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外科学新理论与新技术
外科学新理论与新技术

外科学新理论与新技术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吴孟超,仲剑平主编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6
  • ISBN:7542813528
  • 页数:693 页
图书介绍:
《外科学新理论与新技术》目录

第一章 创伤与急救 1

第一节 创伤急救的组织工作 1

一、国外创伤急救组织工作的发展 1

二、我国创伤急救组织工作的发展、现状和展望 2

第二节 心肺脑复苏 3

一、初期复苏 3

二、心肺脑复苏时的药物应用 4

四、影响心肺脑复苏病人预后的因素 6

三、心肺脑复苏的总体效果 6

第三节 急诊室手术抢救危重伤员 7

一、国外急诊室手术抢救情况 7

二、国内急诊室手术抢救情况 8

三、急诊室抢救手术的适应证 8

四、急诊室抢救手术的组织工作 8

第四节 创伤性休克 9

一、某些体液因子与休克 9

二、创伤性休克治疗的进展 11

一、正常肠道菌群 14

第五节 创伤后肠道细菌易位与感染 14

二、创伤后肠道细菌易位 15

三、创伤后肠道细菌易位的机制 15

四、创伤后肠道细菌易位的意义 16

五、创伤后肠道细菌易位的防治 16

第六节 多器官衰竭 17

一、多器官衰竭的发病机制 17

二、多器官衰竭的诊断标准 21

三、多器官衰竭的防治原则 22

第七节 火器伤 24

一、火器伤的致伤机制 24

二、火器伤时各种组织的病理学改变 25

三、火器伤时机体神经、体液因子的变化 27

四、火器伤坏死组织界限的判定 29

五、火器伤清创术 30

六、平时火器伤初期外科处理的新观念 31

一、胶原的生成 32

第八节 创伤愈合研究进展 32

二、各种细胞成分参与创伤修复 33

三、各种细胞因子对创伤愈合的影响 33

四、上皮组织修复 34

五、关于一些酶的清创作用 35

六、关于创面覆盖 35

第二章 烧伤 39

第一节 急救 39

一、组织救护体系 39

二、院前急救 40

三、成批伤员救治 41

第二节 早期处理 42

一、专科诊断 43

二、早期休克的处理 44

三、吸入性损伤 45

四、创面处理 47

第三节 病情防治 50

一、机体内环境稳定 51

二、感染防治 53

三、院内感染 56

四、多器官功能衰竭 57

第四节 康复 57

一、疤痕防治 58

二、理疗和体疗 58

三、整形再造 59

四、心理康复 59

一、围手术期监测的基本概念 61

第三章 麻醉 61

第一节 围手术期监测 61

二、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 62

三、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监测 62

四、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 64

五、脑氧饱和度监测 64

六、无创心排血量和心功能监测 65

七、肌松药作用程度监测 67

八、全身麻醉浓度监测 69

一、围手术期镇痛的基本概念 71

第二节 围手术期镇痛 71

二、围手术期痛觉生理及病理性疼痛反应 72

三、疼痛程度的判定方法和标准 72

四、围手术期镇痛的基本方法 74

五、围手术期镇痛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75

六、先发制痛和平衡镇痛的概念及其模式 77

七、癌痛的治疗 78

第三节 外科ICU中呼吸支持 79

一、外科ICU中呼吸支持的临床意义 79

二、呼吸支持的途径及各种通气模式 80

三、呼吸支持时镇静镇痛药及肌肉松弛药的使用与监测 82

四、脱离呼吸支持的条件、方法与步骤 85

第四节 上呼吸道梗阻的急救 85

二、喉痉挛 86

三、误吸 86

一、舌后坠 86

四、气道受压 87

第五节 麻醉治疗学 87

一、麻醉治疗学的基本概念 87

二、体外循环膜肺氧合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 87

三、体外循环在复苏及中毒急救中的应用 89

四、神经阻滞疗法在外周缺血性疼痛中的应用 90

五、麻醉的其他治疗作用 90

一、外科营养支持的发展史 93

第四章 外科营养支持 93

第一节 外科营养支持的发展史与临床意义 93

二、外科营养支持的临床意义 95

第二节 外科病人的代谢改变及营养特征 96

一、外科应激病人的代谢改变和营养特征 96

二、外科慢性病人的代谢改变 98

第三节 营养支持的方法、需要量与监测 100

一、肠内外营养支持方法的优缺点与适应证 100

二、营养物质的需要量 101

三、营养支持的监测 107

第四节 围手术期营养支持 110

一、营养的需要量 110

二、手术前后营养支持的适应证 110

三、营养支持的时间与方法的选择 112

第五节 应激病人的营养支持 112

一、严重感染病人的营养支持 113

二、创伤病人的营养支持 114

第六节 胃肠功能障碍病人的营养支持 116

一、短肠综合征的营养支持 116

二、肠外瘘的营养支持 117

三、炎性肠道疾病的营养支持 119

四、慢性肠梗阻的营养支持 119

第七节 肿瘤病人的营养支持 120

第五章 神经外科 123

第一节 颅脑外伤的诊断与治疗 123

一、颅脑外伤的诊断 123

三、颅内高压的处理 129

二、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的指征 129

四、水、电解质紊乱的纠正 131

五、亚低温治疗 131

六、重型颅脑伤后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的防治 133

七、脑弥漫性轴索损伤 133

八、火器性颅脑伤和弹道学 136

九、展望 137

一、听神经瘤手术治疗的现状 138

第二节 颅内肿瘤的手术治疗 138

二、松果体区肿瘤的经小脑幕下入路手术 141

三、斜坡及邻近区域肿瘤的经岩骨入路手术 143

四、垂体腺瘤的诊疗进展 145

五、颅内恶性肿瘤的诊疗进展 149

第三节 脑血管病治疗 154

一、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外科治疗 154

二、颅内动脉瘤治疗进展 156

三、脑动静脉畸形的治疗 158

二、电视胸腔镜的基本操作技术 160

一、电视胸腔镜临床应用的基本状况 160

第一节 电视胸腔镜的应用进展 160

第六章 胸心外科 160

三、电视胸腔镜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及疗效 161

四、电视胸腔镜手术的展望 163

第二节 普通胸外科诊治进展 164

一、支气管肺癌 164

二、恶性胸膜腔积液 166

三、食管癌 168

四、脓胸 169

五、纵隔肿瘤 170

六、人工气管及人工食管 171

第三节 心脏瓣膜外科的进展 172

一、二尖瓣狭窄闭式扩张和直视成形 172

二、二尖瓣关闭不全修复成形术 173

三、三尖瓣病变的外科治疗 174

四、人造瓣膜替换术 175

一、先心病治疗发展方向 179

第四节 复杂性先心病的外科治疗 179

二、改良Fontan手术的应用 181

三、全腔静脉与肺动脉连接的应用 182

四、右心室到肺动脉带瓣管道的应用及存在问题 182

第五节 心律失常的外科治疗 183

一、室上性快速型心律失常的外科治疗 184

二、房颤的外科治疗 185

三、室性心律失常的外科治疗 185

四、埋藏式自动除颤器的应用 186

第六节 胸内脏器移植进展 187

一、心脏移植 187

二、肺移植 192

三、心肺移植(心肺联合移植) 196

第七节 体外循环与心肌保护技术的进展 197

一、心肌保护的进展 198

二、体外循环基本方法的进展 204

第八节 机械辅助循环的进展 207

一、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ABP) 207

二、心室辅助装置(VAD) 208

三、人造心室 209

四、体外膜式肺氧合(ECMO) 210

五、人造心脏 211

第九节 骨骼肌辅助心脏的进展 213

一、骨骼肌辅助心脏的基本状况 213

二、骨骼肌辅助心脏的组织细胞学和生物力学基础 213

三、骨骼肌替代部分心室肌作功 213

四、骨骼肌包绕心室,增强心脏功能 214

五、骨骼肌辅助泵的研究进展 215

第七章 胃和十二指肠外科 218

第一节 应用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新认识 218

一、胚胎学 218

二、解剖学 218

三、组织学 220

四、生理学 221

第二节 溃疡病的治疗进展 223

一、溃疡病的药物治疗 224

二、溃疡病穿孔的手术选择 225

三、胃溃疡术式的选择 227

第三节 胃癌的外科治疗 230

一、与胃癌手术范围有关的若干基础性问题 230

二、胃癌的合理手术范围 232

三、胃癌的外科辅助治疗 233

第四节 胃手术后功能紊乱 236

一、胃滞留 236

三、胃手术后腹泻 237

二、倾倒综合征 237

四、碱性返流性胃炎 238

五、Roux-en-Y 滞留综合征 239

第五节 其他胃十二指肠良性疾病 240

一、急性胃扩张 241

二、十二指肠憩室 241

三、十二指肠淤滞症 242

第六节 病理性肥胖的胃手术 243

一、垂直胃成形术 243

二、胃绑扎术 244

第八章 小肠外科 246

第一节 小肠解剖、生理新认识 246

一、小肠大体形态、组织学与超微结构 246

二、小肠对水、电解质的吸收、分泌与调节 249

三、小肠对食物中碳水化物、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与吸收 250

四、肠道激素的生理作用 254

五、肠道免疫学 255

第二节 克隆病 258

一、流行病学 258

二、病因学 258

三、病理改变 259

四、临床表现 259

五、诊断方法 260

六、治疗现状 261

七、并发症的处理 262

一、放射线的生物效应 265

第三节 放射性肠炎 265

二、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266

三、病理改变 266

四、临床表现 267

五、X线及内镜检查 268

六、治疗现状 268

第四节 粘连性肠梗阻 269

一、肠粘连的发生机制及形成过程 269

二、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的原因 270

三、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及复发倾向 271

四、粘连性肠梗阻的手术指征 271

五、手术时机选择和手术方法 271

六、术后处理 273

七、预防肠粘连的方法 273

第五节 小肠缺血综合征 274

一、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 274

二、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 279

三、慢性腹部内脏动脉缺血 283

一、病理生理改变 290

第六节 短肠综合征 290

二、临床表现与病程分期 291

三、治疗现状 291

第七节 隐匿性、复发性胃肠道出血 294

一、胃肠道出血的原因(包括隐匿性、复发性出血) 295

二、诊断方法与步骤 298

三、处理方法 301

一、肝脏外科解剖学的新概念 303

第一节 肝脏解剖和生理学进展 303

第九章 肝脏外科 303

二、肝腺泡结构与功能 305

三、肝脏的造血和凝血功能 307

四、肝脏血流量的测定 308

五、肝脏的再生与调节 308

第二节 肝脏与人体免疫的关系 310

一、肝脏的免疫功能 310

二、肝脏疾病与免疫异常 311

三、肝病组织学改变的免疫机制 313

四、肝脏疾病的免疫病理学基础 314

第三节 肝脏功能检测方法的应用进展 315

一、肝功能检测的分类 315

二、几种重要肝功能试验的检测方法 316

三、肝脏储备功能与肝脏手术的关系 318

四、测定方法的选择与评价 320

第四节 肝脏疾病影象学诊断技术的发展 321

一、放射学诊断的价值 321

二、超声扫描技术的进展 322

三、CT和MRI的评价 324

四、血管造影和核素扫描的意义 325

第五节 原发性肝癌 328

一、流行病学特点 328

二、病因学的若干认识 328

三、病理学分类新观点 329

四、复发、转移机制研究动向 329

五、普查与诊断 330

六、肝癌外科治疗的术式改进 331

七、综合治疗与外科治疗的关系 331

第六节 继发性肝癌 332

二、病理学研究的新发现 333

一、有关自然病程的新认识 333

三、继发性肝癌生物学特征新探 334

四、诊断和治疗的原则 335

第七节 肝海绵状血管瘤 337

一、病因 338

二、诊断 338

三、手术治疗 339

第八节 肝脏炎性假瘤 340

四、非手术治疗的选择和评价 340

一、病因学和发病率 341

二、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 341

三、外科治疗的意义 342

四、免疫治疗和预后的关系 342

第九节 肝脏创伤 342

一、肝外伤的分类新标准 343

二、急救和ICU 343

三、手术的种类和选择 344

四、近肝静脉损伤的治疗原则 345

五、转流技术的应用与预后 347

第十节 肝静脉阻塞综合征 347

一、病因学的若干认识 348

二、病理改变与临床分型的关系 349

三、临床表现与诊断要点 349

四、外科治疗的发展 351

五、外科治疗预后评价 352

一、肝移植的种类 353

第十一节 肝移植 353

二、肝移植适应证的变迁 356

三、供肝保存液的研究现状 356

四、移植方法学的更新 356

五、术后排异反应的控制 357

六、术后并发症的处理 357

七、肝移植的发展前景 358

二、ERCP与PTC的比较 360

一、ERCP的适应证 360

第一节 ERCP及PTC在胆道外科的应用 360

第十章 胆道外科 360

三、ERCP的并发症防治 361

四、内镜在胆道外科应用的新进展 362

五、PTC的适应证 363

六、PTC操作技术及并发症防治 363

七、PTCD及PTCS 364

第二节 先天性胆管扩张症 365

一、发病率及病因 366

二、病理及分型 367

三、影象学诊断 368

四、外科治疗 369

第三节 肝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 370

一、肝胆管结石的病理 371

二、影象学诊断 372

三、外科治疗的近况 373

第四节 损伤性胆管狭窄 376

一、胆管损伤的原因及预防 377

二、胆管损伤的类型及诊断 379

三、胆管损伤的早期修复手术 380

四、损伤性高位胆管狭窄的诊断 382

五、损伤性胆管狭窄的治疗 382

第五节 胆管结石胆管狭窄与门脉高压症 384

一、胆管结石胆管狭窄合并门脉高压的临床类型 385

二、胆管结石胆管狭窄合并门脉高压治疗的复杂性 385

三、胆管结石合并门脉高压的原因 387

四、胆管结石合并门脉高压症的临床特征 388

五、治疗 389

第六节 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治疗的进展 390

一、肝门部胆管癌的发病率与临床病理特征 391

二、影象学诊断 392

三、肝门胆管癌的切除手术 393

四、肝门胆管癌的扩大根治术 394

五、肝门胆管癌的姑息引流术 396

一、病因 398

第一节 急性胰腺炎 398

第十一章 胰腺外科 398

二、病理 400

三、临床表现 400

四、诊断 401

五、治疗 402

第二节 慢性胰腺炎 405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405

四、实验室检查 406

三、临床表现 406

二、病理变化 406

五、影象学检查 407

六、诊断和鉴别诊断 407

七、治疗 408

第三节 胰腺外伤 409

一、病因与病理 409

二、诊断 410

三、治疗 410

四、并发症 411

五、死亡率 412

第四节 胰腺癌及壶腹周围癌 413

一、发病率 413

二、危险因素 413

三、病理 414

四、临床表现和诊断 414

五、外科处理 415

六、手术方式 416

七、姑息性治疗 417

八、其他非手术治疗 418

九、预后 419

第五节 胰腺内分泌肿瘤 419

一、分类、病理特点、诊断和治疗原则 419

二、胰岛素瘤 422

三、胃泌素瘤 426

四、胰高血糖素瘤 428

五、舒血管肠肽瘤 429

七、胰多肽瘤和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 430

六、生长抑素瘤 430

第十二章 肛肠外科 432

第一节 慢性便秘的外科治疗 432

一、常用的肛肠动力学检查方法 432

二、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方法选择 433

三、手术效果及其评价 437

第二节 全结直肠切除、回肠肛管吻合术 437

一、适应证和禁忌证 438

二、手术方式及其效果评价 438

第三节 保留肛门括约功能的直肠癌切除术 441

一、理论依据和手术适应证 441

二、手术方式的选择 443

三、手术疗效观察 445

第四节 结肠造口 445

一、结肠造口技术的改进和发展 445

二、结肠造口护理和护理用品的发展 447

第五节 直肠癌腹会阴切除原位肛管直肠重建术 448

一、原位肛管直肠重建手术的适应证 449

二、原位肛管直肠重建术的术式选择 450

三、手术效果评价和存在的问题 452

第十三章 血管外科 454

第一节 基础研究 454

一、血管内膜增生的研究 454

二、磁共振血管造影在血管外科中的应用 457

第二节 动脉疾病 459

一、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459

二、腹主动脉瘤的病因学研究 464

三、腹主动脉瘤的发病机制 466

四、老年人腹主动脉瘤的外科治疗 468

五、腔内旁路术治疗腹主动脉瘤 470

六、腔内血管外科技术在阻塞性动脉疾病中的应用 473

七、糖尿病人的下肢动脉重建术 479

八、自体静脉移植物的质量对下肢动脉旁路术的影响 482

第三节 静脉疾病 486

一、下肢倒流性静脉病的病因及病理生理学研究 486

二、静脉造影术在下肢静脉疾病诊断中的作用 489

三、下肢动态静脉压的测定和临床应用 492

四、空气体积描记法诊断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494

五、双向彩超定量检测腘静脉返流 495

六、血管镜下肢浅静脉壁外瓣膜修复成形术 497

七、动-静脉分流维持静脉吻合口通畅率的作用 501

八、静脉畸形组织肥大综合征 501

第四节 血管镜技术在血管外科中的应用 505

一、血管镜应用的概况 505

二、血管镜术中检查的应用 508

三、血管镜下原位下肢动脉旁路术 512

四、血管镜对术后下肢失败静脉移植物的检查 516

五、血管镜对上肢静脉移植物的检查应用 517

六、血管镜对透析用动-静脉瘘的检查应用 518

七、血管镜下动脉血栓切除术与溶栓术 520

八、血管镜下静脉血栓切除术与溶栓术 524

第一节 肾细胞癌 529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529

第十四章 泌尿外科 529

二、诊断方法 530

三、治疗 531

第二节 尿路结石 532

一、复杂性肾结石的手术治疗 533

二、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 533

三、经皮肾镜取石术和体外冲击波碎石联合治疗复杂性尿路结石 535

二、免疫学 536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536

第三节 膀胱癌 536

三、诊断进展 537

四、治疗进展 538

第四节 前列腺增生症 539

一、病理学 540

二、病因学 541

三、临床表现 542

四、前列腺增生症的手术治疗 542

五、前列腺增生症的药物治疗 543

六、前列腺增生症的其他治疗 544

第五节 前列腺癌 545

一、流行病学与病因学 546

二、组织病理学新进展 546

三、诊断 547

四、治疗 549

第十五章 矫形外科 551

第一节 骨科检查新技术 551

一、CT检查在骨科的应用 551

二、磁共振成象检查 552

三、放射性核素检查 553

四、诱发电位检查 554

第二节 骨骼的生物力学 555

一、骨的生物力学特点 555

二、软骨的生物力学特点 556

第三节 骨折内固定 557

一、骨折内固定的生物力学 558

二、内固定设计的力学特点与临床应用 558

三、骨外固定架的适应证与使用方法 561

二、骨外固定架的力学特点 561

第四节 骨外穿针外固定 561

一、骨外固定架发展概况 561

第五节 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562

一、影响骨折愈合的药物 562

二、电流及氧张力对骨愈合的影响 563

三、促进骨愈合的物质 563

四、骨不连与延迟连接的治疗 564

第六节 植骨术 565

一、移植骨的转归 566

二、异体移植骨的免疫反应 567

三、影响骨移植存活的因素 567

第七节 多发性创伤 568

一、多发伤的院前急救与急诊处理 568

二、多发伤的检查与诊断 570

三、创伤性休克的救治 571

四、多发伤的手术治疗 572

五、多发伤的手术后处理 573

第八节 创伤合并症 574

一、脂肪栓塞综合征 574

二、筋膜间区综合征 576

第九节 关节镜 577

一、关节镜外科的发展概况 578

二、关节镜手术 578

第十节 人工关节 581

一、人工关节材料 581

二、人工关节置换术 582

第十一节 脊柱外科 585

一、脊柱的生物力学概念 585

二、颈椎损伤与颈椎病的手术治疗 586

三、脊柱侧弯的手术治疗 587

四、驼背的治疗 588

第十二节 骨肿瘤 588

一、骨肿瘤分类 589

三、骨肿瘤的综合治疗 591

二、骨肿瘤的外科分级 591

第十三节 骨缺血性坏死 593

一、骨缺血性坏死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593

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手术治疗 596

第十六章 内镜技术在外科领域中的应用 597

第一节 上消化道内镜的应用 597

一、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紧急内镜检查 597

二、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内镜治疗 598

三、食管静脉曲张的内镜治疗 600

四、解除上胃肠道梗阻 604

五、上消化道异物的内镜处理 608

第二节 胰胆疾病的内镜应用 610

一、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610

二、乳头切开术 612

三、胆石的处理 615

四、梗阻性黄疸的内镜处理 616

五、胆道镜与母子镜的临床应用 622

第三节 腹腔镜的应用 626

一、腹腔镜手术设备 627

二、腹腔镜手术操作要点 629

三、腹腔镜手术的优缺点 630

四、腹腔镜手术的并发症 631

五、腹腔镜手术在普外科的应用 636

六、腹腔镜手术在胸外科的应用 641

七、腹腔镜手术在泌尿外科的应用 642

八、腹腔镜手术在妇产科的应用 644

第四节 纤维结肠镜的应用 645

一、纤维结肠镜检查插镜技术的改进 646

二、内镜诊断大肠疾病 650

三、低位肠梗阻的纤维结肠镜检查与治疗 654

四、纤维结肠镜诊断与治疗大肠息肉 656

第十七章 放射治疗、介入疗法和核医学在外科的应用 663

第一节 放射治疗在外科的应用 663

一、放射治疗在外科的应用概况 663

二、恶性肿瘤放疗与手术治疗综合应用的原则 664

三、放射治疗在外科应用的进展 666

一、介入放射学进展 673

第二节 介入放射学在腹部外科的应用 673

二、消化道出血的动脉造影诊断与介入治疗 674

三、肝、脾破裂与骨盆创伤大出血的介入治疗 675

四、门脉高压的介入治疗 676

五、动脉内药物灌注与栓塞治疗肿瘤 678

六、胃肠道狭窄的介入治疗 680

七、胆道狭窄扩张术和内支架置放术 680

八、恶性阻塞性黄疸的双介入治疗 681

九、腹腔内病变经皮穿刺活检、抽吸引流介入治疗 682

十、肾动脉和腹主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 683

第三节 核医学在外科的应用 684

一、内分泌核医学 684

二、肿瘤核医学 686

三、肝受体显象 690

四、脑血流灌注显象 691

五、核素标记血细胞显象 691

六、正电子断层在外科的应用 69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