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实用针灸选穴手册  修订版
实用针灸选穴手册  修订版

实用针灸选穴手册 修订版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兆民,鞠传军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金盾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8
  • ISBN:7508206797
  • 页数:434 页
图书介绍:《实用针灸选穴手册(修订版)》从实用角度出发,系统介绍了十四经穴、经外奇穴、头针穴、耳针穴、面针穴、眼针穴、鼻针穴、口针穴、舌针穴、手针穴、足针穴的穴名、位置及取穴要领,同时简要地介绍了常见病症的处方选穴。内容丰富,通俗易懂,可供广大基层医务人员和针灸爱好者阅读。
《实用针灸选穴手册 修订版》目录

第一节 针灸选穴基础 2

一、处方形式 2

二、腧穴类别 2

第一章 针灸选穴概述 2

三、治疗方法 3

四、操作术式 4

五、施术时机 4

第二节 腧穴各种特性 4

一、普遍性(共性) 5

二、特异性(个性) 5

三、双相性(双向性) 5

四、多元性(广泛性) 6

五、协同性(互补性) 6

六、拮抗性(消减性) 6

九、即效性(速效性) 7

七、敏感性(反应性) 7

八、适应性(惰性) 7

十、后效性(缓效性) 8

第三节 腧穴主要功能 8

第四节 腧穴辅助诊断作用 9

一、直接诊察法 9

二、间接诊察法 9

三、压痛诊察法 9

四、针刺穴位X线诊察法 10

第五节 腧穴治疗作用 10

一、近治作用 10

二、远治作用 11

三、特殊作用 11

第七节 腧穴配伍方法 12

第六节 腧穴施治原则 12

二、前后配穴法 13

三、远近配穴法 13

四、左右配穴法 13

五、表里配穴法 13

一、上下配穴法 13

六、俞募配穴法 14

七、原络配穴法 14

八、郄会配穴法 14

九、五输配穴法 14

十、三部配穴法 15

第二章 十四经经穴 16

第一节 手太阴肺经经穴 16

1.中府 16

3.天府 17

2.云门 17

4.侠白 18

5.尺泽 18

6.孔最 19

7.列缺 19

8.经渠 20

9.太渊 21

10.鱼际 21

11.少商 22

第二节 手阳明大肠经经穴 22

1.商阳 22

2.二间 23

3.三间 23

4.合谷 24

6.偏历 25

5.阳溪 25

7.温溜 26

8.下廉 27

9.上廉 27

10.手三里 28

11.曲池 28

12.肘髎 29

13.手五里 29

14.臂臑 30

15.肩? 30

16.巨骨 31

17.天鼎 32

18.扶突 32

19.禾髎 33

20.迎香 33

1.承泣 34

第三节 足阳明胃经经穴 34

2.四白 35

3.巨髎 35

4.地仓 36

5.大迎 36

6.颊车 37

7.下关 37

8.头维 38

9.人迎 38

10.水突 39

11.气舍 39

12.缺盆 40

13.气户 40

14.库房 41

17.乳中 42

15.屋翳 42

16.膺窗 42

18.乳根 43

19.不容 43

20.承满 44

21.梁门 44

22.关门 45

23.太乙 45

24.滑肉门 45

25.天枢 46

26.外陵 46

27.大巨 47

28.水道 47

29.归来 48

30.气冲 48

32.伏免 49

31.髀关 49

33.阴市 50

34.梁丘 50

35.犊鼻 51

36.足三里 51

37.上巨虚 52

38.条口 52

39.下巨虚 53

40.丰隆 53

41.解溪 54

42.冲阳 54

43.陷谷 55

44.内庭 55

1.隐白 56

第四节 足太阴脾经经穴 56

45.厉兑 56

2.大都 57

3.太白 57

4.公孙 58

5.商丘 58

6.三阴交 59

7.漏谷 60

8.地机 60

9.阴陵泉 61

10.血海 61

11.箕门 62

12.冲门 62

13.府舍 63

16.腹哀 64

14.腹结 64

15.大横 64

17.食窦 65

18.天溪 66

19.胸乡 66

20.周荣 66

21.大包 67

第五节 手少阴心经经穴 67

1.极泉 67

2.青灵 68

3.少海 69

4.灵道 69

5.通里 70

6.阴郄 70

8.少府 71

7.神门 71

9.少冲 72

第六节 手太阳小肠经经穴 72

1.少泽 72

2.前谷 73

3.后溪 74

4.腕骨 74

5.阳谷 75

6.养老 75

7.支正 76

8.小海 76

9.肩贞 77

10.臑俞 78

11.天宗 78

14.肩外俞 79

12.秉风 79

13.曲垣 79

15.肩中俞 80

16.天窗 80

17.天容 81

18.颧髎 81

19.听宫 82

第七节 足太阳膀胱经经穴 82

1.睛明 82

2.攒竹 83

3.眉冲 84

4.曲差 84

5.五处 85

6.承光 85

7.通天 85

9.玉枕 86

8.络却 86

10.天柱 87

11.大杼 87

12.风门 88

13.肺俞 89

14.厥阴俞 89

15.心俞 90

16.督俞 91

17.膈俞 91

18.肝俞 91

19.胆俞 92

20.脾俞 92

21.胃俞 93

22.三焦俞 93

24.气海俞 94

23.肾俞 94

25.大肠俞 95

26.关元俞 95

27.小肠俞 96

28.膀胱俞 96

29.中膂俞 97

30.白环俞 97

31.上髎 98

32.次髎 98

33.中髎 98

34.下髎 99

35.会阳 99

36.承扶 100

37.殷门 100

40.委中 101

39.委阳 101

38.浮郄 101

41.附分 102

42.魄户 102

43.膏盲 104

44.神堂 104

45.譩譆 105

46.膈关 105

47.魂门 105

48.阳纲 106

49.意舍 106

50.胃仓 107

51.盲门 107

52.志室 107

54.秩边 108

53.胞盲 108

55.合阳 109

56.承筋 109

57.承山 110

58.飞扬 110

59.跗阳 111

60.昆仑 111

61.仆参 112

62.申脉 112

63.金门 112

64.京骨 113

65.束骨 113

66.足通谷 114

67.至阴 114

第八节 足少阴肾经经穴 115

1.涌泉 115

3.太溪 116

2.然谷 116

4.大钟 117

5.水泉 117

6.照海 118

7.复溜 118

8.交信 119

9.筑宾 119

10.阴谷 120

11.横骨 120

12.大赫 121

13.气穴 122

14.四满 122

16.盲俞 123

15.中注 123

17.商曲 124

18.石关 124

19.阴都 124

20.腹通谷 125

21.幽门 125

22.步廊 126

23.神封 126

24.灵墟 127

25.神藏 127

26.彧中 127

27.俞府 128

第九节 手厥阴心包经经穴 128

1.天池 128

2.天泉 129

4.郄门 130

3.曲泽 130

5.间使 131

6.内关 131

7.大陵 132

8.劳宫 132

9.中冲 133

第十节 手少阳三焦经经穴 134

1.关冲 134

2.液门 134

3.中渚 135

4.阳池 135

5.外关 136

6.支沟 136

7.会宗 137

8.三阳络 137

10.天井 138

9.四渎 138

11.清冷渊 139

12.消泺 139

13.臑会 140

14.肩髎 140

15.天髎 140

16.天牖 141

17.翳风 142

18.瘈脉 142

19.颅息 142

20.角孙 143

21.耳门 143

22.耳和髎 144

23.丝竹空 144

2.听会 145

1.瞳子髎 145

第十一节 足少阳胆经经穴 145

3.上关 146

4.颔厌 146

5.悬颅 147

6.悬厘 147

7.曲鬓 147

8.率谷 148

9.天冲 148

10.浮白 149

11.头窍阴 149

12.完骨 150

13.本神 150

15.头临泣 151

14.阳白 151

16.目窗 152

17.正营 152

18.承灵 153

19.脑空 153

20.风池 154

21.肩井 154

22.渊腋 155

23.辄筋 155

24.日月 156

25.京门 156

26.带脉 157

27.五枢 157

28.维道 158

29.居髎 158

31.风市 159

30.环跳 159

32.中渎 160

33.膝阳关 160

34.阳陵泉 161

35.阳交 161

36.外丘 162

37.光明 162

38.阳辅 163

39.悬钟 163

40.丘墟 164

41.足临泣 164

42.地五会 165

43.侠溪 165

第十二节 足厥阴肝经经穴 166

1.大敦 166

44.足窍阴 166

2.行间 167

3.太冲 168

4.中封 168

5.蠡沟 169

6.中都 169

7.膝关 170

8.曲泉 170

9.阴包 171

10.足五里 171

11.阴廉 172

12.急脉 173

13.章门 173

14.期门 174

第十三节 督脉经穴 174

1.长强 174

2.腰俞 175

3.腰阳关 176

4.命门 176

5.悬枢 177

6.脊中 177

7.中枢 178

8.筋缩 178

9.至阳 178

10.灵台 179

11.神道 179

12.身柱 180

13.陶道 180

14.大椎 181

15.哑门 181

17.脑户 182

16.风府 182

18.强间 183

19.后顶 183

20.百会 184

21.前顶 184

22.囟会 184

23.上星 185

24.神庭 185

25.素髎 186

26.水沟 186

27.兑端 187

28.龈交 187

第十四节 任脉经穴 188

1.会阴 188

2.曲骨 188

3.中极 189

5.石门 190

4.关元 190

6.气海 191

7.阴交 191

8.神阙 192

9.水分 192

10.下脘 193

11.建里 193

12.中脘 194

13.上脘 194

14.巨阙 195

15.鸠尾 195

16.中庭 195

17.膻中 196

20.华盖 197

18.玉堂 197

19.紫宫 197

21.璇玑 198

22.天突 198

23.廉泉 199

24.承浆 199

第三章 经外奇穴 201

第一节 头颈部经外奇穴 201

1.四神聪 201

2.当阳 202

3.印堂 202

4.鱼腰 202

5.太阳 203

6.耳尖 203

9.内迎香 204

8.上迎香 204

7.球后 204

10.聚泉 205

11.海泉 205

12.金津玉液 206

13.翳明 206

14.颈百劳 206

15.上明 207

16.夹承浆 207

17.牵正 208

18.安眠 208

19.上廉泉 208

20.新设 209

21.颈臂 209

2.胃上 210

1.子宫 210

第二节 胸腹部经外奇穴 210

3.脐中四边 211

4.利尿穴 211

5.气门 211

6.提托 212

7.维胞 212

8.三角灸 212

第三节 背部经外奇穴 213

1.定喘 213

2.夹脊 213

3.胃脘下俞 214

4.痞根 215

5.下极俞 215

6.腰眼 215

8.腰奇 216

7.十七椎 216

9.崇骨 217

10.血压点 217

11.结核穴 217

12.巨阙俞 218

13.接脊 218

14.肘椎 218

第四节 上肢部经外奇穴 219

1.肘尖 219

2.二白 219

3.中泉 219

4.中魁 220

5.大骨空 220

6.小骨空 220

9.八邪 221

8.外劳宫 221

7.腰痛点 221

10.四缝 222

11.十宣 222

12.虎口 223

13.五虎 223

14.拳尖 223

15.手逆注 224

16.肩前 224

17.夺命 225

第五节 下肢部经外奇穴 225

1.髋骨 225

2.鹤顶 226

3.百虫窝 226

4.内膝眼 226

7.阑尾 227

5.膝眼 227

6.胆囊 227

8.内踝尖 228

9.外踝尖 228

10.八风 229

11.独阴 229

12.气端 230

13.里内庭 230

14.陵后 230

15.女膝 231

16.环中 231

17.新建 232

18.四强 232

1.额中线 233

2.额旁一线 233

第四章 头针穴位 233

第一节 标准头穴线的定位和主治 233

3.额旁二线 234

4.额旁三线 234

5.顶中线 234

6.顶颞前斜线 234

8.顶旁一线 235

9.顶旁二线 235

7.顶颞后斜线 235

10.颞前线 236

11.颞后线 236

12.枕上正中线 236

13.枕上旁线 236

14.枕下旁线 236

第二节 焦氏头穴区的定位和主治 237

1.运动区 237

5.晕听区 238

4.血管舒缩区 238

2.感觉区 238

3.舞蹈震颤控制区 238

6.言语二区 239

7.言语三区 239

8.运用区 239

9.足运感区 239

10.视区 240

11.平衡区 240

12.胃区 240

13.胸腔区 240

14.生殖区 241

第三节 头针穴位的针刺方法 241

2.直肠 244

4.外生殖器 244

3.尿道 244

一、耳轮穴位 244

1.耳中 244

第一节 耳针穴位的名称、部位与主治 244

第五章 耳针穴位 244

5.肛门 245

6.耳尖 245

7.结节 245

8.轮1 245

9.轮2 245

10.轮3 245

11.轮4 245

二、耳舟穴位 245

1.指 245

1.跟 246

2.趾 246

三、对耳轮穴位 246

3.踝 246

2.腕 246

5.肩 246

4.肘 246

3.风溪 246

6.锁骨 246

8.臀 247

11.胸 247

9.腹 247

10.腰骶椎 247

7.交感 247

6.坐骨神经 247

5.髋 247

4.膝 247

12.胸椎 248

13.颈 248

14.颈椎 248

四、三角窝穴位 248

1.角窝上 248

2.内生殖器 248

3.角窝中 248

4.神门 248

5.盆腔 248

5.外鼻 249

4.屏尖 249

7.咽喉 249

8.内鼻 249

6.肾上腺 249

2.下屏 249

1.上屏 249

五、耳屏穴位 249

3.外耳 249

9.屏间前 250

六、对耳屏穴位 250

1.额 250

2.屏间后 250

3.颞 250

4.枕 250

5.皮质下 250

6.对屏尖 250

7.缘中 250

5.十二指肠 251

4.胃 251

3.贲门 251

6.小肠 251

七、耳甲穴位 251

2.食管 251

1.口 251

8.脑干 251

7.大肠 252

8.阑尾 252

9.艇角 252

10.膀胱 252

11.肾 252

12.输尿管 252

13.胰胆 252

14.肝 252

20.三焦 253

19.气管 253

21.内分泌 253

15.艇中 253

17.肺 253

16.脾 253

18.心 253

八、耳垂穴位 254

1.牙 254

2.舌 254

3.颌 254

4.垂前 254

5.眼 254

6.内耳 254

7.面颊 254

8.扁桃体 254

十、耳根穴位 255

6.耳背沟 255

5.耳背肾 255

1.上耳根 255

2.耳迷根 255

1.耳背心 255

4.耳背肝 255

3.耳背脾 255

2.耳背肺 255

九、耳背穴位 255

3.下耳根 256

第二节 耳针穴位的针刺方法 256

第六章 其它针穴位 258

第一节 眼针穴位 258

一、眼部经区的定位 258

二、取穴和找穴方法 259

三、眼针穴位的针刺方法 260

一、舌针穴位的定位和主治 261

第二节 舌针穴位 261

二、舌针穴位的针刺方法 263

第三节 鼻针穴位 263

一、鼻针穴位的定位和主治 263

二、鼻针穴位的针刺方法 266

第四节 面针穴位 267

一、面针穴位的定位和主治 268

二、面针穴位的针刺方法 270

第五节 口针穴位 270

一、口针穴位的定位和主治 270

二、口针穴位的针刺方法 270

一、手针穴位的定位和主治 272

二、手针穴位的针刺方法 272

第六节 手针穴位 272

第七节 足针穴位 275

一、足针穴位的定位和主治 275

二、足针穴位的针刺方法 277

第八节 腕踝针穴位 277

一、分区与病症 277

二、穴点与主治 279

三、腕踝针穴位的针刺方法 280

第七章 穴位针灸方法 281

第一节 毫针刺法 281

一、毫针的构造和规格 281

二、针刺练习 282

三、针刺前的准备 283

四、针刺方法 284

五、行针与得气 287

六、针刺补泻 292

七、留针与出针 294

八、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及预防 295

九、针刺注意事项 297

第二节 灸法 298

一、艾炷灸 298

二、艾条灸 300

三、温针灸 302

四、温灸器灸 302

五、灸法注意事项 303

第三节 拔罐法 303

四、起罐法 303

一、罐的种类 304

二、拔罐方法 305

三、拔罐法的运用 307

五、拔罐法注意事项 308

第四节 三棱针刺法 309

一、操作方法 309

二、注意事项 310

第五节 皮肤针刺法 310

一、操作方法 311

二、注意事项 312

第六节 皮内针刺法 312

一、操作方法 312

二、注意事项 313

第七节 电针法 313

一、操作方法 313

二、注意事项 315

第八节 穴位注射法 315

一、操作方法 315

二、注意事项 316

第一节 脏腑病辨证处方选穴 318

一、心系病辨证处方选穴 318

第八章 常见脏腑经络病辨证处方选穴 318

二、肝系病辨证处方选穴 320

三、脾系病辨证处方选穴 321

四、肺系病辨证处方选穴 322

五、肾系病辨证处方选穴 323

六、心包病辨证处方选穴 323

七、胆腑病辨证处方选穴 324

八、胃腑病辨证处方选穴 324

九、大肠腑病辨证处方选穴 325

十、膀胱腑病辨证处方选穴 326

十一、小肠、三焦病辨证处方选穴 326

第二节 经脉(络)病辨证处方选穴 326

三、足阳明胃经病辨证处方选穴 327

一、手太阴肺经病辨证处方选穴* 327

二、手阳明大肠经病辨证处方选穴 327

四、足太阴脾经病辨证处方选穴 328

五、手少阴心经病辨证处方选穴 328

六、手太阳小肠经病辨证处方选穴 329

七、足太阳膀胱经病辨证处方选穴 329

八、足少阴肾经病辨证处方选穴 330

九、手厥阴心包经病辨证处方选穴 330

十、手少阳三焦经病辨证处方选穴 330

十一、足少阳胆经病辨证处方选穴 331

十二、足厥阴肝经病辨证处方选穴 331

第三节 奇经八脉病辨证处方选穴 331

一、督脉病辨证处方选穴 331

七、阴跷脉病辨证处方选穴 332

六、阳维脉病辨证处方选穴 332

八、阳跷脉病辨证处方选穴 332

三、冲脉病辨证处方选穴 332

四、带脉病辨证处方选穴 332

二、任脉病辨证处方选穴 332

五、阴维脉病辨证处方选穴 332

第四节 辨证“八法”处方选穴 333

一、虚证补上,实证泻下 333

二、新病取末,久病取本 333

三、动病治远,静病治近 334

四、急症用根,缓症用结 334

第九章 常见症状对症处方选穴 336

第一节 急性症状对症处方选穴 336

一、发热 336

二、中暑 336

四、虚脱 337

五、抽搐 337

三、昏迷 337

第二节 疼痛症状对症处方选穴 338

一、头痛 338

二、耳痛 338

三、眉棱骨痛 339

四、牙痛 339

五、喉痛 339

六、项痛 339

七、胸痛 339

八、胃痛 340

九、胁肋痛 340

十、腹痛 340

十一、腰痛 340

十二、尿道痛 340

二、头昏 341

一、寒战 341

三、失眠 341

十四、足跟痛 341

十三、肛门痛 341

第三节 一般症状对症处方选穴 341

四、嗜眠 342

五、多梦 342

六、多汗 342

七、盗汗 342

八、失声 342

九、咬肌痉挛 342

十、喉头痉挛 342

十四、口臭 343

十六、梅核气 343

十五、流涎 343

十三、口苦 343

十二、鼻衄 343

十一、鼻塞 343

十七、胸闷 344

十八、气短 344

十九、呃逆 344

二十、泛酸 344

二十一、呕吐 344

二十二、消化不良 345

二十三、心悸 345

二十四、腹胀 345

二十五、便秘 345

二十六、尿潴留 345

二十七、尿频 345

二十九、外阴瘙痒 346

三十、脱肛 346

二十八、肛门瘙痒 346

第十章 常见疾病辨病处方选穴 347

第一节 心脑血管疾病辨病处方选穴 347

一、冠心病 347

二、心肌炎 348

三、心脏神经官能症 349

四、风湿性心脏病 349

五、肺原性心脏病 349

六、心动过速 350

七、心律失常 350

八、心房纤颤 350

九、心绞痛 350

十、高血压 350

十四、脉管炎 351

十三、无脉症 351

十二、贫血 351

十一、低血压 351

十五、雷诺病 352

十六、脑震荡 352

十七、脑挫伤 352

十八、高血压脑病 352

十九、脑血管痉挛 353

第二节 呼吸系疾病辨病处方选穴 353

一、上呼吸道感染 353

二、慢性咽炎 353

三、支气管炎 353

四、支气管哮喘 354

五、肺炎(轻症) 355

六、肺结核(轻症) 355

三、胃炎 356

二、胃痉挛 356

一、食管炎 356

第三节 消化系疾病辨病处方选穴 356

四、胃下垂 357

五、胃、十二指肠溃疡(稳定期) 357

六、幽门梗阻 358

七、胃神经官能症 358

八、急性胃肠炎 358

九、急性肠炎 358

十、慢性肠炎 359

十一、肠功能紊乱 359

十二、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359

十三、疳积 359

十四、胆囊炎 359

十九、习惯性便秘 360

十八、肠道蛔虫症 360

十七、慢性肝炎 360

十六、胆道蛔虫症 360

十五、胆结石 360

二十、直肠脱垂 361

二十一、痔出血 361

第四节 生殖泌尿系疾病辨病处方选穴 361

一、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361

二、肾盂肾炎 362

三、膀胱炎 362

四、尿石症 362

五、尿路感染 363

六、尿潴留 363

七、遗尿 363

八、乳糜尿 363

十二、阳痿 364

十一、遗精 364

九、阴囊炎 364

十、睾丸炎 364

十三、早泄 365

十四、不射精 365

第五节 妇科疾病辨病处方选穴 365

一、痛经 365

二、月经不调 366

三、闭经 366

四、功能性子宫出血 367

五、带下过多 367

六、妊娠恶阻 368

七、胎位不正 368

八、滞产 368

九、产后宫缩痛 368

十、产后乳少 368

十二、不孕症 369

十一、急性乳腺炎 369

十三、子宫脱垂 370

十四、盆腔炎 370

十五、阴道炎 371

第六节 神经精神科疾病辨病处方选穴 371

一、癫痫 371

二、精神分裂症 372

三、神经衰弱 373

四、癔症 373

五、脑炎后遗症 374

六、急性脊髓炎 374

七、外伤性截瘫 374

八、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 375

十、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376

九、坐骨神经痛 376

十一、三叉神经痛 377

十二、面肌痉挛 377

十三、臂丛神经痛 377

十四、颈椎综合征 378

十五、肋间神经痛 378

十六、重症肌无力 379

十七、舞蹈病 379

十八、肢端感觉异常症 379

十九、遗传性共济失调 379

二十、夜游症 379

二十一、小儿惊厥 379

三、急性功能性脊椎炎 380

二、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 380

一、落枕 380

第七节 运动科疾病辨病处方选穴 380

四、肩关节周围炎 381

五、颈肩肌筋膜炎 381

六、肱骨外上髁炎 382

七、腕管综合征 382

八、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 382

九、腱鞘囊肿 382

十、髋关节痛 383

十一、膝关节痛 383

十二、踝关节痛 383

十三、跟腱痛 383

十四、痹症 383

三、睑缘炎 384

二、麦粒肿 384

第八节 眼科疾病辨病处方选穴 384

一、急性结膜炎 384

四、电光性眼炎 385

五、浅层点状角膜炎 385

六、色弱症 385

七、青光眼 385

八、假性近视 385

九、眼球震颤 386

十、眼睑下垂 386

十一、泪囊炎 386

第九节 耳鼻咽喉口腔科疾病辨病处方选穴 387

一、耳鸣 387

二、神经性耳聋 387

五、鼻炎 388

三、中耳炎 388

四、耳源性眩晕 388

六、副鼻窦炎 389

七、鼻出血 389

八、嗅觉麻痹 390

九、牙痛 390

十、牙龈炎 390

十一、齿龈出血 390

十二、急性扁桃体炎 390

十三、急性咽喉炎 391

十四、慢性咽喉炎 391

第十节 内分泌科疾病辨病处方选穴 391

一、单纯性甲状腺肿 391

三、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392

四、单纯性肥胖症 392

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392

五、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 393

六、尿崩症 393

第十一节 皮肤科疾病辨病处方选穴 394

一、斑秃 394

二、青年扁平疣 394

三、荨麻疹 394

四、神经性皮炎 395

五、带状疱疹 395

六、结节性红斑 396

七、下肢丹毒 396

第十二节 传染性疾病辨病处方选穴 396

一、流行性感冒 396

二、流行性腮腺炎 397

三、百日咳 397

六、间日疟 398

四、急性细菌性痢疾 398

五、慢性细菌性痢疾 398

第十三节 老年疾病辨病处方选穴 399

一、脑血管意外后遗症 399

二、老年颤症 399

三、老年呆症 400

四、老年郁症 400

五、老年脏躁 400

六、颈椎病 401

七、高血压 402

八、高脂血症 402

九、慢性支气管哮喘 402

十、前列腺炎 403

十一、老年便秘 403

穴名索引 40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