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博学  法学系列  证据法学  第2版
博学  法学系列  证据法学  第2版

博学 法学系列 证据法学 第2版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卫东,谢佑平主编
  • 出 版 社: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309126648
  • 页数:285 页
图书介绍:本书共分为四编二十二章;第一编为总论,主要概述了证据法学的学科体系、证据法学的理论基础以及证据法律制度的历史发展。第二编为证据论,主要介绍了证据的基础性知识,包括证据的概念、特征、功能、意义、证据能力和证明力,以及证据规则的体系和内容都有所涉及;并按照法定的证据分类形式,对当事人陈述、证人证言、物证、书证、勘验笔录、鉴定意见视听资料等各种类型证据的特征及其运用规则都作了介绍。第三编为证明论,主要介绍了证明制度、司法认知与推定、证明对象、证明责任、证明标准等基本理论与制度。第四编为应用论,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对取证制度、举证制度、质证制度、认证制度进行了系统阐述。
《博学 法学系列 证据法学 第2版》目录

第一编 绪论 3

第一章 证据法学概述 3

第一节 证据法学的研究对象 3

第二节 证据法学的体系 7

第三节 证据法学的研究方法 11

第四节 证据法学与邻近部门法学的关系 13

第二章 证据法学的理论基础 17

第一节 证据法学理论基础概述 17

第二节 证据法学的认识论基础 19

第三节 证据法学的价值论基础 25

第三章 证据制度的历史发展 31

第一节 神示证据制度 31

第二节 法定证据制度 32

第三节 自由心证制度 33

第四节 我国的实事求是证据制度 34

第二编 证据论 39

第四章 证据概述 39

第一节 证据的概念 39

第二节 证据的属性 45

第三节 证据的可采性 48

第五章 证据规则 52

第一节 证据规则概述 52

第二节 证据规则的历史发展 53

第三节 当代英美法系证据规则的体系与主要内容 56

第四节 两大法系证据规则的比较 65

第六章 证据的分类 72

第一节 证据分类概述 72

第二节 国外的证据分类 74

第三节 我国的证据分类 83

第七章 当事人陈述 94

第一节 当事人陈述的概念、特点和意义 94

第二节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 96

第三节 被害人陈述 102

第四节 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当事人的陈述 104

第八章 证人证言 109

第一节 证人证言的概念和特征 109

第二节 证人的能力 110

第三节 证人的权利和义务 112

第九章 物证 118

第一节 物证的概念和特征 118

第二节 常见物证的种类 120

第十章 书证 125

第一节 书证的概念和特征 125

第二节 书证的分类 127

第十一章 勘验笔录 131

第一节 勘验笔录的概念和特征 131

第二节 勘验笔录的种类 133

第三节 勘验笔录的制作 135

第十二章 鉴定意见 137

第一节 鉴定意见的概念和特点 137

第二节 鉴定人 139

第三节 鉴定意见的形成 144

第四节 中国的鉴定体制改革 149

第十三章 视听资料 152

第一节 视听资料的概念与特征 152

第二节 视听资料的种类 154

第三编 证明论 159

第十四章 证明制度概述 159

第一节 证明的概念 159

第二节 证明制度的历史 161

第三节 证明制度的构成 163

第四节 证明的分类 166

第十五章 推定与司法认知 169

第一节 推定 169

第二节 司法认知 175

第十六章 证明对象 188

第一节 证明对象概述 188

第二节 证明对象的范围 191

第三节 毋庸证明的对象 197

第十七章 证明责任 202

第一节 证明责任概论 202

第二节 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 206

第三节 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的证明责任 209

第十八章 证明标准 212

第一节 证明标准的概念和意义 212

第二节 我国诉讼中的证明标准 221

第四编 应用论 235

第十九章 取证 235

第一节 取证概述 235

第二节 取证的主体 237

第三节 司法机关取证的原则和基本要求 240

第四节 证据的保全 244

第二十章 举证 247

第一节 诉讼原则与举证 247

第二节 举证责任与举证活动 250

第三节 收集证据的程序保障 260

第二十一章 质证 264

第一节 质证概述 264

第二节 质证制度的基本模式 266

第三节 我国质证制度 271

第二十二章 认证制度 276

第一节 认证概述 276

第二节 认证的标准 281

第三节 认证的方法 283

后记 28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