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检察机关刑事诉讼业务全书  第1卷
检察机关刑事诉讼业务全书  第1卷

检察机关刑事诉讼业务全书 第1卷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林祥主编
  • 出 版 社: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806088113
  • 页数:510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检察机关办理刑事诉讼的业务工具书。
《检察机关刑事诉讼业务全书 第1卷》目录

第一篇 主诉检察官办案责任制 3

第一章 主诉检察官办案责任制 3

第一节 主诉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概述 3

第二节 海淀模式主诉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6

第二章 主诉检察官工作 19

第一节 主诉检察官概述 19

第二节 主诉检察官工作 33

第三章 主诉检察官办案责任制的监督和考核 208

第一节 主诉检察官办案责任制的监督 208

第二节 主诉检察官办案责任制监督的内容和方式 210

第二篇 检察机关刑事诉讼业务 225

第一章 通则 225

第二章 管辖 249

第三章 回避 257

第四章 强制措施 264

第一节 拘传 266

第二节 取保候审 269

第三节 监视居住 273

第四节 拘留 277

第五节 逮捕 282

第五章 审查逮捕 288

第一节 审查批准逮捕 289

第二节 审查决定逮捕 295

第六章 立案 299

第一节 受案 300

第二节 初查 305

第三节 立案 309

第七章 侦查 312

第一节 讯问犯罪嫌疑人 318

第二节 询问证人、被害人 325

第三节 勘验、检查 330

第四节 搜查 337

第五节 调取、扣押物证、书证和视听资料 342

第六节 查询、冻结存款、汇款 347

第七节 辨认 349

第八节 鉴定 353

第九节 通缉 358

第十节 侦查终结 361

第八章 审查起诉 371

第一节 受理 371

第二节 审查 376

第三节 起诉 382

第四节 不起诉 390

第五节 简易程序的提起 399

第六节 辩护与代理 405

第九章 出席法庭 416

第一节 出席第一审法庭 417

第二节 出席第二审法庭 432

第三节 出席再审法庭 437

第十章 刑事诉讼法律监督 439

第一节 立案监督 440

第二节 侦查监督 448

第三节 审判监督 459

第四节 刑事判决、裁定监督 465

第五节 执行监督 475

第十一章 刑事司法协助 488

第一节 一般规定 489

第二节 人民检察院提供司法协助 499

第三节 人民检察院向外国提出司法协助请求 505

第四节 期限和费用 506

第十二章 附则 508

第三篇 刑事证据运用 513

第一章 刑事证据的概念 513

第一节 刑事证据的定义 513

第二节 刑事证据的主观性 515

第三节 刑事证据的真实性 517

第二章 刑事证据的定案作用 524

第一节 刑事证据是定案根据 524

第二节 刑事证据的定案作用 526

第三节 以证据为定案根据的实践意义 529

第三章 刑事证据的证明能力 531

第一节 刑事证据证明能力概述 531

第二节 刑事证据证明能力的要素 534

第三节 言词性证据的证明能力 537

第四节 物质性证据的证明能力 546

第四章 刑事证据的基本规则 550

第一节 刑事证据的一般规则 550

第二节 刑事证据的分类规则 552

第五章 刑事证明的标准 560

第一节 刑事证明标准概述 560

第二节 证据确实的认定 564

第三节 证据充分的认定 570

第四节 证据不足的认定 573

第五节 证据体系的认定 584

第六节 主观因素的合理控制 586

第七节 刑事证明标准实例分析 590

第六章 刑事证明的程度 598

第一节 刑事证明的准确性 598

第二节 刑事证明的概括性 600

第三节 刑事证明程度实例分析 607

第七章 刑事证明的过程 614

第一节 刑事证明的动态性 614

第二节 刑事证明的渐进性 618

第三节 刑事证明的层次性 621

第八章 刑事证明的方法 624

第一节 直接证明法 624

第二节 相互印证的证明方法 626

第三节 分析判断法 629

第四节 综合分析法 632

第五节 刑事证明方法实例分析 638

第九章 刑事证明的基本规则 648

第一节 刑事证明的一般规则 648

第二节 刑事证明的分类规则 650

第十章 刑事证据运用概述 656

第一节 刑事证据运用的基本原则 656

第二节 刑事证据运用的指导思想 660

第十一章 侦查中的证据运用 666

第一节 侦查中证据运用的特点 666

第二节 侦查中证据运用的原则 668

第三节 侦查中证据运用的内容 670

第十二章 公诉中的证据运用 676

第一节 公诉中证据运用的特点 676

第二节 公诉中证据运用的标准 679

第三节 公诉中证据运用的内容 686

第十三章 审判中的证据运用 691

第一节 审判中证据运用的原则 691

第二节 审判中证据运用的内容 693

第十四章 辩护中的证据运用 697

第十五章 刑事证据综合运用实例 699

第四篇 刑事证据适用 711

第一章 刑事证据的收集、固定、保全 711

第一节 刑事证据的收集、固定、保全概述 711

第二节 物证的收集、固定和保全 716

第三节 书证的收集、固定和保全 718

第四节 证人证言的收集、固定和保全 720

第五节 被害人陈述的收集、固定和保全 722

第六节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的收集、固定和保全 724

第七节 鉴定结论的收集、固定和保全 727

第八节 勘验、检查笔录的收集、固定和保全 729

第九节 视听资料的收集、固定和保全 731

第二章 刑事证据的审查判断 733

第一节 刑事证据审查判断的概念和意义 733

第二节 刑事证据审查判断的内容 738

第三节 刑事证据审查判断的方法 747

第三章 刑事证据规则 752

第一节 证据规则的概述 752

第二节 传闻证据排除规则 757

第三节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762

第四节 相关证据规则 768

第四章 批捕证据的审查 772

第一节 批捕证据审查的概念 772

第二节 批捕证据审查的内容 775

第三节 批捕证据审查的特点 783

第四节 批捕证据审查的标准 788

第五节 批捕证据审查的技能 793

第五章 起诉证据的审查 799

第一节 起诉证据审查的概念 800

第二节 起诉证据审查的内容 801

第三节 起诉证据审查的特点 810

第四节 起诉证据审查的标准 814

第五节 起诉证据审查的技能 817

第六章 出庭支持公诉证据的适用 827

第一节 出庭支持公诉证据的准备 828

第二节 示证技巧 833

第三节 质证技巧 841

第七章 贪污案件证据的运用 852

第一节 贪污案件证据概述 852

第二节 贪污案件证据的特点 857

第三节 贪污案件证据的收集 861

第四节 贪污案件证据的审查判断 864

第八章 贿赂案件证据运用 868

第一节 贿赂犯罪新的发展趋势对贿赂犯罪证据的影响 868

第二节 贿赂犯罪案件证据的收集 873

第三节 贿赂犯罪案件证据的审查判断 890

第九章 渎职案件证据的运用 903

第一节 渎职案件证据概述 903

第二节 渎职案件证据的特点 907

第三节 渎职案件证据的收集 909

第四节 渎职案件证据的审查判断 912

第五篇 刑事不起诉 917

第一章 不起诉的性质和种类 917

第一节 不起诉的概念 917

第二节 建立不起诉制度的意义 918

第三节 不起诉的刑事诉讼价值 919

第四节 我国不起诉制度的特色 921

第五节 1996年刑事诉讼法中的不起诉制度与1979年刑事诉讼法中免予起诉、不起诉制度的联系和区别 922

第六节 不起诉的分类和称谓 923

第七节 不起诉的法律后果与适用问题 929

第二章 绝对不起诉 933

第一节 绝对不起诉的概念 933

第二节 绝对不起诉的适用范围 935

第三节 如何正确适用“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这一法定条件 938

第三章 相对不起诉 940

第一节 相对不起诉的概念和设立意义 940

第二节 相对不起诉的适用条件 942

第三节 相对不起诉的适用范围 943

第四节 相对不起诉的适用 946

第五节 防止相对不起诉权的滥用 947

第六节 对未成年人案件适用相对不起诉 949

第四章 存疑不起诉 952

第一节 存疑不起诉的概念 952

第二节 存疑不起诉的特点 952

第三节 存疑不起诉的意义 953

第四节 存疑不起诉的条件 954

第五节 对可以起诉和可以不起诉的掌握 962

第六节 存疑不起诉和相对不起诉的异同 964

第七节 存疑不起诉决定作出后的再起诉 965

第八节 人为因素造成的证据不足与存疑不起诉制度的完善 967

第九节 检察机关如何正确适用存疑不起诉 969

第五章 不起诉的适用程序 972

第一节 认真审查案件材料 972

第二节 决定不起诉 972

第三节 不起诉决定书的制作、送达和撤销 974

第四节 解除扣押、冻结 979

第五节 将被不起诉人移送有关机关进行行政处罚、行政处分或其他处理 980

第六节 公布不起诉决定 982

第六章 不起诉的救济 984

第一节 被害人的自我救济 984

第二节 被不起诉人的自我救济途径 994

第三节 侦查机关(包括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检察机关的侦查部门)对检察机关不起诉权的制约 995

第四节 人民法院对检察机关不起诉的制约 996

第五节 人民检察院内部监督制约 996

第六节 社会对不起诉的监督 997

第七章 不起诉与刑事赔偿 998

第一节 不起诉的刑事赔偿 998

第二节 国家赔偿法和有关不起诉刑事赔偿规定的不足 1001

第三节 不起诉刑事赔偿的程序 1003

第六篇 刑事抗诉 1009

第一章 刑事抗诉的目的和功能 1009

第一节 刑事抗诉的目的 1009

第二节 刑事抗诉的功能 1015

第三节 充分发挥刑事抗诉的功能,努力实现刑事抗诉的目的 1016

第二章 刑事抗诉的标准 1028

第一节 刑事抗诉标准的概念和内容 1028

第二节 刑事抗诉标准的掌握 1030

第三章 刑事抗诉的证据 1045

第一节 刑事抗诉证据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1045

第二节 刑事抗诉中的证明 1050

第三节 刑事抗诉证据的复核与调取 1057

第四章 刑事抗诉的程序 1084

第一节 刑事第二审程序的抗诉 1084

第二节 刑事审判监督程序的抗诉 1096

第三节 刑事抗诉期限 1103

第四节 刑事抗诉程序的完善 1105

第五章 出席刑事抗诉法庭 1109

第一节 出席刑事抗诉法庭概述 1109

第二节 出席刑事抗诉法庭的职责、任务和范围 1114

第三节 出席刑事抗诉法庭的庭前准备 1131

第四节 出席刑事抗诉法庭的技巧与举证方法 1147

第五节 刑事抗诉书的制作 1162

第六章 几类特殊案件的抗诉方法 1167

第一节 贪污贿赂等自侦案件的抗诉方法 1167

第二节 人民法院宣告被告人无罪的案件的抗诉方法 1187

第三节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抗诉方法 1200

第七章 典型刑事抗诉案例评析 1206

第一节 涉及罪与非罪的抗诉案例 1206

第二节 涉及此罪与彼罪界限的抗诉案例 1225

第三节 对量刑畸轻畸重进行抗诉的案例 1234

第四节 对严重违反诉讼程序,影响公正裁判的案件进行抗诉的案例 1256

第七篇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1263

第一章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构成条件 1263

第一节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构成条件理论之评析 1263

第二节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构成条件 1267

第二章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范围探讨 1273

第一节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范围概述 1273

第二节 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的探讨 1276

第三章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 1285

第一节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概述 1285

第二节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提起的方式 1290

第三节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提起的期限 1292

第四节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请求权的限制和消灭 1302

第四章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受理和审判 1305

第一节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受理 1305

第二节 公检法机关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先期处理 1311

第三节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审理 1315

第四节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诉讼权利的保护 1325

第五节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裁判和上诉 1331

第六节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裁判的执行 1337

第七节 检察机关提起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审判 1342

第五章 刑事附带民事责任 1347

第一节 刑事可以附带的民事责任探讨 1347

第二节 刑事附带民事赔偿的范围和标准 1359

第三节 刑事附带民事赔偿的原则 1369

第四节 刑事附带民事赔偿关系的当事人 1382

第五节 刑事附带民事责任中的惩罚性赔偿问题探讨 1398

第八篇 出庭公诉 1409

第一章 庭审述评 1409

第一节 庭审模式选择 1409

第二节 庭审价值取向 1413

第二章 庭审运作 1416

第一节 庭审对抗性考察 1416

第二节 庭审实质化考察 1420

第三章 公诉原理 1424

第一节 公诉概述 1424

第二节 公诉权能 1429

第三节 公诉机制 1432

第四节 公诉观念 1444

第五节 公诉主张 1448

第六节 公诉语言 1452

第七节 公诉效果 1455

第四章 公诉证据(一) 1460

第一节 证据运用的概述 1460

第二节 证据收集与固定 1461

第三节 证据审查与完善 1465

第四节 证据变化与保全 1470

第五节 证据展示与移送 1479

第六节 证据组织与运用 1483

第五章 公诉证据(二) 1486

第一节 言词证据运用 1486

第二节 间接证据运用 1499

第三节 视听资料运用 1507

第四节 再生证据运用 1511

第五节 无罪证据运用 1514

第六节 非法证据运用 1516

第六章 被告人口供 1519

第一节 被告人口供的特点 1519

第二节 被告人口供的作用 1521

第三节 直接印证公诉证据 1524

第四节 间接印证公诉证据 1527

第五节 反面印证公诉证据 1529

第六节 讯问被告人的技巧 1532

第七章 公诉举证 1536

第一节 举证原则与内容 1536

第二节 举证顺序与条理 1539

第三节 举证层次与节奏 1542

第四节 举证方法与技巧 1547

第五节 证据说明与分析 1552

第六节 证据质证与采信 1555

第八章 公诉辩论 1564

第一节 公诉辩论概述 1564

第二节 公诉辩论原则 1566

第三节 公诉辩论内容 1568

第四节 公诉辩论层次 1572

第五节 公诉辩论方法 1574

第六节 公诉辩论技巧 1587

第九章 侦诉关系 1591

第一节 侦诉关系概况 1591

第二节 侦诉关系完善 1594

第十章 补充侦查 1597

第一节 补充侦查概述 1597

第二节 补充侦查方式 1599

第三节 补充侦查运用 1601

第九篇 辩诉 1607

第一章 辩诉基本理论 1607

第一节 非诉讼辩论与辩诉的内在联系与客观区分 1608

第二节 辩与谋的本质联系 1612

第三节 辩诉构成的诸要件 1616

第四节 辩诉主体的基本素质 1619

第五节 论辩法则的类式 1625

第六节 辩术对一元逻辑挑战的临界及思维秩序问题 1675

第七节 诡辩现象及其临庭处理 1686

第八节 法庭辩论的艺术与风格 1698

第九节 司法活动中辩诉行为的道德性 1707

第二章 出庭公诉论 1712

第一节 “诉”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与功用 1714

第二节 个案的前期工作 1718

第三节 突出主控地位驾驭法庭趋向 1724

第四节 法庭上的公诉艺术 1728

第五节 出席二审法庭的方略与原则 1737

第三章 出庭辩护论 1750

第一节 辩论及其文化 1750

第二节 刑事辩护的发展与基本含义 1752

第三节 辩护人的诉讼地位 1754

第四节 刑事辩护权及其适用 1756

第五节 个案辩护权行使在实现实体正义的意义 1764

第四章 分歧处理论 1771

第一节 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二十世纪末我国发生的法制变革 1774

第二节 新的庭审方式下需解决和研究的几个问题 1779

第三节 科技庭:简化庭审的高效途径 1788

第四节 “胜诉”相对论 1792

第五节 寻求“统一”途径上的障阻排除 1795

第六节 对立统一是诉讼规律发展的必然 1803

第十篇 刑事检察文书 1813

第一章 审查批捕文书 1813

第一节 逮捕措施文书 1813

第二节 不立案的审查文书 1836

第三节 延长羁押期限文书 1848

第二章 审查起诉文书 1858

第一节 起诉、不起诉文书 1858

第二节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文书 1906

第三节 抗诉文书 1912

第四节 有关辩护、代理文书 1930

第五节 出庭文书 1943

第六节 临场监督执行死刑文书 1973

第三章 通用文书 198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