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电磁兼容设计与测量技术
电磁兼容设计与测量技术

电磁兼容设计与测量技术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舜阳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06653541
  • 页数:259 页
图书介绍:本书全面、系统论述电磁兼容设计及测量方法,从最基础的印制电路,到设备、系统、系统间,循序渐进,对广大的工程设计和试验人员进行了系统的设计和测量指导,并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对技术人员遇到的问题给予对策和解答。本书实用性很强,是电磁兼容设计的必备工具书。
《电磁兼容设计与测量技术》目录

第1章 电磁兼容性综述 1

1.1 电磁兼容性(EMC) 1

1.2 电磁兼容性的三个要素 1

1.3 电磁辐射的近场与远场 2

1.4 脉冲信号的频谱 4

1.5 电磁骚扰的主要危害 5

1.6 电磁兼容电平 5

1.7 EMC设计的重要性 5

1.8 EMC标准 5

1.9 EMC研究的频率范围 6

第2章 印制电路板(PCB)设计基础 7

2.1 无源元件的高频寄生特性 7

2.2 在PCB内为什么和如何产生RF能量 8

2.3 磁通及其抵消要求 9

2.4 走线拓扑布置 10

2.5 分层布置 10

2.6 径向转移(排列) 16

2.7 共模和差模电流 16

2.8 RF电流密度分布 18

2.9 接地方法 19

2.10 地和信号环(不包括涡流) 21

2.11 幅形比——地连接的间距 21

2.12 镜像平面(板) 22

2.13 镜像平面(板)内的槽 23

2.14 功能分区 24

2.15 临界频率 25

2.16 逻辑系列(族) 26

第3章 印制板的旁路和去耦 27

3.1 谐振概念 27

3.2 电容器的物理特性 29

3.3 电容器的并联 31

3.4 电源和地平面(板)构成的电容 31

3.5 布置 33

3.6 电容器的选择 36

第4章 时钟电路、轨迹(信号线)和端接 40

4.1 印制板内传输线的形成 40

4.2 微带线和带状线 40

4.3 传播延迟和介电常数 44

4.4 信号轨迹(线)端接容性负载 45

4.5 元件的放置 46

4.6 阻抗匹配——振铃和反射 47

4.7 计算信号线(轨迹)的长度(电长度) 47

4.8 轨迹布线 49

4.9 走线层 51

4.10 串扰 53

4.11 3-W规则和轨迹隔离 55

4.12 保护/分(旁)路轨迹 55

4.13 轨迹线的端接 56

第5章 互连线和I/O电路 61

5.1 划分区 61

5.2 隔离和分区(开槽) 62

5.3 I/O电路的滤波和接地 65

5.4 视频和音频 68

第6章 后(背)面板、带状电缆和子卡 71

6.1 基础 71

6.2 连接器输出脚的设定 71

6.3 AC(交流)壳体平面 72

6.4 后面板结构 73

6.5 互连线 77

6.6 机械 77

6.7 信号走线 78

6.8 轨迹长度/信号端接 78

6.9 串扰 78

6.10 地环控制 80

6.11 后面(印制)板中的地槽 81

第7章 静电放电保护 82

7.1 概述 82

7.2 摩擦带电 82

7.3 直接放电和间接放电 83

7.4 对ESD防护的设计技术 85

7.5 防护带 90

第8章 印制板附加设计技术 92

8.1 局部平面(板) 92

8.2 20-H规则 94

8.3 拐角走线轨迹 98

8.4 铁氧体元件的选择 100

8.5 接地散热器 103

8.6 锂电池电路 105

8.7 BNC连接器 105

8.8 漏电和爬电距离 106

8.9 铜轨迹载流能力 109

8.10 基板(印制板) 112

第9章 电磁屏蔽 115

9.1 金属的阻抗 115

9.2 屏蔽效能 116

9.3 屏蔽效能的恶化 123

9.4 屏蔽材料 124

9.5 屏蔽的完整性 131

9.6 壳体屏蔽 139

第10章 滤波 143

10.1 信号电路滤波器 143

10.2 电源线滤波器 151

第11章 瞬态干扰的抑制 156

11.1 概述 156

11.2 瞬态电平的波形 156

11.3 瞬态骚扰的传输 158

11.4 瞬态电平的抑制 160

第12章 系统间的电磁兼容性 165

12.1 系统间电磁干扰控制技术 165

12.2 基本传播方程 168

12.3 系统间电磁骚扰的预测 169

第13章 系统内电磁干扰及对策 174

13.1 公共地阻抗耦合 174

13.2 电磁场耦合到回路中 175

13.3 电缆对电缆的近场耦合 179

第14章 电缆布线与捆扎线 182

14.1 电缆布线的分类与扎线 182

14.2 电缆作为辐射的环天线 182

14.3 电缆对辐射发射场的敏感度 187

14.4 电缆与电缆的耦合(串扰) 187

14.5 电缆连接器 193

第15章 电磁兼容性试验电平单位 195

15.1 功率单位 195

15.2 传导骚扰和抗扰度电压单位 195

15.3 传导电流单位 196

15.4 辐射骚扰电平单位 196

15.5 天线系数AF 198

第16章 电磁兼容试验设备 200

16.1 测试接收机 200

16.2 音频电压表 204

16.3 人工电源网络(AMN) 205

16.4 电流探头和电压探头 208

16.5 吸收钳 210

16.6 传导电流耦合单元 211

16.7 天线 211

第17章 传导骚扰的测量 219

17.1 25Hz~10kHz电源线传导电流骚扰 219

17.2 10kHz~10MHz电源线传导电流骚扰的测量 220

17.3 0.15MHz~30MHz注入电源骚扰电压的测量 221

17.4 用电压探头测量不可拆卸电源线的骚扰电压(9kHz~30MHz) 222

17.5 用电流探头测量电源线的骚扰电流 222

17.6 射频输入端骚扰电压(或骚扰功率)的测量 223

17.7 电源线瞬态尖峰信号的测量 224

17.8 谐波电流发射测量(设备每相输入电流≤16A) 225

17.9 电压波动和闪烁的测量方法 227

第18章 辐射骚扰(发射)的测量 229

18.1 25Hz~100kHz磁场辐射的测量 229

18.2 150kHz~30MHz磁辐射的测量 230

18.3 0.15MHz~30MHz电辐射的测量 230

18.4 30MHz~1GHz辐射场强的测量 231

18.5 1GHz以上频率范围辐射的测量 232

18.6 用大环(3m直径)测量9kHz~30MHz辐射场强 234

18.7 30MHz~300MHz(或1GHz)骚扰功率的测量 235

第19章 传导抗扰度的测量 237

19.1 概述 237

19.2 25Hz~50kHz电源线传导抗扰度 237

19.3 150kHz~150MHz(或230MHz)频率范围内的传导抗扰度 238

19.4 接收设备天线端输入(内部)抗扰度的测量 244

第20章 辐射抗扰度试验 246

20.1 频段为25Hz(50Hz)~10kHz(100kHz)辐射抗扰度的测量方法(GB/T19954.2) 246

20.2 10kHz~80MHz电辐射抗扰度的试验方法(见GJB152A、GB/T6833) 248

20.3 80MHz~1GHz辐射抗扰度的试验方法 249

20.4 1GHz~40GHz辐射抗扰度的试验方法(GJB151) 250

20.5 用横电波(TEM)小室测量辐射抗扰度 252

20.6 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 255

20.7 脉冲磁场抗扰度试验 256

20.8 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试验 257

参考文献 25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