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 下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华书局
- 出版年份:1981
- ISBN:2018·169
- 页数:462 页
黄体复 1
画之逸、神、妙、能 1
目录 1
宋金元 1
五 自然与学到 2
一 弹虽在指声在意 3
欧阳修 3
三 学书之寓意乐心 4
二 山林者之乐与富贵者之乐 4
六 爱其书兼取其为人 5
四 知之与好之 5
五 颜书初见则畏之,久则愈可爱 5
八 事信言文,且所恃者大,乃能传世 6
七 文章与造化争巧可也 6
十 积习成俗,文风难于骤变 7
九 文与道 7
十四 梅诗老有余态 8
十一 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 8
十二 文章必得于自然 8
十三 画鬼神亦难工 8
十七 谓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者,非深明之论也 9
十五 闲和严静,趣远之心难形 9
十六 古画画意不画形 9
十九 于物用有宜,不计丑与妍 10
十八 韩孟如宫商,合奏乃锵锵 10
郭熙 11
山川训 12
一 观物者非观之以目而观之以理 17
邵雍 17
三 作诗与观物 18
二 以物观物与以我观物 18
六 诗史善记事,长于造其真 19
四 人和心尽见,天与意相连 19
五 炼辞得奇句,炼意得余味 19
九 善赏花者爱花妙 20
七 诗史善记意,诗画善状情 20
八 画笔善状物形,诗画善状物情 20
一 叙自古规鉴 21
郭若虚 21
三 论气韵非师 22
二 叙制作楷模 22
五 论黄徐体异 23
四 论妇人形相 23
文以适用为本,刻镂绘画为容 24
王安石 24
一 识画当以神会 26
沈括 26
五 声中无字,字中有声 27
二 学书须自法度入 27
三 山水之法,以大观小 27
四 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27
二 温润含蓄气象 29
程颢 程颐 29
一 静观 29
四 和顺积中,英华发外 30
三 学诗妨事,作文害道 30
五 天下无一物无礼乐 31
苏轼 32
一 寓意于物则乐,留意于物则病 33
四 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34
二 萧散简远,妙在笔画之外 34
三 外枯而中膏,似澹而实美 34
七 为文者非能为之为工,乃不能不为之为工 35
五 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 35
六 词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 35
十 传神之妙在于得人意思之所在 36
八 物之无常形者必有常理,画者须得其理 36
九 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36
十四 神与万物交,智与百工通 37
十一 观画取其意气所到 37
十二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37
十三 离画工之度数,得诗人之清丽 37
十七 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 38
十五 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38
十六 忘声而后能言,忘笔而后能书 38
二十 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 39
十八 与可画竹,身与竹化 39
十九 书之短长肥瘠各有所美 39
二十二 论大小字之难处 40
二十一 评唐氏六家书 40
二十五 书必有神、气、骨、肉、血 41
二十三 书之有意无意 41
二十四 通其意则无适而不可 41
一 书画当观韵 42
黄庭坚 42
二 学书胸次须高 43
五 不烦绳削而自合 44
三 怨忿怒骂,失诗之旨 44
四 自成一家始逼真 44
七 评李西台等人书 45
六 子美诗之妙处,乃在无意于文 45
十一 欲得妙于笔,当得妙于心 46
八 妙于形似无可赏 46
九 文章好恶止系于人 46
十 点铁成金 46
一 画者观物 47
董逌 47
三 形与神 48
二 形与理 48
四 论法 49
五 论真水 50
一 乐之本在诗,诗之本在声,声之本在兴 51
郑樵 51
三 书画同出 52
二 辞章之学与义理之学 52
五 制器尚象 53
四 图、书相错而成文 53
一 言志与咏物 54
张戒 54
三 意、味、韵、气 55
二 用事与押韵 55
五 世间一切皆诗 56
四 诗贵不迫不露而有余蕴 56
七 状溢目前,情在词外 57
六 韵度矜持、冶容太甚乃邪思之尤 57
八 诗坏于苏黄 58
一 道者文之根本,文者道之枝叶 59
朱熹 59
三 苏韩及今人之文,与道理了无干涉 60
二 圣人之言,因言以明道 60
五 用力于文词,不若穷经观史以求义理 61
四 文字之设,须达意得理 61
八 识得古今雅俗,洗涤心胸,而后可为诗 62
六 有德而后有言 62
七 文字自有一个天生成腔子 62
九 书札细事,而与人德性相关密切 63
十三 为文须去轻扬诡异之态,树沉潜温厚之风 64
十 诗有工拙之论,则言志之功隐 64
十一 国初文章严重老成,宣政间则穷极华丽 64
十二 苏氏文辞矜毫谲诡,与道甚远 64
十五 学诗之大旨与诗之用 65
十四 屈原为文皆生于缱绻恻怛 65
十六 志者诗之本,乐者诗之末 66
十九 《易经》阴阳之说,可观人事文章 67
十七 论兴 67
十八 论理与象 67
二 文以明道 69
陆九渊 69
一 道与艺 69
二 诗有四种高妙 71
姜夔 71
一 诗有气象、体面、血脉、韵度 71
七 雕刻与敷衍 72
三 诗要有余味余意方善 72
四 词之意尽与不尽 72
六 文之工与妙 72
十 墨之润、燥与笔之长、劲、圆 73
九 魏晋书法潇洒飘逸,各尽字之真态 73
八 一家风味 73
十四 方圆相参 74
十三 书以疏为风神,密为老气 74
十一 字之向背要在点画之间施设各有情理 74
十二 字之各部使相副为妙 74
十六 书之风神 75
十五 肥瘦露藏 75
严羽 76
一 诗辨 77
二 诗评 79
三 诗法 80
一 论苏黄诗 81
王若虚 81
二 论白居易诗 82
三 妙在形似之外而非遗其形似 83
二 诗贵刚健豪壮 84
一 眼处心生句自神 84
元好问 84
七 杜诗之妙在学至于无学 85
六 诗不可俯仰随人 85
三 豪华落尽见真淳 85
四 心声只要传心了 85
五 俳谐怒骂非诗宜 85
九 学诗之诫 86
八 诚为诗之本 86
内游 88
郝经 88
一 境存乎心,治其境莫如治其心 91
方回 91
二 《离骚》之蕴与楚辞之蕴 92
三 诗之意味自然者为清新 93
七 诗要天真自然,而不在学问言语 94
六 奇峭悲壮要出自天成 94
四 诗不厌寒、瘦,惟不可轻、俗 94
五 熟而不新则腐烂,新而不熟则生涩 94
十一 画闻不如画见 95
十 小字大字都要可喜,都要有神 95
八 诗之音可哀则哀,可伤则伤 95
九 太白诗自有朴处 95
十三 死法与活法 96
十二 昌黎备四时之气 96
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 97
王履 97
明 97
一 身与事接而境生,境与身接而情生,情俟于才而成艺 99
祝允明 99
三 事之形有美恶,而后人之情有爱憎 100
二 宣豁风抱,必得大境;内观心语,必得小境 100
五 为诗要趍识卓,齐量充,去四病 101
四 师楷化机,取象形器,与韵格过象者不同 101
一 诱之歌诗,导之习礼,讽之读书 102
王守仁 102
三 论志于道 103
二 礼之见于外者为文,文之存于中者为礼 103
六 古人为治,先养得人心和平,然后作乐 104
五 乐是心之本体 104
四 论复古乐 104
九 天下无心外之物 105
八 论博学于文 105
七 目无体,以万物之色为体 105
二 画似真,真似画 106
一 文不论繁简难易,惟求其美 106
杨慎 106
五 诗不可以兼史 107
四 唐诗主情,宋诗主理 107
三 比兴景也,筋节情也 107
八 清妙与丰艳 108
七 论老成 108
六 论清新 108
十二 深于文者一切皆文 109
十一 文之工与神 109
九 文当求新鲜 109
十 感在心者物已微 109
十三 为文不可欲世人皆好 110
二 体、志、气、韵 111
一 兴、趣、意、理 111
谢榛 111
四 情与景 112
三 诵、听、观、讲 112
六 奇与正 113
五 虚与实 113
十一 做手不同,诗味有别 114
十 诗有造物 114
七 浓与淡 114
八 古淡与富丽 114
九 作诗妙在含糊,逼真反失奇观 114
十二 诗人养气与诗之风格 115
二 画病不病,在于生动与不生动 116
一 与两画史 116
徐渭 116
五 运笔之妙,心手尽之 117
四 真行始于动,中以静,终以媚 117
三 启南画稚中藏老,秀中见雅 117
九 诗贵自得其意 118
八 墨色淋漓,不求形似 118
六 读之如冷水浇背,陡然一惊,便是兴观群怨之品 118
七 画竹难画风竹哭 118
二 山水画至关同、董源、巨然辈,方以真趣出之 120
一 形模与气韵 120
王世贞 120
五 才、思、格、调 121
四 书与画通 121
三 逸品自应置三品之外 121
八 诗以专诣为境,以饶美为材 122
七 主气主意,各有所至 122
六 李杜之不同 122
十二 文章九命 123
十一 为文须先熟读汉以前文及六朝、韩柳佳文 123
九 兴与境诣,神合气完 123
十 西汉以来,文格代降 123
十五 高剧之妙,不唯其琢句之工 124
十四 《拜月亭》有三短 124
十三 论北曲南曲之不同 124
一 童心说 125
李贽 125
二 化工与画工 127
四 论忠义归于水浒 128
三 世之真能文者,其初皆非有意于为文 128
七 自然发于情性,则自然止乎礼义 130
六 画不徒写形,诗不在画外 130
五 传奇可以兴、观、群、怨 130
八 琴者所以吟其心 131
九 二十分识 132
汤显祖 134
一 因情成梦,因梦成戏 135
三 文章与灵性 136
二 情至则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136
五 文章之妙,不在步趋形似之间 137
四 士奇则心灵,心灵则文章有生气 137
八 以人情之大窦,为名教之至乐 138
七 文以意趣神色为主 138
六 诗以若有若无为美 138
九 文不真,不足行 139
一 体格声调与兴象风神 140
胡应麟 140
二 骨肉、气韵、意象、声色 141
五 七言律之全美 142
四 理障与事障 142
三 悟与法 142
八 诗最可贵者清 143
七 古诗大要不过二格 143
六 大家与名家 143
十 论李杜 144
九 论诗之壮 144
十二 诗之风格系诸世运 145
十一 诗之体以代变 145
一 画当以天地造化为师 147
董其昌 147
六 文要得神气 148
五 画之高手 148
二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148
三 诗以山川为境,山川亦以诗为境 148
四 画与山水 148
十 作文要得解悟则能动人心窍 149
九 书家妙在能合,神在能离 149
七 作画须绝去甜俗蹊径 149
八 为文须擒得真种子 149
十四 论晋、宋、唐人书 150
十三 书以劲利取势,以虚和取韵 150
十一 画要有八面玲珑之巧,又要虚实互用 150
十二 字须熟后生,画须生外熟 150
一 世人难得者唯趣,趣得之自然者深 151
袁宏道 151
三 时有变化,文有古今 152
二 淡是文之真性灵、真变态 152
五 真人真声,任性而发,是可喜而不可废 154
四 事今日之事,则亦文今日之文 154
七 行世者必真,悦俗者必媚 155
六 善为诗者,师森罗万象,不师先辈 155
九 物贵其真 156
八 古诗不必高,今诗不必卑 156
十一 诗但恐不达,而不病怼露 157
十 吐之者不诚,则听之者不跃 157
十五 花之整齐正以参差不伦、意态天然 158
十四 花之清赏 158
十二 论文章新奇 158
十三 青莲能虚,工部能实,苏公虚实兼包 158
十六 文心与水机,一种而异形 159
一 本色与文词 160
王骥德 160
四 套数不在快人,而在动人 161
三 论用事 161
二 曲之美听,在于声调 161
七 戏曲不欲脱空杜撰 162
六 俳谐之曲须以俗为雅 162
五 咏物贵不即不离,写其风韵 162
十一 南调柔婉,北调沉雄 163
十 曲之本色,在能人众 163
八 唱曲欲其无字 163
九 出之贵实,用之贵虚 163
一 文章有必变之势,胆胜者始变之 164
袁中道 164
三 古今异调,而不失为可传 165
二 以意役法,而诗文之精光始出 165
四 文贵直摅胸臆,不为中行,则为狂狷 166
六 情与景 167
五 诗以发抒性灵为主 167
九 真诗在民间 168
八 识、才、学、胆、趣 168
七 情景之新故 168
十二 园圃之胜,天地之美,大都有其缺陷 169
十一 慧则流,流极而生趣 169
十 深于隐者不假物以适 169
十五 峰岩之色、骨、态、饰 170
十四 自然与人工,野逸与浓丽 170
十三 神愈静而泉愈喧,泉愈喧而神愈静 170
十七 水予石以色,石予水以声 171
十六 太和山如一美丈夫,诸胜皆全 171
十八 岳阳楼之观,得山而壮,得水而妍 172
溪山琴况 173
徐上瀛 173
一 世上先有《水浒传》一部,然后作家借笔墨拈出 183
叶昼 183
三 《水浒传》刻划人物逼真传神 184
二 《水浒传》妙处都在人情物理上 184
一 兴造论 186
计成 186
二 借景 187
一 西湖、鉴湖、湘湖三者之性情风味不同 189
张岱 189
二 为亭榭楼台曲径回廊而山水风月益增其妙 190
五 西湖七月半之看月者,亦可作五类看之 191
四 《寓山注》超越前人,非其笔墨之妙,特其见闻之真 191
三 山水之间以石胜者妙,以土胜者亦妙 191
八 灯不演戏则灯意不酣,无队舞鼓吹则灯焰不发 192
七 鲁藩烟火之妙,妙在与灯互为变幻 192
六 瓜州龙船的装饰趣味 192
十一 可一师作画善以坚实为空灵 193
十 空灵妙诗难于入画,有诗之画未免板实 193
九 青藤诸画,苍劲中姿媚跃出 193
十三 《琵琶》《西厢》于布帛菽粟之中,自有许多滋味 194
十二 柳敬亭说书 194
十六 弹琴作文,皆藉此一口生气 195
十五 女戏以布景出神奇境界,使人忘其为戏 195
十四 彭天锡串戏 195
金圣叹 197
清 197
一 存耐庵之书其事小,存耐庵之志其事大 198
四 《西厢记》一书是天地自己劈空结撰而出的妙文 199
三 《西厢记》一书,文者见之谓之文,淫者见之谓之淫 199
二 略水浒之形迹,伸水浒之神理 199
六 《水浒》一书写出一百八人性格,故百读不厌 200
五 世间妙文,原是天下万世人人心里公共之宝 200
九 行文须用尽心力,而后能奇、变、妙、神 201
八 词家写景须写得又清真又灵幻 201
七 《史记》是以文运事,《水浒》是因文生事 201
十 《西厢记》一书,有狮子滚球、烘云托月之妙 202
十一 《水浒》一书,有将欲避之,必先犯之之妙 204
十四 妙手所写,纯是妙眼所见 205
十三 人异其心,因而物异其致 205
十二 写宋江以李逵相衬,不料反成李逵之妙 205
十六 世之善游者,胸中必有别才,眉下必有别眼 206
十五 论诗的原本 206
一 诗与性情 209
黄宗羲 209
三 论风雷之文 212
二 文之理与情 212
四 台阁之文与…林之文 213
五 论兴、观、群、怨 214
一 造物自然之文 215
毛宗岗 215
二 天然奇妙之事与奇妙之文 216
四 《三国》叙事不一味直写,而有无数衬染 218
三 《三国》叙实,真而可考,故胜于《西游记》 218
五 《三国》写出三奇人,故人喜读《三国》胜于诸史 219
八 《三国》叙事,善于用逆 220
七 《三国》叙事,善于用避,又善于用犯 220
六 《三国》写妙人,善于从无处写 220
十 《三国》叙事,善于用虚,有无数曲折点染 221
九 《三国》叙事,善于用衬 221
十二 《三国》一书,有浪后波纹,雨后霡霂之妙 222
十一 《三国》一书,有将雪见霰,将雨闻雷之妙 222
十五 《三国》一书,有奇峰对插,锦屏对峙之妙 223
十四 《三国》一书,有近山浓抹,远树轻描之妙 223
十三 《三国》一书,有笙箫夹鼓,琴瑟间钟之妙 223
十七 不大惊则不大喜,不大疑则不大快 224
十六 不相反则后事不奇,不相引则后事不现 224
李渔 225
三 传奇贵显浅 226
二 传奇只当求于耳目之前 226
一 传奇三美:情、文、有裨风教 226
四 戒讽刺 227
五 脱窠臼 228
六 变旧成新 229
七 辞意新奇,足以移人 230
八 论情景 231
九 作词当一气如话 232
十三 开卷当以奇句夺目,终篇当以媚语摄魂 233
十二 作诗词不可表里如一 233
十 使人想不到、猜不着,便是好戏 233
十一 和盘托出,不若使人想象于无穷 233
十四 重机趣 234
十五 剂冷热 235
十七 科诨贵自然 236
十六 唱曲宜解明曲意 236
十八 审虚实 237
二十一 途径要雅俗俱利而理致兼收 238
二十 居室之制,贵精不贵丽 238
十九 构造园亭,须自出手眼 238
二十四 取景在借 239
二十三 窗棂栏杆宜简不宜繁,宜自然不宜雕斫 239
二十二 居宅无论精粗,总以能蔽风雨为贵 239
二十五 一花一石之位置,能见主人之神情 241
二十七 山石之美,俱在透、漏、瘦 242
二十六 山要气魄胜人,无补缀穿凿之痕 242
二十九 草木之娱观者,或以花胜,或以叶胜 243
二十八 峭壁之设,要有万丈悬崖之势 243
三十一 才情者,人心之山水;山水者,天地之才情 244
三十 鸟声之悦人者,以其异于人声 244
一 同是园趣而有荡乐悲戒之不同 246
《尺牍新钞》 246
四 牡丹花以千大者为佳 247
三 西湖之妙与西湖之病 247
二 浈阳峡如古逸书,耐人思索 247
八 印章可见其人本色胸次 248
七 印章之妙,原不一趣 248
五 戏与真 248
六 歌不必定要绕梁遏云,但要得当年作者意 248
十一 画妙在行条理于粗服乱头中 249
十 篆镌诗画,动人则传 249
九 极琐屑处写出须眉生动 249
十六 事业与文章 250
十五 佳诗与真诗 250
十二 画罗汉眉目要如恒人,而生人敬畏心 250
十三 画莫妙于用松 250
十四 性情为诗文之枢轴 250
十九 兼并古人与自成一家 251
十八 学古人而不可学学古人 251
十七 古今能文之士,皆胸中无物,眼底无人 251
二十二 空怀平气,则文章可以百年 252
二十一 论诗之理色 252
二十 引诗者可不合作者之志,却不可舍自身之情 252
二十五 虚与实 253
二十四 易与老 253
二十三 难与易 253
二十九 声与情 254
二十八 象意与不象意 254
二十六 去邪祟之奇,归平正之奇 254
二十七 文不可太粘,亦不可太离 254
三十二 诗之草稿与清稿 255
三十一 论批评圈点 255
三十 《离骚》妙在乱辞无绪 255
三十三 八面锋与专主中锋 256
三十四 诗与文 256
三十七 剧技与真实 257
三十六 君子之得与于诗者,莫不有其遇合 257
三十五 诗与禅 257
四十 作诗作文之法,有同有异 258
三十九 作文作人,只以老实为主 258
三十八 士不可无豪,文不可无英 258
四十二 作诗如写照,贵在得神 259
四十一 作文如打鼓 259
四十七 道理文章,原是一事 260
四十六 山林宫阙之美与文章之美 260
四十三 诗之美者,情文兼至,格调双谐 260
四十四 注古人者,当以古人还古人 260
四十五 人品与文品 260
四十九 入与变 261
四十八 诗须有谓而作 261
五十一 典与凿 262
五十 文如龙 262
五十四 相文与相人 263
五十三 繁与减 263
五十二 中与边 263
二 古人图画,皆指事为之 264
一 文须有益天下 264
顾炎武 264
四 巧言 265
三 形而下者谓之器 265
六 诗韵 266
五 文辞欺人 266
八 文人摹仿之病 267
七 诗题 267
十 诗与乐 268
九 不似则失其所以为诗,似则失其所以为我 268
王夫之 270
一 文与质 271
三 形与神、笔墨与物体 275
二 真与假、诚与幻、空灵与实际 275
四 身之所历,目之所见 276
五 内极才情,外周物理 277
六 情与景,比与兴 278
七 意、象、势 281
八 诗与理,诗与议论 284
九 诗与史,诗与乐 286
十 静燥、雅俗、贞淫 290
十二 兴、观、群、怨 292
十一 雄浑、悲壮、旖旎、整丽、高、润、平 292
二 以哭为歌 294
一 作者之旨,皆由不平 294
贺贻孙 294
四 壮士之言多怒,清士之言多适,逸士之言多冷 295
三 感慨不极则优柔不深 295
五 真与假 296
六 血痕和墨痕 297
八 飞扬跋扈之诗,猖狂恣睢之文 298
七 诗不可说理谈禅 298
九 厚、秀、远、肆 299
十 蕴藉 300
十一 奇与平 301
十三 论趋时之弊 302
十二 炼胆与炼气 302
十四 水田三乐 303
叶燮 305
二 理、事、情 306
一 以在我之四,衡在物之三,合而为作者之文章 306
三 才、胆、识、力 309
四 幽渺以为理,想象以为事,惝恍以为情 313
五 体格、声调、苍老、波澜 315
六 正、变、盛、衰 317
七 诗无一格,雅无一格 320
九 诗以人见,人以诗见 321
八 志士之诗与才人之诗 321
十一 物之美本乎天 324
十 画中有诗则深,诗中有画则显 324
十三 对待之两端各有美恶 325
十二 天地之至文 325
十四 境一而触境之人之心不 326
一 一画 327
石涛 327
三 变化 328
二 了法 328
五 笔墨 330
四 尊受 330
七 絪缊 331
六 运腕 331
九 皴法 332
八 山川 332
十 脱俗 333
十二 资任 334
十一 兼字 334
一 借彼物理,抒我心胸 336
廖燕 336
三 愤气者天地之才 337
二 意也者,万物之始,图画所出 337
七 读于无字之书 338
六 作文须从三十三天上发想 338
四 风流蕴藉中寓牢骚肮脏之意 338
五 悲借泪以出,非有泪而始悲 338
二 一块元气团结而成画 340
一 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 340
郑板桥 340
五 不泥古法,不执己见 341
四 不立一格,不留一格 341
三 写其神,写其生,不拘成局 341
九 极工而后能写意 342
八 大小难易,在人之意境何如 342
六 维新特立,乱之方妙 342
七 有成竹,无成竹,一个道理 342
十二 文章以沉著痛快为最 343
十一 一室小景,情味历久弥新 343
十 师意不师迹 343
十三 文章有大乘法,有小乘法 344
十五 为文须想春江之妙境 345
十四 写字作画是雅事,亦是俗事 345
敷彩之要,光居其首 346
曹雪芹 346
一 论典型人物 348
脂砚斋 348
二 人物描写要合乎情理 349
四 论情节 350
三 论人物语言 350
五 论作者和读者都要有亲身经历 351
一 诗者,各人之性情 352
袁枚 352
二 文章随化工为运转,不可貌古人而袭之 354
三 奇平艳朴,皆可采取 356
四 论才、学、识 358
五 情景、刚柔、直曲、苦甜、厚薄、奇偶 359
六 文之佳恶不系乎有用与无用 360
七 论山水园林 361
八 续诗品三十二首 363
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 369
姚鼐 369
一 象与比兴 371
章学诚 371
二 天地自然之象与人心营构之象 372
三 文与道 373
五 述事明理与悦目娱心 375
四 辞与理 375
六 文辞与志识 376
八 气与情 377
七 才、学、识 377
九 得义理之所齐 378
十二 论好古 379
十一 传人适如其人,述事适如其事 379
十 神妙 379
十三 学人之诗,才人之诗,诗人之诗,文人之诗 380
十四 清真 381
二十四画品 382
黄钺 382
一 论“蓄” 387
但明伦 387
二 论“转” 388
四 论《婴宁》篇写花与笑 389
三 论《莲香》篇写鬼与狐 389
论画中之白 391
华琳 391
一 文概 393
刘熙载 393
二 诗概 396
三 赋概 399
四 词曲概 400
五 书概 402
梁启超 407
二 诗歌中的悲和喜都是美的 408
一 美是人类生活要素中之最要者 408
四 歌谣与诗——自然美与人工的美 409
三 骈丽之文,固自有其特殊之美 409
五 美术产生科学,求美先从求真入手 410
六 论写字的美 412
七 一切物境皆虚幻,惟心所造之境为真实 415
八 论情感与情感教育 417
九 小说支配人道之四种力 418
十 趣味是生活的原动力 420
十一 趣味之源泉 421
十二 美术的趣味 422
十三 文学是人生最高尚的嗜好 423
十五 欲改良群治,必自小说界革命始 424
十四 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 424
十六 诗界革命,以旧风格含新意境 426
十七 天然之景物对精神文明的作用 427
一 美和艺术可使人超脱生活之欲带来的痛苦 430
王国维 430
二 优美与壮美 433
三 艺术美使人易忘物我之关系,故优于自然美 434
四 古雅之在美学上之位置 435
五 论人间嗜好,高尚者为文学艺术 439
六 论美术之神圣之位置与独立之价值 441
七 《红楼梦》之美学上之价值 444
八 文学为知识道理之表以情感与求诸想象者 446
九 屈子文学之精神 448
十 观物、造境、境界 452
一 以美育代宗教说 457
蔡元培 457
二 美感之教育为世界观教育 462
- 《云淡风轻 蒋勋谈东方美学》刘海珍,潘旖妍责编;蒋勋 2020
- 《名医教你练走颈肩腰腿痛》许学猛 2018
- 《当代翻译美学的理论诠释与应用解读》宁建庚著 2019
- 《幸福的哲学 周国平人文讲演录 3》周国平 2019
- 《博士教你识中药》(中国)黄汉超 2019
- 《保教知识与能力》师大教科文教材编写组编著 2020
- 《中国家谱资料选编 图录卷》上海图书馆编 2013
- 《教自闭症孩子主动发起和自我管理 应用关键反应训练提高社交技能》(美)Lynn Kern Koegel,(美)Robert L. Koegel著 2019
- 《DK医学史》李虎译;(英国)史蒂夫·帕克 2019
- 《美学原来这么有趣 颠覆传统教学的18堂美学课》王树生著 2019
- 《东方杂志 第110册 第25卷 第一至四号 1928年1月-1928年2月》上海书店出版社编 2012
- 《清明 我们的节日》冯骥才编 2017
- 《现代水泥技术发展与应用论文集》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 2019
- 《甘肃省档案馆指南》甘肃省档案馆编 2018
- 《莼江曲谱 2 中国昆曲博物馆藏稀见昆剧手抄曲谱汇编之一》郭腊梅主编;孙伊婷副主编;孙文明,孙伊婷编委;中国昆曲博物馆编 2018
- 《花时间 我的第一堂花艺课 插花基础技法篇》(日)花时间编辑部编;陈洁责编;冯莹莹译 2020
- 《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水利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成果 设施农业工程技术》赵英编 2018
- 《东方杂志 第94册 第22卷 第四至七号 1925年2月-1925年4月》上海书店出版社编 2012
- 《远去的老调》经典文库编委会编 2019
- 《东方杂志 第13册 第四年 第一至三期 1907年3月-1907年5月》上海书店出版社编 2012
- 《了不起的中华文明 你好,四大发明!》蒙曼,张迪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
-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春秋左氏传》左丘明,常亚光 2017
- 《人间词话 中华经典藏书》王国维著;张浴兮译注 2015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高等院校旅游专业系列教材 旅游企业岗位培训系列教材 新编北京导游英语》杨昆,鄢莉,谭明华 2019
- 《近代民营出版机构的英语函授教育 以“商务、中华、开明”函授学校为个案 1915年-1946年版》丁伟 2017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文学作品精选 短篇小说卷 上 全2册》贺邵俊主编 2019
- 《中华小四弦进阶教程 外国乐曲篇》刘沛,陈文雯主编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