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抗战时期的陕甘宁边区
抗战时期的陕甘宁边区

抗战时期的陕甘宁边区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2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宋金寿主编;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编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5
  • ISBN:7200027200
  • 页数:778 页
图书介绍:
《抗战时期的陕甘宁边区》目录

目录 1

绪论 中国共产党抗战的出发点 1

一 红军长征的“落脚点”——西北苏区的创建 1

二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确立 7

三 实施从国内战争向民族战争的转变 10

第一编 21

延安,抗日战争的指导中心 21

第一章 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实施抗日民族统一 战线的政策,推动抗日战争的发展 21

一 力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22

二 实行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 27

三 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31

四 制定和实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策略方针 33

五 粉碎国民党顽固派反共高潮的方针和政策 38

六 加入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45

七 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斗争 49

第二章 指挥敌后战场的抗战 62

一 敌后战场的指挥中心 63

二 深入敌后,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的战略方针 70

三 发展和建设抗日的人民武装 76

四 制定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原则 85

五 反“围攻”、反“扫荡”、反“蚕食”、反“清乡” 90

六 开展攻势作战,恢复和扩大解放区 96

七 部署全面反攻,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100

第三章 制定抗日根据地的各项政策和措施 103

一 坚持已经取得的阵地,发展新阵地 104

二 建设抗日根据地的纲领 110

三 提出自力更生的经济政策和财政政策 114

四 制定抗日民主政权原则 121

五 推广“精兵简政”政策 126

六 指导减租减息和交租交息运动 130

七 实施抗战的文化教育政策 138

八 完善党对抗日根据地的领导体制 144

第四章 培养、教育和输送干部上抗日的第一线 150

一 制定党的干部路线和政策 151

二 创办干部学校,造就抗战人才 158

三 加强在职干部教育 167

四 大量吸收知识分子 175

第五章 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党 182

一、把党的组织推向全国 182

二、建设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党的理论和 189

方针 189

三、开展全党的整风运动 196

四、在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下胜利前进 208

第二编 215

抗日民主的模范区 215

第六章 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和发展 215

一 陕甘宁边区政府的成立 216

二 建设抗日民主政权 223

三 边区的政权构成及其职能 234

三 抗击日寇,保卫河防,保卫边区 243

四 结束双重政权的局面,统一边区政令 243

五 贯彻“三三制”政权原则 250

六 实施“精兵简政” 264

七 确立生产和教育为边区的两大中心任务 279

第七章 建设抗日民主的模范政府 284

一 边区政府的施政纲领 285

二 坚持“抗战高于一切,一切服从抗战”的原则 292

三 保障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294

四 完善法制,实施法制 297

五 廉洁奉公,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00

第八章 完善司法法制,加强司法工作 305

一 边区司法机构的进一步完善 306

二 司法法制的不断完善 311

三 司法工作的不断改善和加强 318

第九章 建立和发展抗日武装,保卫边区 325

一 边区的抗日武装及其任务 326

二 剿匪除奸,安定社会秩序 335

四 “摩擦”与反“摩擦”的斗争 347

五 八路军留守部队的生产运动 353

六 走政治建军的道路 360

第十章 动员老百姓,开展抗日的民众运动 368

一 动员的组织与领导 369

二 扶持抗日民众团体 371

三 开展抗日的政治动员 383

四 动员人力、物力,支援抗战 389

五 动员民众,参军参战,防奸除奸 396

六 开展拥军优抗运动 398

七 赈济救灾,防灾备荒 404

八 优待移民难民 409

第十一章 贯彻中共中央的少数民族政策,团结各少数民族共同抗日救国 412

一 边区的少数民族概况 413

二 边区的少数民族政策和工作方针 415

三 边区的少数民族工作机构和少数民族工作 417

四 边区是全国少数民族解放的灯塔 427

第十二章 建立和发展新民主主义的多种经济成分,繁荣市场 434

一 边区的经济概况和特点 435

二 发展边区经济和繁荣市场的方针 438

三 建立和发展公营经济 451

四 扶持合作社经济的发展 465

五 保护和发展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477

六 开发盐业,支持边区财政 486

七 发行边币,稳定金融,支持财政,支援边区建设 490

八 边区新民主主义经济基础的基本确立 498

第十三章 自力更生,丰衣足食 503

一 休养民力的政策与农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504

二 贯彻农业第一的方针,集中全力解决“救民私粮” 507

三 发动和组织群众生产运动 514

四 组织起来 520

五 自己动手,达到了“丰衣足食”的目的 528

第十四章 保障地权,实施减租减息和交租交息政策 541

一 边区的土地问题及其特点 542

二 保护已进行过土地革命地区农民的土地所有权 545

三 实施减租减息和交租交息的政策 549

四 减租以后农村的新变化 559

第十五章 繁荣新民主主义的文化事业 564

一 延安文化思想运动的发展 565

二 革命文艺运动的兴起 579

三 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 592

四 文教大会和文化工作统一战线 604

五 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人财两旺” 612

第十六章 发展新民主主义的教育和科学技术 620

一 边区教育的一般状况 621

二 保育儿童 626

三 国民教育的普及和提高 628

四 社会教育的广泛发展 638

五 干部教育的发展和提高 647

六 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奖励自由研究,发展科学技术 654

七 边区本地知识分子队伍的基本形成 662

第十七章 中共边区组织与边区 666

一 中共边区组织领导机构的沿革 667

二 边区党的建设与发展 671

三 中共边区组织对边区的领导 685

第三编 699

中国解放区的重心 699

第十八章 中共中央与边区 699

一 中共中央的直接实践区 700

二 中共中央面向海内外的“窗口” 709

三 处理国共两党关系的战略基点 754

第十九章 边区与各敌后解放区 757

一 首席解放区 757

二 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 761

三 新民主主义中国的模型 766

结束语 通向全国解放的桥梁 772

一 欢庆抗战胜利结束 772

二 解放全中国的新起点 774

编后 77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