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民国社会经济史
民国社会经济史

民国社会经济史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2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陆仰渊,方庆秋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1
  • ISBN:7501714398
  • 页数:883 页
图书介绍: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七五”重点研究课题:本书论述了民国时期国家的经济制度、经济法规、经济政策和经济结构的设立及演变;全面论述了财政、金融、工矿、农业、交通、邮电、商业等诸方面的发展变化。
上一篇:会计案例下一篇:外贸企业会计实务
《民国社会经济史》目录

一、关于民国社会经济史的研究对象 1

绪论 1

第一章 中华民国建立前的中国社会经济 3

一、中国传统经济往何处去 3

第一节 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经济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

第一编 中华民国的建立和近代经济的初步发展(1912年一1927年) 3

二、民国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总趋势和总方向 4

二、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对中国传统经济的冲击 5

三、民国时期中国社会经济成分的构成和关系 6

第二节 中国近代工业的诞生 8

一、在华外国资本企业的出现 8

四、工商不协调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11

二、清政府创办的官营工矿业 11

五、关于民国社会经济史的分期 13

三、民营资本企业 16

第三节 中国近代交通运输业的出现 23

一、铁路的修筑 23

二、轮船航运业及海港的开发 25

三、近代邮电设施的建立 29

第四节 中国近代金融和贸易的兴起 32

一、新式银行的兴起 32

二、对外贸易 37

三、新式商业的产生与发展 42

第五节 中国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诞生 44

一、中国无产阶级的诞生及其特点 44

二、中国资产阶级的产生及其活动 47

第二章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经济政策和孙中山的经济思想 51

第一节 南京临时政府的经济政策 51

一、经济纲领和总目标 51

二、为解决财政困难而采取的紧急措施 54

三、改革币制和整顿金融的尝试 59

四、鼓励发展近代实业 61

五、经济社团组织的兴起 64

第二节 南京临时政府时期孙中山的经济思想 67

一、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构想 67

二、关于民生主义思想 71

三、孙中山辞去大总统后的实业计划 76

第三章 北京政府的财政与金融 82

第一节 财政与税收 82

一、财政 82

二、税收 87

三、海关与关税 94

一、国家银行和专业银行的组建 97

第二节 银行与货币 97

二、各省地方银行的设立 100

三、私营银行、信托公司、交易所和银行公会 102

四、外国金融势力的扩展 106

五、货币的整理与发行 108

第三节 北京政府的内外债 110

一、外债 110

二、内债 115

第一节 工矿业 117

一、工矿业的发展阶段及特点 117

第四章 北京政府时期的工商交通通讯业 117

二、北京政府的工矿业政策 121

三、采矿业 123

四、纺织、食品和其它轻工业 132

五、冶金、机械、电力、化学工业 144

六、外国资本对华投资的新特点 150

第二节 商业和外贸 152

一、北京政府的商业政策 152

二、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扩大 156

三、新式商业的崛起和民族商业资本集团的出现 159

四、在华外国资本商业 161

五、对外贸易 162

六、中国人民的抵制“洋货”运动 165

第三节 交通和邮电 166

一、铁路 166

二、公路 168

三、航运 169

四、邮政和电讯 173

第四节 广东革命政府的财政经济 175

一、广东革命政府的财政 175

二、广东革命政府的金融与公债 178

三、广东革命政府对工农业生产的扶持 180

一、北京政府的农业政策与农业生产 185

第五章 北京政府时期的农业和农村社会经济 185

第一节 农业 185

二、南黄海沿岸的盐垦业 190

三、东北和其它各地的农垦业 195

第二节 农村社会经济的嬗变 198

一、地主经济的分化与衰落 198

二、富农经济的发展 201

三、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 202

四、农村经济的衰败与农民生活的贫困化 207

一、国民政府成立初期的财政经济决策 215

第一节 国民政府的基本经济政策 215

第六章 南京国民政府的基本经济政策与经济管理体制 215

第二编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的十年经济(1928年—1937年7月) 215

二、实业四年计划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219

第二节 财政经济行政管理体制的建立 222

一、财政行政管理机构 222

二、工矿农商行政管理机构 226

三、交通邮电行政管理机构 229

四、全国经济委员会及其它经济行政机构 233

一、商会与工商同业公会 236

第三节 财政经济社会团体的组织立案 236

二、社会经济学术团体 240

第七章 国民政府的财政收支与债务 244

第一节 财政收支制度的整顿 244

一、国家与地方收支的划分 244

二、中央与地方财政预决算的施行 247

三、财政收支概况 250

第二节 国民政府的内债 254

一、国民政府的内债政策与措施 254

二、内债的发行 256

三、内债的整理 257

一、整理旧债举借新债 260

第三节 国民政府的外债 260

二、棉麦借款 262

三、外债的整理 266

第八章 国民政府的税制与税收 270

第一节 国民政府的税制改革 270

一、统一税务机构 270

二、裁撤厘金制度 274

三、改征货物统税 278

四、整顿田赋 282

五、其它捐税的整顿与废除苛杂 287

一、收回海关自主权 291

第二节 海关自主与关税 291

二、关税税制改革 294

三、海关自主后的关政 299

第三节 盐政与盐税 302

一、盐政机构的改组 302

二、场产的整理 305

三、运销制度与盐税的改革整顿 308

第九章 金融与币制改革 312

第一节 国家银行的建立 312

一、中央银行的建立及其发展 312

二、中国银行与交通银行的增资和改组 316

三、中国农民银行的建立 318

四、邮政储金汇业局和中央信托局的设立 321

第二节 银行法的颁布与金融业的演变 323

一、银行法的颁布 323

二、银行业务的发展和变化 326

三、钱庄的衰落 329

四、在华外国资本银行的变化 331

第三节 废两改元与币制改革 332

一、度两改元 332

二、美国白银政策对中国的影响 336

三、币制改革的实施及其内容 339

第十章 近代工业的发展 345

第一节 国民政府的工业政策 345

一、国民政府关于建立国家资本工业的决策 345

二、对民营工业的整理与扶持 346

三、《工厂法》的颁布 349

四、《矿业法》的公布 351

第二节 煤、铁和有色金属矿的开采 353

一、煤矿的整顿和开发 353

二、铁矿及有色金属矿的开采 355

三、石油的勘探和开发 361

一、冶金工业 364

第三节 冶金、机械、电力、化学工业 364

二、机械与电子工业 367

三、电力工业 370

四、化学工业 372

第四节 在曲折道路上的轻纺工业 375

一、棉纺织工业 375

二、手工棉纺织业 378

三、丝纺织工业 379

四、食品工业 382

五、其它轻工业 384

第十一章 农业与农村社会经济 385

一、农村复兴委员会与农本局的设立 389

第一节 国民政府的农业政策与措施 389

二、政府对农产品的统制政策 392

三、“二五减租”和“土地法” 395

四、水利行政与导淮治黄措施 396

第二节 农业生产和农村社会经济 399

一、农业生产的徘徊状态 399

二、社会团体的农村社会改良活动 404

三、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乡关系的加强 407

第十二章 商业和外贸 411

第一节 国内市场 411

一、国内商业经济的新特点 411

二、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414

三、商业资本与工业资本的新关系 418

第二节 对外贸易 421

一、国民政府的外贸政策 421

二、十年间进出口贸易概况 423

三、华北走私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427

第十三章 交通运输和通讯设施 432

第一节 铁路建设 432

一、国民政府的铁路建设计划 432

二、铁路债务的整理与筑路资金的筹措 436

三、新建铁路的特点 439

四、铁路管理和客货运输的整理 444

第二节 公路交通 450

一、公路建设计划及其实施概况 450

二、公路运输 453

第三节 航运业与海港建设 456

一、航政管理机关的设立与航运业的发展 456

二、招商局的整顿与改组 460

三、海港的新建与扩建 465

四、民用航空业的建立 468

一、邮政管理权的调整与邮政事务的扩大 471

第四节 邮电通讯的发展 471

二、有线电报与无线电报 478

三、长途电话与市内电话 482

第十四章 革命根据地的财政和经济 486

第一节 根据地的土地革命 486

一、中共土地革命的政策和路线 486

二、土地革命的展开 491

第二节 根据地的财政经济建设 493

一、根据地经济建设方针的确定 493

二、根据地的财政和金融 495

三、根据地的农业 500

四、根据地的工业、交通和邮电 505

五、根据地的商业 511

第三编 抗战烽火中的国民经济(1937年7月—1945年8月) 519

第十五章 国民政府的战时经济体制 519

第一节 国民政府战时经济决策机构的调整 519

一、抗战初期国民政府的经济调整方案 519

二、战时经济体系纲领的制定 522

三、抗战初期经济行政机构的调整 526

四、战时经济机构的继续调整 528

第二节 战时经济统制的实施 530

一、战时经济统制法令的颁布 530

三、战时棉花纱布统制 531

二、战时粮食统制 533

四、战时工业器材统制 538

五、战时外销物资统制 541

第一节 战时财政 542

一、战时财政政策的调整 542

第十六章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财政与金融 543

二、战时财政机构与体制的调整 546

三、重庆国民政府的财政收支 548

第二节 大后方的金融 557

一、国民政府安定金融的措施 557

二、四联总处在后方的业务活动 560

三、对后方其它金融业的整顿 567

四、货币超额发行与通货膨胀 570

第十七章 大后方的工农业及交通通讯业 574

第一节 工矿内迁 574

一、工矿内迁决策及措施 574

二、厂矿内迁概况 577

三、内迁工厂对后方经济的作用 582

第二节 后方工矿业 587

一、后方工矿业的特点 587

二、采矿业 589

三、电力、钢铁与机械工业 593

四、化学与水泥工业 597

五、轻纺工业 599

第三节 后方的农业和农村社会经济 603

一、国民政府对后方农业的基本政策和措施 603

二、农村社会经济的兴衰 606

第四节 战时交通通讯业 610

一、后方的铁路建设 610

二、公路建设与公路运输 617

二、水运、航空及驿运 62

四、邮电通讯 621

一、战时的贸易管制 631

第五节 后方的国内外贸易 631

二、后方的商业 634

三、后方的对外贸易 637

四、后方的通货膨胀与物价波动 642

第十八章 日伪统治下的沦陷区经济 645

第一节 台湾沦陷后的殖民地经济 645

一、日本对台湾的殖民地经济政策 645

二、日本殖民当局对台湾的金融控制 648

三、日本对台湾的农业掠夺 650

四、台湾的工业和日本对台湾工矿业的掠夺 653

五、不平等的日台殖民地式贸易 657

一、日本对中国东北的经济掠夺政策 660

第二节 日伪统治下的东北殖民地经济 660

二、日本对中国东北财政和金融的侵占 664

三、日本对东北工矿的统制和掠夺 667

四、日本对东北交通、通讯业的侵占 671

五、“九·一八”后日本对东北海关的侵占 673

六、在日寇铁蹄下的东北农村经济 677

第三节 日本对关内沦陷区的经济掠夺 681

一、日本对关内沦陷区的经济掠夺政策 681

二、日本对关内工矿业的破坏与掠夺 683

三、日伪对关内沦陷区的金融掠夺 687

四、日伪在沦陷区的贸易统制 689

五、日本对关内沦陷区的农业掠夺 691

二、租界内工业的畸形发展 691

第四节 在日军包围下的上海租界内经济 692

一、日军占领上海后租界内的经济形势 692

三、租界内商业的虚假繁荣和对外贸易 697

四、租界内的金融业 700

第十九章 抗日根据地的新民主主义经济 704

第一节 中共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和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建设方针 704

一、中共的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 704

二、抗日根据地经济建设的方针和政策 705

一、抗日根据地的财政 709

第二节 抗日根据地的财政、金融和商业 709

二、抗日根据地的金融 712

三、抗日根据地的商业 715

第三节 抗日根据地的工农业生产 717

一、农业生产 717

二、大生产运动 719

三、工业生产 721

第一节 国民政府的经济接收 727

一、经济接收机构的建立 727

第二十章 抗战胜利后的经济接收和复员 727

第四编 南京政府经济的总崩溃(1945年8月—1949年10月) 727

二、对财政、金融的接收 731

三、对工矿企业的接收 734

四、对交通运输业的接收 738

五、接收中的贪污、舞弊和损失 742

第二节 工矿企业的复员 746

一、对接收工矿企业的处理 746

二、内迁工厂的复员 750

三、工矿生产的恢复 757

第二十一章 国家垄断资本、官僚资本对国民经济的垄断 762

第一节 国家垄断资本集团的进一步发展 762

一、国家金融垄断资本集团的进一步发展 762

二、资源委员会进一步对重工业的垄断 765

三、中纺公司等新国家垄断资本集团的建立 770

第二节 官僚资本的发展及其危害 775

一、孔祥熙家族所控制的企业 775

二、宋子文及其家族控制的企业 776

三、国民党一些派系所控制的企业 778

第三节 战后美国对华经济政策和国家垄断资本对美国经济的依赖 782

一、战后国际经济环境和外国在华资本的变化 782

二、战后美国的对华经济政策 783

三、美国的对华援助和对华贷款 787

四、中美新经济条约的签订和中国政府对美国的经济依赖 791

第二十二章 南京政府财政经济的总崩溃 794

第一节 财政危机 794

一、惊人的财政赤字 794

二、内债和外债 798

三、苛捐杂税 801

第二节 金融崩溃 806

一、滥发纸币造成恶性通货膨胀 806

二、黄金风潮 810

三、金圆券和限价 815

四、银元券和新台和 820

一、美国剩余物资的倾销 825

第三节 民营工商业的厄运 825

一“官倒”盛行 829

三、民营工商业遭受打击 833

第四节 农业破产, 839

一、战后农村的凋敝 839

二、农民的沉重负担 843

三、农村经济的衰落 845

第二十三章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和经济发展 851

第一节 土地改革 851

一、反奸清算 减租减息 851

二、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改变 853

三、土地改革的过程 855

四、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860

第二节 解放区的财政与金融 863

一、解放区的财政 863

二、新解放区银行的设立与解放区银行的统一 865

三、肃清伪币与统一货币 867

第三节 解放区的农业和工商业 870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 870

二、解放区的农业互助合作运动 872

三、中国共产党的工商业政策 874

四、工商业的恢复和发展 87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