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漫说红楼
漫说红楼

漫说红楼PDF电子书下载

文学

  • 电子书积分:1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毕来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78
  • ISBN:10019·2679
  • 页数:632 页
图书介绍:
《漫说红楼》目录
标签:红楼

第一章 家庭阶级本质,贾府与社会上其他阶级的矛盾 1

第一节 封建贵族之家,皇亲、官僚、庄园主 1

一 荣禧堂的对联,贵族之家,声势不同凡响 1

二 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皇亲 5

三 贾氏官职特点:满床笏,杂途出身 11

四 贾府剥削方式的落后性及其思想根源和社会根源 17

第二节 以四大家族为中心的贾府的社会诸关系 47

一 四大家族;兼论两种“同损同荣”的社会关系 47

二 贾府权势:八面玲珑,长袖善舞 56

第三节 贾府诸关系中的矛盾和斗争及其发展趋向 76

第四节 关于文学作品的“思想意义”及其他 93

第二章 头丫的生活和斗争,贾府主子和奴婢的矛盾 100

第一节 略说主子和奴婢以及贾府的“宽柔待下” 100

第二节 丫头和丫头买卖,人的物化过程和物化了的人 104

一 谋奴三策:抢、骗、买 105

二 丫头市场,拐子牙子,死契活契 112

三 买卖过程,人的物化 116

四 商品特点,物化了的人 126

第三节 贾氏一家对丫头的压迫和腐蚀 136

一 打人骂人撵人,王夫人如山罪案 137

二 贾府对丫头的分化和腐蚀 160

第四节 主子和丫头的矛盾的特殊性问题 182

一 关于丫头“着落”问题 183

二 关于“主仆恩义” 197

第五节 略说一般奴婢和管家 200

第六节 主奴矛盾发展的历史局限性 209

第一节 泛论“诗书仁宦之家”以及贾氏的文武并用和中举当官问题 214

第三章 四权的统治和新思想的萌芽,贾府主子的矛盾 214

第二节 四权与儒释道的关系,儒术与法术的关系 226

一 孔孟之道和大观园思想领域的大杂烩 227

二 论政权和族权,从元妃的亲子恩情到宝玉的婚姻问题 231

三 论夫权,从凤姐“泼醋”看男尊女卑思想 259

四 论神权,天命论和鬼神系统在贾府 269

五 《红楼梦》中的鬼神形象 286

六 略论儒术和法术及其相反相成的关系 299

第三节 大观园中的新思想及其影响 310

一 《西厢记》在《四书》掩盖下进大观园 310

二 小市民文学在大观园,其影响的广度和深度 315

第四节 矛盾重重,贾氏家族面临分裂和崩溃 322

一 家族经济境况日蹙,摆排场渐感困难 324

二 “礼”的虚伪性,全家在思想上道德上的堕落 333

三 一窝乌眼鸡,家庭组织在瓦解中 341

第四章 矛盾中的贾宝玉性格和贾宝玉性格中的矛盾 349

第一节 贾宝玉的一生,鄙弃功名利禄,追求风月诗酒 349

第二节 贾宝玉鄙弃功名利禄的进步意义和他主观上的局限性 359

一 论不当官之“雅”和当官之“俗”的对立统一关系及其阶级基础 360

二 宝玉在理家问题上的矛盾心理和他的大方风格的阶级性 390

一 宝玉风月诗酒生涯中的“个性”的进步意义 399

第三节 贾宝玉风月诗酒生涯的积极面和消极面 399

二 “水泥骨肉说”;进步的思想倾向,错误的理论 407

三 宝玉生活中的消极面及其对宝玉性格发展的影响 419

第四节 贾宝玉精神生活中的儒家正统思想和异端因素 424

一 从贾政和宝玉的亲子关系看宝玉的天恩祖德思想 424

二 从《续胠箧》看宝玉所受老庄思想的影响 448

三 论“宝玉悟禅机”和禅宗思想对宝玉的吸引 454

四 从《芙蓉女儿诔》看宝玉思想的发展变化 465

一 在矛盾和斗争中形成的宝玉性格的特征 474

第五节 论贾宝玉的徘徊两途出入三家及其发展趋向 474

二 宝玉性格在矛盾和斗争中的发展趋向 484

第五章 权势衰落,败而未亡,贾府诸矛盾在后四十回中 493

第一节 贾府的社会关系向相反的方向转化 493

一 四大家族继续依财仗势,为非作歹;论“清官”贾政 494

二 贾氏社会关系的变化及其对贾氏权势的影响 504

三 从贾政吃惊拍桌看机房氏一家在衰落过程中的心理状况 513

第二节 主奴矛盾形势在贾府衰落过程中的变化 520

一 论鸳鸯之死和袭人之嫁 520

二 贾府权势衰落而丫头苦难未已 527

三 奴才与主子的矛盾尖锐化及其社会意义 531

第三节 贾府败而未亡,四大家族全面飘零 539

第四节 贾宝玉出路问题的阶级局限性和历史局限性 553

一 宝黛婚姻,败于封建礼教的压制,也财于二人对礼教的信守 554

二 关于贾宝玉中举出家的思想意义问题 573

三 宝玉所走的路,在我们看来,是死路一条 598

结束语 略论《红楼梦》的形象结构和思想意义 602

后记 6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