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新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60年
新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60年

新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60年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周向军等著
  • 出 版 社: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41538292
  • 页数:478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从理论发展过程及理论创新、理性反思等角度总结和分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60年历程。
《新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60年》目录

序言 1

导论 1

上篇 43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开端(1949—1956) 43

第一节 历史轨迹: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44

一、走出西柏坡 44

二、抗美援朝运动 47

三、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49

四、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52

第二节 理论探索 55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 55

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68

第三节 实践发展 75

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建立 75

二、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确立 78

三、综合国力的初步恢复 82

第四节 理性反思 85

一、探寻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85

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和工作重心的转移 89

三、开始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92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曲折中发展(1956—1966) 94

第一节 历史轨迹:从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到“新道路”的探索 95

一、党的八大吹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号角 95

二、反右运动的开展及其严重扩大化 100

三、“三面红旗”折射愿望与现实的碰撞 105

四、中苏论战及其后果 115

五、“以阶级斗争为纲”反映习惯思维对实际生活的误判 119

第二节 理论探索 125

一、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 126

二、社会主义阶段论构想 133

三、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理论总结 139

四、反“和平演变”思想的提出及拓展 147

第三节 实践发展 154

一、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初步建立 154

二、现代化建设赖以进行的物质技术基础的基本奠定 161

第四节 理性反思 166

一、正确的思想何以发生逆转、不能在实践中坚持下去 167

二、“左”的错误在这一时期为何发生和难以纠正 171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曲折(1966—1978) 177

第一节 历史轨迹:从“文化大革命”的开始到拨乱反正 177

一、《五·一六通知》发出全面“文化大革命”的动员令 178

二、反对林彪集团的斗争与批判极左的努力 185

三、“四人帮”的覆灭与“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189

第二节 理论探索 192

一、“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与反修防修道路的探索 192

二、批判“资产阶级法权”与构建理想中的“社会主义” 198

三、“三个世界”的划分与认识国际问题的现实主义 202

第三节 实践曲折 207

一、“无产阶级大民主”形成全面大动乱 207

二、“抓革命、促生产”与国民经济遭到巨大损失 211

三、“文化大革命”导致文化大破坏 215

四、“五七干校”、“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与社会改造的失败 218

第四节 理性反思 222

一、对历史唯物主义把握的偏差是发动“文化大革命”的重要因素 223

二、民主机制的缺失是“文化大革命”难以避免的重要原因 228

下篇 236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突破性进展(1978—1992) 236

第一节 历史轨迹: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邓小平南方谈话 236

一、真理标准大讨论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 237

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转折点 240

三、邓小平南方谈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篇章 244

第二节 理论探索 247

一、马克思主义观上的重大突破:马克思主义是打不倒的 248

二、社会主义认识上的重大突破: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251

三、中国国情认识上的重大突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254

四、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认识上的重大突破: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257

五、社会主义理论上的重大突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262

六、“四有”新人目标及文化建设方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 263

第三节 实践发展 266

一、现代化目标的实施与温饱问题的基本解决 266

二、政治民主化的推进 269

三、教育科学文化的长足发展 272

第四节 理性反思 276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和破题 277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突破性进展的评述 279

三、苏东剧变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反思 281

四、中国共产党如何对待资本主义再认识 282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与时俱进”(1992—2002) 285

第一节 历史轨迹: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85

一、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285

二、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 288

三、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 291

四、践行“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293

五、确立跨世纪的发展战略目标 296

第二节 理论探索 300

一、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观” 300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邓小平理论 303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10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模式论 319

五、党的建设理论的新进展 322

第三节 实践发展 327

一、总体小康的基本实现 328

二、治国新方略的初步实践 330

三、对外开放新局面的形成 332

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成效 333

第四节 理性反思 335

一、加强执政党建设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大课题 335

二、社会全面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 338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2002—2009) 342

第一节 历史轨迹: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42

一、重访西柏坡 342

二、应对重大突发事件 345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352

四、扎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355

第二节 理论探索 360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定位 360

二、科学发展观的确立 368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 373

第三节 实践发展 384

一、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 385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成就 386

三、社会建设的重大进展 389

第四节 理性反思 392

一、关于“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392

二、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95

三、不断探索和把握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规律 399

结束语 403

附录 新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60年大事记(1949——2009) 408

参考文献 469

后记 47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