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无线移动通信系统  第4版
无线移动通信系统  第4版

无线移动通信系统 第4版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美)D.P.阿格拉沃尔(Dharma P.Agrawal),Qing-An Zeng
  • 出 版 社: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121285974
  • 页数:458 页
图书介绍:本书系统、全面地介绍了无线移动通信的基本理论。在阐述了概率论、数理统计、排队论与话务理论之后,逐步分析了无线移动通信所涉及的各个主题,包括无线移动信号的传输、信道编码技术、蜂窝的基本概念、多路无线接入、多址技术、调制技术、信道分配技术、通信系统的设计、网络协议、现有的蜂窝系统、IEEE 802系列技术、Ad Hoc网络与传感器网络、无线网络的安全性问题与隐私问题、卫星通信系统,并在最后一章介绍了近年来无线移动领域的新进展。为了加强对书中概念的理解,各章都给出了开拓思维的实验。
《无线移动通信系统 第4版》目录

第1章 绪论 1

1.1 蜂窝系统的发展史 1

1.2 蜂窝系统的特点 9

1.3 蜂窝系统基础 12

1.4 蜂窝系统的基础设施 15

1.5 网络协议 17

1.6 IEEE 802.11 17

1.7 Ad Hoc网络 18

1.8 传感器网络 19

1.9 无线MAN、LAN、BAN和PAN 20

1.10 无线网络的安全性和隐私 20

1.11 卫星系统 21

1.12 近年来的研究进展 21

1.13 本书的章节安排 22

1.14 参考文献 22

1.15 习题 23

第2章 概率、统计与话务理论 25

2.1 引言 25

2.2 概率与统计的基本理论 25

2.2.1 随机变量 25

2.2.2 累积分布函数 26

2.2.3 概率密度函数 26

2.2.4 期望值、n阶矩、n阶中心矩、方差 27

2.2.5 一些重要的分布 28

2.2.6 多个随机变量 31

2.3 话务理论 34

2.3.1 泊松到达模型 34

2.4 基本排队系统 35

2.4.1 什么是排队论 35

2.4.2 排队论的基础 36

2.4.3 肯德尔记号 36

2.4.4 利特尔法则 36

2.4.5 马尔可夫过程 37

2.4.6 增消过程 37

2.4.7 M/M/1/∞排队系统 37

2.4.8 M/M/S/∞排队系统 41

2.4.9 M/G/1/∞排队系统 43

2.5 小结 47

2.6 参考文献 47

2.7 习题 47

第3章 移动无线信道的传输特性 50

3.1 引言 50

3.2 无线电波的种类 50

3.3 传输机制 51

3.4 自由空间的传输特性 52

3.5 地面传输 53

3.6 路径损耗 54

3.7 慢衰落 57

3.8 快衰落 58

3.8.1 信号包络的统计特性 58

3.8.2 瞬时幅度的特性 60

3.9 多普勒效应 62

3.10 时延扩展 63

3.11 码间干扰 64

3.12 相干带宽 65

3.13 同频干扰 65

3.14 小结 66

3.15 参考文献 66

3.16 实验 66

3.17 开放性项目 67

3.18 习题 67

第4章 信道编码与差错控制 69

4.1 引言 69

4.2 线性分组码 69

4.3 循环码 74

4.4 循环冗余校验 75

4.5 卷积码 76

4.6 交织器 78

4.7 Turbo码 79

4.8 ARQ技术 80

4.8.1 停等式ARQ方案 80

4.8.2 返回N帧的ARQ方案 82

4.8.3 选择性重传ARQ方案 83

4.9 小结 84

4.10 参考文献 84

4.11 实验 85

4.12 开放性项目 86

4.13 习题 86

第5章 蜂窝系统的相关概念 89

5.1 引言 89

5.2 小区所属的范围 89

5.3 信号的强度与小区参数 90

5.4 小区的容量 93

5.5 频率复用 95

5.6 如何构成簇 96

5.7 同频干扰 99

5.8 小区分裂 100

5.9 小区扇形化 100

5.10 小结 102

5.11 参考文献 102

5.12 实验 103

5.13 开放性项目 104

5.14 习题 104

第6章 多路无线接入技术 107

6.1 引言 107

6.2 多路无线接入协议 108

6.3 竞争型协议 108

6.3.1 纯ALOHA 109

6.3.2 时隙ALOHA 110

6.3.3 CSMA 111

6.3.4 CSMA/CD 114

6.3.5 CSMA/CA 116

6.4 CSMA/CD与CSMA/CA的比较 118

6.5 小结 119

6.6 参考文献 119

6.7 实验 120

6.8 开放性实验 121

6.9 习题 121

第7章 多址技术 123

7.1 引言 123

7.2 多址技术的概念与模型 123

7.2.1 FDMA 124

7.2.2 TDMA 125

7.2.3 CDMA 127

7.2.4 OFDM 131

7.2.5 SDMA 132

7.2.6 多址技术的比较 133

7.3 调制技术 134

7.3.1 幅度调制 134

7.3.2 调频 134

7.3.3 FSK 135

7.3.4 相移键控 136

7.3.5 四相相移键控 136

7.3.6 π/4-QPSK 137

7.3.7 正交幅度调制 138

7.3.8 16QAM 138

7.4 小结 139

7.5 参考文献 140

7.6 实验 140

7.7 开放性项目 141

7.8 习题 141

第8章 信道的分配 143

8.1 引言 143

8.2 静态信道分配与动态信道分配 143

8.3 固定信道分配 144

8.3.1 简单的信道借用方案 145

8.3.2 复杂的信道借用方案 145

8.4 动态信道分配 147

8.4.1 集中式动态信道分配方案 147

8.4.2 分布式动态信道分配方案 147

8.5 信道的混合分配方案 148

8.5.1 信道的混合分配方案 148

8.5.2 信道弹性分配方案 149

8.6 特殊系统结构的信道分配 149

8.6.1 一维系统的信道分配 149

8.6.2 复用分区时的信道分配 150

8.6.3 各个小区重叠时的信道复用 151

8.7 系统的建模 152

8.7.1 基本建模 152

8.7.2 预留信道的建模 153

8.8 小结 155

8.9 参考文献 155

8.10 实验 156

8.11 开放性项目 157

8.12 习题 157

第9章 移动通信系统 160

9.1 引言 160

9.2 蜂窝系统的基础设施 160

9.3 注册 163

9.4 切换参数与基本支持 165

9.4.1 影响切换的参数 165

9.4.2 切换的基本支持技术 166

9.5 对漫游的支持 167

9.5.1 归属地代理、异地代理、移动IP 169

9.5.2 骨干路由器中的路由变更 170

9.6 组播 171

9.7 超宽带技术 174

9.7.1 UWB系统的特性 174

9.7.2 UWB信号的传输 175

9.7.3 UWB技术的现状及其应用 175

9.7.4 UWB与扩频技术之间的区别 176

9.7.5 UWB技术的优点 176

9.7.6 UWB技术的缺点 176

9.7.7 UWB技术面临的难题 176

9.7.8 未来的发展方向 177

9.8 毫微微蜂窝网络 177

9.8.1 技术特性 177

9.8.2 棘手的问题 179

9.9 小结 181

9.10 参考文献 181

9.11 实验 182

9.12 开放性项目 183

9.13 习题 184

第10章 网络协议 185

10.1 引言 185

10.1.1 第1层:物理层 185

10.1.2 第2层:数据链路层 186

10.1.3 第3层:网络层 186

10.1.4 第4层:传输层 187

10.1.5 第5层:会话层 187

10.1.6 第6层:表示层 187

10.1.7 第7层:应用层 187

10.2 TCP/IP协议 187

10.2.1 物理层与数据链路层 188

10.2.2 网络层 188

10.2.3 TCP 190

10.2.4 应用层 190

10.2.5 采用贝尔曼-福德算法的路由选择 190

10.3 无线TCP 191

10.3.1 对无线TCP的需求 191

10.3.2 有线TCP的局限性 191

10.3.3 无线环境的解决方案 192

10.3.4 链路层协议 193

10.4 第6版网际协议 194

10.4.1 从IPv4转换到IPv6 194

10.4.2 IPv6的头部格式 195

10.4.3 IPv6的特性 195

10.4.4 IPv6与IPv4之间的区别 196

10.5 小结 196

10.6 参考文献 196

10.7 实验 197

10.8 开放性项目 198

10.9 习题 198

第11章 现有的无线系统 200

11.1 引言 200

11.2 AMPS 200

11.2.1 AMPS的特性 200

11.2.2 AMPS系统的运行 201

11.2.3 AMPS电话系统的一般流程 203

11.3 IS-41 204

11.3.1 简介 204

11.3.2 支持的各项处理过程 205

11.4 GSM 206

11.4.1 频带与信道 207

11.4.2 GSM的帧结构 208

11.4.3 GSM系统采用的识别号码 209

11.4.4 GSM系统的接口、平面和层 211

11.4.5 切换 212

11.4.6 短信服务 213

11.5 IS-95 214

11.5.1 功率控制 218

11.6 IMT-2000 218

11.6.1 国际上的频谱分配方案 218

11.6.2 第三代蜂窝系统提供的业务 218

11.6.3 统一的第三代系统无线移动通信 219

11.6.4 多媒体信息服务 220

11.6.5 通用移动通信系统 221

11.7 小结 225

11.8 参考文献 225

11.9 习题 226

第12章 IEEE 802.11技术与无线接入点 227

12.1 引言 227

12.2 信息的下行传输 228

12.3 上行链路的信息传输 230

12.3.1 上行链路上含有RTS/CTS的信息传输 231

12.4 802.11系列协议的变体 233

12.4.1 IEEE 802.11b 234

12.4.2 IEEE 802.11g 234

12.4.3 IEEE 802.11n 234

12.4.4 IEEE 802.11ac 236

12.5 飞机上的WiFi接入 238

12.6 小结 238

12.7 参考文献 238

12.8 实验 239

12.9 开放性项目 239

12.10 习题 239

第13章 Ad Hoc网络 241

13.1 引言 241

13.2 MANET的特性 242

13.3 应用 243

13.4 路由选择 244

13.4.1 路由选择的要求 244

13.4.2 路由选择的分类 245

13.5 表驱动式路由选择协议 245

13.5.1 目的节点序列距离矢量路由 245

13.5.2 MANET中簇的构成 246

13.5.3 簇首的选择 246

13.5.4 簇首网关交换路由 247

13.5.5 无线路由协议 248

13.6 按需路由选择 248

13.6.1 Ad Hoc按需距离矢量路由选择 249

13.6.2 动态源路由协议 250

13.6.3 临时排序路由算法 251

13.6.4 基于联合的路由选择协议 253

13.6.5 基于信号稳定性的路由选择 254

13.7 混合式的路由协议 255

13.7.1 区域路由选择协议 255

13.7.2 鱼眼状态路由协议 255

13.7.3 具有组移动性的MANET的路标路由选择 256

13.7.4 位置辅助路由选择 256

13.7.5 方位辅助定向泛洪 257

13.7.6 相对距离微发现Ad Hoc路由选择 258

13.7.7 能量感知路由协议 258

13.8 多径路由选择协议 259

13.8.1 移动Ad Hoc网络中的按需多径路由协议 259

13.8.2 Ad Hoc按需距离矢量-备份路由 260

13.8.3 分离多径路由 262

13.8.4 缓存和多径路由协议 262

13.8.5 邻接表多径路由 264

13.9 车域网 265

13.10 网络仿真器 267

13.10.1 ns-2和ns-3 267

13.10.2 其他的网络仿真器 269

13.11 小结 269

13.12 参考文献 270

13.13 实验 273

13.14 开放性项目 274

13.15 习题 274

第14章 传感器网络 277

14.1 引言 277

14.2 无线传感器网络固有的自适应动态特性 280

14.2.1 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所做的WSN工作 280

14.2.2 WSN的其他应用 281

14.3 WSN的功能单元 281

14.4 感应区、通信范围和传感器的配置 283

14.5 随机部署的传感器网络 285

14.6 在固定位置安放传感器 285

14.6.1 定期部署的传感器网络 287

14.7 网络特性 289

14.7.1 传感器网络的分类 289

14.7.2 WSN中MAC协议的基本原理 290

14.7.3 传感器网络中的平面路由选择协议 291

14.7.4 定向扩散 291

14.7.5 信息协商传感器协议 292

14.7.6 COUGAR 292

14.8 传感器网络中的分层路由选择 293

14.8.1 分簇式路由协议 294

14.8.2 低能量自适应分簇层次结构 294

14.8.3 门限敏感能量有效网络 295

14.8.4 周期性门限敏感、能量有效传感器网络的自适应协议 295

14.9 设计传感器网络时碰到的问题 297

14.9.1 传感器的数据库 298

14.9.2 协同信息处理 298

14.9.3 传感器信息系统中的低功耗采集 298

14.9.4 传感器网络中的多径路由 299

14.9.5 服务差异化 300

14.9.6 多径路由差异化服务 301

14.9.7 能源洞问题 302

14.9.8 数据汇聚 303

14.9.9 操作系统的设计 305

14.10 小结 305

14.11 参考文献 305

14.12 实验 309

14.13 开放性项目 310

14.14 习题 310

第15章 无线LAN、PAN、BAN和MAN 314

15.1 引言 314

15.2 ETSI高性能局域网 314

15.3 家庭无线网络 316

15.4 Ricochet 317

15.5 无线个人局域网 318

15.6 IEEE 802.15.1(蓝牙) 319

15.6.1 蓝牙系统的结构 321

15.6.2 IEEE 802.15.3 324

15.6.3 IEEE 802.15.4 326

15.7 ZigBee 330

15.8 无线体域网 331

15.9 微波接入全球互通 332

15.9.1 MAC层 332

15.9.2 MAC层细节 333

15.9.3 特定业务会聚子层 333

15.9.4 公共部分子层 333

15.9.5 物理层 336

15.9.6 物理层细节 337

15.10 采用网状网络的WMAN 338

15.11 采用3GPP与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的WMAN 340

15.12 采用长期演进和长期演进增强系统的WMAN 342

15.13 小结 345

15.14 参考文献 345

15.15 实验 347

15.16 开放性项目 348

15.17 习题 348

第16章 无线网络的安全性与隐私 351

16.1 引言 351

16.2 加密技术与解密技术 351

16.2.1 加密技术 351

16.3 无线通信系统的安全性 354

16.3.1 蜂窝电话的安全性 355

16.3.2 LTE网络的安全性 356

16.3.3 基于WiFi的AP网络的鉴权 356

16.3.4 Diffie-Hellman协议 359

16.3.5 椭圆曲线加密算法 359

16.4 防火墙与系统的安全性 361

16.5 移动自组网的安全性问题 362

16.5.1 安全性方法 363

16.5.2 入侵检测 363

16.5.3 MANET中IDS的指标 363

16.5.4 MANET中入侵检测与响应的移动代理 365

16.5.5 基于静态数据库的入侵检测体系结构 366

16.5.6 MANET中的簇入侵检测系统 367

16.5.7 记录模块 369

16.5.8 MANET中的自私 369

16.6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安全通信 370

16.6.1 随机配置的WSN中两个传感器节点之间建立共享对称密钥 371

16.6.2 用二元多项式在两个传感器之间创建共享密钥 372

16.6.3 入侵检测方案 374

16.7 分布式DoS攻击检测 377

16.7.1 协方差分析法 378

16.8 小结 381

16.9 参考文献 381

16.10 实验 384

16.11 开放性项目 385

16.12 习题 385

第17章 卫星系统 388

17.1 引言 388

17.2 卫星系统的类型 388

17.3 卫星系统的特性 392

17.4 卫星系统的基础设施 394

17.5 呼叫的建立过程 396

17.6 全球定位系统 397

17.6.1 GPS的局限性 400

17.6.2 GPS的受益者 401

17.7 高级GPS与增强型911 402

17.8 利用卫星接入因特网 403

17.9 小结 403

17.10 参考文献 403

17.11 实验 404

17.12 开放性项目 404

17.13 习题 405

第18章 无线技术的最新进展 406

18.1 引言 406

18.2 SIM卡 406

18.3 按键通话技术 407

18.3.1 PTT的网络技术 407

18.3.2 iDEN蜂窝网络中的PTT 408

18.3.3 非iDEN蜂窝网中的PTT:PoC 408

18.3.4 目前业务的局限性 408

18.4 RFID 409

18.5 认知无线电 410

18.6 综合业务系统的移动性与资源的管理 412

18.6.1 移动性管理 412

18.6.2 资源管理 413

18.6.3 资源管理的最新进展 415

18.7 双层可视化传感器网络 415

18.8 多媒体业务的各项要求 417

18.8.1 媒体编解码器 418

18.8.2 文件格式 419

18.8.3 超文本传输协议 419

18.8.4 媒体控制协议 419

18.8.5 会话发起协议 419

18.8.6 多媒体短信服务 419

18.9 定向天线与智能天线 420

18.9.1 天线的类型 420

18.9.2 智能天线与波束的产生 421

18.9.3 智能天线与空分复用多址 422

18.10 无线多节点网络中编码的应用 423

18.11 时滞容错网络与移动机会网络 425

18.12 第五代及以上的蜂窝系统 426

18.13 低功耗设计 427

18.14 可扩展标记语言 428

18.14.1 超文本标记语言与标记语言之间的关系 428

18.14.2 WML:将XML用于无线手持设备 429

18.15 安卓、iOS、iPad、iPhone和iPad 430

18.16 物联网、万维物联网和社交网络 431

18.17 小结 434

18.18 参考文献 434

18.19 开放性问题 439

18.20 习题 439

附录 爱尔兰B表 440

缩略语 44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