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冀鲁豫乡村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从翰香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5
- ISBN:7500416873
- 页数:540 页
第一部分 乡与村的社会结构(撰稿人:王福明) 1
上篇 乡级社会结构及其演变 3
一 里甲、保甲等制度的历史考察 3
1.元代的农村社制 3
2.明代的里甲制 6
3.清代的保甲制与里甲制 7
二 19世纪冀鲁豫地区县政权之下的区划与组织 10
1.清朝时“乡”为一地理概念而非行政区划 11
2.“里”、“社”是赋税征收区划,亦成为人文地理概念 11
3.“保”是真正的行政、治安单位 12
一 表 13
表1.1 直隶州县政权之下的区划 13
图表 13
二 图 16
图1.1 州县政权之下的区划与组织 16
三 乡级组织剖析——以宝坻县和定州为例 17
表1.2 宝坻县乡级区划与组织 17
表1.3 直隶定州乡约表 19
表1.4 定州三十八里所属村庄数 22
表1.5 定州里、约比较表 23
表1.6 宝坻县乡保选充表 26
1.警察制的创立 41
四 1900年以后乡级组织的演变 41
表1.7 清末直隶部分州县巡警人数 43
2.乡镇自治的夭折 45
3.1929年之后的区乡制 48
表1.8 河北省分区编乡情况 50
1.村落之起源 61
一 村落之起源、规模与外观 61
下篇 村级社会结构及其演变 61
表1.9 满铁调查各村移民之年代、移出地及移民理由 61
表1.10 华北各村的移民年代及移出地 62
表1.11 河北省涞水县偏道子公社、王村公社村庄起源及其沿革 65
2.村落之规模 67
表1.12 直隶定州村庄分类表(道光末年) 69
表1.13 定县村庄分类(30年代初期) 69
表1.14 栾城县及唐县之农村户数 70
3.村落之外观 70
图1.2 河北省新河县辛章村村图 73
图1.3 河北省新河县西流村村图 74
表1.15 村庙与庙神 75
二 清朝对乡村的控制:牌头、甲长与地保——以定州和宝坻县为例 77
三 乡村自治组织之起源与发展:庙会、公会与青苗会(1850—1900年) 85
1.与庙宇相关的会与社 85
2.公差局与村公会 89
表1.16 望都县十二村村公产及其用途(光绪三十年) 91
3.青苗会与乡村自治 92
四 1900年之后乡村政权的建立及其活动 101
1.村长副的设立与地保的消亡 102
2.摊款与村界的确定 105
3.乡村政权的建立及其活动 108
表1.17 村庙的利用 112
表1.18 河北省束鹿县第三区某村财政收入与支出(1907—1931年) 113
第二部分 市镇的勃兴(撰稿人:从翰香) 117
上篇 集镇数量及其分布特点 119
一 晚清以前冀鲁豫地区“镇”的发展状况 119
1.集镇数、集镇密度、集镇地域分布 122
二 晚清以后工商集镇的勃兴 122
表2.1 民国时期冀鲁豫地区重要集镇地域分布 123
2.集镇密集地区的社会经济 134
表2.2 河北、山东、河南三省342县集镇密度与人口密度关系 135
中篇 集镇专业化趋势 141
一 商工并茂的都市型大镇 141
二 具有地域性市场功能的商业贸易型集镇 146
1.棉花集散中心 146
2.油料作物集散中心 152
3.烟草集散中心 154
表2.3 胶济铁路沿线地区七镇站烟草集散规模(抗日战争前) 155
4.商品粮集散中心 156
三 以中转贸易为主要特色的水陆交通运输枢纽型集镇 160
四 以成批生产和大宗集散手工业产品为特色的手工业型集镇 167
1.以生产、集散土布为主要职能的集镇 168
表2.4 莘桥、青塔、大庄三镇高阳布线庄支店经营状况 170
2.以丝织业著称的集镇 174
3.以草帽辫业著称的集镇 177
表2.5 山东、河北、河南麦辫产地及集散市场和集散额 177
4.以榨油业和烧锅业(酿酒)著称的集镇 181
5.以陶瓷业和玻璃制造业为主要行业的集镇 182
一 人口规模 185
下篇 集镇规模和集镇社会经济结构 185
表2.6 冀鲁豫三省72县206镇人口规模分类统计(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前) 186
二 商业规模 187
表2.8 河南省7县97镇商号数分类统计 188
表2.7 山东省44县123镇商号数分类统计 188
三 集市与集期 190
表2.9 河南省10县定期集市集期分类统计 191
四 中心市镇的兴起及其地位和作用 191
表2.10 冀鲁豫地区50个乡间中心市镇及其所在县县城商况一览表 193
五 集镇的产业结构和居民的职业构成 203
1.农业和农户 204
表2.11 河北省11镇居民职业类别和粮食自给状况(1936年) 205
2.手工业和手工业者 206
3.商业和商人 208
表2.12 河北、山东35镇商户统计 212
第三部分 农业自然资源和粮食生产(撰稿人:徐秀丽) 215
上篇 农业自然资源 217
一 光热资源及其利用 217
表3.1 积温与宜种作物表 222
二 水资源及其利用 225
表3.2 各地作物需水量表(一) 227
表3.3 各地作物需水量表(二) 228
三 土地资源及其利用 235
下篇 粮食生产 246
一 粮食作物结构及其变化 246
1.各类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结构 246
表3.4 河北、山东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914—1918年) 250
表3.5 河北、山东各粮食作物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百分比(1914—1918年) 250
表3.6 冀鲁豫三省各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1924—1929年) 251
表3.7 冀鲁豫三省各粮食作物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百分比(1924—1929年) 252
表3.8 冀鲁豫三省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931—1937年平均) 253
表3.9 冀鲁豫三省各粮食作物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百分比(1931—1937年平均) 254
表3.10 作物公顷数变迁趋势 256
表3.11 河北省各粮食作物面积指数(1931—1937年) 257
表3.12 山东省各粮食作物面积指数(1931—1937年) 260
表3.13 河南省各粮食作物面积指数(1931—1937年) 261
表3.14 河北、山东两省作物面积指数比较(1914—1918年;1931—1937年) 263
2.各类粮食作物的产量结构 263
表3.15 冀鲁豫三省主要粮食作物产量(1917年) 264
表3.16 冀鲁豫三省各粮食作物产量占总产量百分比(1917年) 265
表3.17 冀鲁豫三省主要粮食作物产量(1924—1929年) 266
表3.18 冀鲁豫三省各粮食作物产量占总产量百分比(1924—1929年) 267
表3.19 冀鲁豫三省主要粮食作物产量(1931—1937年平均) 268
表3.20 冀鲁豫三省各粮食作物产量占总产量百分比(1931—1937年平均) 269
二 各主要粮食作物的地区分布及发展状况 270
1.小麦 270
表3.21 河北省小麦常年产量50万担以上的县份(1924—1929年) 273
表3.22 山东省小麦常年产量50万担以上的县份(1924—1929年) 274
表3.23 河南省小麦常年产量50万担以上的县份(1924—1929年) 275
表3.24 冀鲁豫三省及全国小麦播种面积和亩产(1924—1929年;1931—1937年) 276
表3.25 胶济铁路沿线5县小麦生产的扩展(1924—1929年与1932—1933年比较) 280
2.小米 281
表3.26 河北省小米常年产量50万担以上的县份(1924—1929年) 282
表3.27 山东省小米常年产量50万担以上的县份(1924—1929年) 283
表3.28 河南省小米常年产量50万担以上的县份(1924—1929年) 284
3.高粱 285
表3.29 河北省高粱常年产量30万担以上的县份(1924一1929年) 287
表3.30 山东省高粱常年产量50万担以上的县份(1924—1929年) 288
表3.31 河南省高粱常年产量30万担以上的县份(1924—1929年) 289
4.玉米 290
表3.32 河北省玉米常年产量30万担以上的县份(1924—1929年) 291
5.甘薯 292
表3.33 河南省甘薯常年产量50万担以上的县份(1924—1929年) 295
6.水稻 296
1.总产量 299
三 粮食作物总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统计分析 299
2.单位面积产量 303
表3.34 冀鲁豫三省粮食作物总产量(1917—1937年) 303
表3.35 1840—1945年我国粮食作物单产 306
表3.36 直隶望都县粮食亩产(光绪后期) 310
表3.37 山东省粮食亩产举例(光绪末年) 312
表3.38 河北盐山粮食亩产(一)(1922—1923年) 313
表3.39 河北盐山粮食亩产(二)(1922—1923年) 314
表3.40 山东省高密、莒县、临沂粮食亩产(一)(1910年代) 316
表3.41 山东省高密、莒县、临沂粮食亩产(二)(1910年代) 317
表3.42 河南省新郑、开封粮食亩产(1921—1925年) 318
表3.43 冀鲁豫三省小麦亩产(1924—1937年) 320
表3.44 冀鲁豫三省小米亩产(1924—1937年) 323
表3.45 冀鲁豫三省高粱亩产(1924—1937年) 324
表3.46 冀鲁豫三省玉米亩产(1924—1937年) 324
表3.47 冀鲁豫三省大麦亩产(1924—1937年) 325
表3.48 冀鲁豫三省甘薯亩产(1924—1937年) 325
表3.49 冀鲁豫三省水稻亩产(1924—1937年) 326
表3.50 冀鲁豫三省各作物占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百分比(二三十年代) 327
第四部分 手工业与乡村经济(撰稿人:史建云) 333
上篇 棉纺织业 335
一 1840年以前的棉纺织业 335
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传统棉纺织业 343
三 近代工业的冲击与变革 351
表4.1 1928年河北省手织业使用原料状况 357
四 棉纺织业的社会效应 368
表4.2 华北四口岸输入洋纱、国纱比重 373
五 30年代棉纺织业的衰退与复苏 377
表4.3 华北批发物价指数 382
一 柞丝绸业 385
中篇 柞丝绸、草帽辫及其他 385
表4.4 历年茧绸出口数量、价值及指数表 387
二 草帽辫业 395
表4.5 历年草帽辫出口状况统计表 397
三 花边和发网业 407
四 苇席与其他植物枝条编织 415
五 食品加工业 422
表4.6 青岛、龙口、威海油类出口统计(1903—1938年) 426
表4.7 烟台、青岛豆饼出口统计 428
表4.8 烟台、龙口粉丝出口统计 433
六 其他 434
一 手工业与人口、耕地和农业之关系 439
下篇 乡村手工业的综合评价 439
表4.9 河北省农业与农村手工业统计(1931年) 440
表4.10 河南省农业与农村手工业统计(1935年) 446
表4.11 山东省45县1特别区农业及农村手工业统计 450
二 农村手工业的性质及作用 458
表4.12 直隶乡村家庭手工业收入与土地占有之关系 458
表4.13 1931年河北省工农业产品输出入统计 468
第五部分 田赋和徭役(撰稿人:郑起东) 471
上篇 田赋和徭役的沿革 473
一 地丁、漕粮和租课 473
二 亩法与额征地亩和实际地亩 475
三 田赋科则的依据——民田和官田 476
四 田赋科则和田赋征收额 479
表5.1 清末冀鲁豫三省田赋额征数目分类表 485
表5.2 清末冀鲁豫三省田赋额征数目比较表 485
五 田赋附加税 486
表5.3 民国时期冀鲁豫三省田赋额征数目表 486
表5.4 清末直隶带有田赋附加税性质的税收 487
表5.5 清末山东带有田赋附加税性质的税收 488
表5.6 清末河南带有田赋附加税性质的税收 490
表5.7 河北田赋附加税额征数目表 493
表5.8 山东田赋附加税额征数目表 494
表5.9 河南田赋附加税额征数目表 494
六 差徭和兵差 495
表5.10 冀鲁豫三省田赋及附加税总表 495
表5.11 不同区域兵差负担与地丁正税比较表 498
1.里书、甲催和县役 499
中篇(上) 田赋和徭役的征派 499
一 清代和民国的征收制度 499
2.官解和书解 500
3.串票、粮册和征解费 501
4.征收时间、滞纳处分和征收考成及蠲缓制度 504
5.自封投柜和里书制及包封制 506
1.浮收和匿款 508
二 征收的积弊 508
2.卖灾和例灾 510
3.勒掯挪移和飞洒诡寄 511
4.买放和代垫 512
5.欠赋与豪绅抗粮 513
6.田赋科则的畸轻畸重和田赋制度的僵化 513
7.名目庞杂的田赋附加税和摊派 514
中篇(下) 赋役负担与农民生活和农业生产 519
一 农民的实际赋役负担 519
表5.12 冀鲁豫三省18种农作物平均年产量(1931—1937年) 522
表5.13 冀鲁豫三省18种农作物价格表 523
表5.14 全国18种农作物平均年产量(1931—1937年) 524
二 华北农民与美、日农民赋役负担之比较 525
表5.15 华北和美国主要农作物亩产量比较表 526
三 影响农民赋役负担的因素 527
表5.16 30年代华北地区粮价下落指数 529
四 赋役负担与农民生活和农业生产 529
表5.17 冀鲁豫三省30年代地价之变迁 532
五 废除苛杂和减轻田赋附加税 532
表5.18 冀鲁豫三省30年代田赋及附加税指数 534
下篇 田赋制度从封建向资本主义的转化 535
一 田赋征收的货币化、制度化、标准化和封建等级标准的废除 535
二 四赋制度的改良和田赋用途的变化 537
表5.19 清光绪年间冀鲁豫三省起运存留正耗银数及其百分比 539
- 《乡村志 民意是天》贺享雍 2019
- 《欠发达区乡村聚落空间演变》李小建著 2019
- 《城乡融合发展助力峒山村乡村振兴》(中国)杨述明 2019
- 《在他乡 父亲的乡村》经典文库编委会编 2019
-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家庭能源消费研究》谢伦裕著 2019
- 《发展型小农家庭的兴起 皖东溪水镇的小农家庭与乡村变迁》张建雷 2018
- 《中国当代乡土小说文库 乡村情结》(中国)刘玉堂 2019
- 《乡村生活中的化学常识》于启斋 2018
- 《陈家坝村乡村自治实证研究》杨述明等著 2019
- 《西部村落离散与基层社会治理转型 巴蜀乡村治理小叙事》李晨责编;唐绍洪,刘屹 2019
- 《红色旅游的社会效应研究》吴春焕著 2019
- 《中国当代乡土小说文库 本乡本土》(中国)刘玉堂 2019
- 《社会学与人类生活 社会问题解析 第11版》(美)James M. Henslin(詹姆斯·M. 汉斯林)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中国铁路人 第三届现实主义网络文学征文大赛一等奖》恒传录著 2019
- 《莼江曲谱 2 中国昆曲博物馆藏稀见昆剧手抄曲谱汇编之一》郭腊梅主编;孙伊婷副主编;孙文明,孙伊婷编委;中国昆曲博物馆编 2018
- 《中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2019
- 《中国陈设艺术史》赵囡囡著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走近科学》精选丛书 中国UFO悬案调查》郭之文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