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社会主义福利经济学
社会主义福利经济学

社会主义福利经济学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朱荣科著
  • 出 版 社: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8
  • ISBN:7531632713
  • 页数:661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中国经济大论战下一篇:政治经济学
《社会主义福利经济学》目录

第一章 本书纲要 1

一、福利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1

二、中国经济的价值判断 2

三、马克思的经济福利思想 4

四、经济体制与经济福利 4

五、福利的来源与构成 5

六、福利与经济行为 6

七、福利与生产 7

八、福利与消费 8

九、福利与经济管理 8

十、福利的损失与补偿 9

十一、经济福利增长的障碍 9

十二、关于平等与效率的讨论 10

十三、社会福利函数与福利指数及福利惯量 10

十四、政府行为的补充——公共产品与福利 11

十五、福利与社会保障 11

十六、社会主义经济福利与次优理论 12

十七、中国与福利国家 12

十八、社会主义福利经济学前景 13

第二章 总论 14

第一节 福利经济学的渊源与发展 14

一、福利经济学的基本内涵 14

二、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福利思想 15

三、阿奎那的公平价格论和边沁的功利主义原则 18

四、穆勒父子和杰文斯的成绩 20

五、分析工具:“消费者剩余”和“最优状态” 21

六、福利经济学的产生——庇古的旧福利经济学 22

七、从罗宾斯开始的新福利经济学 24

八、70年代以来的进展 26

九、非功利主义 27

十、福利经济学与社会主义经济学 29

第二节 建立社会主义福利经济学的依据 35

一、科学的社会主义经济学方法论演进的需要 35

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 37

三、澄清传统西方福利经济学对社会主义经济本质曲解的需要 38

第三节 西方福利经济学与社会主义福利经济学的关系 42

一、平行移植的否定 42

二、相同点 43

三、不同点 45

第四节 福利经济学与伦理经济学 47

一、伦理经济学研究对象 47

二、两者的包含 49

三、价值判断与实证分析的发展 49

四、福利经济学中的伦理原则 50

第五节 社会主义福利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53

一、生产关系 54

二、生产 54

三、分配 55

四、消费 55

五、投资 56

六、公共产品 56

七、政府行为 57

八、社会主义经济的宏观和微观目标 57

第六节 社会主义福利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58

一、规范分析 58

二、实证分析 59

三、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的综合 59

四、福利经济学分析方法的逻辑性与历史性 60

第三章 中国经济的价值判断 62

第一节 我的价值观 62

第二节 中国经济判断 66

第四章 马克思的经济福利思想 72

一、从生平轨迹看马克思的经济福利观 72

二、从“重建个人所有制”看马克思的经济福利的伦理观 74

三、从生产关系与分配关系的同步看马克思的福利思想 75

四、人学理论蕴涵的马克思的福利思想 78

五、从收入分配看马克思的平等观 80

六、从社会选择角度看马克思的福利思想 82

第五章 经济体制与经济福利 84

第一节 传统体制与经济福利 84

一、经济体制的含义与我国经济体制的划分 84

二、传统体制与经济福利 87

第二节 双轨制经济体制与经济福利 92

一、双轨制经济体制的含义与资源配置特点 92

二、承包制经济体制与经济福利 93

三、承包制的长久效率损失 94

四、集体所有制与经济福利 96

五、股份制与经济福利 107

第三节 “混合经济体制”与经济福利 112

一、对“混合经济体制”的理解 112

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为什么也应该选择混合经济体制? 114

三、社会主义的混合经济体制与双轨制经济体制的比较 120

四、经济福利的进一步阐释 122

五、混合经济体制与经济福利 124

第六章 经济福利的来源与构成 129

第一节 福利与资源配置 129

一、福利最优与资源配置价格 129

二、资源配置价格与福利判断 130

三、内外部经济与微观福利 132

四、第一次资源配置与宏观福利 133

第二节 收入分配与再分配 134

一、收入分配 134

二、收入再分配 137

三、间接的获得 138

四、国民收入的估计 139

第三节 福利的构成 143

一、物质产品 143

一、精神产品 144

三、衡量福利的标准——生活质量 145

四、拟公共产品 146

第四节 福利的获得及优化的必要条件 148

一、经济福利与经济效率 148

二、政府、企业、消费者行为规范 149

三、福利优化的理论条件 150

第五节 福利产品获得的影响因素 152

一、收入、货币、财政、就业、保险政策的影响 152

二、国际贸易的影响 157

三、政治变动的影响 158

四、福利与收入分配 159

五、内部与外部不经济 160

第七章 福利与经济行为 162

第一节 福利与政府经济行为 162

一、福利经济学基本定理与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162

二、生产关系选择对福利的影响 167

三、政府决定公共目标对福利的影响 169

四、投资方向选择对福利的影响 171

五、产业结构调整对福利的影响 172

六、中央与地方政府具有政治倾向的行为选择对福利的影响 175

第二节 福利与企业行为 176

一、企业的决策结构与福利 176

二、投资方向选择 177

三、产品结构及其调整 178

四、企业家行为 179

五、多种经营 181

六、劳动力素质与福利 182

七、企业行为的缺陷及后果 182

第三节 企业素质与企业经济发展 185

一、企业文化与文化 186

二、企业素质与企业道德 186

三、企业经济发展与企业文化生长 189

四、企业文化的生长点 193

五、关于企业素质的综合说明 195

第四节 福利与个人经济行为 197

一、个人经济行为的划分 197

二、消费者主权与消费者剩余 198

三、消费者行为的分析方法 200

四、经济福利与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分配 202

五、福利刚性对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影响 204

六、消费者行为分析 206

七、关于基数效应与序数效应的统一性 209

八、个人经济行为与社会规范的适应性 211

第八章 福利与生产 215

第一节 企业生产目的:工资与福利最大化 215

一、关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讨论 216

二、企业的生产目的 217

三、国有企业追求工资与福利最大化的障碍 219

四、非国有企业追求工资与福利最大化的可行性分析 221

第二节 生产最优化 225

一、生产可能性 225

二、生产最优与交换最优 226

三、生产与最大社会福利 229

四、企业生产行为的组织 232

五、生产优化与X效率 235

六、X效率与经济福利 237

七、企业破产对福利的影响 239

第三节 理想产量的讨论 241

一、理想产量的要素投入区域的确定 241

二、理想产量的偏离与恢复 243

三、垄断竞争条件下产量的简单描述 246

四、产量达不到理想境界的原因与改进措施 248

五、理想产量与理想分配 251

六、通货膨胀与理想产量 251

七、制订生产政策的一般原则 253

第九章 福利与消费 256

第一节 消费最优化 256

一、消费可能线与消费函数 256

二、消费者均衡 260

三、居民家庭开支模式与福利变动的讨论 262

四、劳务消费与国民福利 266

五、消费最优与福利最优 267

第二节 消费最优化的实现途径 269

一、生产最优化 269

二、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合理比例的确定 270

三、健全的市场信息系统 272

四、提高国民消费管理意识 272

五、适度的“推力”和“拉力” 273

六、降低恩格尔系数 274

七、消费结构的调整 274

八、生产资料市场和消费品市场的不断调整 276

第十章 福利与经济管理 278

第一节 经济福利与微观经济管理(一) 278

一、科学管理的基本原理 278

二、企业经济管理理论的演进 280

三、企业管理细分与经济福利 284

第二节 经济福利与微观经济管理(二) 290

一、人事管理 290

二、合理工资的计算 296

三、财务管理 299

第三节 经济福利与宏观经济管理 305

一、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收入均衡 305

二、投资概述 310

三、近期投资需求管理 315

第十一章 福利的损失与补偿 325

第一节 社会福利损失的实例 325

第二节 经济福利的判定与改善 327

一、旧福利经济学对经济福利的判定与改善措施 327

二、新福利经济学对经济福利的判定与改善 329

三、相对福利 331

四、国民经济福利的度量标准 333

五、混合经济制度条件下经济福利的判定 334

第三节 经济福利的补偿原理 334

一、福利损失的原因 334

二、帕累托最优原理 336

三、资源配置失调时的补偿 337

第四节 福利增长与经济增长(一) 339

一、经济增长的内涵 339

二、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解 340

三、经济增长的源泉 341

四、增长的主要方式——创新 342

五、经济增长的特征 343

六、经济增长的途径 344

七、结论 346

第五节 福利增长与经济增长(二) 347

一、劳动供给无限 347

二、劳动供给有限 350

三、外贸平衡 351

四、资本—产出比例 353

第六节 经济福利与经济政策 360

一、资源配置失调与福利补偿 361

二、收入均等化对社会主义经济政策的影响 362

三、累进税制的可行性分析 363

四、霍推林方案 364

五、对外贸易政策与经济福利 367

六、财政和货币政策与经济福利 371

第十二章 经济福利增长的障碍 374

第一节 经济体制障碍 374

一、各种经济体制对福利增长的影响 374

二、经济体制选择的标准 376

第二节 收入分配障碍 377

一、福利增长与最优收入分配 377

二、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对福利增长的影响 379

三、企业收入分配措施不合理对经济福利增长的影响 380

四、直接税收与间接税收对福利产生的影响 381

第三节 非均衡发展时期的客观障碍 382

一、价格信号失真与福利分配的混乱 382

二、企业运行机制不规范的自然后果 383

三、短期行为长期化障碍 383

四、产业结构调整的难度加大 384

五、通货膨胀的影响 385

第四节 经济伦理原则的障碍 388

一、福利获得途径的补充 388

二、社会主义经济伦理原则 392

三、难兑现的社会主义经济伦理原则 393

四、兑现伦理原则的途径 395

第五节 福利增长的周期性讨论 397

一、社会主义经济的周期波动 397

二、经济周期与福利周期的关联 398

三、福利周期变化的影响因素 399

第十三章 关于平等与效率的讨论(一) 401

第一节 平等与效率的内蕴 401

一、平等与效率的哲学意蕴 401

二、平等的内涵 406

三、效率的内涵 411

四、公平=平等+效率 415

第二节 平等与效率的方向选择 416

一、选择目的 416

二、选择的两种意见 419

第三节 收入分配的讨论 426

一、关于收入分配的几种认识 426

二、我国收入差距不合理表现 427

三、收入分配合理性的具体办法 428

第四节 平等的模糊变量选择与相关分析 436

一、模糊的经济学 436

二、平等的模糊变量选择与相关分析 438

第五节 平等与效率选择的理论原则 447

一、效率选择的理论原则 447

二、平等选择的理论原则 451

第六节 平等与效率同步增长的障碍 452

一、再述难兑现的社会主义伦理原则 452

二、内部和外在不经济 456

三、非资源配置效率非优化的存在 460

四、个人选择与社会选择相悖 461

五、提高劳动效率的途径 463

第七节 收入分配的进一步讨论与福利经济学的发展 467

一、旧福利经济学与收入分配 467

二、新福利经济学与收入分配 469

三、福利经济学的现阶段发展与收入分配 473

四、首要任务:限制“权力分配” 476

五、我国收入分配的合理性问题 478

第八节 经济悖论 483

一、经济文化悖论 484

二、现代企业制度悖论 486

三、所有制悖论 489

四、效益道德悖论 490

五、悖论释疑 491

六、附录:选举悖论、独裁者悖论、圣彼得堡悖论 493

第十四章 关于平等与效率的讨论(二) 499

第一节 平等与效率同步增长模型 499

一、同步增长实例及受阻原因 499

二、同步增长模型建立的前提 501

三、同步增长的数理表达与几何直观 505

四、同步增长的映射函数 511

五、映射函数的经济学解释 512

第二节 经济效率的模糊数学方法模型 514

一、效率的模糊变量选择与相关分析 514

二、经济效率的模糊分析 521

第十五章 福利指标体系与福利指数 532

第一节 社会福利函数综述 532

一、社会福利函数定义 533

二、社会福利函数存在条件 535

三、补偿标准 537

四、不可能定理 539

五、反对阿罗定理的意见 541

六、平等与效率研究的理论进展 542

第二节 中(宏)观福利指标体系 543

一、需要:确定福利标准 543

一、认识前提 544

三、中(宏)观社会福利指标影响变量体系的建立 546

四、简单的结论 559

第三节 微观福利指标体系 561

一、变量的确定与具体分析 561

二、简单的结论 567

第四节 福利指数 568

一、福利指标及其讨论意义 568

二、福利指数及确定方法 571

第五节 福利惯量 577

一、福利刚性与福利惯量的含义 577

二、福利惯量的原理与经济学范畴的界定 579

三、福利惯量的质点选择与度量 583

四、决定福利惯量的加权法 585

五、规定与度量福利惯量的方法论意义 586

第十六章 政府行为的补充——公共产品 587

第一节 公共产品 587

一、公共产品释义 587

二、收入政策和财政政策及货币政策对公共产品生产的影响 588

第二节 公共产品与国民福利 591

一、公共产品与国民福利的关系 591

二、国民福利与生活质量、工作兴趣、闲暇 592

三、生活质量、工作兴趣、闲暇与公共产品的正相关性 593

第三节 公共产品与平等效率 594

一、公共产品与政府行为 594

二、公共产品所表现的平等内涵 595

三、公共产品所表现的效率内涵 596

四、提高公共产品的平等与效率的着眼点 597

第十七章 福利与社会保障 601

第一节 经济发展的动力、稳定与社会保障 601

一、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 601

二、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的动力 602

三、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的稳定 603

四、社会保障制度概说 604

第二节 传统体制、双轨制体制下的社会保障 606

一、传统体制与社会保障 606

二、双轨制体制与社会保障 607

第三节 混合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保障 609

一、农村的社会保障问题 610

二、城市的社会保障问题 612

第十八章 次优条件下的福利原则 616

第一节 次优理论 616

一、帕累托最优的实现条件 616

二、次优理论 617

三、次优理论的几何说明 618

四、社会主义经济实现帕累托最优的不可能性 620

五、研究次优的起点 621

第二节 第三位优条件下的平等原则 622

一、信息获取的机会平等 622

二、消费平等 623

三、税收平等 625

四、外部经济环境上的平等 626

第三节 第三位优条件下的效率原则 628

一、前提:信息畅通 628

二、调整生产关系原则 628

三、消费最优原则 630

四、生产最优原则 635

第十九章 中国与福利国家 638

第一节 福利国家理论概述 638

一、福利国家理论的出现 638

二、福利国家理论辨析 639

第二节 福利国家概览 642

一、福利来源的进一步补充 642

二、福利国家的目标 643

三、不同国家的福利比较 644

第三节 中国——福利国家的讨论 653

一、福利国家:社会主义的制度安排 653

二、中国构建福利国家的现实不可能性 655

第二十章 社会主义福利经济学的前景(代结束语) 658

一、襁褓中的婴儿 658

二、规范与实证 659

三、福利经济学的发展 65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