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结构化与定向化教学心理学原理
结构化与定向化教学心理学原理

结构化与定向化教学心理学原理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冯忠良著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8
  • ISBN:7303045341
  • 页数:554 页
图书介绍:
《结构化与定向化教学心理学原理》目录

第一编 绪论 1

第一章 导论--对教学改革问题的基本观点 1

第一节 教学必须改革 1

一、时代与人的素质 1

二、人的素质与教学 5

三、教学的现状 8

第二节 教学改革应有正确方向 10

一、教学改革应以提高学生素质及效能为中心 10

二、教学改革应着力于全面优化教学系统 11

第三节 教学改革必须提高对教育理论问题的认识 12

一、关于对教育及教学本质认识方面存在的问题 13

二、关于学生学习本性方面存在的问题 15

三、能力与品德实质方面存在的问题 16

第四节 教学改革必须研究掌握学生学习的规律 17

一、什么是学生学习的规律 17

二、学习规律与教学系统的优化关系 18

第二章 结构化与定向化教学思想体系和研究概况 20

第一节 结构一定向教学的出发点与基本观点 20

一、结构化与定向化教学改革的出发点 20

二、结构一定向教学的两个基本教学观点 21

第二节 结构化与定向化教学观点的依据 26

一、结构化教学观点的依据 26

二、定向化教学观点的依据 29

第三节 结构一定向教学体制及其构建原则 35

一、结构一定向教学体制的构建 35

二、构建结构化定向化教学体制的操作原则 36

第四节 结构一定向教学研究概况 40

一、结构一定向教学实验的基本阶段 40

二、结构一定向教学的研究项目 42

三、结构一定向教学的实验成效 46

四、结构一定向教学的实验展望 55

附录:结构化与定向化教学思想体系图解 57

第二编 教学的心理学理论基础 59

第三章 教育及教学的实质--经验传递说 59

第一节 教育与人类社会 59

一、人类社会与人 60

二、人类个体的再生产 62

第二节 教育系统的基本特点 64

一、教育系统是一种人际交往系统,由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而构成 64

二、教育系统中,人际交往的内容在于传递经验(社会生活经验) 65

三、教育系统是通过社会经验的传递来造就人的一种特殊系统 67

四、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人类个体的社会化 68

第三节 教育系统的基本结构 68

一、教育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 69

二、教育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 71

三、对教育的经验传递本性应有的正确认识 75

第四节 教育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系统的关系 77

一、教育与经济、政治、文化系统之间的关联性 78

二、教育与社会环境系统间的相互制约性 83

第四章 学生学习的本性--接受一构建说 85

第一节 学习的意义和作用 85

一、学习的一般含义 85

二、学习的作用 89

第二节 学习的一般机制 90

一、学习的发生 91

二、学习的进行 92

三、学习的终结 94

第三节 学习的分类 94

一、学习分类上的差异 94

二、人类与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 98

三、人类学习的根本类型 99

第四节 学生学习的接受一构建说 101

一、学生学习的特点 101

二、学生学习的模式与类型 109

第五节 学习与发展 114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观点 114

二、学习与人体生理发展的关系 120

三、学习与个体心理发展的关系 127

四、学习的准备和发展性教学 131

第五章 能力与品德的实质--类化经验说 136

第一节 能力与品德实质问题上的意见分歧及由来 136

一、能力与品德实质问题上的先验论观点 136

二、能力与品德实质问题上的经验论观点 140

三、能力与品德实质问题上的“合金论”观点 143

第二节 能力的实质及结构 145

一、能力的实质 145

二、能力的结构 147

第三节 品德的实质及结构 153

一、品德的实质 153

二、品德的结构 156

第四节 能力与品德的形成 158

一、能力与品德的形成发展途径 158

二、影响能力与品德形成、发展的一般条件 160

第三编 学生学习的基本规律 167

第六章 学习的动机及积极性的形成、发展规律 167

第一节 学习动机及其作用 167

一、什么是学习动机 167

二、学习动机的基本结构 169

三、学习动机的作用模式 174

第二节 学习需要的形成和培养 177

一、学习需要的形成 177

二、学习动机的培养 183

第三节 学习动机的激发 191

一、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191

二、变更作业的内容与形式,保持作业的新异性 196

三、恰当控制动机激起水平 198

四、妥善利用学习的反馈信息,搞好检查、评定与评价 200

五、关于学习竞赛问题 203

六、指导学生对学习结果正确归因 206

第七章 知识及其掌握规律 209

第一节 知识及其掌握概述 209

一、什么是知识 209

二、什么是知识的掌握 214

第二节 掌握知识的基本心智动作 218

一、知识掌握的心理机制 218

二、知识掌握的基本心智(智力)动作 219

三、知识掌握中各种心智(智力)动作间的关系 229

第三节 影响知识掌握的一般条件 230

一、学习的主动积极性 230

二、已有知识的准备 231

三、心智技能的掌握 234

四、教材结构 236

附录:概念掌握中概括活动模式的研究示例 238

一、课题的提出 238

二、实验设计 238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略) 243

四、讨论 243

五、结论 248

六、启示和建议 248

第八章 操作技能及其形成规律 249

第一节 操作技能的特点及作用 249

一、操作技能及其特点 249

二、操作技能的分类 254

三、操作技能的作用 255

第二节 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 256

一、操作的定向 257

二、操作的模仿 261

三、操作的整合 264

四、操作的熟练 265

第三节 操作技能的培训 268

一、操作定向的培训 268

二、操作模仿的培训 273

三、操作整合的培训 277

四、操作熟练的培训 279

第九章 心智技能及其形成规律 284

第一节 心智技能及其作用 284

一、心智技能及其特点 284

二、心智技能的作用 289

第二节 心智技能的形成 291

一、原型定向阶段 293

二、原型操作阶段 296

三、原型内化阶段 298

第三节 心智技能的培训 300

一、原型模拟 300

二、分阶段练习 309

附录:心智活动原型模拟示例 313

一、文意概括活动的原型模拟 313

二、写作构思活动的原型模拟 319

三、受力分析活动原型模拟 324

第十章 社会规范及其接受规律 331

第一节 社会规范及其接受概述 331

一、社会规范的实质及特点 331

二、社会规范的类型 332

三、社会规范的作用 334

四、社会规范学习的实质 336

五、社会规范学习的地位和作用 342

第二节 社会规范的接受过程 346

一、社会规范的依从 346

二、社会规范的认同 355

三、社会规范的信奉 359

第三节 社会规范的接受条件 363

一、依从学习的条件 363

二、认同学习的条件 370

三、信奉学习的条件 376

附录:社会规范依从性接受实验示例 382

一、关于对道德两难故事从众性判断的实验研究Ⅰ 382

二、关于对道德两难故事从众性判断的实验研究Ⅱ 384

三、关于对温度的从众性判断的实验研究 386

四、关于服从的实验研究 388

第十一章 学习的迁移规律 391

第一节 学习迁移概述 391

一、什么是学习的迁移 391

二、学习迁移的类型 392

三、学习迁移的作用 396

第二节 学习迁移的过程及机制 397

一、学习迁移机制问题的提出 397

二、学习迁移的宏观机制 400

三、学习迁移的微观机制 403

第三节 影响学习迁移的条件 405

一、学习对象的共同因素 405

二、经验的概括水平 407

三、迁移的认知技能 410

四、定势的作用 411

第四节 学习迁移规律在教学工作中的应用 416

一、依据迁移要求,精选教材 416

二、依据迁移要求,合理编排教材内容 418

三、依据迁移要求,合理处理教学程序 419

四、依据迁移要求,使学生学会学习 420

附录:关于学习迁移机制的实验研究 423

一、实验设计 423

二、实验程序 429

三、实验结果 430

四、分析讨论 438

五、结论与建议 450

第四编 教学的设计与考评 451

第十二章 教学设计及其原则 451

第一节 教学设计的意义与作用 451

一、教学设计及其类型 451

二、教学设计的作用 456

第二节 教学设计的原理与方法 458

一、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及原理 458

二、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 462

第三节 教学体制的设计及其执行原则 466

一、教学目标及其设计原则 466

二、教学及其设计原则 469

三、教学活动及其设计原则 473

四、教学成效的考核与评估及其设计原则 476

第四节 教学媒体及其选择 477

一、教学媒体及其作用 477

二、教学媒体的类型 479

三、教学媒体的选择 482

第十三章 教学成效的考核及评估 489

第一节 教学测量与评价及其作用 489

一、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含义 489

二、学绩测验的类型 491

三、教学测量与评价的作用 493

第二节 编制学绩测验的基本要求 495

一、效度 496

二、信度 499

第三节 学绩测验的编制及应用 502

一、命题 502

二、评分 507

三、测验结果分析 509

附录:结构一定向教学中形成性评价的实验研究 513

一、问题的提出 513

二、实验设计 515

三、实验结果及分析 524

四、讨论 530

五、结论 543

参考书目 544

一、中文书目 544

二、外文书目 54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