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大众传播学理论
大众传播学理论

大众传播学理论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Melvin L. De Feleur,Sandra Ball-Rokeacha 著;杜力平译
  • 出 版 社: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
  • 出版年份:1991
  • ISBN:9571104248
  • 页数:392 页
图书介绍:
《大众传播学理论》目录

目录出版前言序言第一部分 大众传播的起源第一章 人类传播的发展阶段 3

开端 4

过渡理论 7

□符号和信号时代 11

□说话和语言时代 16

□文字时代 19

□印刷时代 23

□大众传播时代 27

大众传播的性质及影响 28

□中心问题 31

□社会学范例:社会组织 32

□心理学范例:个人 41

注解 46

第二章 大众报纸的出现 51

媒介发展的周期性方式 53

大众报纸 54

□先驱报纸 55

□美洲殖民地报纸 56

□人人看的报纸 57

□社会及机械技术的进化 60

□快速扩散时期 60

□报纸普及的高峰期 61

冲突和报纸的变化 61

□黄色新闻 62

□社会控制系统的出现 63

□大众报纸的未来 64

注解 68

第三章 电影的发展 69

技术进步 70

□投影和暗箱 71

□连续动作幻觉 74

□摄取暗箱成像 75

□电影成为现实 81

社会进化:电影成为大众媒介 82

□初期电影的内容及观众 83

□镍币影院时代 84

□成熟电影 85

量变方式 87

注解 91

第四章 广播媒介的建立 93

电讯的进化 93

□扩大传播需求 94

□电学的科学进步 96

□电报 99

□无线电报 100

从无线电报到无线电话 102

□传送人声 103

□私有制和赢利动机 104

□无线电收音机 105

□控制问题 107

□开始定时广播 107

□干扰和经费问题 109

□电台商业化 114

□无线电的黄金时代 115

电视业的发展 119

□电视机作为地位象征 120

□增长障碍 120

□电视得到迅速采纳 122

□有线电视的到来 123

□录影机 126

综述 131

注解 132

第五章 大众媒介成为社会系统 135

美国社会中的媒介稳定性 138

具有长期历史的问题 139

功能分析的基点 142

媒介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44

□低级趣味内容的重复现象 145

□系统的成分及范围 146

□外界条件 150

□保持系统稳定 151

注解 154

第二部分 大众传播的效果第六章 大众社会及魔弹理论 159

进化论范例和大众社会的概念 161

□孔德的集体有机体观念 162

□斯宾塞的有机体比拟 165

□特尼斯的社会契约理论 167

□涂尔干对分工的剖析 170

大众社会理论的出现 173

大众社会和魔弹论 175

□战时宣传以及对媒介效力的信念 175

□魔弹结论的假设基础 179

注解 181

第七章 影响不一理论 185

个人差异论 189

□个人差异原因:是学习还是遗传 189

□心理图像和市场分割 197

社会分化论 199

□社会分化的意义 200

□现代社会的社会分化 202

□社会学实验性研究的兴起 202

□次文化 204

□使用和满足的观念 205

□「人口分布特征」成为市场分割基础 207

□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联系 207

□大众传播过程中的有选择性的影响 208

社会关系论 209

□两极传播及影响论 212

□创新采纳论 213

影响不一理论的现实意义 215

注解 219

第八章 社会化和间接影响理论 223

短期角度与长期角度 224

□范例的局限 224

□方法的局限 225

媒介作为社会化动因 229

□社会化的性质 229

□社会化和个人 230

□社会化和社会 233

模仿论 234

□社会或观察学习论 234

□模仿过程 238

社会期待论 242

□社会组织论 242

□媒介描述作为社会期待的来源 247

注解 250

第九章 大众传播和意义构成 253

过渡时代寻求原理 255

古老的问题:我们如何认识现实? 259

□概念:知识的基础 261

□常规:传播的根据 263

□行为:认识现实的结果 266

□对认识原理的漫长求索 268

现代答案:社会构成论 274

□语言学:通过语言认识现实 275

□人类学:意义构成过程中的文化相对性 277

□社会学:象征性相互作用和现实概念 279

□社会心理学:现实意义的先验图式 283

大众传播和媒介转述的现实的影响 286

□报刊的意义构成功能 288

□培养论 291

□报界的议程安排功能 293

□媒介的言谈和语言功能 294

注解 298

第十章 几种理论性的说服策略 303

心理能动策略 306

□认识因素和行为 307

□修正认识因素以影响行为 309

社会文化策略 312

□社会期待和行为 313

□修正社会期待以影响行为 315

意义构成策略 322

□意义构成和行为 322

□修正意义以影响行为 323

注解 327

第三部分 现代社会中的媒介第十一章 媒介系统依赖论 331

媒介效果理论的根源 333

媒介依赖关系的概念化 336

□媒介依赖关系的双向性质 338

□个人与媒介系统的依赖关系 340

□认识论范例的贡献 345

基本范例与媒介系统依赖论 345

□象征性相互作用论范例的贡献 350

□冲突论及结构功能论范例的贡献 353

媒介依赖关系变化的说明 356

□进化论范例的贡献 357

□变化的波纹效果 358

媒介和社会 360

注解 362

第十二章 新兴媒介系统 365

电脑的影响 366

□个人电脑 367

□服务性经济中的电脑 369

□电脑和大众媒介 373

基本有线电视 374

□卫星传送的有线电视 375

□直播卫星系统 378

交往性传播系统 379

□电话基础之上的系统 380

□电视基础之上的交往性媒介 381

□交往性视屏信息 384

□交往技术向媒介系统转化 386

注解 39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