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医学源远流长 1
绪言 1
二、帝王运用中药治病事例 2
(一)光绪皇帝医方选 2
(二)慈禧脉案选 3
(三)珍妃脉案选 3
三、帝王接受针灸治疗事例 3
(一)汉武帝 3
(五)唐太宗 4
(六)朱瞻基 4
(三)高祖太后 4
(四)武成帝 4
(二)魏王曹操 4
第一篇 中医基础知识篇 5
一、阴阳五行学说 5
(一)阴阳 5
1.阴阳代表属性 6
2.阴阳互根 6
3.阴阳的消长转化 6
1.对事物属性的五行分类 7
(二)五行 7
2.五行的生、克、乘、侮 8
二、脏腑 9
(一)心与小肠 9
1.心藏神 9
2.心主血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 10
3.心与小肠互为表里 11
(二)肝与胆 11
1.肝藏血,主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 11
(三)脾与胃 12
1.脾主运化 12
3.肝与胆互为表里 12
2.肝主谋虑,主疏泄 12
2.脾主四肢、肌肉,开窍于口唇 13
3.脾统血,脾化血 13
4.脾与胃互为表里 13
5.脾与肾的关系 14
(四)肺与大肠 14
1.肺主气,主皮毛,开窍于鼻 14
2.肺司肃降,通调水道 15
3.肺与大肠互为表里 15
2.肾主骨,开窍于耳,其华在发 16
1.肾藏精 16
(五)肾与膀胱 16
4.肺与心的关系 16
3.肾主水,开窍于二阴 17
4.肾阴与肾阳 17
5.肾与膀胱互为表里 18
6.肾与心的关系 18
三、经络 18
(一)经络学说的起源与形成 18
(六)十二经脉分布规律 19
(五)十二经脉走向和交接规律 19
(四)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19
(三)经络的组成 19
(二)经络的含义 19
(七)十二经脉流注规律 20
(八)经络的作用 21
1.生理功能 21
2.病理反应 22
3.诊断作用 22
1.近治作用 23
(三)腧穴的作用 23
3.阿是穴 23
2.经外奇穴 23
(二)腧穴的分类 23
1.十四经腧穴 23
(一)腧穴的含义 23
四、腧穴 23
4.治疗作用 23
2.远治作用 24
3.双向性作用 24
(四)腧穴取穴法 24
1.骨度分寸法 24
2.手指同身寸法 24
手太阴肺经 25
(五)腧穴取穴法 25
中府 26
天府 26
侠白 27
尺泽 27
孔最 27
列缺 27
经渠 28
太渊 28
鱼际 28
少商 28
手阳明大肠经 29
二间 30
三间 30
合谷 30
商阳 30
阳溪 31
偏历 31
温溜 31
下廉 31
上廉 31
手五里 32
臂臑 32
曲池 32
肘? 32
手三里 32
肩? 33
巨骨 33
天鼎 33
扶突 33
禾? 33
迎香 34
地仓 35
巨? 35
足阳明胃经 35
承泣 35
大迎 36
颊车 36
下关 36
头维 36
库房 37
气户 37
缺盆 37
气舍 37
水突 37
人迎 37
屋翳 38
膺窗 38
乳中 38
乳根 38
不容 38
天枢 39
太乙 39
滑肉门 39
梁门 39
承满 39
关门 39
外陵 40
大巨 40
水道 40
归来 40
气冲 40
梁丘 41
犊鼻 41
伏兔 41
阴市 41
髀关 41
足三里 42
上巨虚 42
条口 42
下巨虚 42
丰隆 42
内庭 43
陷谷 43
厉兑 43
解溪 43
冲阳 43
足太阴脾经 45
隐白 45
大都 45
太白 45
公孙 45
商丘 45
三阴交 46
漏谷 46
地机 46
阴陵泉 46
府舍 47
大横 47
腹结 47
血海 47
冲门 47
箕门 47
腹哀 48
食窦 48
天溪 48
胸乡 48
周荣 48
大包 49
灵道 50
少海 50
通里 50
极泉 50
手少阴心经 50
青灵 50
阴郄 51
神门 51
少府 51
少冲 51
手太阳小肠经 52
少泽 52
阳谷 53
养老 53
后溪 53
腕骨 53
前谷 53
支正 54
小海 54
肩贞 54
臑俞 54
天宗 54
秉风 54
天容 55
天窗 55
肩外俞 55
曲垣 55
肩中俞 55
颧? 56
听宫 56
足太阳膀胱经 57
睛明 57
攒竹 57
眉冲 57
曲差 57
络却 58
玉枕 58
五处 58
通天 58
承光 58
天柱 59
大杼 59
风门 59
肺俞 59
肝俞 60
膈俞 60
督俞 60
厥阴俞 60
心俞 60
胆俞 61
脾俞 61
胃俞 61
三焦俞 61
大肠俞 62
关元俞 62
小肠俞 62
气海俞 62
肾俞 62
膀胱俞 63
中膂俞 63
白环俞 63
上? 63
次? 63
中? 64
下? 64
会阳 64
附分 64
魄户 64
魂门 65
膈关 65
阳纲 65
膏肓 65
神堂 65
譩譆 65
意舍 66
胃仓 66
肓门 66
志室 66
胞肓 66
浮郄 67
委阳 67
承扶 67
殷门 67
秩边 67
委中 68
合阳 68
承筋 68
承山 68
飞扬 68
金门 69
申脉 69
京骨 69
昆仓 69
跗阳 69
仆参 69
束骨 70
足通谷 70
至阴 70
足少阴肾经 72
涌泉 72
然谷 72
太溪 72
复溜 73
交信 73
大钟 73
照海 73
水泉 73
筑宾 74
阴谷 74
横骨 74
大赫 74
气穴 74
石关 75
肓俞 75
商曲 75
四满 75
中注 75
阴都 76
腹通谷 76
幽门 76
步廊 76
神封 76
灵墟 76
神藏 77
或中 77
俞府 77
曲泽 79
郄门 79
手厥阴心包经 79
天泉 79
天池 79
间使 80
内关 80
大陵 80
劳宫 80
中冲 81
手少阳三焦经 81
外关 82
阳池 82
中渚 82
液门 82
关冲 82
支沟 83
会宗 83
三阳络 83
四渎 83
天井 83
清冷渊 83
天牖 84
天臑 84
肩臑 84
臑会 84
消泺 84
翳风 85
?脉 85
颅息 85
角孙 85
耳门 85
和? 86
丝竹空 86
颔厌 87
听会 87
上关 87
足少阳胆经 87
瞳子? 87
悬颅 88
悬厘 88
曲鬓 88
率谷 88
天冲 88
本神 89
头临泣 89
阳白 89
完骨 89
头窍阴 89
浮白 89
目窗 90
正营 90
承灵 90
脑空 90
风池 90
肩井 91
渊腋 91
辄筋 91
日月 91
京门 91
居? 92
维道 92
环跳 92
带脉 92
五枢 92
风市 93
中渎 93
膝阳关 93
阳陵泉 93
阳交 93
悬钟 94
丘墟 94
光明 94
阳辅 94
外丘 94
足临泣 95
地五会 95
侠溪 95
足窍阴 95
太冲 97
行间 97
中封 97
足厥阴肝经 97
大敦 97
蠢沟 98
中都 98
膝关 98
曲泉 98
阴包 98
急脉 99
章门 99
期门 99
阴廉 99
足五里 99
任脉 101
会阴 101
曲骨 101
中极 101
关元 102
石门 102
气海 102
阴交 102
神阙 102
上脘 103
中脘 103
建里 103
下脘 103
水分 103
巨阙 104
鸠尾 104
中庭 104
膻中 104
玉堂 104
承浆 105
廉泉 105
天突 105
璇玑 105
华盖 105
紫宫 105
督脉 106
长强 107
腰俞 107
腰阳关 107
命门 107
悬枢 107
脊中 107
神道 108
灵台 108
筋缩 108
至阳 108
中枢 108
身柱 109
陶道 109
大椎 109
哑门 109
风府 109
前顶 110
百会 110
后顶 110
强间 110
脑户 110
囱会 111
上星 111
神庭 111
素? 111
水沟 111
兑端 112
龈交 112
四神聪 113
金津、玉液 113
内迎香 113
耳尖 113
印堂 113
太阳 113
经外奇穴 113
鱼腰 113
鼻通 114
安眠 114
牵正穴 114
外明 114
上明 114
健明 114
新设 115
定喘 115
发际 115
伴星 115
当阳 115
咳肛 115
阳维 115
中喘 116
鬼状 116
肺热穴 116
胃热穴 116
夹承浆 116
百劳穴 116
光明 116
脾热穴 117
肾热穴 117
血压点 117
结核穴 117
肩痛点 117
肾脊 117
腰奇 117
忠门 118
胰俞 118
气喘 118
巨觉 118
柱侧 118
喘息 118
四花 119
督脊 119
子宫 119
气门 119
维胞 119
三角灸 119
胃上 119
接脊 120
血愁 120
四缝 120
十宣 120
提托穴 120
止泻 120
新建 121
环中 121
十七椎穴 121
骑竹马穴 121
六之灸 121
十二井穴 121
华佗夹脊 121
小骨空 122
八邪 122
中泉 122
中魁 122
大骨空 122
八华 122
二白 123
肩三针 123
牙痛穴 123
落枕穴 123
鹤顶 123
膝眼 123
跳跃 124
迈步 124
落地 124
八风 124
独阴 124
百虫窝 124
里内庭 124
纠外翻 125
纠内翻 125
前进 125
直立 125
四强 125
胆囊穴 125
阑尾穴 125
癫痫 126
四关 126
中风七穴 126
脚气八处灸 126
商白 126
癫狂十三穴 126
阿是穴 127
五、中医整体现 127
(一)人的内部统一性 127
(二)人与自然的统一性 127
(一)疾病发生的内因 128
六、病因病机 128
(三)疾病治疗与自然的统一性 128
(二)疾病发生的外因 129
(三)“六淫”的发病特点 129
1.风 129
2.寒 129
3.暑 129
4.湿 129
3.思 130
7.惊 130
6.恐 130
5.悲 130
4.忧 130
1.喜 130
2.怒 130
(四)七情 130
6.火 130
5.燥 130
七、四诊八纲 131
(一)望诊 131
1.望舌苔和舌体 131
(二)闻诊 132
4.望精神 132
3.望面色 132
2.望形态 132
(三)问诊 133
1.主诉 133
2.现病史 133
3.既往病史 134
(四)切脉、触诊 135
1.切脉 135
2.触诊 136
(三)卫气营血辨证 137
(二)八纲辨证 137
(一)辨证论治 137
八、辨证 137
第二篇 常用中医方药知识篇 139
一、解表药 140
(一)辛温解表药 140
麻黄 140
荆芥 140
紫苏 141
防风 141
羌活 141
细辛 142
桂枝 142
辛夷 143
香薷 143
生姜 143
藁本 144
白芷 144
苍耳子 145
(二)辛凉解表药 145
薄荷 145
菊花 145
桑叶 146
淡豆豉 146
蝉蜕 146
升麻 147
牛蒡子 147
葛根 148
柴胡 148
蔓荆子 149
木贼 149
二、清热药 149
(一)清热泻火药 149
石膏 149
知母 150
芦根 150
栀子 151
竹叶 151
天花粉 151
夏枯草 152
决明子 152
密蒙花 152
谷精草 153
刺蒺藜 153
荷叶 154
青蒿 154
(二)清热凉血药 154
水牛角 154
地黄 155
玄参 156
紫草 156
牡丹皮 156
赤芍 157
地骨皮 157
银柴胡 158
白薇 158
(三)清热燥湿药 159
黄连 159
黄芩 159
龙胆草 160
黄柏 160
苦参 161
秦皮 161
茵陈蒿 162
白鲜皮 162
墓头回 162
枳?子 163
鸡骨草 163
(四)清热解毒药 163
金银花 163
败酱草 164
蒲公英 164
连翘 164
鱼腥草 165
拳参 165
车前草 165
马勃 166
青果 166
射干 166
白蔹 167
白头翁 167
马齿苋 167
大青叶 168
穿心莲 168
板兰根 168
青黛 169
土茯苓 169
山豆根 169
山慈菇 170
半枝莲 170
白花蛇舌草 170
猫爪草 170
(一)温化寒痰药 171
半夏 171
三、化痰、止咳、平喘药 171
天南星 172
茱菔子 172
(二)清热化痰药 173
昆布 173
海藻 173
浮海石 173
蛤壳 173
瓦楞子 174
罗汉果 174
瓜蒌 175
川贝母 175
浙贝母 175
葶苈子 176
胖大海 176
天竹黄 177
胆南星 177
猴枣 177
竹茹 177
(三)止咳平喘药 178
杏仁 178
金沸草 178
桔梗 179
枇杷叶 179
紫苑 180
款冬花 180
前胡 180
桑白发 181
马兜铃 181
百部 182
五味子 182
白果 183
白前 183
紫苏子 184
旋覆花 184
四、芳香化湿药 185
霍香 185
佩兰 185
苍术 185
砂仁 186
石菖蒲 186
白豆蔻 187
五、芳香开窍药 187
冰片 187
苏合香 187
神曲 188
六、消导药 188
山楂 188
麦芽 189
鸡内金 189
谷芽 190
七、理气药 190
厚朴 190
陈皮 190
木香 191
香橼 191
乌药 192
香附 192
佛手 193
青皮 193
枳壳 193
沉香 194
薤白 195
枳实 195
橘红 195
荔枝核 196
大腹皮 196
八、泻下药 196
(一)攻下药 196
大黄 196
芒硝 197
郁李仁 198
(二)润下药 198
玄明粉 198
番泻叶 198
火麻仁 199
(三)泻下药 199
芜花 199
大戟 199
九、驱虫药 200
使君子 200
贯众 200
槟榔 200
雷丸 201
蛇床子 201
苦楝皮 202
十、温里药 202
干姜 202
高良姜 203
吴茱萸 203
荜茇 204
肉桂 204
丁香 204
胡椒 205
小茴香 205
艾叶 205
十一、平肝息风药 206
(一)息风止痉药 206
钩藤 206
天麻 207
牛黄 207
白僵蚕 207
(二)平肝潜阳药 208
珍珠母 208
地龙 208
石决明 209
代?石 209
磁石 210
牡蛎 210
白芍 211
玳瑁 211
龙骨 211
十二、安神药 212
(一)养血安神药 212
酸枣仁 212
夜交藤 212
合欢花 213
远志 213
合欢皮 213
龙齿 214
珍珠 214
柏子仁 214
(二)重镇安神药 214
十三、利水渗湿药 215
(一)利水渗湿退肿药 215
茯苓 215
薏苡仁 215
防已 216
草? 216
泽泻 217
猪苓 217
(二)清热利尿通淋药 217
萹蓄 217
瞿麦 218
滑石 218
通草 219
木通 219
石韦 219
灯心草 220
车前子 220
冬瓜皮 220
金钱草 221
广金钱草 221
冬葵子 221
地肤子 222
海金沙 222
虎杖 222
十四、祛风湿药 223
蕲蛇 223
独活 223
续断 224
桑寄生 224
威灵仙 224
狗脊 225
五加皮 225
徐长卿 226
木瓜 226
伸筋草 226
秦艽 227
络石藤 227
?签草 227
蛇蜕 228
乌梢蛇 228
丝瓜络 229
蚕沙 229
桑枝 229
海风藤 229
十五、止血药 230
(一)止血散瘀药 230
三七 230
蒲黄 230
血余炭 231
花蕊石 231
白茅根 232
大蓟 232
茜草 232
(二)凉血止血药 232
小蓟 233
侧柏叶 233
槐角 234
地榆 234
荠菜 235
藕节 235
槐花 235
白及 236
乌贼骨 236
仙鹤草 236
川芎 237
延胡索 237
十六、理血药 237
郁金 238
五灵脂 238
莪术 238
红花 239
乳香 239
桃仁 239
血蝎 240
益母草 240
没药 240
泽兰 241
丹参 241
姜黄 242
王不留行 242
三棱 242
鸡血藤 243
牛膝 243
刘寄奴 243
(一)补气药 244
十七、补益药 244
人参 244
毛冬青 244
党参 245
太子参 246
黄芪 246
白术 247
山药 247
扁豆 248
大枣 248
黄精 248
(二)补阳药 249
鹿茸 249
甘草 249
海龙 250
淫羊藿 250
海马 250
巴戟天 251
阳起石 251
锁阳 251
补骨脂 252
骨碎补 252
杜仲 253
紫河车 253
蛤蚧 253
钟乳石 254
菟丝子 254
沙苑子 254
冬虫夏草 255
哈蟆油 255
(三)收敛止血药 256
仙茅 256
肉苁蓉 256
当归 256
阿胶 257
桑椹 257
何首乌 258
枸杞子 258
龙眼肉 258
石斛 259
沙参 259
(四)补阴药 259
鹿角胶 259
(三)补血药 259
百合 260
麦门冬 260
玉竹 261
鳖甲 261
龟板 261
西洋参 262
天门冬 262
蕤仁 262
褚实子 263
女贞子 263
墨旱莲 263
十八、收涩药 264
乌梅 264
赤石旨 264
金樱子 265
山茱萸 265
覆盆子 265
莲子 265
益智仁 266
芡实 266
诃子 267
五倍子 267
肉豆蔻 267
桑螵蛸 268
浮小麦 268
十九、其他药 268
蟾酥 268
炉甘石 269
明矾 269
荆防败毒散 270
桂枝汤 270
麻黄汤 270
(一)解表类方剂 270
硼砂 270
二十、常用方剂 270
川芎茶调散 271
五积散 271
参苏饮 271
小青龙汤 271
香苏散 272
香薷饮 272
桑菊饮 272
银翘散 272
白虎汤 273
麻杏石甘汤 273
竹叶石膏汤 273
宣毒发表汤 273
(二)清热类方剂 273
苍耳散 273
黄连解毒汤 274
普济消毒饮 274
泻心肠 274
导赤散 274
小柴胡汤 274
茵陈蒿汤 275
龙胆泻肝汤 275
大柴胡汤 275
蒿芩清胆汤 275
玉女煎 276
化肝煎 276
左金丸 276
香连丸 276
黄芩汤 276
葛根芩连汤 276
白头翁汤 276
青蒿鳖甲散 277
秦艽鳖甲散 277
二妙散 277
芍药汤 277
清骨散 278
当归六黄汤 278
清暑益气汤 278
六一散 278
三仁汤 278
顺气导痰汤 279
涤痰汤 279
半夏白术天麻汤 279
二陈汤 279
甘露消毒丹 279
(三)祛痰止咳类方剂 279
滚痰汤 280
止嗽散 280
金沸草散 280
苏子降气汤 280
定喘汤 280
三子养亲汤 280
桔梗汤 281
沙参麦冬汤 281
清燥救肺汤 281
苇茎汤 281
泻白散 281
桑杏汤 281
麦门冬汤 282
百合固金汤 282
养阴清肺汤 282
(四)化湿消导类方剂 282
保和丸 282
平胃散 282
健脾丸 283
木香槟榔丸 283
枳实导滞丸 283
藿香正气丸 283
枳实消痞丸 283
(五)泻下类方剂 284
大承气汤 284
小承气汤 284
调胃承气汤 284
增液承气汤 284
凉膈散 284
黄龙汤 284
十枣汤 285
舟车丸 285
五仁丸 285
温脾汤 285
麻子仁丸 285
控涎丹 286
(六)利尿类方剂 286
五芩散 286
五皮饮 286
猪芩汤 286
越婢汤 286
实脾饮 287
真武汤 287
草?分清饮 287
苓桂术甘汤 287
疏凿饮子 287
防已茯苓汤 287
八正散 288
(七)祛风湿类方剂 288
防风汤 288
薏苡仁汤 288
宣痹汤 288
独活寄生汤 288
(八)温甲祛寒类方剂 289
大秦艽汤 289
小活络丹 289
蠲痹汤 289
羌活胜湿汤 289
四逆汤 290
回阳救急汤 290
参附汤 290
理中汤 290
大建中汤 290
逍遥散 291
四逆散 291
(九)理气类方剂 291
当归四逆汤 291
吴茱萸汤 291
四神丸 291
越鞠丸 292
四磨饮子 292
良附丸 292
金铃子散 292
手拈散 292
暖肝煎 293
天台乌药散 293
加味乌药汤 293
四七汤 293
瓜萎薤白白酒汤 293
丹参饮 293
橘核丸 294
旋复代赭汤 294
橘皮竹茹汤 294
丁香柿蒂汤 294
(十)理血类方剂 294
温经汤 294
愈带丸 295
固经丸 295
生化汤 295
先期汤 295
过期饮 295
失笑散 296
当归散 296
胶艾汤 296
苎根汤 296
艾附暖宫丸 296
补阳还五汤 297
十灰散 297
四生丸 297
复元活血汤 297
血府逐瘀汤 297
咳血方 298
小蓟饮子 298
槐花散 298
黄土汤 298
(十一)安神类方剂 298
朱砂安神丸 298
磁朱丸 299
天王补心丹 299
养心汤 299
酸枣仁汤 299
牡蛎散 300
柏子仁丸 300
桃花汤 300
(十二)平肝息风类方剂 300
镇肝息风汤 300
大定风珠 300
(十三)固涩类方剂 300
真人养脏汤 301
金锁固精丸 301
菟丝子丸 301
桑螵蛸散 301
缩泉丸 301
补中益气汤 302
补肺汤 302
四君子汤 302
参苓白术散 302
(十四)补益类方剂 302
玉屏风散 303
生脉散 303
参蛤散 303
当归补血汤 303
通乳汤 303
八珍汤 304
四物汤 304
炙甘草汤 304
归脾汤 304
人参养营汤 305
泰山磐石散 305
薯蓣丸 305
六味地黄丸 305
左归饮 306
大补元煎 306
地黄饮子 306
养胃汤 307
一贯煎 307
河车大造丸 307
二至丸 307
黄莲阿胶汤 307
大补阴丸 307
补肺阿胶汤 308
龟鹿二仙胶 308
肾气丸 308
右归饮 308
(十五)驱虫类方剂 308
乌梅丸 308
红藤煎 309
五味消毒饮 309
(十六)其他类方剂 309
仙方活命饮 309
肥儿丸 309
大黄牡丹皮汤 310
阳和汤 310
消瘰丸 310
海藻玉壶汤 310
四妙勇安汤 310
第三篇 治疗方法篇 312
一、毫针刺法 312
(一)毫针 312
(二)针刺体位 313
(三)针具消毒 314
(四)针刺操作 314
(五)留针、出针、行针 317
(六)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 317
(七)针刺时应注意的事项 318
(八)常用补泻手法 318
(九)选穴原则 319
八纲辨证取穴 319
循经取穴 320
选穴处方举例表 321
随症取穴 321
局部取穴 321
邻近取穴 321
(十)配穴方法 322
他经取穴法 322
多经取穴法 322
五腧穴配穴法 322
特定穴配穴法 324
二、皮肤针刺法 326
三、三棱针刺法 327
四、皮内针刺法 327
五、艾灸疗法 328
附:拔火罐疗法 333
六、耳针疗法 334
七、点穴疗法 336
(一)什么是点穴疗法 336
(二)点穴疗法的特点、适应症、禁忌症 336
(三)点穴与腧穴关系 337
(四)点穴疗法注意事项 337
(五)点穴基本手法 338
点法 338
指法 338
爪切法 338
揉法 339
指按法 339
按压法 339
拍打法 339
推法 340
捏脊法 340
叩穴法 341
抓拿法 341
捶打法 341
(六)补泻手法 342
(七)棍针疗法 343
(八)刮痧疗法 343
(九)药枕疗法 344
(十)热熨疗法 345
(十一)药棒疗法 346
(十二)揉腹疗法 347
(十三)敷脐疗法 347
(十四)穴位贴药疗法 348
第四篇 常见病治疗篇 350
感冒 350
慢性支气管炎 351
支气管哮喘 351
呕吐 352
慢性胃炎 354
急性胃肠炎 355
胃下垂 355
胃、十二脂肠溃疡 356
噎膈 357
胆石症 358
便秘 358
肥胖症 360
痹症 361
腰痛 362
胸痛 363
肩关节周围炎 365
肱骨外上髁炎 366
落枕 366
头痛 367
脑震荡后遗症 368
癔病 369
高血压病 370
脑血管意外后遗症 371
癫痫 373
神经衰弱 373
面肌痉挛 374
面神经麻痹 375
失眠 376
三叉神经痛 377
肋间神经痛 378
坐骨神经痛 378
痿症 379
雷诺氏病 380
小儿急惊风 381
小儿夜啼 382
小儿汗症 383
小儿遗尿 384
小儿智能低下 385
儿童多动综合征 387
疳积 388
腮腺炎 389
痛经 390
盆腔炎 390
继发性闭经 391
功能性子宫出血 392
不孕 393
子宫脱垂 395
胎位异常 396
缺乳 396
乳腺增生病 397
不育 398
阳萎 399
皮肤瘙痒症 399
斑秃 400
痤疮 401
荨麻疹 402
神经性皮炎 403
急性乳腺炎 404
带状疱疹 405
红眼病 406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406
麦粒肿 407
牙痛 408
过敏性鼻炎 409
耳鸣、耳聋 410
甲状腺功能亢进 411
糖尿病 411
尿潴留 412
中暑 414
高热 416
厥证 418
鼻咽癌 419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421
食管癌 423
胃癌 425
原发性肝癌 428
胰腺癌 430
大肠癌 432
乳腺癌 434
子宫颈癌 436
卵巢癌 438
白血病 439
一、血常规检查 442
附:常见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 442
二、血型鉴定 443
三、红细胞沉降率(ESR)检查 444
四、粪便检查 444
(一)肉眼观察 444
(二)隐血试验 445
(三)显微镜检查 445
五、尿液一般检查 445
(一)肉眼观察 445
(二)尿蛋白定性 445
(四)尿酮体定性 446
(五)镜检 446
(三)尿糖定性 446
六、血糖(Gluc)测定 447
七、血脂测定 447
(一)血清总胆固醇(chol)测定 447
(二)甘油三酯(TG)测定 447
(二)血清谷草转氨酶(SGOT)测定 448
九、血清无机离子测定 448
(一)血清钾(K)测定 448
(一)血清谷丙转氨酶(SGPT)测定 448
八、肝功能测定 448
(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测定 448
(二)血清钠(Na)测定 449
(三)血清氯化物(CI)测定 449
(四)血清钙(Ca)测定 449
第五篇 疾病与症候食疗篇 451
一、疾病饮食疗法 451
感冒 451
急性支气管炎 454
肺炎 456
支气管哮喘 458
肺结核 460
慢性支气管炎 461
肺源性心脏病 463
高血压 465
高血脂与动脉硬化 468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471
脑血管意外 473
溃疡病 475
慢性胃炎 477
急性肝炎 480
慢性肝炎 483
肝硬化 485
胆囊炎与胆结石 488
胰腺炎 490
糖尿病 492
细菌性痢疾 495
慢性腹泻 498
痔疮 501
脱肛 502
尿路感染 504
尿路结石 507
急性肾炎 510
慢性肾功能不全 512
前列腺炎 515
前列腺增生 516
性功能障碍 518
神经衰弱 521
单纯性甲状腺肿大 524
甲状腺机能亢进 526
贫血 527
风湿性关节炎 531
痛风 533
骨质疏松 535
老年性关节炎 538
更年期综合征 540
月经病 543
带下病 546
鼻炎 549
耳鸣与耳聋 551
急性结膜炎 553
青光眼 555
老视眼 557
白内障 560
牙周病 561
二、症候饮食疗法 564
体质虚弱 564
眩晕 566
头痛 569
心悸 571
浮肿 574
呕吐 576
咽痛 579
牙痛 581
紫癜 582
咯血 585
鼻出血 587
便血 589
尿血 592
多尿、夜尿 594
排尿困难 596
便秘 598
食欲不振 602
腹痛 604
腹疝、睾坠 607
慢性腰痛 609
自汗、盗汗 611
眼蒙 613
头发早白 616
脱发 618
慢性疮疡 620
2.以病治病与癌症的治疗 623
1.癌症起因新解 623
第六篇 医学知识拾趣篇 623
一、知识与健康 623
3.铜能防癌 624
4.心理学治疗癌症 624
5.跑步能防癌 624
6.癌症会自然消失吗? 624
7.正确认识胆固醇 625
8.睡眠做梦是否影响健康 625
9.胎教趣谈 625
10.孩子越胖越应注意补钙 625
12.打呵欠与伸懒腰可解除疲劳 626
11.人的“三件宝”是什么? 626
13.月经周期与月亮盈亏关系 627
14.怎样选择最佳受孕期 627
15.骨质增生是怎么回事? 629
16.盐水嗽口能治慢性咽炎吗? 629
17.吸烟对糖尿病患者危害性增高 629
18.前列腺肥大的简易疗法 629
19.为什么搪瓷器不能当饭锅? 630
20.白内障预防与维生素 630
21.人的胖瘦与寿命的长短 630
24.为什么室内自然光比灯光好? 631
23.孕、产妇为什么要多补充钙 631
22.隔夜茶的妙用 631
25.热水浴好,还是冷水浴好? 632
26.吃瘦肉不吃肥肉好吗? 632
27.谈打麻将综合征 632
28.服用人参要得法 632
29.饭后三句话对身体无益 633
30.十六字诀睡眠法 633
31.失眠可自疗 633
32.哪些人应少食糖? 633
二、养生与保健 634
1.说寿 634
3.护齿与养生关系 635
2.养生保健话灸法 635
4.生物钟养生法 636
5.多活动手指可延缓衰老 636
6.养生与月亮的关系 637
7.勤用脑可长寿 637
8.人体健康与情绪有关 637
9.养生话饮酒 638
10.冠心病患者不宜饥饿疗法 640
11.养生谈中国烹调技术 640
12.从足底找寻养生之道 640
13.老人养生四戒 641
- 《全国高等中医药行业“十三五”创新教材 中医药学概论》翟华强 2019
- 《家庭音乐素养教育》刘畅 2018
- 《中医女科十大名著 济阴纲目 大字本》(明)武之望著 2012
- 《全国普通高等中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第二轮规划教材 分析化学实验 第2版》池玉梅 2018
- 《中医骨伤科学》赵文海,张俐,温建民著 2017
- 《全国普通高等中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第二轮规划教材 药剂学实验 第2版》韩丽,史亚军 2018
- 《2019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用书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全真模拟试卷与解析 第3版》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研究组 2019
- 《全国普通高等中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第二轮规划教材 有机化学学习指导 第2版》赵骏 2018
- 《浙江中医临床名家 朱古亭》方剑乔总主编 2019
- 《跟师名中医经验录》严晓枫主编 2019
- 《TED说话的力量 世界优秀演讲者的口才秘诀》(坦桑)阿卡什·P.卡里亚著 2019
- 《小手画出大世界 恐龙世界》登亚编绘 2008
- 《近代世界史文献丛编 19》王强主编 2017
- 《课堂上听不到的历史传奇 世界政治军事名人 初中版》顾跃忠等编著 2015
- 《365奇趣英语乐园 世界民间故事》爱思得图书国际企业 2018
- 《近代世界史文献丛编 36》王强主编 2017
- 《近代世界史文献丛编 11》王强主编 2017
- 《近代世界史文献丛编 18》王强主编 2017
- 《乐队伴奏长笛世界名曲集 4》芭芭拉·哈斯勒-哈瑟 2017
- 《世界名著阅读经典 欧也妮·葛朗台 高老头 全译本 12-16岁》(法)巴尔扎克著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