 131

第七节 肾结核 139

第八节 结核性脑膜炎 142

第九节 结核性腹膜炎 145

第十节 结核性风湿症 150

第十一节 梅毒 154

第十四章 呼吸系统疾病 159

第一节 先天性支气管肺囊肿 159

第二节 休克型肺炎 162

第三节 肺栓塞 164

第四节 自发性气胸 168

第五节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171

第六节 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 176

第七节 肺炎性假瘤 181

第十五章 循环系统疾病 186

第一节 慢性风湿性二尖瓣病 186

第二节 急性心肌梗塞 190

第三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 194

第四节 急性心包炎 197

第五节 缩窄性心包炎 201

第六节 扩张型心肌病 204

第七节 左心房粘液瘤 207

第八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 210

第九节 肠系膜血管阻塞 214

第十六章 消化系统疾病 220

第一节 老年性溃疡病 220

第二节 胃泌素瘤 222

第三节 青年人胃癌 227

第五节 原发性小肠肿瘤 237

第六节 胃肠道类癌和类癌综合症 243

第七节 回盲部恶性肿瘤 248

第八节 大肠癌 252

第九节 粘连性肠梗阻 257

第十节 原发性肝癌 261

第十一节 细菌性肝脓肿 266

第十二节 阿米巴肝脓肿 271

第十三节 胆石症 279

第十四节 原发性胆囊癌 283

第十五节 胰腺癌 290

第十六节 急性胰腺炎 295

第十七节 腹膜间皮瘤 300

第十九节 柏—查氏综合症 311

第十七章 泌尿系统疾病 317

第一节 尿毒症 317

第二节 尿路感染 321

第三节 痛风性肾病 325

第四节 狼疮性肾炎 329

第五节 尿路结石 333

第十八章 造血系统疾病 338

第一节 急性白血病 338

第二节 恶性淋巴瘤 342

第三节 多发性骨髓瘤 347

第四节 恶性组织细胞病 352

第五节 过敏性紫癜 357

第六节 血友病 361

第十九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 369

第一节 成人垂体前叶机能减退症 369

第二节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374

第三节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379

第四节 甲状腺机能减退症 383

第五节 甲状腺癌 388

第六节 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 393

第七节 特发性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 398

第八节 胰岛素瘤 403

第一节 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 410

第二十章 神经系统疾病 410

第二节 多发性硬化症 412

第三节 小量脑出血 416

第四节 蛛网膜下腔出血 419

第五节 散发性脑炎 422

第六节 脑囊虫病 425

第七节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 430

第八节 老年人脑肿瘤 433

第九节 颅内转移瘤 437

第十节 小儿颅内肿瘤 441

第十一节 肝豆状核变性 445

第十二节 小脑脓肿 449

第二十一章 精神疾病 454

第一节 癫痫性精神分裂性精神病 454

第二节 躁狂抑郁症 457

第三节 反应性精神病 462

第四节 隐匿性抑郁症 466

第五节 神经衰弱 472

第二十二章 骨与关节疾病 477

第一节 滑膜肉瘤 477

第二节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 479

第三节 脊柱结核 484

第四节 颈椎病 488

第五节 肱骨远端全骨骺分离骨折 493

第二十三章 耳鼻咽喉科疾病 496

第一节 上颌窦恶性肿瘤 496

第二节 鼻咽癌 499

第三节 扁桃体恶性肿瘤 504

第四节 气管支气管异物 508

第一节 出血性输卵管炎 512

第二十四章 妇产科疾病 512

第二节 原发性输卵管癌 515

第三节 子宫内膜异位症 519

第四节 异位妊娠 525

第二十五章 其他疾病 532

第一节 系统性红斑狼疮 532

第二节 痛风性关节炎 535

第三节 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 538

第四节 膈疝 543

第五节 乳腺癌 54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