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理化
重离子碰撞理论导论
重离子碰撞理论导论

重离子碰撞理论导论PDF电子书下载

数理化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西德)内伦堡(W. Norenberg),魏登米勒(H.A. Weidenmuller)著;郑春开译
  • 出 版 社: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2
  • ISBN:15175·395
  • 页数:333 页
图书介绍:
《重离子碰撞理论导论》目录

第一章 引言 1

第二章 重离子碰撞的经典理论 4

2.Ⅰ 弹性散射 4

2.1 经典偏转函数与截面 4

2.2 重离子相互作用势 7

2.3 虹散射、光轮散射及螺旋形散射 12

2.3.1 虹散射 12

2.3.2 光轮散射 13

2.3.3 螺旋形散射(轨道散射) 14

2.3.4 在重离子弹性散射方面的应用 15

2.4 量子效应与吸收的限制 16

2.4.1 量子效应的限制 16

2.4.2 吸收的限制 21

2.Ⅱ 深度非弹性(或耗散)碰撞 22

2.5 实验情况 23

2.6 摩擦 29

2.7 摩擦模型所得的结果 34

参考文献 39

第三章 重离子反应的总体性质、复合核的形成 42

3.Ⅰ 反应道的性质、截面的定性特征 42

3.1 反应道、Q值 42

3.2 触点的Q值与形成复合核时的能量释放 43

3.3 擦边碰撞与反应截面 47

3.4 总截面的定性分解 51

3.5 临界角动量与对瞬发裂变的不稳定性 53

3.6 瞬发裂变与复合核的形成 58

3.Ⅰ 能级密度与复合核 60

3.7 核能级密度 60

3.8 转晕能级 64

3.9 转晕能级与复合核的形成 67

3.10 熔合与复合核形成的实验结果、入射道效应 68

参考文献 75

第四章 核散射理论的某些基本概念 77

4.1 弹性散射 77

4.2 非弹性过程 83

参考文献 85

第五章 弹性散射 86

5.1 弹性散射的半经典理论 86

5.1.1 半经典散射振幅的推导 87

5.1.2 虹散射、光轮散射及螺旋散射 94

5.1.3 半经典近似的应用与推广 97

5.2 弹性散射的光学模型 102

5.2.1 光学模型势的参数与冗余度 102

5.2.2 16O+16O的弹性散射 106

5.3 锐切断衍射模型 112

5.3.1 定性的考虑 113

5.3.2 菲湼耳衍射的评述 114

5.3.3 库仑散射与菲涅耳衍射 116

5.3.4 Frahn的衍射图 122

5.3.5 从强吸收模型获得菲涅耳衍射的Frahn的推导 126

5.3.6 菲涅耳衍射与虹折射 129

5.4 光滑切断模型 130

5.4.1 光滑切断模型的一般处理 132

5.4.2 强吸收模型 133

5.5 雷其极点 136

5.5.1 雷其极点的定义和性质 136

5.5.2 衍射模型与雷其极点 141

5.5.3 雷其极点的识别 144

5.5.4 雷其极点的动力学解释 145

参考文献 147

第六章 库仑激发 151

6.1 定性的考虑 152

6.2 一阶微扰论 154

6.2.1 电激发 154

6.2.2 讨论 157

6.2.3 截面的对称化 159

6.2.4 各种近似的评述 160

6.3 高阶效应 161

6.3.1 耦合方程 161

6.3.2 重取向效应 162

6.3.3 双E2激发 164

6.3.4 电偶极极化 165

6.3.5 说明多重库仑激发机制的图象 165

6.4 量子力学的修正 167

6.4.1 耦合方程 168

6.4.2 量子力学修正的讨论 169

6.5 探测库仑激发的方法 171

6.5.1 直接测量被散射粒子的能谱 172

6.5.2 探测退激的γ射线 172

参考文献 172

第七章 非弹性散射与转移反应 174

7.1 经典的考虑 175

7.2 半经典的描述 178

7.3 耦合道与DWBA 187

7.3.1 非弹性散射的耦合道 187

7.3.2 耦合道形式理论中的光学势 188

7.3.3 扭曲波玻恩近似(DWBA) 191

7.3.4 变形核对α粒子的散射 192

7.3.5 耦合道形式理论推广于转移反应 193

7.3.6 弹性转移 198

7.3.7 DWBA与反冲效应 207

7.4 非弹性散射与转移反应DWBA理论的参数化相移模型(光滑切断模型及雷其极点模型) 208

7.4.1 光滑切断模型 209

7.4.2 雷其极点模型 210

参考文献 211

第八章 统计理论 215

8.1 统计模型 216

8.2 复合前衰变 223

8.2.1 实验结果 225

8.2.2 预平衡模型 226

8.3 理论基础 233

参考文献 234

第九章 耗散性或深度非弹性碰撞 237

9.1 实验结果 238

9.2 唯象的输运理论 245

9.2.1 相互作用时间与弛豫现象 250

9.2.2 相对运动的动力学处理 259

9.3 含时间的哈特里-福克计算方法(TDHF) 264

9.4 表面振动的激发 273

9.5 输运现象的统计理论 277

9.5.1 一般考虑 278

9.5.2 半经典输运理论 284

9.5.3 包含相对运动的输运方程 288

9.5.4 某些典型的结果 290

9.5.5 小结 293

参考文献 295

第十章 离子-原子碰撞中的原子效应 301

10.1 内层空位的产生 301

10.2 准原子发出的分子X射线 305

10.3 超重原子中的内电子壳 309

10.4 过临界场中正电子的产生 310

参考文献 314

内容索引 318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