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教育原理
教育原理

教育原理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桂生著
  • 出 版 社: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3
  • ISBN:7561709269
  • 页数:335 页
图书介绍:陈桂生,1933年生,江苏高邮市人。教育学教授,曾执教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育原理》一书,曾获1997年普通高等学校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教育原理》目录
标签:原理 教育

目录 1

Ⅰ 1

1教育的简单要素 3

引言:分析“教育的简单要素”是从理论上考察教育问题的起点 3

一、什么是“教育的简单要素” 3

二、前人关于教育要素问题的探索 4

三、参照马克思分解劳动的思路考察教育问题的尝试 10

2教育过程中的两极:教育主体与客体 13

一、教育对象的发现 14

二、教育主体职能的分解 18

三、教育主体与客体关系的类型 21

一、作为“教育资料”源泉的文化 27

3教育资料的构成 27

二、从文化资料到“教育资料”:教育资料的构成 34

三、“教育资料”:人类教育文明的“测量器” 36

四、教育对文化资料的抉择与提炼 38

五、教育过程三要素之间的关系 41

4教育组织型式的演变 42

一、“学校”的概念 43

二、教育形式化(或形式化教育)的发生 45

三、教育主体与客体结合方式的变化 47

四、教育实体内部结构复杂化 58

5制度化教育的形成 66

一、各级学校系统的发生 67

二、各类学校系统的发生 70

三、制度化教育的形成 73

四、教育系统对教育实体、教育过程的影响 75

五、教育组织型式演变的趋势 76

六、制度化教育在中国 81

Ⅱ 87

6教育与传播媒介 87

引言:传播媒介在教育上的意义 87

一、有声语言与教育的发生 88

二、文字与正式教育的形成 89

三、大众传播媒介开辟的教育前景及引发的教育问题 91

四、传播媒介在教育上的应用 93

7教育与社会生产力 95

引言:教育活动的社会背景问题 95

一、考察教育与生产力关系问题的方法 99

二、从劳动的技术基础看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100

三、从劳动的社会属性看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教育的“生产”属性问题 106

四、生产力作为教育占有人口资源与物质资源的限度 110

五、教育发展与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状态 112

六、教育在现代生产中的地位 115

8教育与社会经济结构 117

引言:作为教育活动背景的社会经济结构 117

一、考察教育与社会经济结构关系问题的视角 119

二、社会经济结构与受教育机会的分配:社会的不平等与教育的不平等 120

三、社会经济结构与教育的社会性质:不平等的社会与不平等的教育 126

四、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平等”问题 133

9教育与政治 137

引言:考察教育与政治关系问题的视角 137

一、教育与政治关系的发生 138

二、政治作为教育的动因、教育的政治控制与调节 140

三、教育中的政治:教育的民主与民主的教育 145

四、教育的“政治”属性问题:教育作为“阶级斗争的工具” 151

五、教育民主化的实质与趋势 160

10教育与闲暇 163

引言:“闲暇教育”:当代教育的新课题 163

一、教育与闲暇关系的演变 164

二、“闲暇教育”性质的转变 167

三、基于现代“闲暇”观念的“闲暇教育” 174

11教育的“自我保存”与“自我更新”的属性 176

引言:社会中的教育 176

一、教育“自我保存”的属性 177

二、教育“自我更新”的潜力 182

三、教育“自我保存”、“自我更新”与教育战略的确定 183

引言:教育本质问题:“教育是什么”、“教育应当是什么” 189

Ⅲ 189

12教育的本质 189

一、教育的定义问题 191

二、近代以来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探索 196

三、怎样看待教育本质问题 206

四、资本主义教育本质 207

五、社会主义教育以“人”为本位或以“社会”为本位吗 208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以来的教育“以社会为本位”吗 211

七、我国教育在社会需求与人的发展之间的抉择与统合 216

13教育目的 218

引言:“教育目的”的概念 218

一、教育目的的抉择 220

二、关于教育目的的传统观念与当代思考 229

三、教育目的的导向机制 234

14教育的构成 243

引言:教育理论上的一个误区 243

一、各育的发生,各育在教育构成中地位的变化 244

二、在什么意义上分解教育的组成部分 251

三、确立“全方位教育”的观念 253

15学校的职能 256

引言:研究学校职能问题的方法 256

一、学校职能的演变 258

二、学校职能的分解 259

三、学校职能组合的类型,现代西方学校的异化 265

四、资本主义学校职能观的实质及我国社会主义学校职能的价值取向 268

16教育与家庭 272

引言:考察教育与家庭关系问题的视角 272

一、“家庭教育”的概念 274

二、家庭在“教育机构群”中地位的变化 276

三、现代家庭与学校职能的错位 278

四、家庭教育的趋向 282

五、家庭与学校关系形态的演变,“家庭学校”的问世 284

Ⅳ 291

17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育理论问题 291

一、社会主义教育:新民主主义教育的继续与发展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教育道路的历史经验 292

二、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育性质与职能问题的探索 294

三、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育的新情况与新课题 299

〔附录一〕我国近十年间关于若干教育理论问题的论争述评 304

1.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论争述评 304

2.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问题的论争述评 314

〔附录二〕本书17个部分中尝试探索与尚待解决的问题 32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