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秦人汉人客家人
秦人汉人客家人

秦人汉人客家人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豪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艺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9889828855
  • 页数:230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陶庵梦忆下一篇:探秘钟祥
《秦人汉人客家人》目录

第一章 秦汉中原军旅南伐拉开遗民南徙序幕 1

第一节 缘起 1

第二节 秦汉南徙遗民以中国人、秦人、汉人呼称 2

第三节 考古实物材料中所反映的秦汉徙民生活真实 3

(一)秦汉南伐军旅所持兵器与兵器上寓含信息 3

(二)汉代南伐南徙遗民居住房屋形式 6

一 广东乐昌的陶制楼阁模型 7

二 广州陶制城堡模型 7

三 广东韶关陶制一厅一房外加设一畜栏居屋模型 7

四 广东佛山陶制一厅两房一院落居屋模型 8

五 广东乐昌陶制一厅一片舍居屋模型 8

六 广东乐昌陶制一厅一房、双重檐、干阑式居屋模型 9

七 广州市汉代陶制房屋模型结构线图剖视 9

(三)汉代南徙遗民陶囷建筑形式 10

一 广东乐昌与广州陶制囷建筑模型 10

二 中原与岭南陶制囷模型结构线图剖视 10

(四)汉初南越国宫殿建筑实用建材 10

(五)汉代南徙遗民农业生产情貌 15

(六)汉代南徙遗民生活中持用实物 17

(七)汉代南徙遗民生活中所用陶灶、井与家禽模型 17

(八)汉代南徙遗民所持铜器实物 20

(九)秦汉南徙遗民为岭南传入汉字文化 22

(十)秦汉南徙遗民死后瘗尸墓葬形式 27

第二章 三国吴、晋、南朝中原帝王南迁带动遗民南徙时期 33

第一节 缘起 33

第二节 三国吴后南徙遗民的有见称呼 35

第三节 考古实物材料中所反映的三国吴后徙民生存真实 35

(一)吴晋后军旅居民所持兵器、用器 35

(二)三国吴晋后南方有良好生存环境 37

(三)吴晋后遗民徙迁多从江南至岭南 37

(四)晋代秦汉南徙赘婿遗民继续衍传信息 39

(五)吴晋后遗民居住陶制房屋模型 41

(六)吴晋后之水田农业耕种 43

(七)晋代家禽饲养情貌 44

(八)晋、南朝间遗民生活中所持实用器物 45

(九)南朝、唐间遗民生活中所持铜或铁铸炊煮用器 47

(一○)吴晋后遗民照容用铜镜 48

(一一)吴晋后遗民照明灯盏实物 49

(一二)吴晋后流通钱币与遗民饰具 49

(一三)吴晋后遗民生活卫生中所持用器 51

(一四)南朝西亚古波斯人在粤留下实物 53

(一五)粤东北梅县西晋纪年墓出土实物 54

(一六)粤东北梅县畲坑所出南朝砖上文字 55

(一七)晋、唐间流行“文房四宝”——砚台实物 57

(一八)晋、南朝间粤北流行部分汉字书法 58

(一九)吴、晋间遗民死后瘗尸墓葬举例 59

第三章 隋唐迄明清频连战争中徙民的群体组合机遇 61

第一节 缘起 61

第二节 隋唐宋后南徙遗民有见称呼 63

第三节 考古实物材料中隋唐宋以后徙民的生存真实 64

(一)隋代粤北遗民生活中持用实物 64

(二)唐代粤北遗民所持各种陶瓷生活用器 65

(三)唐代粤东北梅县瓷窑生产成品之一 65

(四)唐代遗民各种生活用器 68

(五)唐代张九龄墓出土部分随葬实物 69

(六)宋代保存生肖与跪拜习俗 71

(七)宋、元间遗民所持各种瓷器 72

(八)明代遗民摺扇与所生产的青瓷成品 72

(九)清初总兵官吴六奇墓出土部分遗物 73

(一○)唐代遗民死后火葬陶罈 75

(一一)宋至明代火葬瓷罈、瓷涵 77

(一二)隋、唐后粤境流行部分汉字书法 78

(一三)粤东北和粤北盘瓠制作与兴行遗风 79

第四章 华夏、汉民族文明客家人忠实作出承传 80

第一节 缘起 80

(一)客家人城堡式居屋建筑 80

(二)客家人土楼式居屋建筑 82

(三)客家人围龙屋式居屋建筑 83

(四)客家人居屋沿用传统板筑夯土与板筑“三合土”营建 84

(五)不同形制居屋之不同建筑观念思维隐含 86

第二节 客家人之显亲扬名方面 90

第三节 客家人之农耕生产方面 95

(一)客家人农耕保存犁田、耙田技术 96

第四节 客家人之陶瓷制作方面 97

第五节 客家人之丧葬与婚姻方面 98

(一)客家人丧葬习俗保存 98

(二)客家人妇女婚嫁习俗 100

第六节 跪拜方面习俗继承 104

(一)客家人保存跪拜习俗 104

第七节 尊右方面制俗与衣着右衽继承 104

(一)保存右衽与左衽衣着 104

第八节 语言与文化方面继承 109

(一)客家人语言上之继承 109

(二)客家人文化上之继承 111

(三)客家人汉字书法上之继承 112

第五章 客家群体组合与“客家”称名出现 115

第一节 客家群体组合前后层次 115

第二节 粤东北之群体组合 116

第三节 粤北之群体组合 118

第四节 闽西宁化一带之群体组合 120

第五节 赣南一带之群体组合 124

第六节 关于“客家”称名出现 125

第六章 群体融合带来群体、血统变异评述 132

(一)中国境内印欧人种进驻变异衍传遗民例证 132

附录 137

(一)相关课题著述部分 137

附一 秦南伐五岭通道开凿历史考述 137

附二 广州东山秦汉窑址出土陶文考释 156

附三 海外番人岭南本土化丛探 172

附四 南方畲人研究最早的考古材料 182

附五 唐代张九龄墓发掘简报 184

附六 张拯墨砚 191

附七 张九龄生前历史简述 192

附八 清初吴六奇墓与随葬陶塑欣赏 194

(二)照片剪刊部分 212

照一 印欧人故乡行踪影篇 212

照二 马来西亚与印尼海岛上 213

照三 欧洲南部意大利 215

照四 奥地利西行至德国 216

照五 奥地利与欧洲西部法国 217

照六 西欧莱茵河下游荷兰 218

照七 海外华裔寻根拜祖 219

照八 学术会议学者会晤篇 220

照九 客家学会议首席发言篇 224

照十 巡回学术讲座篇 225

照十一 媒体报导篇 226

后记 3

著者简历与主要著作 3

图一:铜铸戈、矛 3

图二:铜与铁铸镞、矛、斧(钺)、剑、环首刀 4

图三:陶制楼阁、城堡模型 7

图四:陶制一厅一房、一厅二房、双重檐楼房居屋模型 8

图五:陶制居屋模型部分线图剖视 9

图六:乐昌、广州陶囷模型与各地陶囷线图剖视 11

图七:陶制大板瓦、筒瓦、瓦当 12

图八:佛山陶水田耕作模型与农具实物 15

图九:各种陶制用器 18

图一○:陶制灶、井与家畜模型 19

图一一:铜甬钟、铜卮、铜镜 20

图一二:兴宁鬼树窝出土铜甬钟系列 21

图一三:小篆(即秦篆)陶文 23

图一四:隶书、草书陶文 24

图一五:砖室墓 28

图一六:瓮棺葬墓与随葬兵器 29

图一七:瓮棺葬中陶瓮葬具 30

图一八:瓮棺葬中陶瓮、陶罐葬具出土情貌 31

图一九:铜与铁铸戈、斧、弩机、刀、剪 36

图二○:晋砖对“江南”、“吴土”、“广州”生存环境铭志 37

图二一:鸡首执壶、辟邪水注、瓷羊等的流行对历史见证 38

图二二:粤北晋“咸康”年李、邓两姓孝子同为一位墓主立墓文字 40

图二三:城堡、单间居房、作坊、囷等建筑模型 42

图二四:单间居房、作坊、甑灶线图剖视 42

图二五:逐牛犁耙田繁忙耕种陶模型 44

图二六:牛舍、鸡笼、鸡鸭房、畜栏(圈)等陶模型 45

图二七:陶釜与青黄釉瓷罐、盂、碗、盘实物 46

图二八:铜铛、铁鼎、铁釜 47

图二九:神兽、蟠龙、鸾凤、“位至三公”蝙蝠兽面纹铜镜 48

图三○:铜提灯与瓷台灯盏 49

图三一:铜钱、环饰、金银指环、手镯、发钗实物 50

图三二:瓷虎子、瓷盆、瓷唾壶实物 52

图三三:银币、金银钗、金锥底杯形器、纪年文字 53

图三四:瓷唾壶与“太始”纪年砖 55

图三五:“畲人”与“大明”纪年文字 56

图三六:石砚、陶砚、瓷砚 57

图三七:墓砖上保存隶书、行书、楷书 58

图三八:砖室墓与阴府墓主人出游图 60

图三九:青釉瓷罐、杯、碗与铜钵和纪年砖 64

图四○:瓷罐、壶、碗、碟与灯盏实物 66

图四一:瓷罐、碗、盘、杯与“神龙”纪年砖文 67

图四二:铜镜、金指环、发钗、熨斗与“开元”铜钱 68

图四三:个别铜镜细部线图剖视 69

图四四:张九龄墓志铭、玉器、滑石碗、盘与陶罐 70

图四五:紫金墓出土生肖、跪拜石人俑 71

图四六:瓷罐、碗、碟、高足杯实物 72

图四七:大埔摺扇、惠州明窑产品 73

图四八:吴六奇鎏金铜冠顶、朝带铜銙、墓志铭、陶塑 74

图四九:陶塑与清花瓷罐 75

图五○:梅县盘瓠陶罈、香港火焰陶罈、新会亭阁陶罈 76

图五一:瓷罈、瓷涵与线图 77

图五二:楷书、行书 78

图五三:南朝盘瓠陶罈、唐朝盘瓠爪足瓷罐与居民保存“狗头帽” 79

图五四:客家城堡式居屋 81

图五五:客家土楼式居屋 82

图五六:客家围龙屋式居屋 83

图五七:客家板筑夯土建筑技术 84

图五八:客家农耕技术 96

图五九:客家婚嫁用物 101

图六○:客家跪拜习俗 104

图六一:中原右衽衣着 107

图六二:南方左衽衣着 108

图六三:客家书法之一 113

图六四:印欧人种变异衍传遗民图 13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