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西方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2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汪祥春,夏德仁主编
  • 出 版 社:沈阳: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5
  • ISBN:7810440403
  • 页数:784 页
图书介绍:
《西方经济学》目录

〈Ⅰ〉导论 1

1 经济学的性质 1

前言 1

1. 1 经济学的定义 3

1.1.1 资源的有限性及其用途的选择 3

1.1.2 机会成本和生产可能性边界 6

1. 2 基本经济问题 9

1.2.1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9

1.2.2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问题 11

1.2.3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问题 12

1.3 基本研究方法 14

1.3.1 理论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 14

1.3,2 理论模型的检验 16

1.3.3 实证经济分析和规范经济分析 18

2. 1.1 什么是需求? 20

2 需求、供给与价格 20

2.1 需求 20

2.1.2 需求表与需求曲线 21

2.1.3 影响需求量的因素与需求函数 23

2.2 供给 27

2.2.1 什么是供给 27

2.2.2 供给表与供给曲线 28

2.2.3 影响供给量的因素与供给函数 31

2.3 均衡价格 34

2.3.1 均衡、均衡价格与均衡产销量 34

2.3.2 均衡价格的形成 35

2.3.3 均衡价格与实际价格 37

2.4 供求变化对价格的影响 38

2.4.1 需求变化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38

2.4.2 供给变化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40

〈Ⅱ〉微观经济学:需求、供给与产品价格决定 41

3 效用 45

3.1 效用的定义与量度 45

3.1.1 效用的定义 45

3.1.2 基数效用与序数效用 47

3.2 效用的基本假定 48

3.3 无差异曲线 50

3.3.1 无差异曲线及其特征 50

3.3.2 边际替代率 53

3.3.3 边际替代率递减 54

3.4 效用最大化 56

3.4.1 预算线 57

3.4.2 消费者均衡 59

4.1.1 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 63

4.1 消费者需求函数 63

4 消费者行为与个人需求 63

4.1.2 齐次需求函数 64

4.2 收入变动对需求的影响 65

4.2.1 恩格尔曲线 66

4.2.2 正常品和低档品 67

4.3 价格变动对需求的影响 68

4.3.1 替代效应 69

4.3.2 收入效应 69

4.3.3 吉芬之谜 70

4.3.4 替代与互补 71

4.4个人需求曲线 72

4.4.1 个人需求曲线的导出 72

4.4.2 个人需求曲线的形状 74

4.4.3 个人需求曲线的移动 75

5.1.1 从个人需求曲线到市场需求曲线 77

5 市场需求 77

5.1市场需求曲线 77

5.1.2 市场需求曲线的移位 79

5.1.3 行业需求曲线与企业需求曲线 80

5.2 需求的价格弹性 81

5.2.1 弹性概念 81

5.2.2 需求的价格弹性 82

5.2.3 价格弹性的决定因素 84

5.2.4 价格弹性与总支出 85

5.2.5 价格弹性与边际收入 86

5.3 需求的收入弹性与交叉弹性 92

5.3.1 需求的收入弹性 92

5.3.2 需求的交叉弹性 95

6.1.1 企业的目标 98

6.1 企业的目标与生产函数 98

6 生产 98

6.1.2 生产函数的性质 100

6.2 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 102

6.2.1 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 102

6.2.2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106

6.2.3 生产的三个阶段和合理投入区间 108

6.3 两种可变要素按不同比例变动的生产函数 110

6.3.1 等产量曲线 113

6.3.2 生产的经济区域 115

6.3.3 生产要素的相互替代 116

6.4 两种可变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动的生产函数 118

6.4.1 长期和规模收益 118

6.4.2 两种要素必须按固定比例使用的生产函数 121

7.1.1 成本既定产量最大的要素组合 123

7.1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 123

7 成本 123

7.1.2 产量既定成本最小的要素组合 127

7.1.3 企业扩展线 128

7.2 成本的基本概念 129

7.2.1 机会成本 129

7.2.2 社会成本与私人成本 131

7.2.3 外显成本与隐含成本 131

7.3 短期成本函数 132

7.3.1 短期和长期的含义 132

7.3.2 总成本与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133

7.3.3 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 136

7.4 长期成本函数 144

7.4.1 企业扩展线与长期总成本 144

7.4.2 短期平均成本函数与长期平均成本函数的关系 145

7.4.3 长期平均成本函数的形状 148

7.5 成本曲线的移位 151

7.5.1 投入要素价格变动的影响 151

7.5.2 技术创新的影响 152

8 完全竞争市场价格的决定 153

8.1 市场结构 153

8.1.1 市场结构的主要类型 153

8.1.2 完全竞争市场的企业需求与行业需求 157

8.2 超短期均衡价格 157

8.3 短期均衡价格 160

8.3.1 行业短期供给曲线 160

8.3.2 短期均衡价格的决定 162

8.3.3 供给和需求曲线的移动 163

8.4 长期均衡价格 165

8.4.2 成本不变行业长期价格的决定 166

8.4.1 行业长期均衡和企业长期均衡 166

8.4.3 成本递增行业长期价格的决定 168

8.4.4 成本递减行业长期价格的决定 171

8.5 市场调整 172

8.5.1 瓦尔拉价格调整 172

8.5.2 马歇尔数量调整 173

8.5.3 蛛网模型 174

9 垄断市场价格的决定 177

9.1 垄断的原因 177

9.1.1 技术的进入障碍 177

9.1.2 法律的进入障碍 178

9.2 垄断条件下的价格决定 179

9.2.1 短期均衡 179

9.2.2长期均衡 181

9.3垄断的后果 182

9.3.1 垄断利润 182

9.3.2 垄断造成的福利损失 183

9.3.3 价格歧视 188

9.4 垄断的管制 193

9.4,1 反垄断法 193

9.4.3 双轨制定价 194

9.4.2 边际成本定价的局限性 194

9.4.4 公平收益率规则 196

10 寡头垄断市场的价格决定 198

10.1 寡头垄断市场的概念与特点 198

10.1.1 寡头垄断市场的定义和原因 198

10.1.2 寡头垄断市场的特点 198

10.2 寡头垄断市场的价格决定 200

10.2.1 相互勾结的寡头垄断市场定价模型 200

10.2.2 非相互勾结的寡头垄断市场定价模型 206

10.3 广告与资源配置 212

10.3.2 广告费用最适量的确定 213

10.3.1 广告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的作用 213

10.3.3 广告与资源配置 214

10.4 产业组织理论 216

10.4.1 市场结构 216

10.4.2 企业行为 223

10.4.3 行业绩效 223

〈Ⅲ〉微观经济学: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 223

11 生产要素的需求 227

11.1 生产要素需求的特性 227

11.1.1 生产要素需求是一种引致需求 227

11.1.2 生产要素需求具有相互依存关系 229

11.1.4 生产要素需求弹性的决定因素 231

11.2 经济租金 232

11.2.1 经济租金 232

11.2.2 经济租金和机会成本 233

11.2.3 准租金 234

11.2.4 地租 236

11.2.5 李嘉图的地租论 237

11.3 边际生产力理论 239

11.3.1 边际生产力理论 239

11.3.2 生产要素需求量的确定 240

11.3.3 边际产量收入与边际产量价值 241

11.4 生产要素价格变化的影响 244

11.4.1 一种要素的情况:劳动价格变化 244

11.4.2 两种要素的情况:替代效应与产量效应的作用 247

11.5 价格变化对生产要素需求的影响 249

11.5.1 替代效应 249

11.1.3 生产要素需求变化的原因 250

11.5.2 产量效应 250

11.6 买方垄断要素市场 251

11.6.1 买方垄断者的投入决策 252

11.6.2 买方垄断的原因 255

11.6.3 雇佣中的歧视 257

12 劳动的价格 259

12.1 时间分配 259

12.1.1 闲暇的机会成本 260

12.1.2 效用最大化抉择 261

12.2 劳动的供给曲线 263

12.2.1 工资变动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263

12.2.2 劳动的个人供给曲线 266

12.2.3 劳动的市场供给曲线 267

12.3 工资决定的其他因素 270

12.3.1 补偿性工资差别 270

12.3.2 工会的作用 271

12.3.3 最低工资法的影响 273

12.3.4 人力资本理论 274

13 资本的价格 278

13.1 资本收益率 278

13.1.1 资本的定义 278

13.1.2 收益率的决定 279

13.2 投资理论 284

13.2.1 税收政策对投资的影响 284

13.2.2 贴现值与投资 286

13.3 耗竭性资源的价格决定 290

13.3.1 耗竭性资源的稀缺成本 290

〈Ⅳ〉微观经济学:一般均衡、福利经济学与政府的作用 292

13.3.2 耗竭性资源价格的进一步分析 292

14 一般均衡分析与福利经济学 299

14.1 一般均衡分析 299

14.1.1 局部均衡分析与一般均衡分析 299

14.1.2 投入产出分析 303

14.2 资源配置与艾吉渥斯盒形图 306

14.2.1 艾吉渥斯盒形图 306

14.2.2 交换问题 308

14.2.3 生产问题 310

14.3 资源最优配置的条件与完全竞争 312

14.3.1 资源最优配置的必要条件 312

14.3.2 完全竞争与经济效率 315

14.4 效率与收入分配的平等 317

14.4.1 个人间效用比较与帕累托效率 317

14.4.2 市场经济与收入分配的平等 319

15 外部效果与产权 322

15.1 外部效果 322

15.1.1 外部效果的含义 322

15.1.2 社会收益与社会成本 324

15.1.3 外部效果导致的市场失效 326

15.2 外部效果的传统解决办法 329

15.2.1 征税 329

15.2.2 合并 330

15.2.3 污染的最优控制 331

15.3 产权理论 334

15.3.1 产权的分类与性质 334

15.3.2 科斯定理 337

15.3.3 交易成本问题 338

15.3.4 权利分配与平等 340

16.1 共用品 341

16.1.1 共用品的性质 341

16 共用品与政府的作用 341

16.1.2 共用品导致的市场失效 343

16.2 共用品的需求与供给 345

16.2.1 共用品的需求 345

16.2.2 共用品的最优产量 347

16.2.3 由私人生产时的共用品供给 348

16.3 政府干预 352

16.3.1 政府干预与成本—收益分析 352

16.3.2 导致政府干预失效的因素 355

16.3.3 直接投票表决与资源配置 357

〈Ⅴ〉宏观经济学:国民产出的决定及其波动 357

17 宏观经济学概述 363

17.1 宏观经济问题 363

17.1.1 什么是宏观经济学? 363

17.1.2 宏观经济目标与宏观调控手段 365

17.2 主要宏观经济变量 368

17.2.1 国民产出 369

17.2.2 就业与失业 371

17.2.3 价格水平 372

17.3 总需求与总供给 373

17.3.1 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概念 373

17.3.2 总需求曲线与总供给曲线 374

17.3.3 总需求曲线与总供给曲线的应用 376

18 国民产出的概念和计量 381

18.1 国民生产总值的核算 381

18.1.1 实际的和名义的国民生产总值 382

18.1.2 国民生产总值的三种核算方法 384

18.2 从国民生产总值到可支配收入 393

18.3.1 国民生产总值恒等式 394

18.3 核算但等式 394

18.3.2 投资与储蓄恒等式 395

18.4 国民生产总值与经济福利 397

18.4.1 关于闲暇 397

18.4.2 关于非市场性经济活动的价值 397

18.4.3 关于地下经济活动 398

18.4.4 关于国民产出的社会价值 399

19 总需求的两个主要组成部分:消费与投资 401

19.1 消费与储蓄 401

19.1.1 消费、储蓄和收入 401

19.1.2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 402

19.1.3 消费倾向 406

19.1.4 储蓄倾向 407

19.1.5 消费函数理论 408

19.2.1 决定国民消费的要素 413

19.2 国民消费 413

19.2.2 国民消费函数 415

19.3 投资 416

19.3.1 决定投资需求的要素 417

19.3.2 投资需求曲线 420

19.3.3 投资需求曲线的转移 423

19.3.4 投资动机与储蓄动机的差异 424

20 国民产出决定理论 426

20.1 古典理论与凯恩斯理论 426

20.1.1 古典理论 427

20.1.2 凯恩斯理论 430

20.1.3 不同的理论、不同的政策 432

20.2 国民产出的决定 434

20.2.1 储蓄和投资如何决定国民产出 435

20.2.2 消费和投资如何决定国民产出 436

20.2.3 用数字例子说明国民产出的决定 438

20.3 国民产出变动的原因 440

20.4 乘数 444

20.4.1 乘数的概念及其作用 444

20.4.2 乘数的图示 446

20.4.3 价格水平变化对乘数的影响 448

21 财政政策、国际贸易与国民产出决定 451

21.1 财政政策 451

21.1.1 财政政策与预算平衡 451

21.1.2 中央政府预算与地方政府预算 453

21.1.3 节俭是非论 456

21.2 财政政策与国民产出决定 458

21.2.1 政府支出的影响 459

21.2.2 税收的影响 460

21.2.3 数字例子 463

21.3 财政政策乘数 464

21.3.1 政府支出乘数 464

21.3.2 税收乘数 466

21.3.3 平衡预算乘数 469

21.3.4 财政乘数的现实估计 470

21.4 财政政策实践 471

21.4.1 财政中的自动稳定因素 472

21.4.2 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475

21.4.3 现实中的政府支出乘数 477

21.5 开放经济乘数 479

21.5.1 开放经济的国民产出决定 479

21.5.2 开放经济乘数 481

22.1 短期总供给与国民产出决定 485

22.1.1 短期总供给曲线的形状 485

22 总供给与国民产出决定 485

22.1.2 短期总供给曲线与总需求变化的作用 488

22.1.3 短期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490

22.1.4 短期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影响 491

22.2 长期总供给与国民产出决定 493

22.2.1 总需求变化的长期影响 493

22.2.2 长期总供给曲线 496

22.2.3 长期总供给与国民产出决定 497

22.3 供给方面经济学 500

22.3.1 税收对劳动投入的影响 501

22.3.2 税收对资本投入的影响 503

22.3.3 拉弗曲线 504

22.3.4 减税在供给方面和需求方面的作用 506

23.1.1 经济周期的阶段和长度 508

23.1 经济周期的阶段与特点 508

23 经济周期:国民产出波动的原因 508

23.1.2 经济周期的特点 509

23.1.3 研究经济周期的基本线索:资本形成 510

23.2 经济周期的成因及其作用过程 511

23.2.1 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511

23.2.2 加速原理 513

23.2.3 加速数和乘数的相互作用 521

23.2.4 经济周期中的货币因素 522

23.2.5 创新与技术进步对经济周期的影响 525

〈Ⅵ〉宏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和稳定政策 525

24 货币与银行体系 531

24.1 货币与银行的历史 531

24.1.1 货币的发展 531

24.1.2 货币供应量的构成 535

24.1.3 银行经营业务的发展 537

24.2.1 银行能否创造货币 541

24.2 银行存款的创造 541

24.2.2 银行怎样创造货币 542

24.2.3 银行创造货币的两个限制条件 548

24.2.4 银行创造货币过程的数学描述 549

25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553

25.1 中央银行的产生及其职能 553

25.1.1 中央银行制度的建立 553

25.1.2 中央银行的职能 555

25.1.3 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557

25.2 货币政策的目标、工具 559

25.2.1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559

25.2.2 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 561

25.2.3 货币政策工具 567

25.3.1 货币政策如何控制支出 580

25.3 货币政策的作用过程 580

25.3.2 货币政策作用“时间差” 582

26 货币需求与货币主义 586

26.1 货币需求 586

26.1.1 货币的功能 586

26.1.2 货币的交易需求 589

26.1.3 货币的预防性需求 598

26.1.4 货币的投机性需求 599

26.1.5 货币的总需求函数 606

26.2 货币对国民产出的影响 608

26.2.1 货币供给与需求 608

26.2.2 货币供给变动怎样影响国民产出 610

26.2.3 货币政策与总供求曲线 612

26.2.4 货币影响产出的传递途径 613

26.3.1 货币流通速度 617

26.3 货币主义 617

26.3.2 货币数量论的交换方程:一个恒等式 619

26.3.3 早期的货币数量论 619

26.3.4 现代货币主义 620

26.3.5 货币主义的政策主张 623

27 财政—货币政策的相互配合 624

27.1 财政赤字与财政一货币政策的相互配合 624

27.1.1 关于财政赤字问题 624

27.1.2 财政—货币政策的相互配合 627

27.1.3 财政赤字会不会产生“挤出效应” 630

27.2 公债与货币—财政政策 634

27.2.1 政府债务的含义 635

27.2.2 公债与货币政策 635

27.2.3 关于政府债务负担 639

27.3 IS—LM曲线分析 640

27.3.1 产品市场均衡与IS曲线 641

27.3.2 货币市场均衡与LM曲线 644

27.3.3 产品—货币市场均衡与IS—LM曲线 647

27.3.4 IS—LM曲线与货币—财政政策效力 649

〈Ⅶ〉宏观经济学:失业与通货膨胀 649

28 失业 655

28.1 失业的影响与失业的计量 655

28.1.1 失业的影响 655

28.1.2 失业的计量 657

28.2 失业的种类与原因 659

28.2.1 失业的种类 659

28.2.2 失业的原因 662

28.3 自然失业率 665

28.3.1 充分就业与自然失业率 665

28.3.2 自然失业率的上升趋势及其原因 666

28.4.1 调节总需求 668

28.4 反失业政策 668

28.4.2 调控工资水平 669

28.4.3 改进劳动力市场和人力投资 670

29 通货膨胀 671

29.1 通货膨胀的含义及其影响 671

29.1.1 通货膨胀的含义 671

29.1.2 通货膨胀的影响 674

29.2 通货膨胀的原因 678

29.2.1 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678

29.2.2 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680

29.2.3 需求拉上与成本推进的混合 683

29.2.4 预期与通货膨胀的惯性 686

29.3 菲利普斯曲线 687

29.3.1 早期菲利普斯曲线 687

29.3.2 早期菲利普斯曲线的应用 688

29.3.3 菲利普斯曲线的移动 690

29.3.4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与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694

29.4 通货膨胀的抑制 695

29.4.1 防止一次性通货膨胀演变为持续性通货膨胀 695

29.4.2 抑制持续性通货膨胀 697

29.4.3 收入政策 699

〈Ⅷ〉宏观经济学:经济增长和国际经济 699

30 经济增长 706

30.1 经济增长模型 706

30.1.1 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 706

30.1.2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712

30.1.3 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 715

30.2 经济增长的趋势与原因 718

30.2.1 古典经济学家的观点 718

30.2.2 技术进步 721

30.2.3 经济增长因素的分类 723

30.2.4 各种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726

30.3 关于经济增长的争论 727

30.3.1 经济增长的益处 727

30.3.2 经济增长的代价 729

30.3.3 关于最优增长 730

30.3.4 是否存在增长的极限 732

31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735

31.1 国际贸易理论 735

31.1.1 绝对优势 735

31.1.2 比较优势 737

31.1.3 机会成本 741

31.1.4 贸易结果的图形分析 743

31.1.5 成本可变时的情况 745

31.2.1 保护主义政策的工具 748

31.2 国际贸易政策 748

31.2.2 保护主义政策的经济影响 751

31.2.3 关于保护主义政策的各种观点 754

32 汇率与国际收支 758

32.1 汇率 758

32.1.1 汇率的定义与表示方法 758

32.1.2 汇率与相对价格 759

32.1.3 汇率制度 761

32.2 国际收支均衡 766

32.2.1 国际收支平衡表 766

32.2.2 国际收支均衡的含义 768

32.2.3 国际收支均衡曲线的推导 770

32.2.4 国际收支均衡曲线的移动 773

32.3 IS-LM-BP曲线综合分析 775

32.3.1 开放经济的全面均衡 775

32.3.2 向充分就业均衡的调整 78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