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物
高等学校试用教材  植物生理学  上
高等学校试用教材  植物生理学  上

高等学校试用教材 植物生理学 上PDF电子书下载

生物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曹宗巽,吴相钰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79
  • ISBN:14012·037
  • 页数:244 页
图书介绍:
《高等学校试用教材 植物生理学 上》目录

绪论 1

第一章 植物细胞 7

第一节 植物细胞的化学成分 7

一、糖类 7

二、氨基酸和蛋白质 10

三、核酸 11

四、脂类 12

一、光学显微镜下的植物细胞 13

二、植物细胞的超显微结构 13

第二节 植物细胞的结构和代谢的区域化 13

三、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 16

四、细胞各部分的分级分离 18

五、植物细胞中代谢功能的分布 20

第三节 胶体和细胞质的胶体特性 22

一、胶体 22

二、溶胶和凝胶 23

三、细胞质的胶体特性 24

第四节 细胞的膜 26

一、膜的特点 26

二、膜的化学成分 27

三、膜的结构 28

第二章 呼吸作用 31

第一节 呼吸作用的意义和特点 31

一、呼吸作用的意义 31

二、呼吸强度 32

三、呼吸商 33

四、呼吸作用的主要化学历程、研究方法和在细胞中的区域化 34

第二节 呼吸作用中糖的分解过程 38

一、糖酵解 38

二、柠檬酸环 41

三、磷酸己糖支路 45

第三节 电子传递链和氧化磷酸化 50

一、电子传递链 50

二、氧化磷酸化作用 55

三、电子传递的其它途径 59

第四节 呼吸作用的调节 62

一、呼吸作用反应的区域化 62

二、呼吸作用的调节 63

第五节 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 66

一、种子和幼苗的呼吸 68

第六节 不同植物器官的呼吸作用 68

二、根的呼吸 71

三、果实、块茎、块根等的呼吸作用 72

第三章 光合作用 75

第一节 光合作用的意义和特点 75

一、光合作用的意义和规模 75

二、光合作用的特点 77

第二节 叶绿体及其色素 79

一、叶绿体及其结构 79

三、光合作用的发现 79

二、叶绿体的化学成分 81

三、叶绿素类 83

四、类胡萝卜素类和藻色素类 85

第三节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 87

一、叶绿素在活体中的状态和光能的传递 87

二、光合作用中的两个色素系统 89

三、光合作用的原初过程 90

四、光合作用中的电子传递 91

五、光合磷酸化作用 94

六、光反应中能量利用的效率 95

第四节 光合作用中的碳代谢 96

一、卡尔文循环 96

二、C-4途径 102

三、景天酸代谢途径(CAM途径) 105

四、光呼吸 105

第五节 细菌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 109

第六节 环境条件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112

一、植物的光合强度 112

二、光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113

三、二氧化碳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115

四、温度和其它条件的影响 118

第七节 植物群落和作物群体的光合作用 120

一、光合作用与作物产量的关系 120

二、植物的光能利用率 121

三、植物群落或群体的光能利用率 123

第四章 水分生理 126

第一节 水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意义 126

一、植物的含水量 126

二、水的生理生态作用 127

一、水势 129

第二节 细胞的水分关系 129

二、渗透势和压力势 130

三、植物细胞的水势 133

四、关于细胞水分关系的传统概念 135

五、吸涨作用 136

第三节 蒸腾作用 137

一、土壤-植物-大气连续系统 137

二、蒸腾作用及其指标 137

三、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 138

四、蒸腾作用的气孔调节 139

五、蒸腾作用的非气孔调节 144

六、蒸腾作用的人工调节 144

第四节 水分的吸收和运转 145

一、土壤水分 145

二、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 147

三、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 151

第五节 灌溉的生理基础 153

一、作物的需水规律 153

三、灌溉指标 154

二、灌溉量和灌溉方法 154

第五章 矿质营养 157

第一节 植物的必要元素及其生理作用 157

一、构成植物体的元素及其含量 157

二、人工培养和必要元素的确定 158

三、必要元素的生理作用及其缺乏病症 161

第二节 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168

一、植物吸收矿质盐的特点 168

二、离子透过膜的原理 171

三、离子的积累及其与呼吸作用的关系 174

四、根吸收离子的过程 176

五、离子和分子的主动转运 177

六、主动转运的机理 180

七、胞饮作用 182

八、根在土壤中的吸收活动 183

第三节 影响根部吸收矿质盐的条件 184

一、温度的影响 185

二、通气状况 186

三、溶液浓度的影响 187

四、氢离子浓度的影响 187

五、微生物的影响;菌根 188

第四节 矿质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和再分配 189

第五节 施肥的生理基础 191

一、作物的需肥规律 191

二、合理施肥的指标 194

三、发挥和提高肥力的措施 196

第六章 氮素代谢 199

第一节 植物的氮源 199

第二节 生物固氮作用 200

一、固氮生物的类型 200

二、固氮作用的生物化学 203

三、研究生物固氮的意义 206

第三节 硝酸盐的还原 207

一、硝酸还原酶 207

二、亚硝酸还原酶 209

三、有机含氮化合物的形成 209

第四节 氨基酸的合成 211

一、脂肪族氨基酸的合成 211

二、芳香族氨基酸的合成 214

三、硫酸盐的还原和含硫氨基酸的合成 215

第五节 蛋白质的合成 217

一、土壤中氮素的转化 222

第六节 自然界的氮素循环 222

二、自然界的氮素循环 225

第七章 植物体内的其它代谢过程 227

第一节 寡糖与多糖的合成 227

一、蔗糖和其它寡糖的合成 227

二、淀粉和果聚糖的合成和分解 229

三、细胞壁成分的合成 230

第二节 脂类的代谢 232

一、脂肪酸与真脂和磷脂的合成 232

二、脂肪酸的氧化和乙醛酸环 236

三、萜类化合物的合成 238

第三节 芳香族化合物的生物合成 240

一、莽草酸途径 240

二、乙酸-丙二酸途径 241

三、苯丙烷衍生物的合成 242

四、黄酮类的生物合成 243

第四节 含氮碱和卟啉环的合成 245

一、生物碱的合成 245

二、嘌呤碱、嘧啶碱和核苷酸的合成 245

三、核酸的合成 246

四、卟啉环和叶绿素的合成 248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