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钢 上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何忠治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7
- ISBN:7502420266
- 页数:545 页
目录 1
前言 1
常用符号 1
第1章 概论 1
1.1 电工钢板的发展历史 1
1.1.1 热轧硅钢发展阶段(1882~1955) 1
1.1.2 冷轧电工钢发展阶段(1930~1967) 2
1.1.3 高磁感取向硅钢发展阶段(1961~1994) 6
1.1.4 中国电工钢板的发展 9
1.2 电工钢板产量和品种分类 13
1.2.1 电工钢板产量 13
1.2.2 电工钢板品种分类 15
1.3 铁和铁-硅合金的特性 16
1.3.1 相图 17
1.3.2 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 19
1.3.3 磁性 22
1.4 对电工钢板性能的要求 28
1.4.1 铁芯损耗低 29
1.4.2 磁感应强度高 30
1.4.4 冲片性良好 31
1.4.3 对磁各向异性的要求 31
1.4.5 钢板表面光滑、平整和厚度均匀 33
1.4.6 绝缘薄膜性能好 34
1.4.7 磁时效现象小 36
参考文献 39
2.1 铁磁学基础 41
2.1.1 磁学的基本参量 41
第2章 铁磁学基础和影响电工钢磁性的冶金因素 41
2.1.2 物质的磁性 43
2.1.3 铁磁性物质的基本特点 48
2.1.4 铁磁性物质的能量和有关的基本现象 53
2.1.5 磁畴结构 61
2.1.6 技术磁化过程 67
2.1.7 在交变磁场中的磁化 77
2.2 影响电工钢磁性的冶金因素 82
2.2.1 影响磁感应强度的因素 82
2.2.2 影响铁芯损耗的因素 84
附表4 我国家用电器用热轧硅钢薄钢板(YB 4002- 90
参考文献 107
3.1.1 塑性形变基础 110
第3章 冷轧、再结晶和晶粒长大 110
3.1 冷轧 110
3.1.2 形变晶体的微观结构 114
3.1.3 冷轧的储能 118
3.1.4 冷轧织构 120
3.2 回复 130
3.2.1 驱动力 131
3.2.2 物理和力学性能的变化 131
3.2.3 回复动力学 132
3.2.4 多边形化 134
3.3 再结晶(初次再结晶) 137
3.3.1 再结晶晶核形成机理 138
3.3.2 再结晶动力学 144
3.3.3 晶界迁移率 147
3.3.4 影响再结晶的因素 148
3.3.5 第二相质点的作用 150
3.4 晶粒长大 152
3.4.1 晶粒形状和晶粒长大的能量变化 152
3.4.2 晶粒长大动力学 155
3.4.3 晶粒长大理论 157
3.4.4 溶质原子与第二相质点对晶粒长大的影响 158
3.4.5 自由表面对晶粒长大的影响 161
3.4.6 择优取向对晶粒长大的影响 162
3.4.7 应变诱发晶界移动 162
3.5.1 再结晶织构形成理论 163
3.5 再结晶织构 163
3.5.2 低碳钢再结晶织构 164
3.6 二次再结晶 167
3.6.1 二次再结晶动力学 167
3.6.2 二次再结晶发展条件和抑制剂的作用 168
3.6.3 第二相质点的固溶度 171
3.6.4 第二相质点的析出形态和弥散分布状态 176
3.6.5 热轧板组织不均匀性对二次再结晶发展的影响 184
3.6.6 二次再结晶机理 196
3.7.1 动态回复 223
3.7.2 动态再结晶 223
3.7 动态回复和再结晶 223
3.8 三次再结晶 225
3.9 晶界偏聚 226
3.9.1 晶界偏聚力能学 227
3.9.2 晶界偏聚热力学 229
3.9.3 晶界偏聚动力学 231
3.9.4 溶质晶界偏聚的作用 232
3.9.5 晶界结构对溶质晶界偏聚的影响 240
3.9.6 电工钢中的晶界偏聚 242
主要参考书目录 252
参考文献 252
4.1 概述 258
第4章 热轧硅钢 258
4.2 冶炼和化学成分对性能的影响 261
4.2.1 化学成分的影响 261
4.2.2 浇铸的影响 264
4.2.3 炼钢炉型的选择 265
4.3.2 叠轧工艺要点 266
4.3.1 生产工艺流程 266
4.3 叠轧和退火工艺 266
4.3.3 退火工艺 269
4.4 对今后改进的意见 273
4.4.1 品种和质量的改进 273
4.4.2 在线检测工作 274
参考文献 275
第5章 冷轧无取向低碳低硅电工钢 276
5.1 概述 276
5.2.2 碳的影响 280
5.2.1 硅的影响 280
5.2 化学成分对性能的影响 280
5.2.3 锰的影响 281
5.2.4 磷的影响 281
5.2.6 铝的影响 284
5.2.5 硫的影响 284
5.2.7 氮的影响 286
5.2.8 氧的影响 287
5.3 通用的制造工艺 287
5.3.1 铁水脱硫 288
5.3.2 转炉炼钢 288
5.3.3 真空处理 289
5.3.4 连铸 290
5.3.5 热轧 290
5.3.6 冷轧 294
5.3.7 退火 295
5.3.8 绝缘涂层 299
5.4 半成品制造工艺 300
5.5 新品种的进展 302
5.5.1 以硼代铝的含硼钢 302
5.5.2 高锰钢 306
5.5.3 含锑或锡钢 314
5.5.4 其他新产品 321
5.6.1 纯净度和氧化物夹杂的影响和控制 325
5.6 新工艺的进展 325
5.6.2 碳化物、氮化物和硫化物形态的影响和控制 329
5.6.3 铸坯加热、热轧和卷取工艺的改进 336
5.6.4 热轧板预退火(箱式炉))和常化(连续炉) 349
5.6.5 一次冷轧和退火工艺的改进 357
5.6.6 二次冷轧和退火工艺的改进 369
5.6.7 绝缘涂层和焊接性的改进 377
5.7 步进式微电机用的电工钢的进展 391
5.8 小变压器和镇流器用的电工钢的进展 397
参考文献 402
6.1 概述 409
第6章 冷轧无取向硅钢 409
6.2 化学成分对性能的影响 413
6.2.1 铝的影响 413
6.2.2 锰的影响 415
6.2.3 碳的影响 415
6.2.4 硫的影响 415
6.2.5 磷的影响 416
6.2.6 氮的影响 416
6.2.7 氧的影响 416
6.2.8 钛、锆、钒和铌的影响 416
6.3 通用的制造工艺 417
6.3.2 真空处理 418
6.3.3 连铸 418
6.3.1 冶炼 418
6.3.4 热轧 420
6.3.5 常化 421
6.3.6 冷轧 421
6.3.7 退火 423
6.3.8 绝缘涂层 427
6.4 防止产品瓦垅状缺陷的方法 427
6.4.1 调整成分法 428
6.4.2 低温浇铸和电磁搅拌法 430
6.4.3 控制铸坯加热和热轧法 433
6.4.4 热轧板常化法 437
6.5 防止内氧化层和内氮化层方法 437
6.5.1 退火气氛中加H2S或SO2 440
6.5.2 采用酸洗等方法去掉内氧化层 440
6.5.3 退火前钢板表面涂料 441
6.5.4 控制退火气氛和露点(d.p.) 443
6.5.5 钢中加锡或锑 443
6.5.6 冷轧板表面光滑 444
6.5.7 二段退火工艺控制气氛和露点 444
6.6 S6-S8高牌号硅钢的制造工艺 448
6.6.1 川崎钢铁公司制造工艺进展情况 448
6.6.2 新日铁公司制造工艺进展情况 462
6.6.3 日本钢管公司制造工艺进展情况 469
6.6.4 住友金属公司制造工艺进展情况 478
6.6.5 S6-S8无取向硅钢与取向硅钢制造的汽轮发电机定子铁芯的性能对比 482
6.7 其他新品种的制造工艺 485
6 7.1 含硼钢 485
6 7.2 含锑或锡钢 488
6.7.3 含铬和铜防锈钢 491
6.7.5 0.60~0.65mm厚3%Si钢 492
6.7.4 含锗钢 492
6.7.7 连续退火的取向硅钢 493
6.7.6 赝立方织构无取向硅钢 493
6.7.8 包层(复合)无取向硅钢 494
6.8 新工艺的进展 495
6.8.1 降低钢中残余钛和锆含量的方法 495
6.8.2 连铸工艺 496
6.8.3 加热、热轧和卷取工艺 503
6.8.4 常化或预退火工艺 512
6.8.5 冷轧工艺 514
6.8.6 退火工艺 524
6.8.7 绝缘涂层 538
参考文献 539
7.1 概述 546
第7章 冷轧取向硅钢 546
7.1.1 变压器铁芯中磁通密度和铁损的分布 549
7.1.2 变压器噪音 551
7.1.3 应力对铁损和磁致伸缩的影响 551
性能比较 553
7.1.5 普通取向硅钢(GO)与高磁感取向硅钢(Hi-B)的 553
7.1.4 温度对磁性和磁致伸缩的影响 553
7.1.6 降低装配因子和改善横向磁性方法 558
7.1.7 降低设计Bm,合理选用牌号 560
7.2 化学成分对性能的影响 562
7.2.1 碳的影响 562
7.2.2 硅的影响 564
7.2.3 锰和硫的影响 567
7.2.4 铝和氮的影响 568
7.2.5 磷的影响 571
7.3 制造工艺 573
7.3.1 铁水脱锰 575
7.3.2 冶炼 575
7.3.3 真空处理 580
7.3.4 连铸 580
7.3.5 加热和热轧 584
7.3.6 常化 598
7.3.7 冷轧 605
7.3.8 中间退火 616
7.3.9 脱碳退火 625
7.3.10 涂MgO隔离剂 643
7.3.11 高温退火 655
7.3.12 平整拉伸退火和涂绝缘膜 679
7.4 表面涂层对磁性的影响 688
7.4.1 硅酸镁(Mg2SiO4)玻璃膜底层 688
7.4.2 应力涂层 693
7.5 新品种的进展 694
7.5.1 含铜GO钢和含铜及锡的A1N+MnS方案Hi-B钢 694
7.5.2 含钼的MnSe(或MnS)+Sb方案Hi-B钢 709
7.5.3 含铬、钛、铌、锌、锗和镍的取向硅钢 712
7.5.4 ≤0.23mm厚的新产品 716
7.6 新工艺的进展 768
7.6.1 连铸 768
7.6.2 热轧 770
7.6.3 铸坯直接热轧法 775
7.6.4 薄铸坯直接冷轧法 776
7.6.5 铸坯感应加热工艺 782
7.6.6 降低铸坯加热温度工艺 796
7.6.7 MnSe+Sb方案的改进工艺 842
7.6.8 防止热轧带边裂的方法 846
7.6.9 特殊热轧工艺 853
7.6.10 冷轧工艺的改进 855
7.6.11 隔离涂层工艺的改进 860
7.6.12 温度梯度炉高温退火 862
7.6.13 表面磨光工艺 866
7.7.1 刻痕对降低铁损的影响(刻痕效应) 872
7.7 细化磁畴技术 872
7.7.2 机械加工法 873
7.7.3 激光照射法 875
7.7.4 其他方法 882
7.7.5 耐热细化磁畴技术 889
参考文献 931
8.1.1 概述 956
8.1 冷轧取向硅钢薄带 956
第8章 特殊用途的电工钢 956
8.1.2 制造工艺 957
8.1.3 新产品和新工艺 961
8.2 冷轧无取向硅钢薄带 973
8.3 电磁开关用冷轧硅钢 974
8.4 高硅钢 975
8.4.1 概述 975
8.4.2 特性 976
8.4.3 用途 985
8.4.4 制造方法 987
8.5.1 概述 1006
8.5 磁屏蔽和电磁铁用的电工钢板 1006
8.5.2 热轧电工钢厚板 1008
8.5.3 冷轧电工钢材 1032
8.6 低铁损高磁感3%Si取向硅钢薄带(三次再结晶法) 1037
8.6.1 概述 1037
8.6.2 一般制造方法 1039
8.6.3 原始钢带中杂质的影响 1039
8.6.4 冷轧 1042
8.6.5 初次再结晶和二次再结晶 1044
8.6.6 三次再结晶 1048
8.6.7 细化磁畴 1059
8.6.8 绝缘涂层 1065
8.6.9 高频铁损 1065
8.7 高速电机转子材料 1067
8.7.1 概述 1067
8.7.2 热轧板 1069
8.7.3 冷轧板 1069
8.7.4 快淬硅钢板 1071
8.8 (110)[001]取向低碳低硅电工钢 1072
8.8.1 概述 1072
8.8.2 最近工作 1074
8.9 (100)[001]立方织构取向硅钢 1080
8.9.1 概述 1080
8.9.2 制造方法 1081
8.9.3 最近工作 1084
8.10 易切削硅钢 1092
参考文献 1093
第9章 电工钢的检测 1101
9.1 主要生产工序的检测 1101
9.1.1 冶炼 1101
9.1.4 MgO涂层 1102
9.1.3 退火 1102
9.1.2 铸坯 1102
9.1.5 绝缘涂层 1103
9.2 成品检测 1103
9.2.1 磁性测量 1103
9.2.2 磁时效检验 1103
9.2.3 尺寸、形状和表面检验 1103
9.2.10 晶粒尺寸检验 1104
9.2.9 低倍检验 1104
9.2.8 硬度检验 1104
9.2.7 力学性能试验 1104
9.2.6 叠片系数检验 1104
9.2.5 绝缘涂层附着性和层间电阻检验 1104
9.2.4 反复弯曲检验 1104
9.3 在线检测的进展 1105
9.3.1 无取向电工钢在连续炉最终退火的控制 1105
9.3.2 无取向电工钢半有机涂层的控制 1106
9.3.3 取向硅钢脱碳退火后晶粒尺寸和氧化膜的控制 1107
9.3.4 取向硅钢在平整拉伸线上检查晶粒尺寸 1107
9.4.3 退火后钢带氧化膜中氧和Fe2SiO4/SiO2比值分析法 1108
9.4.2 连续退火前碱洗去油后钢带表面残余钠测定法 1108
9.4 若干特殊的检验方法 1108
9.4.1 取向硅钢中MnS和A1N分析方法 1108
9.4.4 玻璃膜与基体的界面光滑度测定法 1109
9.4.5 内氧化层厚度测定法 1109
9.4.6 成品钢板滑动摩擦系数和滑动性测定法 1110
9.4.7 成品表面脱皮发生率测定法 1111
9.4.8 无取向电工钢半有机涂层特性的检查 1111
9.4.9 MgO活性度的测定方法 1112
9.4.10 成晶钢带剪切性测定法 1112
9.4.11 漏磁磁通密度测定法 1112
参考文献 1113
附表1 我国热轧硅钢薄钢板(GB 5215-85) 1114
附录 电工钢的牌号和性能 1114
附表2 我国冷轧电工钢带(片)(GB 2521-88) 1115
附表3 我国晶粒取向硅钢薄带(GB 11255-89) 1116
附表5 日本冷轧电工钢带(片) 1117
附表6 前苏联电工钢板 1119
附表7 国内外冷轧电工钢牌号对照 1122
附表8 上海矽钢片厂生产的0.5mm厚热轧电机钢板的牌号和磁性 1125
附表9 武汉钢铁公司生产的冷轧电工钢带的牌号和磁性 1128
- 《电工电子技术实验》彭小峰,王玉菡,杨奕主编 2018
- 《电工仪表与测量》殷兴光,王月爱主编 2017
- 《煤矿电工手册 第3分册 煤矿固定设备电力拖动》顾永辉等主编 1987
- 《电工识图自学手册》蔡杏山主编 2019
- 《维修电工技能项目实训》 2017
- 《单招零距离 总复习方案 电子电工专业综合(试卷)》成荣春,唐万盈,刘克军主编
- 《1000项汽车电工必会技能完全掌握》(中国)周晓飞 2019
- 《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王东升,杨松森主编 2019
- 《电子电工技术实验指导教程》陈雨青主编 2018
-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 第4版》吕爱华主编;陶慧,刘甫勇副主编 2014
- 《市政工程基础》杨岚编著 2009
- 《家畜百宝 猪、牛、羊、鸡的综合利用》山西省商业厅组织技术处编著 1959
- 《《道德经》200句》崇贤书院编著 2018
- 《高级英语阅读与听说教程》刘秀梅编著 2019
-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基础》谢雨飞,田启川编著 2019
- 《看图自学吉他弹唱教程》陈飞编著 2019
- 《法语词汇认知联想记忆法》刘莲编著 2020
-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生活适应 二年级 上》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特殊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编著 2019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规范 技巧与案例 第3版 2020》文传浩,夏宇编著 2019
- 《流体力学》张扬军,彭杰,诸葛伟林编著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高等院校旅游专业系列教材 旅游企业岗位培训系列教材 新编北京导游英语》杨昆,鄢莉,谭明华 2019
- 《中国十大出版家》王震,贺越明著 1991
- 《近代民营出版机构的英语函授教育 以“商务、中华、开明”函授学校为个案 1915年-1946年版》丁伟 2017
- 《新工业时代 世界级工业家张毓强和他的“新石头记”》秦朔 2019
- 《智能制造高技能人才培养规划丛书 ABB工业机器人虚拟仿真教程》(中国)工控帮教研组 2019
- 《陶瓷工业节能减排技术丛书 陶瓷工业节能减排与污染综合治理》罗民华著 2017
- 《全国职业院校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规划教材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中国)项万明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