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物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简史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简史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简史PDF电子书下载

生物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所史编撰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030200563
  • 页数:549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确凿史料为基础,记述了该所七十八年演变的历史。首先记述了建国前中央研究院动物研究所、北平研究院动物研究所和静生生物调查所(简称"三所")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渊源关系;"三所"在抗日战争前、抗日战争中和抗日战争胜利复员后的学术活动与重要研究成果。随后,记述了建国后,中国科学院昆虫研究(室)所与动物研究(室)所(简称“两所”)在建国早期(1950~1961)经历了机构调整、思想改造运动、抗美援朝、学习苏联、贯彻“双百方针”、“反右”、“大跃进”、“反右倾”、贯彻落实“科学十四条”等项政治运动,“两所”在人才引进与培养、科学研究、国内外学术与合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并且形成了各自的传统与特色。最后记述1962年“两所”合并成立了现在的动物研究所,经过十年文革浩劫的磨难与锤炼,迎来了改革开放后的“科学春天”,动物研究所在院党组的领导下,积极投入改革,在改革的“阵痛”中“脱胎换骨”,以崭新的面貌开拓创新,走向世界。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简史》目录

第一章 引言——动物研究所与“三所”的渊源关系 1

第一节 中国科学社与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 1

第二节 与国立中央研究院动物研究所的渊源 6

第三节 与国立北平研究院动物学研究所的渊源 7

第四节 与北平静生生物调查所的渊源 7

结束语 10

参考文献 12

第二章 “三所”在抗战前的主要学术活动及研究成果(1928~1937) 13

第一节 广泛采集动植物标本,为研究本土动植物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13

第二节 开展动植物标本之整理及动物形态、分类学与古生物学研究 20

第三节 开展动植物标本展览和科普宣传活动 26

第四节 开展国内外动植物标本交换,丰富“三所”动植物标本收藏 27

第五节 首次制定有关规定,限制外国派员来华采集动植物标本,维护国家权益 27

第六节 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昆虫学会的成立与《动物学杂志》的出版 29

第七节 抗战前“三所”人员组成 31

结束语 32

参考文献 33

第三章 “三所”在八年抗战期间主要的学术活动及研究成果(1937~1945) 38

第一节 应用动物学研究 39

第二节 基础动物学研究 41

第三节 动植物调查与标本采集 47

第四节 抗战时期的学会活动与学术刊物的出版 48

第五节 抗战时期“三所”的人员组成变化 50

结束语 51

参考文献 52

第四章 “三所”在抗战胜利后的复员及其主要学术活动与研究成果(1946~1949) 54

第一节 完成学院体制,积极调整研究方向、扩充研究机构 54

第二节 继续抗战时期未完成的研究项目和零星的标本采集活动 56

第三节 “三所”复员后的主要研究成果及论著发表情况 58

第四节 “三所”动植物标本收藏情况 62

第五节 复员后动物学会和昆虫学会的学术活动与学术刊物的恢复 63

第六节 抗战胜利复员后“三所”人员组成 64

第七节 “三所”在科研管理及人才培养方面的异同 65

结束语 69

参考文献 70

第五章 “两所”在建国早期研究机构的调整及引进专家的情况 73

第一节 中国科学院昆虫学研究机构的酝酿与成立 73

第二节 动物研究(室)所的酝酿与成立 78

第三节 落实《科学十四条》和《七十二条》为“两所”的合并与发展奠定基础 81

第四节 “两所”的学术领军人及在建国早期从国内外引进专家情况 82

结束语 92

参考文献 93

第六章 “两所”在建国早期的科研活动及其主要研究成果 97

第一节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50~1952) 97

第二节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1958) 110

第三节 三年困难时期(1959~1961) 131

结束语 149

参考文献 150

第七章 “两所”共同承担的任务和经历的重大历史事件 156

第一节 “两所”共同承担的任务 156

第二节 “两所”共同经历的重大历史事件 159

结束语 167

参考文献 168

第八章 稳定发展时期的动物研究所(1962.1~1966.5) 170

第一节 昆虫研究所并入动物研究所的背景 170

第二节 研究机构与行政管理部门的设置 170

第三节 主要研究工作及方向任务 171

第四节 重要的科研活动 177

第五节 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和贡献 179

第六节 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 184

第七节 人才培养 186

第八节 “四清”运动与“三线搬迁” 186

结束语 187

参考文献 188

第九章 “文化大革命”的干扰和“抓革命、促生产”(1966.6~1976) 190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席卷动物研究所 190

第二节 科研体制与机构设置的变动 194

第三节 “抓革命、促生产”,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198

第四节 “十年动乱”中难得的科研成果 209

第五节 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 217

结束语 219

参考文献 220

第十章 拨乱反正 治理整顿科研工作快速发展(1977~1985) 224

第一节 恢复行政与学术领导机构 224

第二节 纠正冤假错案,落实知识分子政策 226

第三节 恢复专业技术职称,提高工资待遇 227

第四节 恢复学术活动 228

第五节 加强人才培养 241

第六节 科研工作快速发展 244

结束语 263

参考文献 264

第十一章 扩大研究所自主权全面落实所长负责制(1986~1990) 267

第一节 调整行政和学术领导机构,以适应新的运行机制 267

第二节 贯彻科技体制改革方针,全面落实所长负责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 270

第三节 改变科研的封闭模式,建立开放、流动、联合研究实验室 272

第四节 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承担国家科研任务,提高科研工作水平 275

第五节 落实中国科学院“两种运行机制的办院方针”,开拓技术开发工作 298

第六节 改革研究所的行政管理体制,发挥后勤部门的保证作用 300

第七节 几点体会 301

结束语 303

参考文献 304

第十二章 综合配套改革与公平竞争机制的建立(1991~1994) 306

第一节 组建各级领导班子与咨询机构,强化管理工作 306

第二节 配套改革意见及“所长任期(1991~1994)目标”的制定 309

第三节 召开动物研究所首届职工代表大会 311

第四节 配套改革方案的顺利实施并取得实效 312

第五节 所长任期目标(1991~1994)的完成 314

第六节 存在问题和经验教训 336

结束语 338

参考文献 339

第十三章 结构性调整与运行机制的转换(1995~1999) 343

第一节 按照结构性调整的要求,组建各级领导班子及学术咨询机构 344

第二节 结构性调整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347

第三节 所长任期目标完成情况(1995~1999) 356

第四节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 380

第五节 所领导班子、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领导换届及当年度院士选举结果 381

第六节 纪念寿振黄先生诞辰100周年 382

第七节 其他 384

结束语 388

参考文献 389

第十四章 开拓创新 走向世界(2000~2005) 392

第一节 凝练发展目标,规划科学蓝图 392

第二节 整合科研力量,完善创新机制 394

第三节 落实上级指示精神,调整学科布局,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398

第四节 扩大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提高国际竞争力 417

第五节 面向国家需求,积极应对重大突发事件 433

第六节 重要创新研究成果 437

第七节 人才培养与智力引进 448

第八节 学术期刊的改革与发展 453

第九节 建设研究所创新文化,营造和谐创新氛围 455

第十节 建设新园区,开辟研究所发展新天地 460

结束语 467

参考文献 468

第十五章 回顾与展望 472

第一节 昆虫分类区系学的发展与贡献 472

第二节 无脊椎动物分类区系学的发展与贡献 474

第三节 脊椎动物分类区系学的发展与贡献 476

第四节 鼠类生态学的发展与贡献 478

第五节 保护生物学的发展与贡献 480

第六节 昆虫生态学的发展与贡献 481

第七节 昆虫生理学的发展与贡献 483

第八节 昆虫病理学的发展与贡献 484

第九节 昆虫药剂学与毒理学的发展与贡献 485

第十节 昆虫信息化学的发展与贡献 487

第十一节 发育生物学的发展与贡献 488

第十二节 生殖生物学的发展与贡献 489

第十三节 细胞生物学和膜生物学的发展与贡献 490

结束语 492

附录 493

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和著名科学家简介 493

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获奖科研成果目录 512

三、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授权专利一览表 539

四、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历届所长(主任)任职年表 543

五、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历届党委负责人任职年表 545

后记 54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