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中医入门一点通
中医入门一点通

中医入门一点通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广智,宋为民,贾有银编著
  • 出 版 社: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4
  • ISBN:7537708665
  • 页数:343 页
图书介绍:
《中医入门一点通》目录

第一章 心电图基础知识 1

一 典型心电图 1

二 心电图导联 2

三 阅读心电图 3

四 诊断心电图 3

五 心电图的价值 4

六 心肌细胞跨膜电位 5

七 心肌的不应期与超常期 5

八 心肌超常相 6

九 心脏的生理特性 7

十 心室除极顺序 7

十一 影响自律性的因素 8

十二 影响兴奋性的因素 9

十三 影响传导性的因素 9

十四 心脏的起搏传导系统 11

十五 冠状动脉 12

十六 平均心电偏轴移的分类 12

十七 电轴左偏的意义 13

十八 电轴右偏的意义 13

十九 希氏束电图 14

二十 正常P波 14

二十一 正常P—R间期 15

二十二 正常QRS波群 16

二十三 R波及S波的正常值 16

二十四 正常ST段 17

二十五 正常T波 17

二十六 ptf值 18

二十七 Q—T间期 18

二十八 矫正Q—T 19

二十九 正常Q波 19

三十 低电压及高电压 20

第二章 一些异常心电图 21

一 左心房肥大 21

二 右心房肥大 22

三 双侧心房肥大 22

四 二尖瓣型P波与肺型P波 23

五 左心室肥大 23

六 诊断左心室肥大的计分法 24

七 右心室肥大 25

八 双侧心室肥大 25

九 钟向转位 26

十 心室肥厚与劳损 26

十一 心室负荷过重 27

十二 先天性心脏病 27

十三 心肌炎和心肌病 28

十四 心包炎 28

十五 右位心 29

十六 急性肺原性心脏病 30

十七 急性肺梗塞与急性心肌梗塞的不同 30

十八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 31

十九 风湿性心脏病 32

二十 急性脑血管意外 32

二十一 自发性气胸 32

二十二 洋地黄作用及中毒 33

二十三 高钾血症 34

二十四 低钾血症 34

二十五 高钙和低钙 34

第三章 冠心病 36

一 冠心病 36

二 心肌缺血 36

三 心肌损伤 37

四 急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37

五 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37

六 心电图双倍二级梯运动试验的判断标准 38

七 极量及次极量运动试验 39

八 变异型心绞痛 40

九 穿壁性梗塞的坏死型波形 41

十 心内膜下心肌梗塞的坏死型波形 41

十一 梗塞Q波的特征 42

十二 心肌梗塞的定位 43

十三 急性心肌梗塞心电图的演变 44

十四 心肌梗塞的分期 45

十五 复发性心肌梗塞 46

十六 不典型心肌梗塞 46

十七 心房梗塞 48

十八 右室梗塞 49

十九 无Q性心肌梗塞的成因 49

二十 心内膜下心肌梗塞 50

二十一 非穿透性心肌梗塞 50

二十二 室壁瘤的心电图表现 51

二十三 心肌梗塞时心电图假阴性的原因 51

二十四 从室性异位搏动诊断心肌梗塞 52

二十五 急性心肌梗塞的室内传导障碍 52

二十六 急性损伤性阻滞 53

二十七 梗塞内阻滞 53

二十八 梗塞周围阻滞 53

二十九 心肌梗塞合并右束支阻滞 55

三十 心肌梗塞合并左束支阻滞 55

三十一 下壁心肌梗塞合并左前半支阻滞 56

三十二 下壁心肌梗塞合并左后半支阻滞 57

三十三 前间壁梗塞合并左前半支阻滞 58

三十四 前侧壁心肌梗塞合并左前半支阻滞 59

三十五 前侧壁梗塞合并左后半支阻滞 60

三十六 心肌梗塞合并预激症侯群 60

三十七 Q—Ⅲ的鉴别诊断 61

三十八 Q—aVL的鉴别诊断 62

三十九 右胸导联QS波型的鉴别诊断 62

四十 右胸导联Q波的鉴别诊断 63

四十一 左胸导联Q波或QS波的鉴别诊断 63

四十二 avL、I导联的异常Q波或QS波的鉴别诊断 64

四十三 非梗塞性Q波 64

四十四 左前半支阻滞类似心肌梗塞 65

四十五 左前半支阻滞掩盖心肌梗塞 66

四十六 局限性与分支性梗塞周围阻滞的不同 67

四十七 下壁心肌梗塞终末与初始向量的鉴别诊断 68

四十八 缺血区域的定位 70

四十九 心前导联高耸T波的鉴别诊断 71

五十 心肌损伤的伴随病变 71

五十一 损伤区域的定位 72

五十二 ST段抬高的原因 73

五十三 ST段降低 73

五十四 病理性Q波后的正向波 74

五十五 初始超急性损伤期与急性心包炎的不同 74

五十六 陈旧性心肌梗塞的诊断标准 75

五十七 Ⅲ导联的正常Q波 76

五十八 真正后壁心肌梗塞 76

五十九 V1~V3导联高R波 77

六十 V1、V2导联异常R波 77

六十一 SⅠ、SⅡ、SⅢ综合症 78

六十二 预激症侯群类似心肌梗塞 78

六十三 T波异常 79

第四章 心律失常总论 80

一 心律失常的临床分类 80

二 心脏传导阻滞 81

三 折返心律 82

四 并行心律 82

五 异常的传导现象 82

六 魏登斯基现象 83

七 传导空隙现象 84

八 干扰 84

九 脱节 85

十 心房脱节 86

十一 融合波 87

十二 心室夺获 88

十三 隐匿性传导 88

十四 交界区内的隐匿性传导 90

十五 隐匿性交界性早搏 91

十六 房室脱节合并隐匿性传导 92

十七 房室传导阻滞合并隐匿性传导 93

十八 心房颤动合并隐匿性传导 93

十九 心房扑动合并隐匿性传导 94

二十 阵发性心动过速引起的隐匿性传导 94

二十一 束支内的隐匿性传导 95

二十二 蝉联现象 95

二十三 差异传导 97

二十四 房内差异性传导 98

二十五 时相性室内差异性传导 99

二十六 非时相性室内差异性传导 100

二十七 室性搏动伴室内差异性传导 100

二十八 心房颤动合并室内差异性传导与室性早搏的鉴别 101

二十九 房室超常传导 103

三十 室内超常传导 104

三十一 传出阻滞 104

三十二 单向阻滞 105

三十三 并行心律节奏点 105

三十四 折返现象 107

三十五 折返运动 107

三十六 折返激动形成的条件 107

三十七 反复心律 108

三十八 反复心律的鉴别诊断 109

三十九 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特征 110

四十 窦性回搏 111

四十一 窦—房性折返性心动过速 111

第五章 分析心律失常 113

一 怎样分析心律失常 113

二 心律失常的初步诊断 114

三 心律失常的诊断步骤 114

四 诊断期前收缩的步骤 116

五 心电图描记分析时应注意的问题 117

六 颈动脉窦按压术 118

七 心律失常的诊断内容 121

八 诊断窦性心律时的注意事项 121

九 诊断房性心律时的注意事项 123

十 诊断交界性心律时的注意事项 124

十一 诊断室性心律时的注意事项 124

十二 诊断反复心搏时的注意事项 125

十三 诊断房室脱节时的注意事项 126

十四 诊断房室阻滞时的注意事项 126

十五 诊断束支阻滞时的注意事项 127

十六 诊断心律不整时的注意事项 127

十七 3相阻滞和4相阻滞 128

十八 复杂性心律失常之间的关系 128

十九 窦性P波的形态特点 129

二十 形态多变的窦性P波 130

二十一 明显的窦性P波间歇 130

二十二 异位房性P'波 131

二十三 P'波的频率和规律性 132

二十四 形态多变的P'波 132

二十五 隐没的P波和模拟P波的识别 133

二十六 F波的识别 133

二十七 f波的识别 134

二十八 模似F波或f波的识别 134

二十九 心房电活动消失 135

三十 正常QRS波群的分析 135

三十一 异常QRS波群的分析 135

三十二 QRS波群不固定的分析 136

三十三 房室传导的估计 137

三十四 房室间有传导关系 137

三十五 P—R或R—P不固定 138

三十六 房室阻滞的部位 139

三十七 室内传导的估计 140

三十八 双侧束支传导阻滞的分析 140

第六章 文氏现象(文氏周期) 142

一 文氏现象 142

二 房室传导阻滞的文氏现象 143

三 房室传导阻滞典型的文氏现象 143

四 房室传导阻滞非典型的文氏现象 144

五 房室传导阻滞交替性文氏周期 144

六 房室传导阻滞反向文氏周期 145

七 房室逆行传导时的文氏现象 145

八 文氏型房室传导阻滞的伴发现象 146

九 窦房传导阻滞的文氏现象 146

十 异位节律点传出阻滞的文氏现象 147

十一 室性早搏合并文氏型传出阻滞 148

十二 伪文氏型和企图性文氏型房室传导阻滞 148

十三 束支传导阻滞的文氏现象 148

十四 束支传导阻滞的直接显示性文氏现象 149

十五 束支传导阻滞的不完全隐匿性文氏现象 150

十六 束支传导阻滞的完全隐匿性文氏现象 150

十七 分支传导阻滞的文氏现象 151

十八 文氏现象的基本特征 152

十九 室早伴折返径路文氏及反文氏现象 153

二十 文氏型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154

二十一 房内传导束阻滞伴文氏现象 155

第七章 窦性心律及窦性心律失常 156

一 窦性心律及窦性心律失常 156

二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158

三 慢-快综合征 158

四 窦性心律的确定 159

五 窦性心动过速 160

六 窦性心律不齐 160

七 窦房结内游走性心律 161

八 窦性并行心律 162

九 窦性早搏 162

十 窦房交界性早搏 162

十一 并行心律性窦性早搏 163

十二 窦性逸搏 163

十三 窦性心律不齐的鉴别诊断 164

十四 P波形态多变 164

十五 呼吸引起的P波的变化 165

十六 早搏后的窦性心律的P—R间期缩短 165

十七 窦性心律出现两种P—R间期 166

十八 窦性P波消失的原因 166

第八章 期前收缩 168

一 早搏(期前收缩)的简介 168

二 期前收缩的特征 169

三 期前收缩的病因 170

四 期前收缩产生的机制 170

五 配对间期 171

六 代偿间歇 172

七 房性早搏 172

八 房室交界性早搏 173

九 室性早搏 174

十 室上性QRS波群 174

十一 室性早搏的分级 175

十二 器质性期前收缩(恶性早搏) 175

十三 期前收缩后的心电图改变 176

十四 联律间期不固定的早搏 177

十五 早搏后的P—R间期缩短 177

十六 室性早搏的代偿间歇 178

十七 间位性室性早搏 178

十八 室性早搏R重T的分型 179

十九 室性早搏的图形特征 179

二十 室性多源性早搏的心电图诊断 181

二十一 房性早搏的二十种代偿间歇 181

二十二 根据房性早搏推测一度窦房阻滞 186

二十三 长于插入性房早的一种短代偿间歇 187

第九章 逸搏及逸搏心律 189

一 逸搏及逸搏心律 189

二 交界性逸搏 189

三 室性逸搏 190

四 房性逸搏 190

五 逸搏间歇不齐 191

六 房室交界区心律R—R间期不齐 191

七 心室夺获与逸搏形态不同 192

八 室性逸搏的形态 192

九 左房心律 193

十 冠状窦性心律 194

第十章 阵发性心动过速 195

一 阵发性窦性心动过速 195

二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195

三 室上性形态的QRS波群 196

四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分型 196

五 阵发性心动过速的分型 197

六 异位节律性心动过速 197

七 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 198

八 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 198

九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199

十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分型 199

十一 混乱心律 200

十二 双重性心动过速 200

十三 双向性心动过速 201

十四 异位节律自身性心动过速 201

十五 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不匀齐 202

十六 确诊室性心动过速的条件 203

十七 短阵性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 203

十八 多源性或混乱性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 204

十九 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的临床表现 204

二十 持续性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 205

二十一 短阵性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 205

二十二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206

二十三 并行心律性心动过速 206

二十四 交界性心律的P波 206

二十五 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 207

二十六 前传型房室间折返性心动过速 207

二十七 窦房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 209

二十八 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 209

二十九 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 210

第十一章 扑动与颤动 211

一 扑动与颤动的发生原理 211

二 心房扑动 211

三 心房颤动 212

四 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 213

五 不纯性心房扑动 214

六 诊断心房扑动时可采用的方法 214

七 心房扑动的心室率 215

八 心房颤动心室律变为规整 216

九 心房颤动合并房室传导阻滞 216

十 心房颤动时合并的其它心律失常 217

十一 尖端扭转型不纯性心房扑动 218

第十二章 预激综合征 219

一 预激症侯群的分型 219

二 预激综合征的解剖生理学基础 220

三 可疑预激综合征 221

四 手风琴现象 221

五 预激综合征伴发的快速型心律失常 222

六 预激波成分大小的因素 223

七 预激综合征的心脏电生理检查 224

八 异常旁道的生理特性 225

九 变异型预激综合征 225

十 预激综合征的临床重要性 227

十一 典型预激综合征并发房室传导阻滞 228

十二 消除预激综合征的方法 229

十三 预激综合征的一些特殊情况 230

十四 隐匿性预激综合征 231

十五 预激综合征合并反复性心动过速 231

十六 预激症侯群并发房室阻滞时的判断 232

十七 预激综合征伴发房颤 233

第十三章 房室传导阻滞 234

一 房室传导阻滞的分类 234

二 房室阻滞的发生原理 235

三 一度房室阻滞 235

四 二度房室阻滞 236

五 高度房室阻滞 238

六 二度一型房室传导阻滞 238

七 2:1房室传导阻滞 239

八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240

九 房室交界区的不应期 241

十 阵发性房室传导阻滞 242

十一 阻滞性房室分离 242

十二 二度二型房室传导阻滞 243

十三 房室分离的原因 244

十四 二度一型房室阻滞时P—R间期突然变化 244

十五 房室分离的分型 245

十六 房室传导阻滞的定位 245

十七 超常传导的常见表现 247

十八 高度房室阻滞之形式 248

十九 引起P—R间期延长的原因 249

第十四章 窦房阻滞及房内阻滞 250

一 一度窦房阻滞 250

二 二度窦房阻滞 251

三 高度窦房阻滞 251

四 心房内传导阻滞 252

五 不完全性房内传导束阻滞 252

六 后结间束阻滞 253

七 巴赫曼氏束传导阻滞 254

八 所有房内束不完全性阻滞 254

九 房内伪文氏现象 254

第十五章 室内传导阻滞 256

一 心室内传导阻滞症 256

二 左束支传导阻滞症 257

三 右束支传导阻滞症 258

四 左前分支传导阻滞 259

五 左后分支传导阻滞 260

六 左间隔支传导阻滞 261

七 间歇性束支传导阻滞症 261

八 弥漫型室内传导阻滞 263

九 假性电轴左偏 264

十 双侧束支传导阻滞症 264

十一 双束支阻滞的常见类型 265

十二 束支传导阻滞合并心室肥厚的心电图 266

十三 伪装性束支阻滞 267

十四 3相性和4相性束支传导阻滞 267

十五 双侧束支一度阻滞 269

十六 双侧束支二度阻滞 269

十七 双侧束支第三度传导阻滞 271

十八 双侧束支混合型传导阻滞 272

十九 右束支合并左束支分支阻滞 273

二十 双侧壁内阻滞症 274

二十一 左前左后分支合并阻滞 274

二十二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伴显著电轴左偏 275

二十三 室内三支阻滞 276

第十六章 希氏束电图 277

一 正常希氏束电图 277

二 希氏束电图的临床用途 278

三 希氏束上阻滞 279

四 希氏束内阻滞 280

五 希氏束下阻滞 282

六 希氏束电图判定异位搏动的起源 283

七 希氏束电图评定室内传导障碍 284

八 第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286

九 二度一型房室传导阻滞 287

十 二度二型房室传导阻滞 288

十一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289

十二 肯特氏型预激综合征 290

十三 马海姆氏型预激综合征 291

十四 杰姆斯型预激综合征 291

十五 杰姆斯型加马海姆氏型预激综合征 292

十六 期前收缩 292

十七 阵发性心动过速 294

十八 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 294

第十七章 鉴别诊断 295

一 P波增高和增宽 295

二 I导联的P波倒置 295

三 P—R间期缩短 296

四 P—R间期延长 296

五 QRS间期增宽 296

六 左束支阻滞 297

七 左束支阻滞合并左后分支阻滞 297

八 右束支阻滞 298

九 室上嵴形与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 299

十 右束支阻滞合并左前分支阻滞 300

十一 右束支阻滞合并左后分支阻滞 301

十二 右束支阻滞合并假性电轴左偏 301

十三 左前分支阻滞的分型 302

十四 左前分支阻滞 303

十五 左前分支阻滞合并某些疾患 304

十六 左后分支阻滞 305

十七 预激症候群 306

十八 右胸导联QRS电压增高 308

十九 左胸导联QRS电压增高 309

二十 QRS时限增宽 309

二十一 右胸导联QRS时限正常呈M型 309

二十二 右胸导联QRS时限增宽呈M型 310

二十三 左胸导联出现宽大有切迹的大R波 310

二十四 窦性心动过缓 311

二十五 窦性心动过速 311

二十六 窦性早搏 312

二十七 窦房结内游走性起搏点 312

二十八 房性早搏 313

二十九 房性并行心律 314

三十 房性心动过速 315

三十一 心房颤动合并室内差传 316

三十二 逸搏 317

三十三 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 318

三十四 分支性节律 319

三十五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320

三十六 心室夺获与室性早搏 321

三十七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323

三十八 预激症候群合并心房颤动 326

三十九 室性并行心律性心动过速 326

四十 二度窦房阻滞 327

四十一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327

四十二 二度房室阻滞 328

四十三 A型与B型房室传导阻滞 330

四十四 P—P间期不等 331

四十五 P—P间期变化不定 331

四十六 P—P间期间歇性缩短 332

四十七 P—P间期间歇性延长 332

四十八 R—R间期间歇性缩短 333

四十九 R—R间期间歇性延长 333

五十 QRS波群与P波完全无关 333

五十一 QRS波群形态多变 334

五十二 心室率慢而匀齐 335

五十三 心室率快而匀齐 335

五十四 心室律显著不匀齐 336

五十五 房性二联律 337

五十六 室性二联律 337

五十七 P—R间期延长,QRS波形正常 338

五十八 P—R间期延长,QRS波形异常 339

五十九 二比一房室阻滞,QRS波形正常 339

六十 二比一房室阻滞,QRS波形异常 340

六十一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340

六十二 交替出现左右束支阻滞图形 341

六十三 房颤伴束支阻滞和伴预激症候群 342

六十四 阵发性室速和预激症候群合并房颤 342

六十五 房颤伴室内差传和合并预激症候群 34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