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科研全书 上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2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周宏等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九洲图书出版社;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8
- ISBN:7801142632
- 页数:707 页
目录 1
基础篇 1
教育科研基础知识 1
什么是教育科研 1
教育科研的意义 3
一、加强教育科研,是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3
二、加强教育科研,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 4
三、加强教育科研,是教育决策科学化的需要 4
四、加强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需要 4
中小学校长开展教育科研的意义 6
一、有助于端正教育思想,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6
二、有助于提高科学育人、科学管理的水平 6
三、有助于教育改革 7
四、有助于提高中小学校的理论素养和科研水平 7
教育科研的指导思想 8
教育科研的任务 8
一、总结教育的历史经验 9
二、研究当代教育的发展 9
三、预测教育的未来趋势 9
四、进行国内外教育的比较 9
五、推动教育科学的学科建设 10
教育科研的内容 11
教育科研的原则 12
一、方向性原则 13
二、客观性原则 13
三、科学性原则 13
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14
五、教育科研的方向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 15
六、教育科研的客观性与全面性相结合的原则 15
七、教育科研的继承与创造相结合的原则 16
八、教育科研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原则 17
教育科研的过程 18
一、发现问题 18
二、了解情况 18
三、深入思考 18
四、实践验证 19
教育科研的步骤 19
一、选题 19
二、查阅文献,初步调查了解 19
三、制订研究工作计划 19
四、搜集并整理资料 20
五、分析研究 20
六、撰写报告 20
教育科学知识的特点 20
一、客观性 20
二、规律性 21
三、可验证性 21
四、系统性 21
五、准确性 21
教育科研的性质 21
一、中小学教育科研是一种创造性的认识活动 21
二、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实质是揭示中小学教育领域的本质和规律 22
教育科研的特点 22
一、教育性 22
二、应用性 23
三、群众性 23
四、迟效性 23
教育科研的类型 24
一、中小学教育科研类型是一个多维结构体系 24
二、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 26
三、宏观研究、微观研究和中观研究 27
四、阐释性研究、综述性研究和创造性研究 30
五、实验性研究和个案研究 31
教育科研的理论基础 32
教育科研的哲学方法论基础 32
一、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方法论在中小学教育科研中的作用 32
二、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方法论指导教育科研的特点 33
三、教育科研中的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 34
教育科研的科学方法论基础 34
一、科学方法论的性质及其分类 34
二、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创造性思维过程 35
三、教育科研中的思维方法 36
四、系统论与教育科研 37
五、控制论与教育科研 38
六、信息论与教育科研 41
教育科研的教育科学理论基础 43
一、教育科学理论作为教育科研基础的意义 43
二、教育科学理论影响教育科研的主要领域 44
三、教育科研借鉴教育科学理论的主要方式和方法 44
过程篇 47
教育科研课题的选择 47
一、什么是课题 47
二、课题来源 47
三、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发现、选择的方法 49
四、课题的类型 50
五、为什么进行课题选择 50
六、课题选择的依据与原则 52
七、怎样选定课题 52
八、课题的立项论证 52
九、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论证的组织和实施 53
教育科研计划的制定 54
一、科研计划概述 54
二、教育科研应继承和借鉴哪些内容 55
三、计划制定的步骤和方法 56
四、中小学教育科研计划制定的要求 60
教育科研的实施 61
一、理论假设和研究对象的选择 61
二、教育情报与教育科研 65
三、教育科研资料的搜集 67
四、教育科研资料的整理、分析 71
五、教育情报的利用 74
六、编制方案 76
七、实验方法 82
教育科研成果的表述 83
一、教育科研成果表述的概述 84
二、教育科研报告及撰写 86
三、教育科研论文及撰写 91
教育科研成果的评价及推广应用 100
一、教育科研成果评价的内涵 100
二、教育科研成果评价的作用 101
三、教育科研成果评价的原则 102
四、教育科研成果评价的标准 103
五、教育科研成果评价的程序 104
六、教育科研成果评价的功能 105
七、教育科研成果评价的职能 106
八、教育科研成果评价分析 106
九、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 107
管理篇 109
什么是教育科研管理 109
教育科研管理基本思路 110
一、抓方向,明确中小学科研的目标 110
二、抓舆论,形成学校教育科研氛围 110
三、抓队伍,培养教育科研积极分子 111
四、抓自身,校长要做教育科研带头人 112
教育科研管理的内容 113
教育科研管理的意义 114
教育科研的计划管理 115
一、中小学教育科研计划管理的主要内容 115
二、中小学教育科研计划管理的重点 115
教育科研的过程管理 117
一、计划 117
二、实施 117
三、检查 117
四、总结 118
教育科研的组织管理 118
一、建立中小学教育科研管理机构 118
二、选择适当的教育科研组织形式 119
三、充分发挥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组织效能 119
教育科研的制度管理 120
一、规划制度 120
二、目标考核制度 120
三、立项制度 120
四、监督检查制度 120
五、经费资助制度 121
六、成果处理制度 121
七、表彰奖励制度 121
科研课题管理 121
一、课题指南 121
二、课题形式 122
三、课题申报 122
四、课题组织管理 123
五、课题计划管理 123
六、课题常规管理 123
教育科研课题经费管理 124
教育科研组织机构 126
教育科研机构的任务 127
科研工作评估的内容和标准 128
一、科研工作评估的内容 128
二、科研工作评估的标准 131
科研工作评估实例表格 132
一、教师科研工作评估指标体系表 132
二、科研项目评估指标体系表 134
附:教学成果奖励条例 139
方法篇 141
方法总论 141
哲学方法 148
思维方法 168
科研方法 206
一、观察法 206
二、调查法 222
三、实验法 232
四、教育经验总结法 248
五、文献法 259
六、历史法 275
七、个案研究法 282
八、比较法 295
九、行动研究法 304
十、预测法 309
十一、统计法 316
十二、测量法 331
十三、表列法与图示法 343
十四、内容分析法 355
研究篇 369
名人教育思想研究 369
毛泽东教育思想研究 369
一、教育要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服务 369
二、要使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 370
三、要把理论同实际结合起来 371
四、重视知识分子的作用 372
附:毛泽东教育思想研究十七年 374
一、关于毛泽东教育思想的称谓与概念界说 374
二、关于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376
三、关于毛泽东教育思想的渊源 378
四、关于对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的继承与发展 379
五、关于毛泽东教育思想的特点 380
六、关于毛泽东教育思想的体系 381
七、关于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 383
周恩来教育思想研究 389
一、教育必须有明确的发展方向 390
二、必须注重多种渠道办教育 390
三、成人教育应在学制中占有一定地位 392
四、教师的质量是办好教育的关键 393
五、社会主义社会的人才应该全面发展 394
六、周恩来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395
邓小平教育思想研究 405
一、邓小平教育思想的主要特点 405
二、邓小平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410
三、邓小平教育思想的理论价值 422
四、邓小平教育思想与教育的改革发展 440
五、邓小平教育思想与中国教育的未来 453
素质教育研究 464
素质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 464
一、素质的概念及其结构 464
二、人的全面发展的概念及其结构 465
三、素质教育的概念与产生的背景 465
四、实施素质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466
素质教育的特点 468
一、素质教育的全体性 468
二、素质教育的全面性 468
三、素质教育的基础性 469
四、素质教育的发展性 469
五、素质教育的主体性 469
六、素质教育的开放性 470
素质教育的基本思路 470
一、素质教育提出的实际依据 470
二、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 471
三、素质教育的具体内容 472
四、素质教育实验探索的策略 472
建立素质教育运行机制 474
一、建动力机制——转变思想——转向素质教育的基点 474
二、建导向机制——改革评价——转向素质教育的起点 476
三、建制约机制——常规管理——转向素质教育的支点 477
素质教育和教法、学法改革 478
一、素质教育和教法改革 479
二、素质教育和学法改革 480
三、正确认识和处理教法与学法之间的关系 482
素质教育的“四个基本点” 483
一、认知停靠点 483
二、情感激发点 484
三、思维展开点 485
四、心灵交流点 486
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原则 487
一、全面性原则 487
二、主体性原则 487
三、民主性原则 488
四、发展性原则 488
中学生学校活动的合理安排 488
一、现存中学生学校活动合理安排的模式 488
二、转变教育观念是合理安排中学生学校活动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 489
三、合理安排中学生学校活动与转轨的实际操作 491
小学素质教育目标课程化实验 494
一、实验的理论依据 494
二、实验的目标体系 497
三、实验的基本做法 497
四、实验的基本原则 501
附:加强教育科学研究 推进素质教育实施 502
——江西省“素质教育与教育科研”座谈会发言摘要 502
一、明确素质教育的含义 503
二、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加强教育科研 504
三、积极开展对素质教育的研究 507
四、认真推行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511
教育现代化研究 515
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基本任务及主要特征 515
一、教育现代化与世界教育现代化运动 515
二、我国教育现代化面临的挑战和任务 516
三、我国教育现代化的主要特征 518
我国教育现代化七个价值目标和成就目标 520
一、价值目标 520
二、成就目标 522
教育现代化:一种价值选择 523
中学班级管理思想观念现代化的思考 525
一、中学班主任思想观念现代化的涵义 525
二、新时期中学生思想观念变化的特点 525
三、新时期中学班主任思想观念现代化的思考 526
情境教育研究 529
情境教育的基本原理 529
一、情感驱动原理 529
二、暗示倾向原理 530
三、角色转换原理 530
四、心理场整合原理 531
情境教育的基本模式 532
一、拓宽教育空间,追求教育的整体效益 532
二、缩短心理距离,形成最佳的情绪状态 532
三、通过角色效应,强化主体意识 533
四、注意实际操作,落实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533
情境课程的开发 534
一、学科情境课程的主体作用 534
二、大单元情境课程的联动作用 536
三、野外情境课程的源泉作用 537
四、专项训练情境课程的强化作用 538
五、过渡情境课程的衔接作用 539
愉快教育研究 540
愉快教育的本质 540
愉快教育的科学基础 542
一、愉快教育的哲学基础 542
二、愉快教育的生理学、生理心理学基础 543
三、愉快教育的心理学基础 543
四、愉快教育的教育学基础 544
愉快教育的心理效应 545
一、移情效应 545
二、威信效应 546
三、期望效应 546
四、情感效应 546
愉快教育的内容与方法特点 547
一、新颖性 547
二、适宜性 547
三、审美性 548
四、科学性 548
愉快教育的基本原则 549
一、学生主体性原则 549
二、教育艺术化原则 549
三、教育情感性原则 550
四、教育创造性原则 550
愉快教育的核心 550
快乐教育研究 552
快乐教育理论研究的内容 552
一、快乐教育的定义、实质 552
二、快乐教育的特征 552
三、快乐教育的理论基础 553
四、快乐教育的意义 553
五、快乐教育应处理好两个关系 553
快乐教育研究的哲学基础 554
一、快乐教育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554
二、快乐教育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对立统一规律 554
快乐教育的教育科学理论基础 555
一、快乐教育体现了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555
二、快乐教育中,更好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规律 555
三、快乐教育的教育观,符合时代要求 556
快乐教育的心理学理论基础 556
一、快乐教育符合小学生一般心理品质和个性心理特征 556
二、快乐教育对教学过程的认识,体现出整体心理过程 557
快乐教育实验研究的基本原则 557
一、全面性原则 557
二、和谐性原则 559
三、主动性原则 560
快乐教育的课堂教学特色 561
一、师生关系的和谐之乐 561
二、教师善教之乐 562
三、学生的学习之乐 564
快乐教育的教学方法 564
一、直观演示法 564
二、计算机辅助教学法 565
三、游戏教学法 565
四、表演教学法 565
五、评比竞赛法 566
六、儿歌教学法 566
七、动作操作法 566
八、问题讨论法 567
九、设疑教学法 567
十、分数激励法 567
十一、评价激励法 568
十二、快乐作业法 568
十三、微笑教学法 569
十四、师生换位法 569
十五、教学内容激趣法 569
快乐教育的发展趋势 569
一、快乐教育系统化 569
二、快乐教育深入地进行课堂教学实验研究 570
三、快乐教育实验研究更加规范化、科学化 570
四、快乐教育的研讨和学术交流更加深化和扩展 570
成功教育研究 571
什么是成功教育 571
成功教育的基本思想及改革教育目标的含义 571
一、成功教育的基本思想 571
二、成功教育改革方法的含义 572
成功教育改革基本要素和运行机制 572
一、成功教育的基本要素 572
二、成功教育的运行机制 573
成功教育的基本做法 573
一、不断实现教育思想的转变 574
二、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增加提高学生素质的有关内容 574
三、以成功心理培养和自我教育能力形成为核心,深化德育改革 574
四、以帮助学生成功、创设成功机会为核心,改革教学方法 575
五、从学生水平出发,实施鼓励性评价 576
六、要学生成功,必须要有一大批成功的教师 577
七、要学生成功,必须帮助家长建立成功心理 579
和谐教育研究 580
和谐教育的背景 580
全面实施和谐教育 580
一、确立“务本求实”的和谐办学宗旨 580
二、构建“全面加特长”的和谐育人目标 581
三、推行“完整加特色”的和谐课程体系 583
四、完善“合作加竞争”的和谐管理机制 584
合作学习研究 586
合作学习的内涵及其基本要素 586
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 587
一、集体动力理论 587
二、自控论原理 587
三、课堂教学工学 587
四、动机理论 588
五、社会凝聚力理论 588
六、认知理论 588
合作学习的基本方法 589
一、学生小组成绩分工法(STAD) 589
二、小组——游戏——竞赛法(TGT) 589
三、切块拼接法 589
四、共学式(LT) 590
五、小组调查法(GL) 590
合作学习的教学论启示 590
一、引入合作观念,预示现代教学系统发展的方向 590
二、充分开发和利用教学系统中的人力资源 591
三、注重并发挥课堂教学的情意功能 592
四、较好地处理教学中的几个重要关系 592
合作学习对促进社会化发展的作用 593
一、合作学习在促进儿童社会化中的具体表现 593
二、合作学习促进儿童社会化的原因 595
合作学习中师生的地位及作用 596
目标教学研究 598
目标教学实验的理论基础 598
一、教育目标分类体系 598
二、掌握学习教学策略 598
三、教学评价理论 598
目标教学实验的基本做法 599
一、目标教学实验的单元教学程序 599
二、目标教学实验的课时教学程序 600
对目标教学实验的评价 601
学校特色建设研究 603
学校特色的内涵与本源 603
一、学校特色的内涵 603
二、学校特色的本源 606
学校特色的特征 608
一、学校特色是办学的独特性和普遍性的统一 608
二、学校特色是办学的独特性和优质性的统一 608
三、学校特色是办学的独特性和稳定性的统一 609
学校特色的结构要素 610
一、主题思想 610
二、教育行为方式 611
三、环境氛围 612
学校特色建设的基本条件 613
一、建设学校特色的内部条件 613
二、建设学校特色的外部条件 615
薄弱校的特色建设 616
一、搭好三个台阶 616
二、抓住三个环节 617
三、处理三个关系 617
四、注意三个问题 618
创办特色学校的原则 618
一、整体性原则 618
二、全面发展原则 618
三、主动发展原则 619
四、综合性教育原则 619
创办特色学校应注意处理的几个关系 619
一、办学特色与整体优化的关系 619
二、办学特色的确立与形成的关系 620
三、办学特色与常规的关系 620
四、办学特色与教师形成“教学风格”的关系 621
五、办学特色与培养学生特长的关系 621
学校特色的评价 621
一、学校特色评价的基本特征 621
二、学校特色评价指标确定的依据 622
三、学校特色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框架 623
四、学校特色评价的实施 624
教学模式研究 626
导学模式 626
一、制定目标 626
二、融洽关系 627
三、指导学法 628
四、测试评定 629
五、反馈强化 630
六、及时归因 630
“引导—发现”教学策略 631
一、“引导—发现”教学策略的基本意义 631
二、“引导—发现”教学的一般结构 633
三、“引导—发现”教学的课型变式 634
四、“引导—发现”教学策略的课堂形态 635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 637
一、提出问题 637
二、自学教材 638
三、反馈讲解 638
四、知识“周转” 639
立体型教育研究 641
研究的背景 641
一、从我国教育改革历程引起的思考 641
二、从传统教育观念引起的思考 642
三、从教育史引起的思考 642
四、从社会现实引起的思考 644
立体型教育的理论构思 645
一、基本构件 645
二、操作指导思想 647
三、现实目标 649
教育美学研究 651
教育美学成立的依据 651
一、教育美学形成的科学背景 651
二、教育美学形成的现实基础 652
教育美学的性质和对象 653
一、教育美学的学科性质 653
二、教育美学的研究对象 654
三、教育美学的知识体系 654
教育美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654
一、教育美学与教育学 654
二、教育美学与美学 655
三、教育美学与美育学 655
四、教育美学与心理学 656
五、教育美学与教学艺术论 656
教育美学研究的任务和作用 657
一、教育美学的任务 657
二、教育美学的作用 658
教育美学思想发展历史概览 659
一、外国教育美学思想史略 659
二、中国教育美学思想史略 663
课程教材研究 667
面向21世纪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 667
一、改革的背景 667
二、研究与实验的过程和成果 667
三、研究与实验的反思 674
中学课程的改革 675
一、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 675
二、探索和完善新课程结构 676
三、深化课程改革与更新教育观念 677
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前景展望 679
一、未来社会发展与中小学课程 679
二、面向未来的中小学课程改革策略 681
学习指导研究 686
学习指导的内容及操作框架 686
一、确定中小学学习指导内容的若干依据 686
二、中小学学习指导的内容框架 687
学法指导的危机与学习策略 689
一、学法指导的危机 689
二、学习策略的功能 690
三、学习策略的思维特点 691
四、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692
教给学生“三读法” 694
小学生在不同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的特点 696
一、小学生在不同学习环节中学法的特点 696
二、小学生在不同学习场合中学法的特点 697
三、小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学法的特点 698
柯桥教育实验研究 700
实验的背景 700
实验的思路 701
实验所遵循的方针 703
实验的指导思想 704
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研究 708
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概念 708
“教育”和“生产劳动”的界定 709
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涵义 711
一、教育发展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 711
二、学校教育与工农的生产劳动相结合 711
三、勤工俭学 712
四、成人教育 712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意义 713
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则 715
一、要使教育事业同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 715
二、要贯彻“两个普遍”的原则 716
三、要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717
四、现代科学技术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技术基础 717
当前实施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相应政策和措施 718
一、体制改革方面 718
二、办学模式方面 718
三、课程设置方面 719
四、方法途径方面 719
五、制度法规方面 719
附:加强教育科学研究,把勤工俭学推向新的高度 719
一、加强教育科学研究的必要性 719
二、如何开展教育科学研究 721
三、研究哪些内容 723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问题研究 724
课业负担过重的表现 724
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分析 725
影响“减负”工作顺利开展的主要阻力 726
解决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对策与思考 727
市场经济与教育体制改革研究 730
市场经济体制与办学体制改革 730
一、计划经济体制下办学体制的弊端 730
二、市场经济体制下办学体制的多元化 732
三、社会主义多元化办学体制的完善 736
市场经济体制与教育结构的改革 738
一、教育结构与经济结构的关系 739
二、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发展趋势 741
三、高等教育结构改革的发展趋势 745
四、教育的区域结构和投资结构的改革 748
市场经济体制与招生、就业制度的改革 751
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招生、分配制度 751
二、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走向 753
三、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趋势 756
走内涵发展为主的改革之路 758
一、深化教育领域里的改革 759
二、改革教学管理制度和培养新型人才 761
三、校内管理体制的改革 765
教育基本理论研究 768
教育本质 768
一、教育本质问题的重要意义 768
二、教育本质探讨的偏狭与不足 768
三、教育本质的着眼点应是人的问题 770
四、教育独立论 770
教师教育哲学的主题、视野与风格 776
一、教师教育哲学的主题 776
二、教师教育哲学的视野 778
三、教师教育哲学的风格 780
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及学科地位 782
一、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782
二、教育社会学的学科地位 786
社会分化与教育分流 787
一、社会分化的双重效应与理想目标 787
二、教育分流的功能演变与社会制约 789
三、我国社会分化的现状分析及其对教育分流的正负影响 790
四、形成社会分化与教育分流协调运行机制的对策思考 793
终身学习——教育面向21世纪的重大发展 795
一、什么是终身学习 796
二、为什么要发展终身学习 797
三、终身学习对教育和社会的影响 798
四、对我国发展终身学习的几点建议 800
非理性教育 801
一、“非理性”与“非理性教育” 801
二、理性教育与非理性教育的关系 803
三、怎样看待非理性教育和理性教育 805
文化传统影响教育目标的理论分析 807
一、文化传统影响教育目标的一般过程 807
二、文化传统影响教育目标的性质和效果 809
三、文化传统影响教育目标的动态分析 812
教育发展的本质 815
一、教育发展的含义 815
二、教育发展数量与质量的关系 816
三、教育发展速度与教育效益的关系 817
四、教育发展中教育条件和教育成效的关系 819
五、教育发展的本质内容 820
教育概念的泛化与教育科学范型转换 820
一、范型:教育科学的分化与成熟 820
二、泛化:教育概念的还原 822
三、整合:为了梦想 823
教育产业论与非产业论 825
教育价值概念的历史考察与理论分析 826
一、教育价值概念的历史演变 827
二、教育价值的建构 828
三、教育价值与其他几方面的关系 831
教育活动 832
一、什么是教育活动 833
二、教育活动是由哪些要素构成的 835
三、教育活动的层次结构 836
创造教育的本质 839
一、创造力及创造教育的概念 840
二、创造教育的构成要素以及各要素间的联系 842
三、创造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844
教育规律实现机制的特点及对当代教育的意义 847
一、教育规律实现机制的特点 847
二、教育规律实现机制对当代教育的意义 849
教育规律分类 851
一、关于教育规律分类的方法论问题 851
二、教育规律分类 852
教育的万能、无能、本能 857
一、理论的误导:教育的万能 857
二、实践的偏差:教育的无能 859
三、研究的出路:教育的本能 862
教育规律与教育价值 863
一、教育是一种规律性的活动 863
二、教育是一种价值性的活动 863
三、教育规律与教育价值的关系 864
教育规律的实现机制 866
一、教育规律实现的客观机制 867
二、教育规律实现的主观机制 869
三、教育规律的实现是主观机制和客观机制的有机统一 873
效益导向型教育 874
一、效益导向型教育的依据 875
二、效益导向型教育的实质 876
三、效益导向型教育的内容 879
关于教育的主体性问题 881
一、关于教育主体的主体性问题 881
二、关于教育活动的主体性问题 883
教育目的 886
一、关于教育目的问题的概述 886
二、我国教育目的的历史发展 888
三、关于我国教育目的的几个认识问题 889
主体性教育的目的观 895
一、主体性教育的特点 895
二、主体性教育的目的观的内容 898
学生独立生活技能的本质、结构及培养 902
一、学生独立生活技能研究和培养的重要意义 902
二、独立生活技能的本质及结构 903
三、独立生活技能的培养 904
个性发展与个性化教育 905
教学论研究 910
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 910
看教学过程理论的指导思想 915
现代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 919
走出传统教学模式的契机 922
教与学的关系 926
一、教学的含义 927
二、“主导”、“主体”的意义 928
三、教与学的关系 930
教学原则 932
关于教学总原则的一些观点 933
一、坚持教学与发展相统一的目的性原则 933
二、坚持心理过程中认识结构与非认识结构的动态平衡原则 934
三、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原则 936
四、教学过程的整体性原则 937
教学过程优化 938
问题教学对教学论改革的意义 945
一、从教学论史的发展看问题教学的意义 945
二、问题教学的心理学依据 947
三、问题教学的认识论基础 949
四、作为体系的问题教学 950
五、问题教学的实施对教学论的发展 952
培养评价能力的连带效应 953
一、培养评价能力与传授语文知识 953
二、培养评价能力与智力开发 954
三、培养评价能力与培养其他语文能力 955
四、培养评价能力与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956
教学动力研究的反思与构建 957
一、教学动力研究的众家之说 957
二、教学动力研究的反思 959
三、教学动力研究的构建 962
发展的观点是教学模式运用和操作的一个重要原则 963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点是教学模式运用和操作的基本方法 965
教育管理与评价研究 966
我国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走向及其分析 966
一、我国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走向 966
二、体制改革取得的成就 968
三、体制改革中的问题与矛盾 969
四、经济管理体制改革与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比较 970
教育政策评价的概念、类型 972
一、教育政策评价的概念 973
二、教育政策评价的类型 974
教育评价的消极效应及其预防 976
一、教育评价的消极效应 976
二、教育评价的消极效应的预防 979
教学管理原则 980
一、教学行为和教学要素的协调一致原则 980
二、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同步配合原则 980
三、教学活动和管理资源的有效组合原则 981
四、教学目标和管理渠道的全面整体原则 981
五、尊重规律和注重效益的科学有效原则 982
教育评价的发展及其特点 983
我国教育评价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988
一、教育评价兴起的原因 988
二、教育评价的进展 989
三、对我国教育评价的评价 992
关于学校评价的组织管理方法 994
一、评价组织机构的设置方法 995
二、以自评为主的评价制度的强化方法 995
三、被评者的心理调控机制建设方法 996
我国教育行政职能变革 997
校长负责制与校长素质 1000
一、实行校长负责制,既带来了机会,更面临挑战 1000
二、良好的校长素质是实施校长负责制最重要的保证 1001
三、从组织管理上重视校长素质培养 1003
关于校长负责制的几个理论与实际问题 1003
一、校长负责制的概念 1004
二、校长负责制与学校的党政关系 1006
三、校长负责制与上级领导 1008
成立中介性教育评估机构的必要性 1011
一、当代世界教育评估的制度化、专门化趋势 1011
二、我国教育评估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1012
三、成立中介性教育评估机构的必要性 1013
教育心理研究 1015
完全无意教育的类型、特征及应用 1015
一、完全无意教育的类型 1015
二、完全无意教育的特征 1016
三、完全无意教育的应用 1017
心理健康标准的“社会适应论” 1018
一、心理健康标准的“社会适应论”例说 1018
二、“社会适应论”的哲学推谬和临床证谬 1019
三、心理健康与个人品德不可分割 1021
右脑潜能与脑力潜能的开发模式 1022
一、右脑潜能及其意义 1022
二、脑力潜能开发模式 1024
当前学校心理卫生教育 1026
一、关于心理卫生教育的内涵 1026
二、学生心理卫生的现状 1027
三、高等院校开展心理卫生工作的情况 1028
四、中小学心理卫生教育工作概况 1028
心育:一项重要的奠基工程 1030
学校中的心理教育 1032
一、心理教育的位置 1032
二、心理教育与心理健康 1034
三、心理教育与素质培养 1035
学校心理咨询的一些理论问题 1037
一、明确认识心理咨询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1037
二、正确理解学校心理咨询及其相关概念 1039
三、准确把握学校心理咨询的范围与重点 1040
国外学校心理辅导发展的新特点 1042
一、重视利用团体方式进行辅导 1042
二、行为矫正法倍受关注 1043
三、电脑服务异军突起 1043
四、小学心理辅导逐步推广 1044
五、心理辅导重点将由矫治转向矫治与发展并举 1044
六、建立校内外辅导一体化网络,形成“辅导学生, 1044
人人有责”的良好局面 1044
加强女生心理素质教育 1045
一、启发性别觉悟,提高女生的自我期望,增强其自主、自尊意识 1045
二、扬长避短,使女生获得优异发展,增强其自信意识 1047
三、进行挫折教育,提高女生的心理承受力,增强其自强、自立意识 1048
教育科学研究 1050
推广研究成果应列为教育科研成果的一种类型 1050
一、成果推广活动是一种科研活动 1050
二、推广研究成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 1050
三、成果的推广效益是衡量教育科研效益的重要标志 1051
四、有利于调动和发挥广大教师参加科研的积极性 1051
教育研究方法论 1052
教育科学研究向自然科学借鉴些什么 1058
一、问题的提出 1058
二、借鉴自然科学论证的彻底精神 1059
三、借鉴自然科学用微观研究确定宏观规律的方法 1061
四、借鉴自然科学用间接研究取代直接研究的方法 1062
关于教师运用教育研究成果的自主性和能力的培养问题 1063
教育研究偏离学术目的的表现、原因及其启示 1068
一、教育研究偏离学术目的的主要表现 1068
二、教育研究偏离学术目的的基本原因 1069
三、几点启示 1071
教育研究方法发展研究 1072
信息观视野的教育研究所存在的问题 1075
一、信息观概略 1075
二、用信息观研究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1076
三、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1078
四、用信息观研究教育的前景展望 1078
教师科研意识的培养与素质的提高 1079
一、科研意识培养与教师素质 1080
二、科研意识培养与教师成才 1081
三、科研意识培养与教师管理 1082
比较教育研究方法的历史演变 1083
一、比较教育史前时期的研究方法 1083
二、比较教育发展第一阶段的研究方法 1085
三、比较教育发展第二阶段的研究方法 1086
四、比较教育发展第三阶段的研究方法 1088
实施小学生行为规范达标活动的实践研究 1095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095
二、课题研究的思路 1095
三、课题的实施 1096
四、课题的效果 1100
初中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现状调查与教育改革的思考 1101
一、问题的提出 1101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1101
三、结果与分析 1102
四、原因探寻 1103
五、教育改革的启示 1105
九年一贯制素质教育模式研究 1106
一、一体化的管理网络与规范 1106
二、三段一体的学校教育新格局 1107
三、开放型的德育环境与德育机制 1109
四、全面而科学的素质教育质量观 1110
五、科学研究为先导的教育教学活动 1111
苏南小城镇小学教育现代化工程个案研究 1113
一、个案研究的背景 1113
二、个案现状评定 1115
三、个案的成因分析 1117
四、个案研究的启示 1118
单元达标教学的研究 1121
一、教学新体系的构建 1121
二、教学新体系对传统教学体系的发展 1128
“课内目标自学”学法实验报告 1130
一、实验的目的要求 1130
二、实验的准备工作 1130
三、实验的理论与实践 1130
四、实验的效果 1132
小学导练课型阅读学法序列训练实验 1134
一、设立学法训练点——能力结构序列化 1135
二、编拟《导练教程》——学法结构操作化 1136
三、实施课堂导练——导练结构程序化 1137
“和乐教育”改革实验方案 1138
一、问题的提出 1139
二、课题的界定和理论假说 1139
三、实验的目标 1140
四、实验研究因子的主要内容 1142
五、实验研究的方法 1142
顺义县中小学教育整体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1143
一、探索性实验阶段 1143
二、实验发展阶段 1143
三、区域性实验阶段 1147
中学环境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1148
一、研究概述 1148
二、基本经验 1149
三、几点思考 1151
初高中学生创造能力和学习能力同步增长实验报告 1153
一、问题与假设 1153
二、设计与实施 1154
三、效果与成果 1158
四、结论与讨论 1159
五、结束语 1162
教会学生学习 1162
——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研究的实验报告 1162
一、实验的缘起 1162
二、实验的理论依据 1163
三、实验的目标 1164
四、实验的措施 1164
五、实验的成效 1168
初中学习困难学生教育研究报告 1170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70
二、研究的目标、原则 1170
三、研究结果 1170
改百分制为等级制评价 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 1175
——烟台市“小学考试制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课题 1175
研究阶段性总结报告 1175
一、改革的背景和意义 1175
二、目的和内容 1176
三、所遵循的原则 1176
四、思路及评价过程 1177
五、几项措施 1179
六、初步效果 1180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办学模式和课程体系——《普通高中办学模式和课程设置研究与试验》阶段报告 1182
一、关于普通高中毕业生升学与就业后的追踪调查 1182
二、关于普通高中办学模式的研究 1182
三、关于普通高中课程设置的研究 1184
四、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的问题 1186
小学艺术教育现代化模式构想 1187
一、课题的提出 1187
二、课题的涵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1187
三、研究的目标体系 1188
四、研究的操作方法 1188
五、研究的步骤(略) 1190
六、研究成果的评价(略) 1190
小学素质教育模式研究 1191
一、对素质教育的基本认识 1191
二、对小学素质教育模式的基本构想 1193
三、加速构建小学素质教育模式的基本策略 1195
初中生整体素质发展实验研究 1196
一、问题背景 1196
二、研究目的 1201
三、研究方法 1201
四、研究结果与讨论 1203
经验篇 1207
搞好教育科研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由之路 1207
一、提高对教育科研重要性的认识 1207
二、开展教育科研必须抓四项工作 1207
三、教育科研为教改注入了活力,带来了生机 1210
创设“师生共为主体,双向和谐活动”的教育氛围 1211
一、转变教育观念,师生共为主体 1211
二、创设教育氛围,双向和谐活动 1211
“活动教学与中小学生素质发展”课题实验的认识和体会 1215
一、两点认识 1215
二、五点注意 1217
学校应积极推广应用教研成果 1220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1221
二、发挥学校的组织领导作用和教研机构的指导作用 1221
增强科研意识 开展教育研究 1222
一、转变思维方式,增强科研意识 1222
二、加强教育科研,提高师资水平 1223
三、向科研要质量 1223
搞好课题实验及成果推广 提高教育科研工作水平 1224
一、健全教育科研机构,提高科研人员素质 1224
二、广引博揽外地经验,在实验中拮取其精华 1225
三、科研成果,成功一项,及时推广一项 1226
提高教师科研素质“引路工程” 1227
一、教育科研离不开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 1227
二、实施教育科研“引路工程”的目标 1228
坚持开展教育科研 全面提高教学水平 1230
一、充分发挥教育科研作用,促进学校整体全面发展 1231
二、精心组织教育科研实践,推动教育科研深入展开 1231
三、关于中学教育科研的几点思考 1233
附1:论文精粹 1235
三个面向:中国教育发展的指导方针 1235
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教育发展 1240
愉快教育——教育理想的现实道路及其发展走向 1245
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249
试论中学生的厌学症与辅导 1251
回归主体 发展主体——论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价值取向 1257
关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思考 1262
论中学生独立分析能力的培养 1265
关于基础教育现状的调查及思考 1268
论持续发展与中小学环境教育 1272
要重视学科教学策略的研究 1276
论现时教育实验的误区与危害 1281
论自由时间与学生全面发展 1283
论科学哲学的发展对教育研究的影响 1289
中学要重视教师的科研工作 1294
走出误区,确立重点中学教育科研新思路 1297
重点中学教育现代化的战略选择及发展取向 1300
从农村初中教育目标看农村初中办学模式 1304
中小学闲暇教育简论 1309
基础教育改革的新方向——效益导向型教育 1312
教学方法改革思路的理性思考 1317
儿童创造力教育的体系构建 1320
个性培养:开发中小学生科技创造力的重要阶梯 1325
中小学法制教育论略 1328
浅论中小学衔接问题 1330
附2: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各级各类研究课题表 1335
- 《看漫画学钢琴 技巧 3》高宁译;(日)川崎美雪 2019
-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生活适应 二年级 上》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特殊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编著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本书编写组 2020
- 《“十三五”规划教材 中药鉴定学实验 供中药学 药学及相关专业使用 第2版》吴啟南 2018
-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全国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中国)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9
- 《教育学考研应试宝典》徐影主编 2019
- 《语文教育教学实践探索》陈德收 2018
- 《家庭音乐素养教育》刘畅 2018
- 《学前教育学》王换成主编 2019
- 《断陷湖盆比较沉积学与油气储层》赵永胜等著 1996
- 《高考快速作文指导》张吉武,鲍志伸主编 2002
- 《建筑施工企业统计》杨淑芝主编 2008
- 《钒产业技术及应用》高峰,彭清静,华骏主编 2019
- 《近代旅游指南汇刊二编 16》王强主编 2017
- 《汉语词汇知识与习得研究》邢红兵主编 2019
- 《黄遵宪集 4》陈铮主编 2019
- 《孙诒让集 1》丁进主编 2016
- 《近代世界史文献丛编 19》王强主编 2017
- 《激光加工实训技能指导理实一体化教程 下》王秀军,徐永红主编;刘波,刘克生副主编 2017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全国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中国)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9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
- 《人民院士》吴娜著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中国人民的心》杨朔著;夕琳编 2019
- 《高等院校旅游专业系列教材 旅游企业岗位培训系列教材 新编北京导游英语》杨昆,鄢莉,谭明华 2019
- 《有声音乐系列图书 约翰·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 4》约翰·汤普森著 2017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文学作品精选 短篇小说卷 上 全2册》贺邵俊主编 2019
- 《有声音乐系列图书 钢琴天天练练 4》E-M·伯纳姆(Burnam E.M.)著;钱泥译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