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肾内分泌学
肾内分泌学

肾内分泌学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孝文等编著
  • 出 版 社: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4
  • ISBN:753591361X
  • 页数:338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神经肌肉阻滞下一篇:姚贞白医案
《肾内分泌学》目录
标签:内分泌 编著

第一章 激素作用的受体基础理论 1

第一节 受体的概念 1

一、受体概念与受体理论的形成 1

二、受体的功能 2

三、受体与配基结合的特征 2

第二节 受体作用的基本理论 3

一、受体与配基的相互作用 3

二、受体与效应器的相互作用 7

第三节 受体的分类 7

一、细胞膜上受体 7

二、细胞内受体 8

第四节 受体的调节 8

一、类型 8

三、受体内移 9

二、一般生化机制 9

四、受体亲和力的调节 10

第五节 受体与疾病 10

一、受体数目的变化 10

二、受体亲和力的变化 10

三、受体自身抗体的产生 10

四、受体一效应器偶联机制异常 11

第二章 经膜受体作用的激素生物学 12

第一节 膜受体 12

一、具酪氨酸激酶活性的膜受体 12

二、与颗粒性鸟苷酸环化酶偶联的膜受体 12

三、与G蛋白偶联的膜受体 13

第二节 G蛋白 13

一、G蛋白亚基的生化特性、分布及功能 13

二、G蛋白信号转导机制 14

第三节 离子通道 15

三、G蛋白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15

一、配基(受体)控制型离子通道 16

二、电位控制型离子通道 16

三、G蛋白对离子通道的调节 16

一、腺苷酸环化酶- cAMP系统 17

二、鸟苷酸环化酶- cGMP 系统 21

第五节 细胞内第二信使系统之Ⅱ:钙与钙调素系统 21

一、细胞内钙的贮存 21

二、细胞内钙的调节 22

三、钙振荡 22

四、钙及钙调素系统的信息传导作用 24

第六节 细胞内第二信使系统之Ⅲ:肌醇脂质信使系统 25

一、肌醇脂质及其代谢 25

二、磷脂酶C的活化 27

三、肌醇磷酯的第二信使功能 27

四、肾脏内PLC的活化和功能 28

第七节 细胞内第二信使系统之Ⅳ:前列腺素及二十烷酸衍生物系统 29

一、PLC依赖的PLA2活化通路 29

二、非PLC依赖的PLA2活化通路 30

第八节 细胞内信使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调节 30

一、受体-G蛋白-酶: 和门 的概念 30

二、酶-第二信使-靶:不同系统间的相互联系 30

三、细胞信息传递的 时钟 机制 31

四、细胞信息传递的终止 31

第三章 经细胞内受体作用的激素生物学 33

第一节 类固醇激素作用原理 33

一、经典学说 33

二、现代进展 34

三、非基因组上的作用 35

第二节 类固醇激素受体 35

一、受体相关蛋白 35

二、受体结构 36

三、受体特异性 37

四、DNA结合活化因子 39

第三节 类固醇激素的转录激活作用 39

一、受体的转录活化功能 40

二、转录中介因子 40

三、受体异构体的转录活化作用 40

四、转录抑制作用 40

第四节 类固醇激素基因网络及诱导蛋白 41

第四章 Na′、K+-ATP酶与肾功能 43

第一节 概述 43

第二节 Na+、K+-ATP酶的结构与功能 43

一、Na+、K+-ATP酶分子结构 43

二、Na+、K+-ATP酶的同功酶 44

三、 Na+、K+-ATP酶的反应机制 45

一、肾脏中Na+、K+-ATP酶的分布 46

第三节 Na+、K+-ATP酶活性与肾功能 46

二、肾小管 Na+、K+-ATP酶的功能 48

三、肾脏组织中 Na+、K+-ATP酶活性调节 48

第四节 内源性洋地黄样活性物质 49

一、内源性洋地黄样活性物质的概念的形成 49

二、内源性洋地黄样活性物质活性测定方法 51

三、内源性洋地黄样活性物质的生理作用与临床联系 51

四、内源性洋地黄样活性物质的特征及其鉴别 53

五、肾脏Na+、K+-ATP酶的直接抑制剂 54

第五章 细胞癌基因与肾内分泌 59

第一节 细胞癌基因的概念和分类 59

一、细胞癌基因的概念及新的认识 59

二、细胞癌基因及其产物的功能和分类 59

第二节 细胞癌基因与肾内分泌 64

一、细胞癌基因与肾的发育和分化 64

二、细胞癌基因与肾脏代偿性增生和肥大 65

三、细胞癌基因与多囊肾 66

四、细胞癌基因与肾自身免疫性疾病 66

第六章 红细胞生成素 67

第一节 简介 67

第二节 红细胞生成素分子生物学 68

一、活性测定 68

二、分子结构 69

三、基因表达 70

第三节 红细胞生成素代谢 70

一、组织来源 70

二、合成代谢 72

三、降解代谢 72

第四节 合成释放调节 73

一、组织缺氧 73

三、内分泌激素 75

二、局部介质 75

第五节 红细胞生成素的作用机制 76

一、效应细胞 76

二、受体 77

三、信号传导 77

第六节 红细胞生成素病理生理 78

一、合成过多 78

二、生成不足 78

第七节 红细胞生成素的临床应用 79

一、肾功能衰竭取代疗法 79

二、其它贫血 79

第七章 钙磷代谢相关激素 81

第一节 钙、磷代谢简介 81

一、钙、磷的吸收与排泄 81

二、骨骼与钙、磷代谢 82

三、钙、磷代谢平衡 84

一、钙的吸收与重吸收 85

第二节 钙、磷吸收与重吸收机制 85

二、磷的吸收与重吸收* 88

第三节 甲状旁腺激素 90

一、合成与分泌 90

二、对钙、磷代谢的调节 91

三、作用机制 92

第四节 1,25一二羟基维生素D3 95

一、合成代谢及其调节 95

二、对钙、磷代谢的调节 95

三、作用机制 96

第五节 降钙素 97

第六节 无机磷饮食对磷重吸收的影响 98

一、激肽释放酶 101

二、激肽转换通路 101

第八章 激肽 101

第一节 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 101

第二节 激肽的效应机制 103

一、激肽受体 103

二、激肽作用的细胞内信使通路 103

第三节 激肽的生理效应 105

一、肾外作用 105

二、肾内作用 106

第二节 肾内肾素合成及分泌的形态学基础 109

一、肾素的分布 109

第九章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109

第一节 简介 109

二、血管紧张素原、转化酶及血管紧张素的分布 110

三、肾素合成分泌细胞 110

四、肾素合成分泌细胞中分泌颗粒的形成 111

五、肾素分泌颗粒溶酶体属性与肾素活化 111

一、肾素 112

第三节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分子生物学及生物化学 112

六、肾素释放的形态学基础 112

二、血管紧张素原 113

三、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 113

第四节 肾内肾素分泌的调节 114

一、肾灌注压与调控机制 114

二、致密斑调控机制与管球反馈调控机制 115

三、肾内神经因素 116

四、局部调节因素 116

五、肾素分泌调控的信号转导及细胞内信使分子 117

第五节 肾内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及其作用机制 118

一、受体分布 118

二、调节因素 119

三、活化机制 119

第六节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心血管功能 120

一、心血管功能与体液调节 120

二、心血管疾病 121

第七节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肾生理及病理生理 122

一、肾血流与肾小球滤过率调节 123

二、管球反馈 124

三、肾小球滤过功能与蛋白尿 124

四、肾小球系膜上大分子滤过残余物的清除 124

五、肾小管物质转运功能 125

六、细胞生长与肥大 126

七、细胞间质合成与肾小球硬化 126

第十章 血管加压素 128

第一节 简介 128

第二节 血管加压素分子生物学 128

一、分子结构 128

二、基因结构 129

三、基因表达 129

四、分泌调节 130

五、受体及其作用机制 131

六、受体拮抗剂 132

第三节 血管加压素与心血管系统功能 133

一、升压作用与减压反射 133

二、心血管中枢的功能活动 133

三、血管加压素、去甲肾上腺素和血管紧张素Ⅱ在血压调节中的相互作用 134

第四节 血管加压素与肾集合管的水通透特性 134

一、cAMP生成 134

二、磷酸二酯酶 135

三、蛋白激酶A 135

四、腔面膜的改变 136

五、钙及钙依赖性蛋白激酶 137

第五节 血管加压素对钠离子转运的调节作用 138

六、血管加压素对尿素吸收的调节作用 139

第六节 血管加压素对尿素吸收的调节作用 139

第一节 简介 141

第十一章 内皮素 141

第二节 内皮素的分子生物学 142

一、分子结构 142

二、合成与分泌 143

三、基因分子生物学 145

第三节 内皮素的作用机制 146

一、作用方式 146

二、跨膜信号传递 147

三、核内信号传导 149

四、内皮素拮抗剂 149

第四节 肾内皮素基因的表达及分泌 150

一、前内皮素原基因表达 150

二、培养肾细胞中内皮素的分泌 150

二、分子特性 151

第六节 内皮素对肾血流动力学的调节 151

一、分布与调节 151

第五节 肾内的内皮素受体 151

一、系统输注内皮素 152

二、肾内输注内皮素 152

三、内皮素与肾脏血流动力学的局部调节 153

第七节 内皮素对肾小球滤过率及肾功能的作用 153

一、内皮素与肾小球滤过率 153

二、内皮素与系膜细胞生物学 153

三、内皮素与尿钠排泄 154

四、内皮素与水的重吸收 154

第八节 内皮素与肾脏病理 155

一、环孢菌素肾中毒 155

二、缺氧 156

三、肾小球肾炎及进行性肾功能衰竭 156

一、分子结构 158

第二节 心钠素分子生物学及生物化学 158

第一节 简介 158

第十二章 心钠素 158

二、生物合成 160

三、分泌调节 160

四、降解清除 161

第三节 心钠素作用机制 162

一、受体 162

三、腺苷酸环化酶 163

二、cGMP 163

四、肌醇磷脂代谢及细胞内钙动员 164

第四节 心钠素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164

一、对心脏输出量的作用 165

二、对心功能的直接作用 166

三、对外周血管阻力的影响 166

第五节 心钠素对肾脏的作用 166

一、对肾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167

二、对肾小管水和电解质转运的影响 167

第六节 心钠素对肾素分泌的影响调节 168

第八节 心钠素的病理生理作用 169

一、心功能衰竭 169

第七节 对其它内分泌激素的作用 169

二、高血压 170

三、肝脏病变 170

第九节 心钠素与肾脏疾病 171

一、急性肾功能衰竭 171

二、慢性肾功能衰竭 172

三、肾病综合征 172

四、输尿管阻塞 173

第十三章 醛固酮 174

第一节 醛固酮受体及靶组织细胞 174

一、受体 174

二、靶组织细胞 176

一、钠吸收 177

第二节 醛固酮与钠的转动和吸收 177

二、腔内钠离子的进入 179

三、Na+、K+-ATP酶 180

第三节 醛固酶与其它激素的相互作用 181

一、抗利尿激素 181

二、心钠肽 182

三、甲状腺激素 182

四、精氨酸血管加压素 182

第四节 醛固酮与钾离子排泄 183

一、钾离子分泌 183

二、钾离子耐受性 184

三、钾离子吸收 185

第五节 氢离子分泌 185

第六节 醛固酮诱导蛋白 186

第一节 简介 187

第十四章 多巴胺 187

第二节 肾内多巴胺的代谢 188

一、L型芳香族氨基酸脱羧酶在肾单位中的分布 189

二、左旋多巴的来源及摄取 189

三、多巴胺分泌 189

四、饮食对多巴胺生成的影响 190

第三节 肾内多巴胺的作用机制 190

一、受体分型 190

二、受体分子结构 191

三、受体在肾内的组织分布 191

四、DARPP-32 191

五、旁分泌及自分泌调节 192

一、Na+、K+-ATP酶活性调节 193

第十五章 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与肾功能 194

二、高血压 194

一、肾脏血流力学调节 194

第五节 肾内多巴胺的生理及病理生理功能 194

二、Na+/H+交换活性调节 194

第一节 简介 196

第二节 前列腺素和血栓恶烷 196

一、合成途径 196

二、分布与调节 197

三、对肾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198

四、对肾小球和肾小球系膜细胞功能的影响 199

五、前列腺素与肾素释放 199

六、肾髓质血流和肾内物质转运 199

七、细胞增殖及免疫学活性 200

八、前列腺素与肾病 200

第三节 脂氧酶代谢产物 201

一、合成途径 201

二、肾脏组织中的合成 202

四、对肾小球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203

三、肾脏组织中的代谢 203

五、脂氧酶代谢产物与肾小球功能 204

六、脂氧酶代谢产物与肾小球损伤 204

第四节 环加氧酶代谢产物 205

一、合成场所与途径 205

二、对物质转动及血管反应性的影响 206

第五节 小结 206

第十六章 腺苷与肾功能 209

第一节 概述 209

第二节 腺苷的生成释放与摄取 210

第三节 腺苷受体及其信号传递 212

一、腺苷受体的理化性质和结构 213

二、与腺苷受体偶联的非腺苷酸环化酶效应器 214

第四节 腺苷对肾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215

一、体内实验 215

二、离体实验 216

三、腺苷与其他血管活性物质的相互作用 217

四、腺苷对肾脏血管作用的分子机制 217

五、腺苷对肾脏血流动力学的调节作用 218

第五节 腺苷对肾素分释放的调节作用 220

一、近小球旁器 220

二、外源性腺苷及其类似物对肾素分泌的影响调节 221

三、腺苷影响肾素分泌释放的作用机制 222

四、体内腺苷对肾素分泌释放的生理调节 223

第六节 腺苷对肾小管物质转运的经调节作用 224

第七节 腺苷对肾脏神调节的影响 225

第十七章 白细胞介素 226

第一节 生物学简介 226

一、白细胞介素1 226

二、白细胞介素2 227

四、白细胞介素4 228

三、白细胞介素3 228

五、白细胞介素5 229

六、白细胞介素6 229

七、白细胞介素7 229

八、其它白细胞介素 230

第二节 基因调节 230

一、基因结构及染色体定位 230

二、T细胞中白细胞介素基因活化 230

三、2种辅助T 细胞中淋巴因子的表达 230

四、病毒反式活化因子的作用 231

五、基因顺式作用调节 232

第三节 受体及信号传递 232

一、受体结构 232

二、受体一级结构的同源性 233

第四节 免疫系统调节 234

四、信号传递途径 234

三、酷氨酸蛋白磷酸化 234

第五节 血液细胞生成调节 235

第六节 白细胞介素与肾小球系膜细胞 236

一、白细胞介素1 236

二、白细胞介素6 238

三、白细胞介素8 239

第十八章 胰岛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241

第一节 简介 241

第二节 胰岛素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分子结构 241

一、种间差异 242

二、基因特性 242

第三节 胰岛素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 243

第四节 信号转导途径 245

一、胰岛素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245

二、肾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生成 246

一、胰岛素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分泌 246

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 246

第五节 胰岛素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合成与分泌 246

第六节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质 247

一、分类及组成 247

二、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调节作用 248

三、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及其结合蛋白质生物合成的调控 249

第七节 肾内受体分布 250

一、肾小球 250

二、肾小管 250

第八节 生物活性与肾功能 251

一、胰岛素对肾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251

二、糖尿病中胰岛素的血流力学作用 251

三、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对肾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252

四、对肾脏离了转运的调节 252

五、对肾脏物质代谢的影响 253

七、胰岛素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与肾脏肥大 254

六、对组织培养细胞生长的调节 254

第十九章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 255

第一节 简介 255

第二节 合成、分泌及其调节 255

一、合成与分泌 256

二、合成与分泌的调节 259

三、分泌后的活性调节 260

第三节 受体及作用机制 260

一、受体 260

二、受体活化及其信号传导 261

三、胞内的信号传递与作用机制 262

第四节 生物学功能 263

一、细胞生长增殖 263

第五节 生理功能及病理生理机制 264

五、血管收缩 264

四、磷脂酶活化与前列腺素代谢 264

三、细胞间质修饰 264

二、细胞迁移与细胞活化 264

一、损伤修复 265

二、生长发育 266

三、动脉粥样硬化 266

四、肿瘤形成 266

五、结缔组织对肿瘤间质效应 266

六、骨髓纤维化样变 267

第六节 肾小球生理及病理生理 267

一、肾小球系膜细胞 267

二、增殖性肾小球肾炎 268

第二十章 表皮生长因子与α转化生长因子 270

第一节 简介 270

第二节 受体及其作用机制 270

一、受体 270

二、信号传导及作用机制 271

第三节α-转化生长因子 272

第四节 来源 272

一、组织 272

二、尿 273

第五节 肾中表皮生长因子的分布及释放 273

一、分布 273

二、表皮生长因子前体分子 275

三、释放 275

第六节 对肾的影响和调节 276

一、对肾小管的作用 276

二、肾脏局部缺血损伤及再生 277

三、肾脏肥大 278

四、糖尿病 278

五、多囊肾 278

六、肾脏肿瘤 278

七、对肾小球的作用 279

第一节 简介 281

第二十一章 β转化生长因予与肿瘤坏死因予 281

第二节 β转化生长因予分子及其基因 282

一、分子类型与基因结构 282

二、隐性分子 283

三、β转化生长因子的分布 284

第三节 β转化生长因子的功能和作用 284

一、β转化生长因子受体 284

二、作用机制 285

三、细胞增殖与分化 285

四、细胞间质合成 286

五、蛋白水解酶分泌调节 287

第四节 β转化生长因子与肾脏疾病 288

一、纤维化硬变 288

二、肾脏疾病实验模型现β转化生长因子 289

第五节 肿瘤坏死因子 290

三、β转化生长因子抑制与细胞间质增生性肾病的防治 290

第六节α肿瘤坏死因子与肾功能 291

一、肾内细胞来源 291

二、对肾小球系膜细胞的作用 291

第二十二章 肾内分泌细胞分予生物学研究方法 293

第一节 简介 293

第二节 细胞培养技术 293

一、培养液的组成和制备 293

二、细胞原代培养 295

三、细胞系与细胞克隆 297

四、培养细胞生物学特性 298

五、细胞生长指标测定 298

六、细胞同步化生长 299

七、细胞系的鉴定与特征 300

八、无血清培养 302

九、培养细胞的保存、贮藏和运输 303

第三节 细胞化学方法技术 304

一、细胞化学方法简介 304

二、纯化学或类化学显色法的应用 305

三、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的应用 307

第四节 细胞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 311

一、培养细胞显微注射法 311

二、基因转染技术 312

三、原位杂交技术 314

四、放射自显影技术 316

第五节 激素测定 317

一、激素测定方法简介 317

二、激素放射免疫分析法基本原理 318

三、肾内分泌相关激素放射免疫分析测定举例 319

第六节 受体及其细胞内信号传导分析 323

一、受体研究常用技术简介 323

二、环磷酸腺甙浓度测定 325

三、环磷酸鸟苷浓度测定 326

四、腺苷酸环化酶活性测定 327

五、环磷酸腺苷磷酸二酯酶活性测定 328

六、cAMP依赖性蛋白激酶(PKA)活性测定 329

七、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活性测定 330

八、蛋白激酶C活性测定 330

九、肌醇磷酯释放测定 331

第七节 分子克隆技术 331

一、真核细胞总RNA的提取制备 332

二、mRNA分离 334

三、RNA分析鉴定 335

四、mRNA体外翻译 335

五、cDNA文库构建 336

六、目的cDNA克隆的鉴定 337

七、cDNA克隆的应用 33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