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手册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3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裘雪友等主编;史万青等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2
- ISBN:7800201996
- 页数:1624 页
第一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1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颁布 1
第二节 颁布《药品管理法》的目的和意义 1
第一篇 药事管理 1
第三节 《药品管理法》的主要内容 2
附录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3
附录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办法 10
一、药政机构 19
(一)国家卫生部药政管理局的职责 19
第一节 药政管理机构 19
第二章 药事组织 19
(二)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药政处的职责 20
(三)市、自治州卫生局药政处(科)、县卫生局药政科(股)的职责 20
二、卫生行政部门的药品检验机构 21
(一)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21
(二)省、地(市)、县三级药品检验所 21
(三)药检机构的人员编制 22
(四)我国现有进口药品检验所 22
第二节 药品生产、经营管理机构 23
一、国家医药管理局 23
(一)主要职责 23
(一)中国医药工业公司 24
三、中国医药工业公司、中国药材公司、中国医药公司 24
(二)机构设置 24
二、省、自治区、直辖市医药管理机构 24
(二)中国药材公司 25
(三)中国医药公司 25
第三节 中国药学会 25
附录一:美国食物药品管理局简介 27
附录二:日本药事管理机构简介 28
二、新药 30
四、假药 30
三、成药 30
一、药品 30
第一节 药品的概念 30
第三章 药品质量的监督管理 30
五、劣药 31
六、药品的特殊性 31
(一)药品的专属性 31
(二)药品的两重性 31
(三)药品质量的重要性 31
(四)药品的限时性 31
第二节 药品质量 32
一、药品质量特性 32
二、药品标准 34
(一)各种药品标准的收载范围 34
(二)药品标准的制订和修订 35
(四)各国药典简介 36
(三)药品标准的发布和施行 36
附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0年版概况 40
三、药品卫生标准 48
(一)中药 48
(二)化学药及生化药 48
(三)几点说明 49
第三节 药品监督员制度 50
一、药品监督员 50
二、药品监督员的设置与聘任 50
三、药品监督员的职责范围 51
四、药品监督员的权限 51
附录:药品监督员工作条例 52
五、药品监督员的义务 52
第四章 药品生产企业的管理 55
第一节 药品生产企业必备条件 55
第二节 药品生产企业许可证申报审批程序 55
第三节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56
一、发展史 56
二、分类 57
三、我国卫生部颁布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主要内容 57
附录一: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58
附录二:药品优良生产和质量控制规范 66
第五章 药品经营企业的管理 75
第一节 药品经营企业必备条件 75
第二节 药品经营企业许可证申报审批程序 76
第六章 新药审批管理(含新生物制品) 77
第一节 新药的定义 77
第二节 新药的分类 77
一、中药 77
二、西药 78
三、新生物制品 79
第三节 报批新药的程序 79
一、申请临床研究 80
二、申请生产新药 80
第四节 新药申报资料项目 81
一、新药(西药)申报资料项目及说明 81
二、新药(中药)申报资料项目及说明 85
三、新生物制品申报资料项目 88
第五节 新药临床研究的具体规定和要求 89
第六节 关于新药保护及技术转让的规定 90
附录一:新药审批办法 91
附录二:新生物制品审批办法 94
附录三:关于新药审批管理的若干补充规定 97
附录四:《新药审批办法》中有关中药问题的补充规定和说明 102
附录五:卫生部药品临床基地 112
第七章 特殊管理的药品 117
第一节 麻醉药品的管理 117
一、麻醉药品与麻醉剂 117
二、麻醉药品的种类 117
附录一:麻醉药品管理办法 122
附录二:国际麻醉品管制情况简介 127
1.《1961年麻醉品单一公约》 127
2.《1971年精神药物公约》 127
3.《禁止非法贩运麻醉药品和精神药物公约》 128
4.国际麻醉品管制机构 128
第二节 精神药品的管理 130
一、精神药品的定义 130
二、精神药品的分类 130
附录:精神药品管理办法 134
附录: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 138
二、毒性药品的品种 138
一、医疗用毒性药品的定义 138
第三节 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 138
第四节 放射性药品管理 141
一、放射性药品的定义 141
二、放射性药品的分类 141
附录:放射性药品管理办法 142
第八章 进出口药品管理 146
第一节 进口药品的管理 146
附录一:进口药品管理办法 146
附录二:禁止进口的血液制品品种名称 150
第二节 出口药品的管理 151
附录:国家实行进出口许可证的中药材 152
第三节 药剂科的任务 153
第二节 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 153
第九章 医院药剂管理 153
第一节 药剂科在医院的地位 153
第四节 医院制剂管理 154
一、制剂室必备条件 154
二、制剂室的审批程序 155
三、医院制剂范围 155
附录:医院药剂管理办法 155
第五节 库房管理 158
一、有效期药品管理 159
(一)药品有效期的表示方法 159
(二)有效期药品品种及期限 160
(一)危险药品品种范围 164
(三)药品有效期的有关规定 164
二、危险药品管理 164
(二)危险药品的保管须知 165
三、中药的防霉、防潮、防虫措施 165
第十章 药物情报管理 167
第一节 药物情报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编号 167
第二节 情报咨询工作中图书文献的利用 169
附录一:中文药学期刊索引 171
附录二:国外药学期刊名录 176
附录三:国外主要药学期刊杂志介绍 183
附录四:《雷氏药学大全》简介 186
附录五:世界卫生组织简介 188
附录六:世界基本药物名单 189
第三节 药品不良反应监察 213
一、药品不良反应监察的重要性 213
二、药品不良反应监察范围 215
三、药品不良反应监察中心及其任务 215
四、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察试点单位 215
五、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 216
参考文献 216
第一节 抗微生物药物 219
一、抗生素类药 219
第一章 常用药物拉丁文、英文名称及剂量 219
第二篇 药物 219
二、磺胺及其他抗菌药 223
三、抗结核、抗霉菌及抗病毒药 224
第二节 主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226
一、中枢兴奋药及抗抑郁药 226
二、催眠、镇静及抗癫痫药 228
三、安定药 230
四、解热镇痛消炎药 232
五、镇痛药 233
第三节 主作用于循环系统药物 235
一、强心药及抗心律失常药 235
二、抗高血压药及降血脂药 237
三、防治心绞痛药 239
四、周围血管扩张药 240
五、抗休克药 242
第四节 主作用于呼吸系统药物 243
一、祛痰镇咳药 243
二、止喘药 244
第五节 主作用于消化系统药物 245
一、助消化药及胃肠解痉药 245
二、抗酸药及治溃疡病药 246
三、导泻药及止泻药 248
四、肝胆疾病辅助药 249
第六节 主作用于泌尿系统药物 250
一、利尿药 250
一、抗贫血药及生白细胞药 251
二、脱水药 251
第七节 影响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药物 251
二、止血药 252
第八节 抗过敏药物 253
第九节 激素类药物 255
一、皮质激素类药 255
二、性激素、同化激素及妇科用药 256
三、甲状腺激素、抗甲状腺药及降血糖药 257
第十节 调整水、电解质平衡药物及营养药物 258
第十一节 维生素类药物 259
第十二节 抗肿瘤药物 261
第十三节 酶类及其他生化制剂 263
第十四节 解毒药物 264
第十五节 驱虫药物 266
第十六节 麻醉药及肌松药物 267
附:老幼用药剂量计算法等 268
一、按年龄计算法 268
二、按小儿体重计算法 269
三、按小儿体表面积计算法 269
四、正常儿童体重计算法 269
五、根据体重计算体表面积 270
六、体重与体表面积粗略折算法 270
七、人体体表面积查阅表 270
第一节 医用毒性药品的剂量与极量 275
第二章 毒药、麻醉药及精神药剂量与极量 275
第二节 麻醉药品的剂量与极量 276
第三节 精神药品的剂量与极量 277
第四节 毒性中药的主要成分、功能及用量 280
第三章 药物的配伍禁忌 283
第一节 产生配伍禁忌的一般规律 283
第二节 影响药物配伍变化的因素 284
一、药物的理化性质 284
二、环境因素 284
三、其它有关因素 285
一、十八反 286
第三节 中药配伍禁忌 286
二、十九畏 287
三、中药应用的禁忌 287
(一)妊娠禁忌药 287
(二)药物与饮食的禁忌 287
第四章 药物的相互作用 288
第一节 药物相互作用的分类 288
一、药动学的相互作用 288
二、药效学的相互作用 290
第二节 药物相互作用的临床意义 290
一、有益的相互作用 290
一、抗微生物药物 291
(一)抗生素的药物相互作用 291
二、不良的相互作用 291
第三节 常用药物的相互作用 291
(二)磺胺类药的药物相互作用 293
(三)呋喃类及其它抗菌药的药物相互作用 294
(四)抗结核药的药物相互作用 295
二、抗寄生虫病药物 296
(一)抗疟药的药物相互作用 296
(二)驱虫药的药物相互作用 297
三、主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297
(一)中枢兴奋药及抗抑郁药的药物相互作用 297
(三)解热消炎镇痛药的药物相互作用 299
(二)镇痛药(麻醉性)的药物相互作用 299
(四)镇静催眠药的药物相互作用 301
(五)安定药的药物相互作用 302
(六)抗癫痫药的药物相互作用 303
(七)麻醉药的药物相互作用 304
四、主作用于植物神经系统药物 305
(一)拟胆硷药与抗胆硷药的药物相互作用 305
(二)拟肾上腺素与抗肾上腺素药的药物相互作用 306
五、主作用于循环系统药物 308
(一)强心药的药物相互作用 308
(二)抗心律失常药的药物相互作用 309
(三)防治心绞痛药的药物相互作用 311
(四)周围血管扩张药的药物相互作用 312
(五)降血压药的药物相互作用 313
(六)降血脂药的药物相互作用 315
六、主作用于呼吸系统药物 316
(一)镇咳、祛痰药的药物相互作用 316
(二)平喘药的药物相互作用 316
七、主作用于消化系统药物 317
(一)抗酸药的药物相互作用 317
(二)健胃消化药的药物相互作用 317
(三)止吐药的药物相互作用 318
(四)泻药及止泻药的药物相互作用 318
(一)利尿药的药物相互作用 319
八、主作用于泌尿系统药物 319
(二)其它药的药物相互作用 321
九、止血药和抗凝药 321
(一)止血药的药物相互作用 321
(二)抗凝药的药物相互作用 322
十、激素及其有关药物 323
(一)皮质激素类的药物相互作用 323
(二)性激素的药物相互作用 323
(三)胰腺激素及降血糖药的药物相互作用 324
(四)其它激素类的药物相互作用 324
十一、维生素类药物 325
(一)脂溶性维生素的药物相互作用 325
(二)水溶性维生素的药物相互作用 326
十二、抗肿瘤药物 327
(一)烷化剂的药物相互作用 327
(二)抗代谢药的药物相互作用 327
(三)抗肿瘤抗生素及其它药的药物相互作用 327
十三、其它药物 328
(一)抗组织胺药的药物相互作用 328
(二)肌肉松弛药的药物相互作用 328
(三)子宫收缩药的药物相互作用 330
第五章 药物的不良反应 331
第一节 概述 331
(一)副作用 332
二、药物不良反应的分类 332
(二)毒性反应 332
一、药物不良反应的定义 332
第二节 药物不良反应的定义和分类 332
(三)后遗反应 333
(四)过敏反应 333
(五)特异质反应 333
(六)致畸作用 334
(七)致癌作用 334
(八)致突变作用 335
(九)依赖性、习惯性和成瘾性 335
(二)机体方面的原因 336
(一)药物方面的原因 336
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 336
第三节 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机理 336
(三)给药方法的影响 337
二、不良反应发生的机理 338
(一)甲型不良反应发生的机理 338
(二)乙型不良反应发生的机理 339
第四节 药物的过敏反应 340
一、过敏反应的基本概念 340
二、过敏反应的特点及分型 340
(一)过敏反应的特点 340
(二)过敏反应的分型 340
(二)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 341
(一)过敏反应的发生率 341
三、过敏反应的发生率及临床表现 341
第六章 药物中毒与解毒 344
第一节 急性中毒的一般救治措施 344
一、终止接触毒物,清除尚未吸收的毒物 344
(一)吸入中毒 344
(二)表面接触中毒 344
(三)口服中毒 344
二、促进已吸收的毒物排泄 345
三、一般救治药物的应用 345
(一)强酸类中毒 346
一、腐蚀性药物中毒 346
第二节 各类药物中毒的诊断与处理 346
五、对症治疗 346
四、特殊解毒药的应用 346
(二)强硷类中毒 347
(三)酚类药物中毒 348
二、各种毒剧药物中毒 348
(一)巴比妥类药物中毒 348
(二)安定及其它安眠药物中毒 349
(三)氯丙嗪类药物中毒 349
(四)水合氯醛中毒 350
(五)苯妥英钠中毒 350
(六)阿片类中毒 351
(七)盐酸麻黄碱中毒 351
(九)洋地黄类中毒 352
(八)阿托品类中毒 352
(十)阿司匹林及水杨酸盐类中毒 353
(十一)奎尼丁中毒 353
(十二)氨茶碱中毒 354
(十三)乙醇中毒 354
三、重金属物中毒 355
(一)砷、锑、铋化合物中毒 355
(二)汞化合物中毒 356
(三)铅化物中毒 356
(四)锌化合物中毒 357
(五)可溶性银化合物中毒 357
(七)可溶性钡化合物中毒 358
(六)可溶性铜化合物中毒 358
四、常用毒性中药中毒 359
(一)乌头类中毒 359
(二)藜芦中毒 359
(三)天南星中毒 360
(四)延胡索中毒 360
(五)巴豆中毒 360
(六)马钱子中毒 361
(七)蟾酥中毒 361
五、农药及其它药物中毒 362
(一)有机磷中毒 362
(二)苯中毒 363
(三)亚硝酸盐中毒 363
(四)磷化锌中毒 364
(五)安妥中毒 365
(六)敌鼠纳中毒 365
第三节 解毒药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365
第七章 对人体某些脏器有损害的药物 371
第一节 损害心脏或影响心脏功能的药物 371
第二节 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 374
第三节 对胃肠道有损伤的药物 374
第四节 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 375
第五节 损害血液系统的药物 376
第六节 可引起中毒性精神病的药物 379
第七节 对胎儿有致畸作用的药物 381
第一节 维生素的理化性质与调节代谢的作用 383
第八章 其他药物 383
第二节 激素调节代谢的作用 385
第三节 常用升压药的作用特点和使用方法 389
第四节 抗恶性肿瘤药的选用与合并用药 391
第五节 抗疟药物的使用方法 395
一、现发病人的治疗 395
二、疟疾休止期治疗 397
三、疟疾预防性治疗 397
四、咯萘啶的使用方法 398
第六节 疫苗类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399
第七节 消毒、杀虫、灭螺、灭鼠药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409
一、消毒药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409
二、杀虫、灭螺、灭鼠药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412
第八节 抗生素理论效价与纯度 415
第九节 常用粉针剂的溶解方法及注意事项 416
第十节 各种代血浆的分子量 427
第十一节 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词 428
参考文献 431
第三篇 药剂 432
第一章 概述 432
第一节 药剂的基本涵义 432
第二节 药剂的发展 432
一、药剂发展的现状 432
二、药剂开发是新药研究的重要组成 433
三、药剂开发旨在安全合理使用药物 433
第三节 药剂的展望 434
第二章 溶媒 435
第一节 水 435
一、自然界中的水 435
(一)天然水中所含成分 435
(二)水质标准和卫生要求 436
(三)水源的选择和检查 439
(四)水质的检查 439
(五)原水的处理 439
二、蒸馏水 444
(一)蒸馏水器 444
(二)蒸馏水的应用 444
(一)离子交换法制备去离子水 445
三、去离子水 445
(二)电渗析法制备去离子水 449
四、注射用水 453
(一)多效式蒸发蒸馏水器制备注射用水 453
(二)气压式蒸馏水器制备注射用水 454
(三)反渗透法制备注射用水 456
(四)四级截留高纯注射用水制备系统 462
(五)超滤法制备高纯水 464
(一)性状 466
(一)性状 466
二、甘油(丙三醇) 466
(三)应用 466
(二)安全性 466
(一)性状 466
一、乙醇(酒精) 466
第二节 醇 466
(二)安全性 467
(三)应用 467
三、丙二醇 467
(二)安全性 467
(三)应用 468
(四)注意事项 468
第三节 植物油及其它 468
(一)注射用油的质量要求 469
一、注射用油 469
(二)植物油的精制方法 470
(三)注射用油的贮存 471
二、其它用油 471
三、其它溶媒 471
(一)聚乙二醇 471
(二)二甲基亚砜 472
(三)油酸乙酯 473
(四)苯甲酸苄酯 474
(五)其它 474
二、要求 475
第二节 防腐剂 475
第一节 附加剂的分类和要求 475
一、分类 475
第三章 附加剂 475
第三节 抗氧化剂 484
(一)水溶性抗氧化剂及助剂 484
(二)油溶性抗氧化剂 484
第四节 矫味剂 492
一、甜剂 492
二、芳香剂 493
三、胶浆剂 494
第五节 着色剂 494
一、表面活性剂的种类 497
第六节 表面活性剂 497
二、常用表面活性剂主要性质和用途 498
第七节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505
一、环糊精 505
(一)结构与性质 505
(二)包合物的形成 506
(三)药剂中的应用 507
二、蔗糖酯 508
(一)结构与性质 508
三、月桂氮?酮 509
(一)结构与性质 509
(二)药剂中的应用 509
(二)药剂中的应用 510
四、其他高分子化合物 514
第八节 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514
第四章 常用灭菌法 517
第一节 物理灭菌法 517
一、热力灭菌法 517
(一)干热灭菌法 517
(二)湿热灭菌法 518
二、过滤灭菌法 523
四、微波灭菌法 527
五、辐射灭菌法 527
二、过氧乙酸 528
一、环氧乙烷 528
第二节 化学灭菌法 528
三、其他室内空气化学灭菌用药 529
第三节 空气洁净技术及其应用 530
一、空气洁净技术概述 530
二、洁净室标准 530
三、层流洁净室 534
四、洁净室的管理 535
一、概述 536
二、制做技术 536
(一)相分离-凝聚法 536
第一节 微型胶囊 536
第五章 近代剂型 536
三、紫外线灭菌法 536
(二)喷雾干燥法 539
(三)滴入冻凝法 539
(四)喷雾冻凝法 540
(五)包衣锅包囊法 540
(六)辐射化学法 541
(七)其他 541
三、微囊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 542
(一)作为其它剂型基础 542
(二)制备长效制剂 542
(三)可使药物在指定部位起作用 543
(七)其他 544
(六)使液态或气态的药物变成“固态” 544
(五)遮盖药物的臭味 544
(四)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544
四、药物释放机理 545
五、微型胶囊的形态、粒子大小与分布 545
第二节 毫微型胶囊 547
(一)明胶作载体 547
(二)人(牛)血清作载体 548
三、毫微型胶囊特性 549
(三)β-环糊精作载体 549
第三节 脂质体 550
一、概述 550
一、概述 550
二、制做技术 551
二、制做技术 551
(一)注入法 551
(二)薄层分散法 551
(三)超声波分散法 551
三、影响包裹量的主要因素 552
四、修饰脂质体 553
(一)掺入糖脂 553
(二)掺入免疫球蛋白 553
(三)热敏脂质体 554
(四)pH敏感脂质体 554
五、包裹率的测定 554
(一)抗癌药物载体 555
六、脂质体在医药上的应用 555
(二)抗寄生虫药物载体 556
(三)酶的载体 556
(四)螯合物载体 556
(五)激素载体 557
(六)抗生素载体 557
(七)遗传工程中的应用 557
(八)其他 558
第四节 复合型乳剂 558
一、概述 558
二、制做技术 559
三、W/O/W型复合乳剂内水相含药量的计算 560
四、W/O/W型复合乳剂的稳定性 561
五、W/O/W型复合乳剂的作用特点 562
第五节 单克隆抗体 563
一、概述 563
二、研究实例 563
(一)毒素免疫结合物 563
(二)药物免疫结合物 564
第六节 磁性药物制剂 564
一、概述 564
二、磁性微球 565
(一)氨基酸聚合物磁性微球 566
四、外用磁疗剂 567
三、磁性片剂和磁性胶囊剂 567
(二)多糖类磁性微球 567
五、其他磁性制剂 568
第七节 固体分散物(剂) 568
一、概述 568
二、常用载体物 568
三、制法 569
(一)熔融法 569
(二)溶剂法 569
(三)溶剂-熔融法 570
(四)喷雾包埋法 570
四、固体分散物理论中的几个问题 571
五、固体分散物的老化 572
第八节 透皮治疗系统 573
一、概述 573
二、皮肤对药物透过的影响和药物的选择 573
(一)皮肤对药物透过的影响 573
(二)药物的选择 574
三、TTS的类型与制备特点 576
四、透皮试验 578
(一)离体鼠皮的准备 578
(二)透皮实验 578
第九节 膜剂 579
一、概述 579
二、制作 579
三、重量差异限度 580
第十节 气雾剂 581
四、制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581
第六章 常用剂型 583
第一节 芳香水剂 583
第二节 溶液剂 584
第三节 合剂 586
第四节 糖浆剂 587
第五节 胶浆剂 589
第六节 酊剂 590
第七节 醑剂 591
第八节 擦剂 591
第十节 涂剂 592
第九节 洗剂 592
第十一节 栓剂 593
第十二节 乳剂 593
第十三节 软膏剂 596
第十四节 糊剂 596
第十五节 火棉胶剂 598
第十六节 滴耳剂 599
第十七节 滴鼻剂 599
第十八节 滴眼剂 600
第十九节 眼膏剂 600
第二十节 散剂 602
第二十一节 散剂 602
第十一节 注射剂 604
第二十二节 透析液 606
第二十三节 口腔用制剂 617
第二十四节 片剂 619
第二十五节 丸剂 619
第二十六节 煎剂 623
第二十七节 流浸膏剂 623
第二十八节 浸膏剂 624
第二十九节 冲剂 624
第三十节 甘油剂 626
第三十一节 海棉剂 626
第二节 全营养制剂的组成和作用 627
第一节 概述 627
第七章 全营养制剂 627
一、蛋白质(氨基酸)提供氮源 628
二、糖和脂肪提供热能源 628
三、电解质维持体内酸碱平衡与水盐代谢 630
四、维生素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 631
五、微量元素提供体内合成重要物质的原料 633
第三节 起特殊治疗作用的全营养制剂 633
一、肝氨要素 633
二、肾氨要素 634
三、伤氨要素 634
第四节 临床用全营养制剂的配制与稳定性 635
二、电解质对葡萄糖稳定性的影响 636
一、葡萄糖与氨基酸间的配伍变化 636
三、氨基酸对脂肪乳稳定性的影响 637
四、复合维生素在全营养制剂中的稳定性 638
五、钙与磷酸盐的配合变化 638
第五节 全营养制剂的临床应用 639
一、适应证 639
二、使用方法 639
三、TPN液输注时应注意的问题 639
第六节 静脉脂肪乳剂 640
一、概述 640
二、制备 640
一、预试验 644
(一)灼烧试验 644
第四篇 药物分析 644
第一节 无机定性分析 644
第一章 定性分析 644
(二)溶解度和pH值的检查 645
(三)焰色反应 646
二、阴离子的快速检验 646
(一)阴离子样品溶液的制备 646
(二)初步试验 646
(三)阴离子的鉴别试验 649
(一)阳离子样品溶液的制备 653
(二)阳离子的两酸两碱系统分组试验 653
三、阳离子的快速检验 653
(三)阳离子的鉴别试验 654
第二节 有机定性分析 658
一、物理常数的测定和未知物纯度的判断 659
二、初步试验 659
(一)外观 660
(二)气味 660
(三)味感 660
(四)灼烧试验 660
(五)元素的定性分析 661
(六)钠石灰试验法 663
(七)溶解度试验 663
(十)含氮有机化合物的鉴别 665
(八)还原性试验 665
(九)不饱和性试验 665
三、波谱分析 668
四、官能团反应和未知物的确认 678
(一)烃类的反应 679
(二)醚类的反应 679
(三)醇类的反应 680
(四)醛类的反应 681
(五)酮类的反应 682
(六)羧酸的反应 683
(七)酯类的反应 685
(八)酚类的反应 686
(九)碳水化合物(糖和多糖)的反应 687
(十)胺类的反应 689
(十一)酰胺和酰亚胺的反应 690
(十二)生物碱的反应 691
(十三)磺胺类的反应 694
(十四)硝基化合物的反应 697
(十五)含卤素有机化合物的检查法 698
五、各类制剂的定性分析 699
(一)溶液类剂型 699
(二)固体和半固体类剂型 699
(三)片剂和胶囊剂 699
一、中和法 701
第一节 容量分析法 701
第二章 定量分析 701
二、非水溶液酸碱滴定法 703
三、银量法 705
四、四苯硼钠法 706
五、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双相滴定法 707
六、络合量法 707
七、氧化还原法 708
(一)高锰酸钾法 708
(二)硫酸铈法 708
(三)碘量法 709
(六)高磺酸钾法 711
(四)溴酸钾法 711
(五)碘酸钾法 711
(七)亚硝酸钠法 712
第二节 重量法 712
第三节 仪器分析法 713
一、分光光度法 713
(一)E??值法 713
(二)对照品法 714
(三)比色法 714
二、荧光测定法 715
三、旋光度测定法 715
(一)外标法 716
(二)内标法 716
四、电位滴定法 716
一、气相色谱法 716
第四节 色谱法 716
(三)归一化法 717
二、高效液相色谱法 717
(一)外标法 717
(二)内标法加校正因子 718
第五节 常见药物定量分析资料 718
(一)温度 766
一、水的物理性状及检测 766
(二)混浊度 766
第三章 水分析和常见毒物分析 766
第一节 水分析(生活饮用水水质检验) 766
(三)颜色 767
(四)臭味 767
(五)味 767
(六)pH值 767
(七)氨氮 767
(八)亚硝酸盐氮 768
(九)硝酸盐氮 768
(十二)硫酸盐 769
(十三)总硬度 769
(十一)氯化物 769
(十)耗氧理 769
(十四)氟化物 770
(十五)铁 770
(十六)锰 770
(十七)铜 770
(十八)锌 771
(十九)挥发性酚类 771
(二十)阴离子合成洗涤剂 771
(一)砷 772
(二)汞 772
(三)氰化物 772
(四)六价铬 772
三、水的细菌学检验 773
(七)硒 773
(一)细菌总数 773
(五)铅 773
(六)镉 773
(二)大肠菌群 774
(三)氯化消毒有关指标测定(余氯的测定) 774
二、水中常见毒物检验 775
第二节 常见毒物分析法 775
一、非挥发性有机毒物系统分离法 775
(一)第一步 制备含有药物的水溶液 775
(二)第二步 分类提取 777
二、常见毒物的筛选试验和确证试验(临床毒物分析) 778
(一)氰化物 778
(二)醇及醛类化合物 778
(五)巴比妥酸类衍生物 779
(六)氨基甲酸酯类 779
(三)水合氯醛 779
(七)苯并噻嗪类 780
(八)利?宁等苯并二氮杂?类药物 780
(九)生物碱类 781
(十)可待因和吗啡 781
(十一)士的年 781
(十二)阿托品 781
(十三)毒扁豆碱 781
(十四)砷、汞、锑、铋等金属毒物 781
(四)水杨酸盐 782
(十六)草酸盐 783
(十五)亚硝酸盐的确证 783
(十七)氟化物 784
(十八)有机磷农药 784
(十九)敌敌畏和敌百虫 785
第四章 药品的生物试验 786
第一节 药品生物试验的实验设计 786
一、生物试验设计原则 786
(一)随机均衡原则 786
(二)对照原则 786
(四)实验结果的统计学处理 787
(三)重复原则 787
二、实验设计方法 788
第二节 药理学试验 788
一、一般药理试验 788
(一)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试验 788
(二)对心血管系统影响试验 789
(三)对呼吸系统影响试验 789
二、主要药效学试验 789
第三节 安全性试验 789
一、安全性试验方法简介 789
(一)热原试验 789
(二)毒性试验 795
(三)刺激性试验 803
(四)溶血试验 805
(五)过敏试验 805
(六)无菌试验 806
(七)降压物质检查法 806
(八)注射剂中不溶性微粒检查法 807
(一)基本无全身性吸收的药物 810
(二)有全身性吸收的药物 810
四、生化(物)制剂安全性试验 810
三、局部应用药物的安全性试验 810
二、中草药注射剂安全性试验 810
五、化学药品的安全性试验 811
六、抗生素类药品的安全性试验 811
第四节 生物试验结果统计处理及报告法 811
一、均数:标准差及可信限 811
二、效量与致死量 812
三、实验结果的对比——显著性测验 812
四、量一效关系 813
五、结果报告 813
第五节 药品的生物检定法 813
一、概况 813
(四)微量生理活性物质的测定 814
(三)比较药物的作用强度 814
(五)残留农药的测定 814
(一)效价测定 814
二、生物检定的应用范围 814
(二)建立检验方法 814
三、影响生物检定结果的因素 815
四、常用的实验设计 815
(一)直接测定法 815
(二)量反应平行线测定法 816
(三)质反应平行线测定一简化概率单位法 826
第六节 抗生素微生物检定法 833
(一)培养基制备方法 833
(二)灭菌缓冲液 836
(三)菌悬液的制备 836
(四)标准品溶液的制备 837
(五)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837
(六)双碟的制备 837
第一节 概述 841
一、供试品取样及注意事项 841
第五章 药品卫生检验 841
二、供试品制备 842
第二节 药品卫生检验法 843
一、细菌总数测定法 843
三、阳性菌株对照试验 843
二、霉菌总数测定法 846
三、大肠杆菌检验法 847
四、沙门氏菌检验法 850
五、绿脓杆菌检验法 853
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法 856
七、破伤风杆菌检验法 859
八、活螨检验法 862
第五篇 临床药学 866
第一章 药物动力学 866
第一节 概述 866
一、建立房室模型 866
二、建立微分方程 866
三、解得函数的代数方程 866
四、根据实验数据,求出相对的参数值 866
一、吸收 867
二、分布 867
三、代谢 867
第二节 基本知识 867
五、临床应用 867
六、处置 868
五、消除 868
七、速度类型 868
四、排泄 868
八、处置模型与房室 869
九、开室与闭室,开型与闭型 869
十一、“药一时”曲线、“药一时”半对数曲线 870
十二、混杂参数 870
十、药动学参数 870
一、静脉注射 871
(一)血药浓度 871
第三节 单室模型 871
(二)半衰期 872
(三)尿药排泄数据的处理 872
二、静脉滴注 873
(一)血药浓度 875
(二)尿药数据的处理 876
第四节 二室模型 876
一、静脉注射 876
二、静脉滴注 878
三、口服吸收 878
第五节 房室模型图 879
第六节 多剂次量给药 879
一、稳态血药浓度 879
二、多剂次量函数 881
三、积累因子(AC)或(R) 882
四、关于稳态平均血药浓度的概念 882
一、口服给药后药物的利用度 883
二、生物利用度的校正 883
第七节 生物利用度 883
三、应用稳定法估算生物利用度 884
四、应用肾清除率法估算药物的绝对生物利用度 884
一、概念 885
二、非线性药动学方程 885
第八节 非线性药物动力学 885
三、Km和Vm的测定法 886
第九节 统计矩理论 887
二、生物利用度 888
(七)检定法 888
一、统计矩 888
三、清除率 889
四、半衰期 889
五、吸收动力学 889
六、表现分布容积 890
七、稳态时平均血药浓度 890
第十节 药效学 890
二、在作用部位药物浓度与效应的关系 892
(一)药效学模型的选择 892
一、间接和不可逆的药物效应 892
(二)影响药效学研究的一些复杂因素 894
三、有关药物的效应一时间过程和血药浓度一时间过程 897
附:剩余法 902
第二章 影响药物处置的病理、生理因素 911
第一节 影响药物处置的疾病因素 911
一、胃肠道疾病 911
二、心衰 912
三、肾脏疾病 915
四、肝脏疾病 922
五、甲状腺疾病 929
一、孕妇的用药 930
第二节 影响药物处置的生理因素 930
二、新生儿和婴儿用药 934
三、老年人用药 936
第三章 治疗药物监测 942
第一节 血药浓度与疗效 942
一、药物在体内的转运 942
二、蛋白结合率改变对血药水平的影响 944
三、唾液中药物浓度与血药浓度的关系 944
四、测定样品 946
五、药理作用与血药浓度密切相关 946
六、结果的分析 969
七、分析结果时该考虑的问题 970
第二节 测定方法的选择和建立 971
一、方法选择的标准 971
二、建立方法应注意的问题 971
三、血药浓度测定的质量控制 972
第三节 方法学 975
一、需进行监测的情况 975
二、药物监测的方法 976
(一)紫外分光光度法 979
(二)高效液相色谱法 982
(三)气相色谱法 989
(四)放射免疫分析法 990
(五)酶免疫分析法 993
(六)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 994
(七)微生物法 996
(八)薄层层析法 998
第四节 给药方案的设计 1000
一、根据稳态浓度设计给药方案 1001
二、用计算机设计给药方案 1005
三、迭加法计算不等间隔或剂量设计给药方案 1007
第六篇 实验室技术 1011
第一章 常用分析仪器 1011
一、玻璃量器 1011
(一)玻璃量器的使用 1011
(二)玻璃量器的校正 1013
二、pH计(酸度计) 1017
(一)pH计结构原理 1018
(二)pH校准(定位)用标准缓冲液 1019
(三)仪器使用与注意事项 1020
(四)仪器校验 1021
三、旋光计 1021
(一)旋光计结构 1021
(二)仪器的校正 1022
(三)仪器操作和比旋度测定 1023
(四)测定旋光度注意事项 1023
四、折光计 1024
(一)折光计测定折光率的原理 1024
(二)仪器校正 1025
(三)折光计的使用 1026
五、紫外分光光度计 1027
(一)工作原理 1027
(二)仪器校正和准备 1027
(三)仪器操作使用 1029
(四)药物吸收系数(E??)的测定 1030
六、红外分光光度计 1030
(一)仪器构造 1030
(二)仪器的校正 1032
(三)仪器操作使用 1033
(二)氧化铝 1034
(一)硅胶 1034
一、吸附剂和载体 1034
第二章 薄层色谱法 1034
二、薄层板的制备 1035
三、点样 1036
四、展开 1036
五、检出 1037
第三章 气相色谱法 1038
一、系统适用性检查 1038
(一)色谱柱的理论析数(n) 1038
(二)分离度(R) 1038
(三)拖尾因子(T)和校正因子误差 1039
(三)内标法加校正因子测定样品中某个杂质或主成份含量 1040
(二)用内标法测定药品中杂质的总量限度 1040
(一)测定挥发性样品中挥发性杂质总量限度 1040
二、定量测定方法 1040
第四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 1042
(四)外标法测定供试品某个杂质或主成份含量 1045
第五章 质谱分析法 1047
一、质谱仪的工作原理 1047
二、质谱表示法 1048
三、分辨率 1049
四、灵敏度 1050
(二)差示扫描量热法 1052
(一)差示热分析 1052
一、热分析技术与仪器设备 1052
第六章 热分析技术 1052
(三)热重量分析 1053
二、热分析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1053
(一)药物鉴别 1053
(二)测定熔点 1054
(三)测定药物含量 1054
(四)区别和研究药物晶型 1056
(五)特殊剂型分析 1057
(六)测定结晶水和游离表面水 1057
(七)用于制剂稳定性研究 1058
一、概述 1060
(一)药物溶出度与疗效的关系 1060
第七章 溶出度检查法 1060
(二)溶出度检查代替崩解时限检查 1061
二、溶出度测定法及其判断方法 1061
(一)第一法—转篮法 1061
(二)第二法—浆法 1063
(三)溶出度测定结果判断 1064
三、溶出度仪校正(合适性检验) 1068
(一)溶出度校正片 1068
(二)水杨酸校正片校正RC—Ⅱ型溶出度仪 1069
(一)溶出度仪的使用 1071
(二)溶出度仪的维护 1071
四、溶出度仪的使用与维护 1071
第八章 含量均匀度检查法 1072
一、概述 1072
二、中国药典含量均匀度检查法 1073
三、醋酸地塞米松片含量均匀度测定及计算方法 1073
(一)测定方法 1073
(二)结果及计算 1073
第九章 实验室安全技术知识 1075
一、实验室安全守则 1075
(六)氰化钾、三氧化二砷、升汞、黄磷或白磷 1076
(五)溴 1076
(三)过氧化氢 1076
(四)苯酚 1076
(二)碱类 1076
(一)酸类 1076
二、有毒性、腐蚀性药品的安全使用和中毒急救 1076
(七)汞 1077
(八)苯、乙醚、氯仿、二硫化碳等有机溶剂 1077
三、实验室防火和灭火 1077
(一)实验室防火 1077
(二)实验室灭火 1077
四、实验室安全用电 1078
三、误差 1079
二、概率 1079
一、总体、个体和样本 1079
第一节 基本概念 1079
第一章 数理统计方法及其在药学上的应用 1079
第七篇 药用数学 1079
(一)系统误差 1080
(二)随机误差 1080
四、均数和标准差 1080
五、抽样误差和标准误 1081
六、变异系数 1081
七、可信限(可信区间、置信区间) 1082
八、正态分布 1082
第二节 显著性测验 1083
一、t测验 1084
(一)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比较 1084
(二)配对设计的比较 1085
(三)两样本组的比较 1088
(四)两百分率间的比较 1090
(五)两均数的比较 1091
(六)t测验的计算机程序及操作方法 1091
二、F测验(方差分析) 1096
(一)单因素多个样本均数比较 1096
(二)双因素多个样本均数比较 1100
(三)F测验计算机程序及操作方法 1103
三、X2测验(卡方测验) 1110
(一)四格表X2测验 1110
(二)行乘列表(RXC表)的X2测验 1112
(三)配对计数资料的X2测验 1113
(四)X2测验的计算机程序及操作方法 1114
第三节 回归与相关 1117
一、直线回归方程 1117
二、回当系数的显著性测验 1119
三、相关系数r 1120
四、计算机程序及操作方法 1122
(一)程序清单 1122
(二)程序操作法 1125
(一)百分浓度 1138
一、溶液浓度表示法 1138
(二)体积摩尔浓度 1138
第二章 药剂学中的数学计算 1138
第一节 溶液浓度的有关计算 1138
(三)当量浓度 1139
(四)质量摩尔浓度 1139
(五)摩尔分数 1139
(六)其它浓度表示法 1139
二、不同表示法浓度之间的换算公式 1139
(一)不用比重进行换算公式 1139
(二)需用比重进行换算公式 1140
三、溶液的稀释与混合 1140
(一)溶液的稀释 1140
(二)高浓度与低浓度同种溶液的混合 1140
二、盐类的水解平衡和盐溶液的pH值 1142
第二节 电离平衡、水解平衡及溶液的酸碱度 1142
一、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电离度 1142
三、缓冲溶液 1143
(一)缓冲容液及其pH值计算 1143
(二)缓冲容量及其计算 1143
第三节 等渗溶液、等张溶液及其计算 1147
一、等渗溶液 1147
(一)冰点下降法调节等渗溶液 1147
(三)缓冲溶液的配制 1150
(二)氯化钠等渗当量法调节等渗溶液 1152
二、等张溶液 1153
三、一级反应动力学公式 1155
二、化学反应级数 1155
一、化学反应速度 1155
第四节 化学反应速度及其计算 1155
第五节 制剂原辅料投料计算 1156
一、注射剂的投料 1156
(一)按理论用量投料 1156
(二)原料不纯时投料 1156
(三)含有结晶水药物投料 1157
(四)根据化学反应式投料 1158
二、片剂的片重计算 1158
(一)按颗粒中主药含量计算片重 1158
(三)按中药材浸膏重计算片重 1159
(二)按颗粒重量计算片重 1159
三、栓剂的基质置换价计算 1160
第三章 分析化学中的数学计算 1162
一、误差、偏差和标准差 1162
(一)绝对误差与相对误差 1162
(二)绝对偏差、相对偏差和平均偏差 1162
(三)标准差和变异系数 1163
二、有效数字及计算规则 1163
三、电子计算器的使用 1164
第八篇 医学基础知识 1167
第一章 常见症状的鉴别和处理 1167
一、发热 1167
二、头痛 1168
三、眩晕 1170
四、晕厥 1171
五、昏迷 1172
六、惊厥 1173
七、胸痛 1174
八、呼吸困难 1175
九、咳嗽与咳痰 1176
十、急性腹痛 1178
十一、呕吐 1180
十二、腹泻 1181
十三、便血 1183
十四、黄疸 1184
十五、肝肿大 1185
十六、脾肿大 1186
十七、水肿 1187
十八、血尿 1189
十九、贫血 1191
第二章 急症的病因与诊断要点 1193
一、心脏骤停 1193
二、休克 1194
三、心力衰竭 1195
四、急性肺水肿 1196
五、心肌梗塞 1197
六、大量咯血 1199
七、呼吸衰竭 1200
八、呕血与黑粪 1201
九、肝性昏迷 1203
十、急性肾功能衰竭 1204
十一、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1206
十二、脑血管意外(中风) 1207
十三、脑水肿 1210
十四、败血症 1211
十五、溺水 1211
十六、电击伤 1212
十七、毒蛇咬伤 1212
十九、蝎螯伤 1213
十八、蜈蚣咬伤 1213
二十、蜂类螯伤 1214
十一、水、电解质与酸盐平衡紊乱 1214
第三章 常见疾病 1219
第一节 传染病 1219
一、感冒 1219
二、流行性感冒 1220
三、麻疹 1220
四、风疹 1222
五、水痘 1222
六、流行性腮腺炎 1223
七、猩红热 1224
八、白喉 1226
九、百日咳 1227
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1228
十一、细菌性痢疾 1230
十二、阿米巴痢疾 1231
十三、伤寒与副伤寒 1232
十四、霍乱与副霍乱 1234
十五、细菌性食物中毒 1236
十六、病毒性肝炎 1237
十七、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 1239
十八、蛔虫病 1240
十九、蛲虫病 1241
二十、绦虫病与囊虫病 1242
二十一、肺吸虫病 1243
二十二、流行性乙型脑炎 1243
二十三、疟疾 1244
二十四、丝虫病 1246
二十五、黑热病 1246
二十六、斑疹伤寒 1247
二十七、回归热 1248
二十八、恙虫病 1249
二十九、流行性出血热 1250
三十、森林脑炎 1252
三十一、鼠疫 1252
三十二、布氏杆菌病 1254
三十三、钩端螺旋体病 1255
三十四、血吸虫病 1256
三十五、钩虫病 1257
三十六、炭疽 1258
三十七、狂犬病 1259
一、支气管炎 1261
第二节 内科疾病 1261
二、支气管哮喘 1262
三、支气管扩张症 1262
四、大叶性肺炎 1263
五、肺脓肿 1264
六、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1265
七、肺结核 1266
八、结核性胸膜炎 1268
九、矽肺 1269
十、风湿病 1270
十一、慢性风湿性心脏病 1272
十二、高血压病 1273
十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1275
十四、慢性肺原性心脏病 1276
十五、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1277
十六、急性心包炎 1278
十七、心律失常 1279
十八、克山病 1283
十九、急性肾小球肾炎 1284
二十、慢性肾小球肾炎 1284
二十一、肾盂肾炎 1285
二十二、尿毒症 1287
二十三、急性胃肠炎 1288
二十四、慢性胃炎 1288
二十五、胃、十二指肠溃疡病 1289
二十六、胃神经官能症 1290
二十七、肝硬化 1290
二十八、糖尿病 1292
二十九、地方性甲状腺肿 1292
三十、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1293
三十二、再生障碍性贫血 1295
三十三、白血病 1296
三十四、白细胞减少症 1297
三十五、粒细胞缺乏症 1298
三十六、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299
三十七、过敏性紫癜 1300
三十八、面神经炎 1301
三十九、三叉神经痛 1301
四十、坐骨神经痛 1302
四十一、多发性末梢神经炎 1303
四十二、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 1304
四十三、癫痫 1304
四十四、神经衰弱 1305
四十五、癔症 1306
四十六、精神分裂症 1306
四十七、中暑 1308
四十八、晕动病 1309
第三节 外科疾病 1310
一、疖肿 1310
二、痈 1310
三、急性蜂窝织炎 1310
四、急性淋巴管炎 1311
五、急性淋巴结炎 1311
六、急性乳腺炎 1312
七、急性阑尾炎 1312
八、肠梗阻 1313
九、胆囊炎与胆石症 1314
十、胆道蛔虫症 1315
十一、急性胰腺炎 1316
十二、急性腹膜炎 1316
十三、腹外疝 1317
十四、痔 1318
十五、肛管直肠周围脓肿 1319
十六、肛瘘 1319
十八、直肠脱垂 1320
十九、肾与输尿管结石 1320
十七、肛裂 1320
二十、膀胱结石 1321
二十一、膀胱炎 1321
二十三、附睾结核 1322
二十四、鞘膜积液 1322
二十五、精索解脉曲张 1323
二十六、慢性前列腺炎 1323
二十八、包茎与嵌顿包茎 1324
二十七、前列腺肥大症 1324
二十九、肩关节周围炎 1324
三十、手部狭窄性腱鞘炎 1325
三十一、踝关节扭伤 1326
三十二、腰椎间盘突出症 1326
二十二、附睾炎 1326
三十三、纤维组织炎 1327
三十四、类风湿性关节炎 1327
三十五、骨关节炎 1328
三十六、骨与关节结核 1328
三十七、下肢静脉曲张 1329
第四节 儿科疾病 1330
一、佝偻病 1330
三十八、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1330
二、婴儿手足搐搦症 1331
三、小儿肺炎 1332
四、婴幼儿腹泻 1332
五、新生儿出血症 1334
六、新生儿硬肿症 1334
一、外耳道疖 1335
二、耵聍栓塞 1335
第五节 耳、鼻、喉、口腔科疾病 1335
三、化脓性中耳炎 1336
四、鼻出血 1336
五、慢性鼻炎 1337
六、鼻息肉 1337
七、慢性鼻窦炎 1338
八、扁桃体炎 1338
十、慢性咽喉炎 1339
十一、扁桃体周围脓肿 1339
九、急性咽炎 1339
十二、咽后脓肿 1340
十三、龋齿 1340
十五、尖周炎 1341
十六、冠周炎 1341
十四、急性牙髓炎 1341
第六节 眼科疾病 1342
一、睑缘炎 1342
十七、复发性口疮 1342
四、急性结膜炎 1343
三、睑板腺囊肿 1343
五、沙眼 1343
二、麦粒肿 1343
六、翼状胬肉 1344
七、角膜炎 1344
八、青光眼 1345
九、白内障 1346
第七节 皮肤科疾病 1347
一、湿疹 1347
十、视神经炎 1347
二、药物性皮炎 1348
三、荨麻疹 1349
四、脓疱疮 1349
五、带状疱疹 1350
六、疣 1350
七、头癣 1351
八、体癣 1351
十、痤疮 1352
十一、脂溢性皮炎 1352
九、手足癣与甲癣 1352
十二、神经性皮炎 1353
十三、银屑病 1353
第八节 妇产科疾病 1354
一、功能性子宫出血 1354
十四、鸡眼与胼胝 1354
三、滴虫性阴道炎 1355
四、霉菌性阴道炎 1355
二、痛经 1355
五、慢性子宫颈炎 1356
六、盆腔炎 1356
八、流产 1357
七、子宫脱垂 1357
九、异位妊娠(子宫外孕) 1358
十、妊娠中毒症 1358
十一、前置胎盘 1359
十二、胎盘早期剥离 1360
十三、子宫阵缩乏力 1360
十四、产道异常 1361
十五、臀位 1361
十六、横位 1362
十七、头位异常 1362
十八、正常分娩的处理 1362
第九篇 计算机在药学中的应用 1365
第一章 计算机基础 1365
第一节 概述 1365
一、引言 1365
二、计算机的系统构成 1367
三、计算机中的数和编码系统 1368
(一)计算机中的数制 1368
(二)计算机的编码 1369
四、逻辑代数与基本逻辑电路 1372
(一)基本逻辑运算 1373
(二)逻辑电路 1374
五、计算机中常用的基本术语 1377
第二节 计算机的硬件结构 1378
第三节 计算机的软件 1380
一、软件的发展 1380
(一)什么是操作系统 1382
(二)PC-DOS的结构 1382
二、操作系统 1382
(三)DOS的启动 1383
(四)DOS常用的命令 1384
(五)CC-DOS简介 1389
三、应用软件 1393
第四节 BASIC语言简介 1394
三十一、缺铁性贫血 1394
四、数据库及数据库管理系统 1394
一、常量 1395
二、变量 1395
(一)简单变量 1395
(二)数组变量 1395
(三)字符串变量 1395
三、表达式与运算符 1395
(一)算术表达式与运算符 1396
(二)关系表达式与运算符 1396
(三)逻辑表达式与运算符 1396
四、语句 1397
(一)常用语句 1397
(二)文件读写语句 1402
(三)图形显示语句 1403
(一)算术函数 1404
五、函数 1404
(四)机器语言子程序语句 1404
(二)字符串处理函数 1405
(三)输入/输出函数 1406
第五节 关系数据库与dBASEⅢ语言简介 1407
一、关系数据库概要 1407
二、dBASEⅢ简介 1409
(一)概述 1409
(二)dBASEⅢ的使用 1409
(三)实例(卫生干部档案) 1413
(二)功能简介 1416
(一)概述 1416
一、Wordstar文字(编辑)软件 1416
第六节 办公自动化应用软件简介 1416
二、Office制表软件 1417
(一)概述 1417
(二)主要功能特点 1417
(三)用法 1418
(四)二维表的结构 1419
三、其它表格/文字处理软件 1419
(一)lotus1-2-3 1419
(二)XE汉字编辑系统 1420
(五)西文字处理软件 1421
第一节 药品分类与代码概要 1422
第二章 中国人民解放军药品代码及代码软件 1422
第二节 西药的分类与代码构成 1423
一、定义与大类取码范围 1423
二、中类码的分类及取码 1423
三、品名码的取码方法 1423
(三)HW汉字编辑系统 1424
四、剂型的分类与取码方法 1424
五、规格代码的取码方法 1424
六、西药的分类与代码目录 1424
(四)Good-Fellou 1424
第三节 中药的分类与代码构成 1428
一、定义与大类取码 1428
二、中类码的分类与取码 1428
五、植物来源或制剂规格的取码方法 1429
六、中药的分类与代码目录 1429
三、品名码的取码方法 1429
四、药用部分或剂型的取码方法 1429
第四节 药品代码系统软件 1430
一、系统要求 1430
二、系统结构 1430
三、系统安装 1431
四、代码的查询 1432
五、代码的分级管理与使用 1432
(一)新品种的建码程序 1432
(二)新品种卡片的内容 1432
(四)代码的打印输出 1433
(三)编码处理 1433
(五)代码的下发 1435
(六)代码的恢复 1435
(七)一级编码的管理 1436
(八)代码校对 1437
(九)其它功能 1437
第三章 计算机在药学技术中的应用 1438
第一节 药材管理软件的设计 1438
一、概述 1438
二、药库管理软件应当具备的特点 1438
三、药库管理软件应当具备的功能 1439
第二节 计算机在药材管理方面的应用实例 1440
一、军队药品器材管理系统 1441
二、医院药材综合供应管理系统 1442
三、医院药房供应管理系统 1444
四、病区药房用药管理系统 1445
五、医院药库管理系统 1447
六、医院麻醉药品管理系统 1448
七、医院制剂报批报备管理系统 1449
八、药品检验、药品质量监督管理系统 1451
九、医院药品收发管自动化网络系统 1452
第三节 计算机在临床合理用药方面的应用 1454
一、临床用药咨询系统 1454
二、急诊中毒抢救用药系统 1455
三、210种注射剂配伍变化咨询系统 1457
四、药代动力学和生物药剂学程序包 1458
第四节 计算机在情报资料管理及其它方面的应用实例 1461
一、医院药学资料管理系统 1461
二、药品价格咨询系统 1462
三、一种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预测模型GM(1∶1) 1462
四、微机完成ABC分析 1463
五、效价测定的生物统计(2.2)(3.3)在岛津数据处理仪上的程序 1464
第五节 临床药理计算程序(源程序) 1465
一、一元线性回归程序 1466
二、半对数回归程序 1467
三、计算二房室静注模型动力学参数的残数法程序 1469
四、计算三房室静注模型动力学参数的残数法程序 1471
五、计算一房室血管外途径给药模型动力学参数的残数法程序 1474
六、计算二房室血管外途径给药模型动力学参数的残数法程序 1477
七、计算静注模型动力学参数的单纯形法程序 1479
八、计算血管外途径给药模型动力学参数的单纯形法程序 1484
九、计算恒速静脉滴注模型动力学参数的单纯形法程序 1488
十、计算定积分的样条插值法程序 1493
十一、固体剂型体外溶速试验参数计算程序 1495
十二、静注药物多次重复给药方案设计和估算程序 1500
十三、血管外途径多次重复给药方案设计和估算程序 1503
十四、静滴药物多次重复给药方案设计和做估算程序 1505
十五、毒效分析程序(布里斯方法) 1507
1 原子量表 1515
附录 1515
2
- 《Maya 2018完全实战技术手册》来阳编著 2019
- 《国家执业药师考试历年真题试卷全解 2015-2019 中药学专业知识 1》黄坤主编 2020
- 《高等教育双机械基础课程系列教材 高等学校教材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手册 第5版》吴宗泽,罗圣国,高志,李威 2018
-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物理治疗工作手册》(荷)瑞克·考斯林克(RikGosselink) 2020
- 《战略情报 情报人员、管理者和用户手册》(澳)唐·麦克道尔(Don McDowell)著 2019
- 《实用内科手册》黄清,阮浩航主编 2016
-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安全用药手册》黎月玲,熊慧瑜 2019
- 《同仁眼科手册系列 同仁儿童眼病手册》付晶编 2018
- 《中药学专业知识 1 国家执业药师考试指南 第7版 2019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执业药师资格认证中心 2018
- 《2017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 全考点实战通关必备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第3版》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命题研究专家组 2017
- 《高考快速作文指导》张吉武,鲍志伸主编 2002
- 《建筑施工企业统计》杨淑芝主编 2008
- 《市政工程基础》杨岚编著 2009
- 《家畜百宝 猪、牛、羊、鸡的综合利用》山西省商业厅组织技术处编著 1959
- 《《道德经》200句》崇贤书院编著 2018
- 《钒产业技术及应用》高峰,彭清静,华骏主编 2019
- 《近代旅游指南汇刊二编 16》王强主编 2017
- 《高级英语阅读与听说教程》刘秀梅编著 2019
-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基础》谢雨飞,田启川编著 2019
- 《汉语词汇知识与习得研究》邢红兵主编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全国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中国)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9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
- 《人民院士》吴娜著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中国人民的心》杨朔著;夕琳编 2019
- 《高等院校旅游专业系列教材 旅游企业岗位培训系列教材 新编北京导游英语》杨昆,鄢莉,谭明华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文学作品精选 短篇小说卷 上 全2册》贺邵俊主编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数学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文学作品精选 中篇小说卷 下 全3册》洪治纲主编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