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走向明天的国有企业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备忘录
走向明天的国有企业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备忘录

走向明天的国有企业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备忘录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朱乐尧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500540221
  • 页数:454 页
图书介绍:
《走向明天的国有企业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备忘录》目录

卷首语: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理论困惑 1

第一章 中国国有企业的昨天和今天,明天还能活下去吗? 21

(一)中国国有企业发展的基本历程 23

附录1—1 迅速壮大的宝钢集团 28

(二)优势和潜力:中国国有企业的希望之所在 30

附录1—2 长虹公司:中国电子工业的旗帜 32

附录1—3 雄风依旧的大庆油田 35

(三)困难与挑战:中国国有企业面临考验 36

(四)总体判断:中国国有企业的发展前景 42

附录1—4 国有工业比重与经济发达程度的地区比较 49

第二章 寻求对国有企业的经济学理解 51

(一)什么是国有企业 53

(二)国有企业的类型、特征及其适用性范围 58

(三)国有企业成长与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 69

(四)国有企业的行为目标与行动准则 77

第三章 经验与借鉴:国外国有企业发展及其改革的实践比较 88

(一)发达国家国有企业成长的特点与过程 91

附录3—1 美国政府企业的运行特点 104

(二)发展中国家国有企业的建立与发展 106

(三)国有企业组织形式及其改革的国际比较 114

附录3—2 英国国有企业私有化与企业监管制度 117

附录3—3 德国电信公司的股份制改革 125

附录3—4 日本三大国有企业的民营化改革 131

附录3—5 资本开放:法国雷诺公司改革 135

(四)回顾与前瞻:国外国有企业改革启示录 148

第四章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及其重建的理论思路 156

(一)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经济学 160

附录4—1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什么这样难——杨启先谈国有企业改革 173

(二)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取向与模式选择 174

(三)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取向的标准选择 179

(四)中国国有企业组织结构的宏观方面 184

(五)中国国有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及其运作机制 197

附录4—2 改制企业的忧患 202

(六)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 211

附录4—3 公司的起源与发展 216

第五章 规模经营:中国人能否办好大型企业? 219

(一)我国国有企业发展问题的规模方面 221

附录5—1 中国大型企业究竟有多“大”? 222

(二)在反思中促进大型企业集团的组建与发展 227

附录5—2 专家们对大企业大集团的看法如何? 231

(三)大型企业组织形式比较与选择 235

(四)大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及其运作机制 241

(五)组建和发展大型企业集团的政策设计 248

第六章 国有企业如何放活小的 255

(一)“放小”是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选择 256

(二)外国经济发展中的非国有化现象 260

附录6—1 国有工业应果断收缩战线 267

(三)“放小”的原则和方法 268

(四)“放小”过程中有关问题的处理规则 275

附录6—2 国有企业结构重组的退出障碍与进入障碍 282

第七章 制度创新:可供选择的改制设计与实施方案 284

(一)法人所有制:国有企业资本债权化改革与方案 286

(二)资产重组:国有企业的并购促进 297

附录7—1 美国的五次兼并浪潮 300

附录7—2 企业兼并十大效应 305

附录7—3 企业并购必须从误区中走出 309

(三)国有中小型企业:怎样“放开搞活?” 311

附录7—4 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 313

附录7-5 我国中小企业的主要特点 314

附录7—6 美国政府重视发展小型企业 323

附录7-7 国家经贸委关于放开搞活国有小企业的意见 327

(四)国有企业职工股份合作制改造 329

附录7—8 法国的“职工股份制” 339

第八章 对外开放:国有企业该做出怎样的选择? 341

(一)国有企业应不应该有地理重心? 342

附录8—1 国有企业应当同谁竞争? 344

(二)跨地区合作:中国国有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350

(三)利用外资与国有企业的“嫁接”改造 357

附录8—2 汉高公司在中国的投资与发展 358

附录8—3 惠州利用外资发展新型国企模式 366

第九章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宏观环境及其政策保障 368

(一)法制建设: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保障基础 371

(二)国有企业改革与社会保障制度:两大微观领域的改革协调 377

(三)银行金融与国有企业:相互关系的重塑和设计 386

(四)产权市场:国有企业改革与产权流动的必备条件 398

(五)国有企业改革与政府机制的转变 407

第十章 经济学、中国文化和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414

(一)中国经济学的外来性及其对中国的不适用 415

(二)经济论理与文化: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值得重视的若干文化问题 428

附录10—1 身处变革时代 疾呼提高素质——中国企业经济管理者的基本状态 44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