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地质概论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程裕淇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地质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4
- ISBN:7116016392
- 页数:517 页
前言(程裕淇、陈克强) 1
绪论(沈永和) 1
第一节 中国自然地理 1
一、地势轮廓 1
目录 1
二、山川展布 2
三、自然分区与发育特征 2
第二节 中国地质科学的历史回顾与发展 3
一、中国古代有关地质科学的实践和论述 3
二、中国现代地质科学的发展 4
三、中国的地质工作程度和基础地质科学的研究现状 6
第三节 中国区域地质近年取得的新进展 8
一、地层方面 8
二、岩浆岩方面 9
四、大地构造方面 11
三、变质岩方面 11
第四节 《中国区域地质概论》编写的几个问题 12
一、关于主导思想和基本观点 12
二、关于若干基础地质问题的处理 12
三、关于区域划分 16
第五节 中国区域地质的基础和问题 17
一、地层层序 18
二、岩浆岩分布 22
三、地质构造概要 25
第一章 天山—兴安地区区域地质特征(张良臣、周庆仁、赵国龙) 28
导言 28
第一节 地层(周庆仁) 28
一、太古宇 29
二、元古宇 29
(一)下元古界 29
(二)中元古界和上元古界下部 30
(三)上元古界上部——震旦系 31
三、下古生界 31
(一)寒武系 31
(二)奥陶系 33
(三)志留系 34
四、上古生界 34
(一)泥盆系 34
(二)石炭系 36
(三)二叠系 38
五、中生界 39
(一)三叠系 39
(二)侏罗系 41
(三)白垩系 42
六、新生界 43
(一)第三系 43
(二)第四系 45
第二节 岩浆岩与岩浆作用(赵国龙) 46
一、前吕梁期 46
二、吕梁期 46
三、四堡期 48
四、晋宁—震旦期(晚元古期) 48
五、加里东期 48
(一)火山岩 48
(二)侵入岩 51
六、华力西早、中期 52
(一)火山岩 52
(二)侵入岩 55
七、华力西晚期 57
(一)火山岩 57
(二)侵入岩 58
(二)侵入岩 59
八、印支期 59
(一)火山岩 59
九、燕山期 60
(一)火山岩 60
(二)侵入岩 61
十、喜马拉雅期 62
十一、岩浆活动和演化规律 62
第三节 变质岩系和变质岩带(张良臣) 63
一、各变质期变质岩系 64
(一)晚太古代变质期变质岩系 64
(二)早元古代变质期变质岩系 64
(三)中晚元古代变质期变质岩系 64
(六)中生代变质期变质岩系 66
(一)阿尔泰古生代变质地带 66
二、主要变质单元及其特征 66
(五)晚古生代变质期变质岩系 66
(四)早古生代变质期变质岩系 66
(二)中天山中晚元古代及早古生代变质地带 67
(三)温都尔庙早古生代变质地带 67
(四)佳木斯变质地带 67
三、主要蓝闪片岩带及其地质特征 68
(一)唐巴勒蓝闪片岩带 68
(二)哈尔克蓝闪片岩带 68
(三)二道井早古生代蓝闪片岩带 68
(四)温都尔庙早古生代蓝闪片岩带 68
(五)依兰—牡丹江中元古代蓝闪片岩带 69
第四节 地质构造(张良臣) 69
一、深部构造与超岩石圈断裂 69
(一)深部构造格局 69
(二)超岩石圈、岩石圈断裂 70
(一)蛇绿岩套 72
二、古板块构造遗迹 72
(二)低压高温、中高压低温变质带 75
(三)混杂岩 75
三、构造单元特征 75
(一)西伯利亚板块 75
(二)塔里木—华北板块 81
(三)锡霍特褶皱带 83
第五节 地质发展史(张良臣) 85
一、大陆基底形成演化大阶段 85
二、古亚洲洋陆缘增生演化大阶段 85
三、滨太平洋大陆边缘活动和陆内断块升降大阶段 88
结语 88
第二章 塔里木—华北地区区域地质特征(曹国权、张瑞成、杨忠杰、王广平) 90
导言 90
第一节 地层 90
1.太古字 91
一、前寒武系 91
(一)华北区(张瑞成) 91
(1)阴山—燕山区 (2)辽宁—吉南区 (3)吕梁山—五台山—太行山区 98
(4)秦岭东段北坡 (5)鲁西—胶东区 (6)蚌埠—淮南区 (7)阿拉善区 98
2.元古宇 98
(1)下元古界 (2)中元古界、上元古界下部 (3)上元古界上部 104
(二)塔里木区(王广平) 104
1.早前寒武系 104
2.晚前寒武系 105
二、古生界(杨忠杰) 109
(一)寒武系(华北区、塔里木区) 109
(二)奥陶系(华北区、塔里木区) 110
(三)志留系 112
(四)泥盆系 113
(五)石炭系(华北区、贺兰山区、塔里木区) 113
(六)二叠系(华北区、塔里木区) 115
(一)三叠系(华北区、塔里木区) 116
三、中生界(杨忠杰) 116
(二)侏罗系(稳定型沉积、过渡型沉积) 118
(三)白垩系(稳定型沉积、过渡型沉积) 119
四、新生界(杨忠杰) 121
(一)第三系(陆相沉积、海相沉积) 121
(二)第四系 123
五、中元古代及以后的沉积作用特点(杨忠杰) 123
(一)沉积盆地及沉积相组 123
(二)沉积环境与沉积组合 124
(三)沉积作用某些特点及演化规律 125
第二节 岩浆岩与岩浆作用(一—七 张瑞成,八—十 杨忠杰) 125
(一)早期岩浆巨旋回 126
(二)晚期岩浆巨旋回 126
一、前吕梁期 126
二、吕梁期 127
三、四堡期 128
四、晋宁期 131
五、震旦期 131
六、加里东期 132
七、华力西期 133
八、印支期 133
九、燕山期 134
(一)火山岩 134
(二)侵入岩 135
十、喜马拉雅期 137
第三节 变质岩系 137
一、华北变质岩区(张瑞成) 138
(一)迁西期变质岩系 138
(二)阜平期变质岩系 139
(三)五台期变质岩系 140
(四)吕梁期变质岩系 141
(五)四堡—晋宁期变质岩系 142
(六)震旦期变质岩系 142
二、塔里木变质岩区(王广平) 142
(一)晚太古—早元古期变质岩系 142
(二)早元古晚期变质岩系 142
(三)中—晚元古期变质岩系 143
(四)加里东期变质岩系 144
三、混合岩化作用(张瑞成) 144
第四节 地质构造 144
一、华北陆块(王广平、杨忠杰) 145
(一)构造阶段和构造运动 145
(二)断裂组合及深断裂 148
(三)构造单元及其基本特征 150
二、塔里木陆块(王广平) 152
(一)构造阶段及构造运动 152
(二)断裂组合 155
(三)构造单元及其基本特征 156
三、问题讨论 159
第五节 地质发展史(曹国权) 160
一、陆核形成大阶段 160
二、陆块发生形成大阶段 160
三、陆块发展大阶段 161
四、滨太平洋、新特提斯发展大阶段 162
结语 163
第三章 昆仑—秦岭地区区域地质特征(尚瑞钧、陈家义、劳子强、吴向农) 165
导言 165
第一节 地层(一、劳子强,二—五、吴向农) 165
(一)上太古界 166
(二)下元古界 166
一、前寒武系 166
(三)中元古界 168
(四)上元古界 170
二、下古生界 172
(一)寒武系 172
(二)奥陶系 175
(三)志留系 177
三、上古生界 178
(一)泥盆系 178
(二)石炭系 182
(三)二叠系 184
四、中生界 185
(一)三叠系 186
(二)侏罗系 188
(三)白垩系 189
(二)第四系 190
五、新生界 190
(一)第三系 190
第二节 岩浆岩与岩浆作用(劳子强) 192
一、前吕梁期 192
(一)火山岩 192
(二)侵入岩 192
二、吕梁期 193
(一)火山岩 193
(二)侵入岩 193
三、四堡期 193
(一)火山岩 194
(二)侵入岩 194
四、晋宁期 195
(一)火山岩 195
(二)侵入岩 195
(一)火山(侵入)岩 196
五、加里东期 196
(二)花岗岩类 198
六、华力西期 200
(一)火山岩 200
(二)花岗岩类 201
七、印支期 203
(一)火山岩 203
(二)花岗岩类 204
八、燕山期 206
(一)火山岩 206
(二)花岗岩类 206
九、喜马拉雅期 208
十、岩浆活动小结 208
第三节 区域变质岩系特征(劳子强) 209
一、吕梁期变质岩系 209
三、晋宁期变质岩系 211
二、四堡期或四堡—晋宁期变质岩系 211
四、加里东期变质岩系 212
五、华力西—印支期变质岩系 212
六、印支期变质岩系 213
七、高压变质岩类特征 213
(一)榴辉岩类 213
(二)蓝闪片岩类 214
八、变质作用小结 214
第四节 区域地质构造(陈家义) 215
一、板块区划与构造单元 215
(一)塔里木—华北板块南部边缘 216
(二)华南板块北部边缘 217
(三)秦岭—祁连活动带 218
(四)古特提斯活动带 220
(一)秦昆结合带 222
二、构造变形 222
(二)昆仑山变形带 223
(三)祁连山变形带 225
(四)东秦岭变形带 226
(五)大别山变形带 232
三、区域地质构造演化 232
(一)前长城纪——结晶基底形成阶段 232
(二)长城纪至青白口纪——秦昆海洋形成演化阶段 232
(三)震旦纪至志留纪——秦祁海洋形成演化阶段 235
(四)泥盆纪至中三叠世——古特提斯洋形成演化阶段 236
(五)晚三叠世至第四纪——滨太平洋、新特提斯叠加改造阶段 236
结语 237
第四章 川滇青藏地区区域地质特征(范承钧、马冠卿、王忠实) 239
导言 239
一、地层 239
三、变质岩系和变质作用 240
二、岩浆岩 240
第一节 印度板块(马冠卿、范承钧) 241
一、喜马拉雅(逆冲)板片 241
(一)地层 241
(二)岩浆岩 247
(三)变质岩系 250
(四)构造 251
二、雅鲁藏布江结合带及陆缘活动带 251
(一)冈底斯陆缘火山弧 251
(二)日喀则弧前盆地复理石楔 252
(三)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 252
(四)高压低温变质带——蓝闪片岩带 253
(五)混杂岩 253
(六)复理石带 254
(一)地层 255
第二节 藏滇(中间)板块(范承钧、马冠卿) 255
一、冈底斯—腾冲陆缘活动带 255
(二)岩浆岩 259
(三)变质岩系 263
二、班公错—怒江结合带 265
三、羌中南—唐古拉—保山陆块 266
(一)地层 266
(二)岩浆岩 272
(三)变质岩系 276
四、澜沧江结合带 277
五、构造 279
第三节 华南板块(范承钧、王忠实) 280
一、羌北—昌都—思茅(微)陆块 280
(一)地层 280
(二)岩浆岩 286
(三)变质岩系 289
二、金沙江结合带 290
三、松潘—甘孜活动带 292
(一)地层 292
(二)岩浆岩 299
(三)变质岩系 303
四、构造 304
第四节 红河—龙门山推覆带(被掩盖了的晋宁期板块潜没带)(范承钧) 306
第五节 地质构造演化(范承钧) 309
结语 311
第五章 华南地区区域地质特征(杨明桂、王砚耕、李镛、姚仲伯、魏秀哲、李兼海、章金海) 313
导言 313
第一节 地层(姚仲伯、魏秀哲) 313
一、上太古—下元古界 314
(一)扬子陆块西、北缘内侧 316
(二)扬子陆块外缘 316
二、中元古界 316
三、青白口系 317
(一)扬子区及江南区 317
(二)南华区 318
四、震旦系 318
(一)扬子区 318
(二)江南区 319
(三)南华区 319
五、寒武系 320
(一)扬子区 320
(二)江南区 321
六、奥陶系 322
(一)扬子区 322
(四)琼南区 322
(三)南华区 322
(二)江南区 323
(三)南华区 323
(四)琼南区 324
七、志留系 324
(一)扬子区 324
(二)南华区 325
八、泥盆系 326
九、石炭系 327
十、二叠系 330
(一)大陆区 330
(二)台湾区 331
十一、三叠系 331
十二、侏罗系 334
(一)西区 334
十三、白垩系 336
(一)西区 336
(二)东区 336
(二)东区 337
(三)台湾区 338
十四、第三系 338
(一)大陆区 338
(二)台湾区 339
十五、第四系 340
第二节 沉积岩与沉积地质特征(王砚耕) 341
一、沉积环境与沉积组合 341
二、沉积模式及沉积演化阶段 341
(一)被动陆缘模式 341
(二)陆间裂谷槽盆模式 343
(三)陆内裂(拗)陷盆地模式 343
(四)周缘前陆盆地模式 344
(五)活动陆缘岛弧模式 344
三、沉积地质基本特征 345
第三节 岩浆岩与岩浆作用(李兼海、李镛) 346
一、火山岩 346
(一)吕梁期 346
(二)四堡期 346
(三)晋宁—澄江期 348
(四)加里东期 348
(五)华力西—印支期 348
(六)燕山期 349
1.湘、桂岩带 349
2.长江中下游岩带 350
3.东南沿海岩带 350
(七)喜马拉雅期 352
二、侵入岩 353
(一)吕梁期 353
(二)四堡—晋宁期 355
(四)加里东期 356
(三)澄江期 356
(五)华力西—印支期 357
(六)燕山期 358
1.燕山早期 358
2.燕山晚期 359
(七)喜马拉雅期 361
三、岩浆活动的若干特点 361
(一)东南沿海中、新生代火山岩岩相特点 361
(二)东南沿海中、新生代火山构造特点 362
(三)各时期花岗岩的演化特征 362
第四节 变质岩系与变质岩带(章金海) 364
一、吕梁期变质岩系 364
二、四堡—晋宁期变质岩系 366
三、加里东期(青白口纪—早古生代)变质岩系 366
五、印支、燕山、喜马拉雅期变质岩系 367
四、华力西期变质岩系 367
第五节 地质构造(杨明桂) 369
一、主要构造单元及其特征 371
(一)扬子陆块 371
(二)南华活动带 372
(三)南海盆地及琼南微陆块 374
(四)台湾活动带 374
二、构造形变格局 375
(一)四堡—晋宁形变期 375
(二)加里东形变期 375
(三)印支形变期 376
(四)燕山—喜马拉雅形变期 377
第六节 地质发展简史(杨明桂) 379
(二)中元古晚期—青白口纪末陆壳聚合期 380
(一)中元古代裂谷期 380
二、四堡—晋宁期扬子陆块形成大阶段 380
一、吕梁期与前吕梁期华南早前寒武纪克拉通形成大阶段 380
三、澄江—加里东期南华裂谷演化与扬子陆块增生大阶段 382
四、华力西—印支期华南大陆形成大阶段 383
五、燕山—喜马拉雅期滨太平洋活动大阶段 383
(一)侏罗纪—早白垩世 383
(二)晚白垩世—第三纪 383
结语 384
第六章 中国沉积地层特征与沉积作用(王砚耕、胡君生) 385
导言 385
第一节 中国沉积地层区划 386
第二节 中国沉积地层基本层序与地质事件 388
第三节 中国沉积地层主要特征 391
一、长城系—青白口系 391
二、震旦系—三叠系 392
三、侏罗系—第四系 395
第四节 沉积盆地分类与沉积作用 396
一、与离散构造背景有关的盆地 397
二、与会聚构造背景有关的盆地 400
三、与转换(走滑)构造背景有关的盆地 403
第五节 中国沉积地壳的时空分布规律 405
第七章 中国岩浆岩与岩浆作用(尚瑞钧、徐公愉、严阵、李兼海) 407
导言 407
第一节 中国岩浆岩的时空分布(徐公愉) 407
一、前吕梁期 407
二、吕梁期 410
三、四堡期 411
四、晋宁期 411
五、震旦期 412
六、加里东期 412
七、华力西期 413
九、燕山期 414
八、印支期 414
十、喜马拉雅期 415
第二节 中国岩浆岩的构造-岩浆类型(徐公愉、严阵、李兼海) 416
一、洋脊型 417
二、火山弧型 419
三、碰撞型 421
四、陆内拉张型 424
第三节 中国岩浆岩的构造-岩浆演化(徐公愉) 426
一、元古大洋发展阶段 426
二、古亚洲洋发展阶段 427
三、特提斯洋发展阶段 428
四、古太平洋发展阶段和受滨太平洋构造域发展影响阶段 429
结语(徐公愉) 430
导言 432
第八章 中国的变质岩系、变质带及变质作用演化(程裕淇) 432
第一节 变质岩系和变质带的分布和特征 433
一、主要变质期为早、中太古代的变质岩系 433
二、主要变质期为晚太古代的变质岩系 434
三、主要变质期为早元古代的变质岩系 436
四、主要变质期为中、晚元古代的变质岩系和变质岩带 437
五、主要变质期为早古生代的变质岩系和变质岩带 439
六、主要变质期为晚古生代的变质岩系和变质岩带 440
七、主要变质期为早中生代的变质岩系和变质岩带 441
八、主要变质期为晚中生代的变质岩系和变质岩带 441
九、主要变质时间为新生代的变质岩系和变质岩带 442
十、小结 443
第二节 变质作用的某些演化特征 444
一、早前寒武纪时期 444
三、古生代时期 445
四、中、新生代时期 445
二、中、晚元古代时期 445
第三节 不同时期的蓝闪片岩带 446
第九章 中国基本构造格局及其演化(范承钧、杨明桂) 448
导言(范承钧) 448
第一节 中国地质构造的基本格局(杨明桂、范承钧) 448
一、板块划分 448
二、深层构造的轮廓与特征 450
(一)深层构造轮廓 450
(二)稳定陆块深层构造特征 452
(三)活动带的深层构造特征 452
三、中国各构造域的地质构造框架 453
(一)古亚洲构造域 453
(二)特提斯构造域 456
(三)古华夏构造域 458
(四)滨太平洋构造域 459
(一)断裂系统 461
四、断裂系统及其特征 461
(二)有关断裂的若干问题 465
第二节 中国地质构造演化(范承钧) 466
一、太古宙 466
二、元古宙 467
三、显生宙 469
(一)震旦纪至早古生代 469
(二)晚古生代至三叠纪 471
(三)中生代至新生代 472
结语(杨明桂、范承钧) 474
结束语(程裕淇) 477
图版说明及图版 481
参考文献 503
变质矿物代号 508
人名索引 509
地质构造及大地构造名词索引 512
- 《全国高等中医药行业“十三五”创新教材 中医药学概论》翟华强 2019
- 《基于地质雷达信号波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探测方法研究》赵贵章 2019
- 《幼儿园区域活动新思考》黄玉娇,周霞编著 2019
- 《海绵城市概论》刘娜娜,张婧,王雪琴 2017
- 《中国区域技术创新碳减排效应及优化政策研究》孙建 2019
- 《药学概论》于海平主编 2019
- 《新闻心理学概论 第6版》刘京林 2019
- 《中国区域创新发展报告 2019版》穆荣平,蔺洁主编 2020
- 《当代食品科学与技术概论 第3版》(中国)王建林,李海燕 2017
- 《无机材料晶体结构学概论》毛卫民编著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
- 《基于地质雷达信号波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探测方法研究》赵贵章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高等院校旅游专业系列教材 旅游企业岗位培训系列教材 新编北京导游英语》杨昆,鄢莉,谭明华 2019
- 《中国十大出版家》王震,贺越明著 1991
- 《近代民营出版机构的英语函授教育 以“商务、中华、开明”函授学校为个案 1915年-1946年版》丁伟 2017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数学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西单大杂院-北京老舍文学院首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小说作品集》北京老舍文学院编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数学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