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理化
烯烃双烯烃配位聚合进展
烯烃双烯烃配位聚合进展

烯烃双烯烃配位聚合进展PDF电子书下载

数理化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黄葆同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8
  • ISBN:7030063279
  • 页数:248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物理化学下一篇:电化学测定方法
《烯烃双烯烃配位聚合进展》目录

第一章 乙烯配位聚合 1

1.1 乙烯配位聚合高效催化剂 1

1.2 乙烯与α-烯烃共聚合反应 6

1.3 乙烯配位聚合反应历程 9

1.4 聚合反应填充法制备填充聚乙烯 11

第二章 丙烯配位聚合 16

2.1 等规聚丙烯催化剂的发展 16

2.1.1 聚丙烯催化剂的发展历程 16

2.1.2 高效载体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18

2.1.3 MgCl2在催化剂中的作用 19

2.1.4 Lewis碱在催化剂中的作用 21

2.1.5 催化活性中心的性质 22

2.1.6 聚合条件的影响 25

2.1.7 聚合物的颗粒形态 26

2.1.8 聚合工艺 27

2.2 间同聚丙烯(s-PP) 28

2.3 无规聚丙烯(a-PP) 28

2.3.1 研究背景 28

2.3.2 无规聚丙烯催化剂 29

2.3.3 无规聚丙烯的应用 31

2.4 丙烯共聚 32

2.4.1 乙丙共聚 32

2.4.2 丙烯/α-烯烃共聚 35

2.4.3 聚丙烯釜内增韧 36

2.5 聚丙烯应用的发展 38

2.5.1 高结晶、高模量聚丙烯(HCPP) 38

2.5.2 高熔体强度聚丙烯(HMS) 38

2.5.3 Catalloy技术 39

2.5.4 Hivalloy技术 39

2.5.5 茂金属催化剂聚丙烯(m-PP) 39

第三章 负载型钛催化剂的活性中心及聚合机理 47

3.1 负载型钛催化剂(固体)各组分 47

3.1.1 氯化镁载体 47

3.1.2 给电子化合物(Lewis碱) 48

3.2 负载型钛催化体系的活性中心 50

3.3 给电子化合物作用机理 53

3.4 聚合物链增长机理 59

3.5 聚合反应动力学模型 60

第四章 茂金属催化剂的应用和新进展 65

4.1 前言 65

4.2 均相Ziegler-Natta茂金属催化剂的类型 66

4.2.1 双茂金属催化剂 66

4.2.2 单茂金属催化剂 67

4.2.3 阳离子茂金属催化剂 68

4.2.4 载体茂金属催化剂 68

4.2.5 甲基铝氧烷 69

4.3 乙烯聚合 70

4.3.1 乙烯均聚 70

4.3.2 乙烯/α-烯烃共聚 73

4.3.3 乙烯/丙烯/二烯三元聚合 75

4.3.4 乙烯包囊聚合 76

4.4 丙烯聚合 76

4.4.1 无规聚丙烯 77

4.4.2 等规聚丙烯 78

4.4.3 间规聚丙烯 82

4.4.4 半等规聚丙烯 83

4.4.5 热塑性弹性体聚丙烯 84

4.5 环烯烃聚合 86

4.6 苯乙烯聚合 89

4.7 单茂金属催化剂的应用 92

4.8 阳离子茂金属催化剂的应用 92

4.9 载体茂金属催化剂的应用 95

4.10 工业化概况和应用前景 98

第五章 茂金属催化剂的一些结构问题 106

5.1 前言 106

5.2 茂金属催化剂的聚合能力 106

5.2.1 HDPE,LLDPE及EPDM 106

5.2.2 丙烯及α-烯烃的立体选择聚合 108

5.2.3 环烯烃聚合 121

5.2.4 成环及光活性聚合 124

5.2.5 苯乙烯均聚及其与乙烯共聚 125

5.2.6 极性单体聚合 128

5.3 第四族均相Ziegler-Natta烯烃聚合活性中心的阳离子本质 129

5.3.1 前言 129

5.3.2 含铝催化剂 129

5.3.3 单一组分无铝烯烃聚合茂金属催化剂 131

5.3.4 Agostic相互作用与烯烃聚合链的生成及终止行为 142

5.3.5 非茂金属(单环戊二烯及无环戊二烯)催化剂 145

5.3.6 小结 147

第六章 烯烃共聚物结构表征与控制 157

6.1 共聚物结构与性能 157

6.1.1 共聚物的结晶行为 157

6.1.2 共聚物的力学性能 158

6.1.3 共聚物的流变性能 158

6.2 共聚物序列结构表征 159

6.2.1 烯烃共聚物13C NMR谱图的解析 159

6.2.2 共聚物序列统计模型 162

6.2.3 共聚物序列分布与共聚反应概率 162

6.3 共聚物组成分布 164

6.3.1 共聚物组成分级的方法 164

6.3.2 共聚物分子内组成不均匀性的测定 167

6.4 共聚物结构控制 167

6.4.1 共单体及共单体用量 168

6.4.2 共聚反应温度的影响 168

6.4.3 催化体系的影响 168

第七章 双烯烃配位聚合进展 172

7.1 引言 172

7.2 镍系催化丁二烯聚合 173

7.2.1 镍系聚丁二烯橡胶的概况 173

7.2.2 聚合活性、分子量与聚合参数的关系 174

7.2.3 镍系催化剂各组分间的相互作用 175

7.2.4 聚合反应动力学中的几个问题 180

7.2.5 催化活性的依时性和依温性 182

7.2.6 立体定向聚合的新动向 184

7.3 钨、钼催化体系合成高乙烯基聚丁二烯 185

7.3.1 钨催化体系 186

7.3.2 钼催化体系 189

7.4 钛体系和反式聚双烯烃 194

7.4.1 TPI的本体沉淀聚合法 195

7.4.2 负载钛催化异戊二烯本体沉淀聚合动力学 196

7.4.3 负载钛体系合成TPI的结构与性能 196

7.5 定向聚合机理的几点讨论 196

7.5.1 双烯烃聚合的一般特点 196

7.5.2 化学选择和区域选择 197

第八章 稀土催化双烯烃聚合的进展 203

8.1 稀土催化双烯烃聚合概述 203

8.2 稀土催化剂及聚合机理 204

8.2.1 稀土催化剂 204

8.2.2 稀土催化双烯聚合机理的研究 206

8.3 聚合工艺 211

8.4 稀土载体催化剂 215

8.4.1 稀土无机载体催化剂 215

8.4.2 聚合物载体稀土催化剂 217

8.5 稀土催化双烯共聚合 219

第九章 稀土催化剂在高分子合成中的新开拓 227

9.1 稀土络合催化炔烃聚合 227

9.2 稀土络合催化环氧烷烃开环聚合 229

9.2.1 环氧烷烃聚合 229

9.2.2 环氧烷烃共聚合 231

9.3 稀土络合催化环硫烷烃开环聚合 232

9.3.1 环硫丙烷聚合 232

9.3.2 环硫氯丙烷聚合 233

9.3.3 环硫烷烃与环氧烷烃共聚合 234

9.4 稀土络合催化二氧化碳和环氧烷烃开环共聚合 235

9.5 稀土络合催化丙交酯和己内酯开环聚合 236

9.5.1 丙交酯聚合 236

9.5.2. ε-己内酯聚合 237

9.6 稀土络合催化烯烃、极性单体均聚和共聚 238

9.6.1 马来酸酐-环氧烷烃开环共聚 238

9.6.2 烯烃低聚与共聚 239

9.6.3 丙烯酸酯类聚合 240

9.7 稀土金属有机化合物催化乙烯、烯烃聚合 241

9.8 稀土金属有机化合物催化丙烯酸酯类聚合 243

9.9 稀土金属有机化合物催化内酯类聚合 24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